“大-大帥,你管管-夫-夫人-”楊伯孫手裏提著兩顆大白菜,又綠又青。


    近衛營現在除了護衛尚書台之外,另外就是護衛李彥仙和遼國公主耶律牙不裏。


    李彥仙隻是稍一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楊伯孫並沒有轉身走,而是還愣在原地不動。


    “還有事?”


    楊伯孫點了點頭,他看了四周無人,才悄悄對著李彥仙說道,“大帥,在我們運回的那30車皇陵寶貝裏,有一樣東西,很神奇。”


    李彥仙聽楊伯孫這麽一說,趕緊放下手頭的簡報,跑到洛陽縣衙庫房去。


    這30車黃金珠寶,還有其它一些東西可都在這裏點檢,入庫。


    隻見庫房的掌事,拿出一尊金黃色玉璽,上麵是數條龍圍繞著一顆龍珠,交織在一起。


    翻過玉璽,背麵似乎是象形字。


    李彥仙把玉璽用布包裹了起來,走向尚書台。


    尚書台軍師時立愛在一張軍事輿圖上四處勾畫著,備注裏已經密密麻麻。


    抬頭瞧見李彥仙裹著一塊布來到跟前。


    “大帥。”


    “老時頭,坐,給你看個寶貝。”


    李彥仙將這個玉璽打開,金黃玉璽在燈光照耀下,通透明亮。


    時立愛小心托起玉璽,在油燈下仔細端查。


    “大帥,這-從何處所得?”


    “俘虜金人所得。”


    “恭喜大帥,這是秦國傳國玉璽?”


    李彥仙愣了一下,秦國傳國玉璽,這他媽的也太好撿了。


    元符元年,北宋境內鹹陽縣有一個叫段義的農民,向宋哲宗獻上了一枚玉璽,後經過蔡京鑒定,說是秦始皇所製。


    按照曆史說法,秦始皇傳國玉璽早在公元936年,已經隨著後唐的覆滅與後唐末帝李從珂一起在大火中毀滅了。


    後麵遼聖宗耶律隆緒也揣著一個秦始皇的傳國玉璽。


    還專門作了一首傳國璽詩。


    “一時製美寶,幹載助興王。中原既失守,此寶歸北方。子孫皆宜守,世業當永昌”


    野史多說,這涉及到遼宋的南北朝正統之爭,遼國自持“有傳國寶者為正統”,曾讓大宋放棄宋遼兄弟之稱,轉而稱南北朝。


    為維護正統,大宋當然是不願意的。


    續資治通鑒·宋紀·宋紀五十二所記載,“宋之為宋,受之於天,不可改。”


    而宋之所以也有一枚這樣的傳國玉璽,野史記載是奸臣蔡京為了上位,投皇帝所好而命人仿造的。


    遼國那枚秦始皇傳國玉璽,則在遼史中記載,“餘睹引金人逼行宮,上率衛兵五千餘騎幸雲中,遺傳國璽於桑乾河。”


    也就是耶律餘睹做了遼國叛徒,引導金人攻擊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鴛鴦泊(今張家口市西北)的行宮,天祚帝在逃跑的時候把它掉落在桑幹河了。


    倉皇逃跑的天祚帝自為保命,無暇打撈傳國玉璽。


    為什麽說它重要。


    這是自證本朝正不正統的物證。


    因為大宋極力需要證明它的正統。


    本身大宋得位就不正,是趙匡胤篡後周而來。


    大宋是沒有傳國玉璽的,為了極度撐起門麵,瘋狂雕刻了數十枚玉璽。


    金史誌卷十二,記載在靖康之變中擄掠的大宋國寶裏,“獲於宋者,玉寶十五,金寶七、印一,金塗銀寶五。”


    “正是,恭喜大帥。”時立愛倦態的麵容透著一絲驚喜。


    遼國那個已經掉落在桑幹河下落不明了,這個即使是假的,現在也是真的。


    在時立愛看來,真假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從此李彥仙有了信仰號召。


    一枚在旁人看來的破玉璽,即使是假的也好。


    隻要主公應用恰當,再加上後堂隱蔽的遼國末代公主,時立愛相信,隻要到時這傳國玉璽傳遍天下,召集故遼數百萬百姓不在話下。


    如果是這樣,那麽李彥仙就大有可圖了。


    時立愛已經讚不絕口。


    “這底下是什麽字?”李彥仙指著底下那些象形文字,問道。


    “大帥,這底下所寫是受命於天,既受永昌。”


    李彥仙點了點頭,他一個過去穿越回的人對這個傳國玉璽還未有很深的執念。


    時立愛單膝跪地,對著李彥仙拜道,“恭喜主公,榮獲大寶,此是喜兆!”


    李彥仙的稱呼已經從大帥變成了主公,足見這枚傳國玉璽給時立愛的驚喜了。


    “可是老時頭,一枚破玉璽有甚用?!”這時的李彥仙還當做是一個普通寶貝。


    畢竟野史那裏可是清楚記載這是時任翰林學士的蔡京為了投宋哲宗所好做的假玉璽。


    “主公,這枚玉璽足以號召千千萬萬個遼人,於主公的漢唐大業有極大的益處。”時立愛激動攙扶著李彥仙說道。


    一枚璽印今天不足為奇,不過科學蒙昧的古代,人們往往相信上天的力量。


    有此璽者受命於天,無璽者名不正言不順。


    李彥仙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這枚傳國玉璽的威力。


    “玉璽是好玉璽,可是於目前困局沒有解決,它依然隻是一枚吉祥物。”李彥仙喃喃自語。


    解州、同州一戰,大半積累的精銳兵力喪盡,麾下猛將或多或少受了重傷。


    李彥仙現在急需恢複元氣,簡單來說就是要人,要錢,要糧。


    時立愛看了看李彥仙,從驚喜中明白過來。


    他將手上的報上來的名單遞給了李彥仙。


    這是一份賞賜名單和祭祀在同州、解州之戰中傷亡的士卒名單。


    “陣亡撫恤這裏每人提到500貫,陣亡家屬子女進洛陽忠烈衛校,孤寡老人則全部接入居養院,其一切所需從尚書台戶部調撥。”


    “又在戰役中,陣亡者家屬可獲得免稅五年特權、徭役均免。”


    大宋對陣亡將士的撫恤是多方麵的,包括收遺骸,立廟,贈“官”以及對家屬的政治特權優待和經濟補償等。


    於李彥仙來說,抄這個作業並不難。


    此撫恤令一出,陝州、洛陽各處大批流民湧入軍營報名參見。


    要知道大宋朝的撫恤,就是汴京的中央禁軍也不過100貫,洛陽一下子將撫恤標準提到500貫,還是平常戰鬥部隊,這就很吸引人了。


    沒辦法,李彥仙給得太多了。


    早在拿下洛陽的時候,李彥仙就讓洛陽輜重營李興營造洛陽忠烈衛校,這是一所專門收留因為戰死家屬孤兒的軍事學校,李彥仙還打算掛名組建忠烈營,就讓這些陣亡戰士子女組成。


    至於居養院,則是完全抄大宋的答案。


    “諸軍因戰傷廢停不能自存及死事之家孤老,月給米人三鬥,戰死者賜步綿、檁穀。免除夏秋兩稅。”這是宋仁宗時期對陣亡戰士的經濟補償,李彥仙決定照抄這個,同時提高一次性補償陣亡士卒的標準。


    什麽錢都可以省,唯獨這個真省不了。


    這些士卒都是跟李彥仙從血海裏趟出來的。


    戰前畫的餅,現在該兌現了,否則軍心離散。


    “可是,主公,同州、解州一戰,朝廷並無撫慰,單靠陝州、洛陽兩地府衙根本不足以支撐起整個尚書台運轉。”這是一大筆天文數字的支出。


    李彥仙則自信點了點頭,同州、解州加上從大宋皇陵俘獲金人挖出的寶物,支出這筆撫恤肯定是沒有問題了。


    況且,他還有更多的賺錢方法並沒有放出。


    “老時頭,錢銀你盡管放心,我自有辦法。”


    “是了,那陣亡追悼會定下來了嗎?”


    “主公,已經定下來了,這次就在新建成的洛陽忠烈寺舉行,沒有問題的話,將在5日後,召集大軍代表一起參與。”


    “好,去辦吧。”李彥仙示意點了點頭。


    這洛陽忠烈寺就是在昭惠廟基礎上改造的。此廟也稱海神廟,在建設洛陽橋時,由當時的泉州郡守蔡襄主持擴建。


    這倒給李彥仙省出了不少銀兩。


    反正戰亂時代,廟裏的和尚也不安穩,連呂圓登這些和尚都出來抗擊金人,保家衛國了。


    告別時立愛,李彥仙差人去找陝州劉天賜,和陝州水師都指揮使張榮。


    在這消停的兩個月,李彥仙要想盡一切辦法賺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篡宋:從石壕尉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啊救救我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啊救救我吧並收藏篡宋:從石壕尉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