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賜酒杯不小心灑了一下,顯然是激動了。
“大帥,這是--”
“你於我們陝洛,也是有功之臣,沒有你們劉家在背後,我們又如何能取得同州、解州之戰的勝利?”李彥仙拍了拍劉天賜肩膀。
這位憨厚的小夥子已經淚流滿麵。
大宋朝雖說商貿繁榮,不過商賈人士的地位依然受製於“重農抑商”,社會地位商賈是低於士人和農民的。
李彥仙這一邀請,足以說明劉家商貿在李彥仙心中的份量。
翌日一早,忠烈寺。
忠烈寺早已布置得肅穆森嚴。
處處素白的牡丹將忠烈寺縈繞在一起。
微拂的清風掃過每一個參加陣亡將士的麵容,卻帶不走他們今日的片刻哀傷。
來自各營的代表和軍官全部集聚在忠烈寺正中院落。
正式開始之前,李彥仙讓參與紀念的洛陽百姓和軍官、士卒代表們,一起高歌緬懷在解州、同州之戰中戰死的士卒們。
麾下百姓和軍官、士卒代表都非常驚訝這樣的紀念儀式。
這在大宋朝框架下是完全不可能的。
大宋的士卒,在大宋朝是有“丘八”的痞稱。
大宋朝對待流放的罪犯就會在麵上刺字,證明這是流放的罪犯。
而大宋的很多士卒麵上是要刺字的,所以他們這些將士在大宋也有“賊配軍”稱號。
今日李彥仙這樣的紀念行為,無疑是實實在在抬高這些將士的地位。
參與的將官士卒代表紛紛流下了不可置疑的眼淚。
將官士卒在大宋開國時就被宋太宗趙匡胤認為壓低了。
因為趙匡胤的皇位就是黃袍加身,從武人那裏得來的,他也害怕再有人像他那樣篡奪他的王朝。
故而對於武人的地位是極力限製的。
狄青,大家知道吧。
大宋有曆史以來,可以說唯一個以武將兼任的樞密使。
結果呢?
將人從意氣風發的軍營拉入樞密院牢籠,然後文官輪番對狄青進行攻擊。
狄青在京那幾年,夜夜不能寐,都是拜這些無端生事的文官所賜。
最終鬱鬱而亡。
現在李彥仙不僅歌頌他們,還隆重把這些因為保家衛國而死的將士刻碑留牌供奉在這忠烈寺,這是對他們這些將士的最大的尊重。
又如何不令他們感動。
接著就是李彥仙和洛陽尚書台的臣僚們逐個對著陣亡的將士進行拜謁。
李彥仙和臣僚們隆重三拜九叩,行大禮。
隨後李彥仙和那些洛陽百姓代表,小心翼翼將花圈獻上。
他們虔誠地鞠躬,為這些陣亡的將士默哀。
那些墓碑上詳細刻錄著每個將士的名字和生平。
低沉的哀樂在悲慟聲中緩緩響起。
身在祭祀紀念場的每一人,深受震撼。
祭拜完成後,李彥仙公布了解州、同州陣亡將士的撫恤。
在這份長達數十頁的撫恤信裏,李彥仙還根據前世的一些好製度,加以完善,也不算完全抄大宋朝的作業。
比如傷殘的士卒去向,除了居養院外,各州縣的城防營他們有優先選擇權。
對於陣亡的將士子女的撫養和讀書,由洛陽忠烈衛校負責撫養和教導,所需一切用度由洛陽尚書台支出。
時立愛對這個是非常不支持的,這會加重府衙的錢糧負擔,特別是現在錢糧短缺的情況下。
李彥仙還是力排眾議,強行要推行這個政策。
在金國,陣亡將士一般是得到贈官或蔭補子孫、 饋贈,以及一定補助。
但設置的條件都比較高,且補助相對大宋來說少得多。
這也是曾經為金國大臣時立愛反對的原因,朝廷負擔重,軍事節度多,對於隻有兩州十六縣的李彥仙來說會是一個沉重負擔。
蔭補子孫:即陣亡將士的子孫可以蔭補為官,不過要7品以上還要是武官才有機會獲得此殊榮。
至於補助:金朝對老年將士有“放老”製度,60歲以上將士退役時,朝廷會有“給賞”,包括賞銀、絹等。
但注意:60歲以上。
對宋對草原部落連年用兵的情況下,金朝大多數將士是熬不過60歲的,所以經濟補助這方麵,金朝近乎是0支出。
他們沒有錢糧怎麽辦?
搶,到處搶。
今日搶大宋,明日搶草原部落,甚至威懾西夏。
那他們的賞賜怎麽來?
也是搶,攻占一城,就放開來搶,誰搶到就是誰的。
這也是太原之戰圍城日久,金軍破城後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屠戮的原因。
因為反抗越激烈,金人損失越大。
雖說光腳不怕穿鞋的。
可是如果穿鞋的奮起反抗,把光腳的幹掉了,那是丟命了。
李彥仙自然是不同意這種補貼撫恤的方法的。
這不可行。
除了他前世這個穿越人內心的一丁點良知外,就是這樣的掠奪下,百姓反抗越激烈。
不能長久。
這也是金國從草原部落過渡到封建王朝快速衰落的原因。
“今天我們懷著悲憤的心情,來紀念這些為保衛陝州、洛陽而死去的兄弟們,明日將由我們繼續傳承,保衛陝州、洛陽。”
“英名萬古傳飛將,正氣千秋壯國魂。”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為保衛我們,保衛陝州、洛陽陣亡的兄弟們!”
--
堂下一片哀悼。
祭祀結束後,陝州水師(都)指揮使張榮、陝州劉天賜,陝州新任猛虎營主將趙雲、陷陣營主將呂圓登、勁弩營主將邵雲留了下來。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巨叉幫。”
“巨叉幫為害黃河一帶已有旬月之久,沿途商戶和百姓深受其害。”
“今天鷹眼營傳來最新消息,這巨叉幫現如今正在衛州汲縣駐紮。”
--
這是又有仗可打了?
趙雲、邵雲、呂圓登等人躍躍欲試。
解州之戰,更多的是天翔營、玄甲營、還有兩河府的城防營作戰。
他們這些營是協助,打醬油角色,如今聽聞李彥仙要將他們為主力,對付巨叉幫和金人,自然是求之不得。
“大帥,這是--”
“你於我們陝洛,也是有功之臣,沒有你們劉家在背後,我們又如何能取得同州、解州之戰的勝利?”李彥仙拍了拍劉天賜肩膀。
這位憨厚的小夥子已經淚流滿麵。
大宋朝雖說商貿繁榮,不過商賈人士的地位依然受製於“重農抑商”,社會地位商賈是低於士人和農民的。
李彥仙這一邀請,足以說明劉家商貿在李彥仙心中的份量。
翌日一早,忠烈寺。
忠烈寺早已布置得肅穆森嚴。
處處素白的牡丹將忠烈寺縈繞在一起。
微拂的清風掃過每一個參加陣亡將士的麵容,卻帶不走他們今日的片刻哀傷。
來自各營的代表和軍官全部集聚在忠烈寺正中院落。
正式開始之前,李彥仙讓參與紀念的洛陽百姓和軍官、士卒代表們,一起高歌緬懷在解州、同州之戰中戰死的士卒們。
麾下百姓和軍官、士卒代表都非常驚訝這樣的紀念儀式。
這在大宋朝框架下是完全不可能的。
大宋的士卒,在大宋朝是有“丘八”的痞稱。
大宋朝對待流放的罪犯就會在麵上刺字,證明這是流放的罪犯。
而大宋的很多士卒麵上是要刺字的,所以他們這些將士在大宋也有“賊配軍”稱號。
今日李彥仙這樣的紀念行為,無疑是實實在在抬高這些將士的地位。
參與的將官士卒代表紛紛流下了不可置疑的眼淚。
將官士卒在大宋開國時就被宋太宗趙匡胤認為壓低了。
因為趙匡胤的皇位就是黃袍加身,從武人那裏得來的,他也害怕再有人像他那樣篡奪他的王朝。
故而對於武人的地位是極力限製的。
狄青,大家知道吧。
大宋有曆史以來,可以說唯一個以武將兼任的樞密使。
結果呢?
將人從意氣風發的軍營拉入樞密院牢籠,然後文官輪番對狄青進行攻擊。
狄青在京那幾年,夜夜不能寐,都是拜這些無端生事的文官所賜。
最終鬱鬱而亡。
現在李彥仙不僅歌頌他們,還隆重把這些因為保家衛國而死的將士刻碑留牌供奉在這忠烈寺,這是對他們這些將士的最大的尊重。
又如何不令他們感動。
接著就是李彥仙和洛陽尚書台的臣僚們逐個對著陣亡的將士進行拜謁。
李彥仙和臣僚們隆重三拜九叩,行大禮。
隨後李彥仙和那些洛陽百姓代表,小心翼翼將花圈獻上。
他們虔誠地鞠躬,為這些陣亡的將士默哀。
那些墓碑上詳細刻錄著每個將士的名字和生平。
低沉的哀樂在悲慟聲中緩緩響起。
身在祭祀紀念場的每一人,深受震撼。
祭拜完成後,李彥仙公布了解州、同州陣亡將士的撫恤。
在這份長達數十頁的撫恤信裏,李彥仙還根據前世的一些好製度,加以完善,也不算完全抄大宋朝的作業。
比如傷殘的士卒去向,除了居養院外,各州縣的城防營他們有優先選擇權。
對於陣亡的將士子女的撫養和讀書,由洛陽忠烈衛校負責撫養和教導,所需一切用度由洛陽尚書台支出。
時立愛對這個是非常不支持的,這會加重府衙的錢糧負擔,特別是現在錢糧短缺的情況下。
李彥仙還是力排眾議,強行要推行這個政策。
在金國,陣亡將士一般是得到贈官或蔭補子孫、 饋贈,以及一定補助。
但設置的條件都比較高,且補助相對大宋來說少得多。
這也是曾經為金國大臣時立愛反對的原因,朝廷負擔重,軍事節度多,對於隻有兩州十六縣的李彥仙來說會是一個沉重負擔。
蔭補子孫:即陣亡將士的子孫可以蔭補為官,不過要7品以上還要是武官才有機會獲得此殊榮。
至於補助:金朝對老年將士有“放老”製度,60歲以上將士退役時,朝廷會有“給賞”,包括賞銀、絹等。
但注意:60歲以上。
對宋對草原部落連年用兵的情況下,金朝大多數將士是熬不過60歲的,所以經濟補助這方麵,金朝近乎是0支出。
他們沒有錢糧怎麽辦?
搶,到處搶。
今日搶大宋,明日搶草原部落,甚至威懾西夏。
那他們的賞賜怎麽來?
也是搶,攻占一城,就放開來搶,誰搶到就是誰的。
這也是太原之戰圍城日久,金軍破城後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屠戮的原因。
因為反抗越激烈,金人損失越大。
雖說光腳不怕穿鞋的。
可是如果穿鞋的奮起反抗,把光腳的幹掉了,那是丟命了。
李彥仙自然是不同意這種補貼撫恤的方法的。
這不可行。
除了他前世這個穿越人內心的一丁點良知外,就是這樣的掠奪下,百姓反抗越激烈。
不能長久。
這也是金國從草原部落過渡到封建王朝快速衰落的原因。
“今天我們懷著悲憤的心情,來紀念這些為保衛陝州、洛陽而死去的兄弟們,明日將由我們繼續傳承,保衛陝州、洛陽。”
“英名萬古傳飛將,正氣千秋壯國魂。”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為保衛我們,保衛陝州、洛陽陣亡的兄弟們!”
--
堂下一片哀悼。
祭祀結束後,陝州水師(都)指揮使張榮、陝州劉天賜,陝州新任猛虎營主將趙雲、陷陣營主將呂圓登、勁弩營主將邵雲留了下來。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巨叉幫。”
“巨叉幫為害黃河一帶已有旬月之久,沿途商戶和百姓深受其害。”
“今天鷹眼營傳來最新消息,這巨叉幫現如今正在衛州汲縣駐紮。”
--
這是又有仗可打了?
趙雲、邵雲、呂圓登等人躍躍欲試。
解州之戰,更多的是天翔營、玄甲營、還有兩河府的城防營作戰。
他們這些營是協助,打醬油角色,如今聽聞李彥仙要將他們為主力,對付巨叉幫和金人,自然是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