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斌,原梁山好漢宋江部將,梁山一百單八將裏的第23位(一說天微星九紋龍史進)後麵跟隨宋將一起投降了宋朝。


    本來吧,被宋朝招安後,回到陝西原籍地也老實做了幾年武官,倒也逍遙自在。


    發生靖康之變後,金軍大肆侵掠永興路、秦鳳路,尤其洛索(完顏婁室再次提兵5萬南下,劍指長安)關中百姓紛紛往蜀中逃難。


    大部分百姓包括此時的史斌也拖家帶口準備前往蜀中避難,路過興州時,被興州守將向子寵閉關拒絕放行。


    關隘城門下老百姓拖家帶口,啼哭驚天動地。


    結果關上興州守將向子寵置若罔聞,不理不睬。


    頗有些俠客情義的史斌便聯合舊日兄弟,在陝南首先扯起了義旗。


    接著提兵攻打興州,在興州改元稱帝。


    大肆招兵買馬,先後攻下武休、鳳州,兵馬逾10萬眾。


    涇原路通安寨兵馬監押曲端授命領兵南征史斌。


    曲端南下將史斌從興元擊潰,史斌於是率領餘下部眾下長安。


    因為曲瑞南下,忠義兵首領張宗鄂趁機派了義兵統製官劉希亮率領1萬士卒北上偷了曲端鳳翔府的“家”。


    忠義兵首領張宗鄂本意是南下趁亂也占據長安,不料李彥仙率先派了折彥質奪了長安四大關。


    陝州靜塞營主將折彥質在武關擊敗並俘虜了來叩關的忠義兵首領張宗鄂。


    忠義兵首領張宗鄂兩腿一軟,就投了折彥質,順便將西麵的鳳翔府也獻上與李彥仙。


    這事,李彥仙是知道的。


    忠義兵首領張宗鄂原本是想占據長安,以長安為誘餌,吸引給當時在興元鏖戰不勝的史斌南下長安,繼而吞並他的部曲。


    另外他也怕曲端這個倔脾氣不接受義軍的投誠,動不動就要搞物理消滅,所以也急於聯合史斌


    忠義兵首領張宗鄂這一石二鳥之計,遇上了李彥仙派出的折彥質,就破了大防。


    戰敗的忠義兵首領張宗鄂也不得不投降了折彥質。


    但是與史斌的約定,史斌在興元吃了癟之後,他還認這個退路,所以領了餘下號稱10萬兵馬過來長安。


    原時空裏,史斌兵敗興元後,曲端派了涇原兵馬都監吳階與其弟吳璘率領3萬兵馬,於興元往長安必經之路鳳翔太白山伏擊史斌。


    史斌在這個時空裏已經躲過這次伏擊,直接提兵往長安而來。


    也就是說,史斌提兵10萬過來長安,史斌屁股後還跟著吳階和吳璘兩兄弟率領的3萬涇原路兵馬。


    聽著折彥質在軍事輿圖上娓娓道來,風塵仆仆趕來的李彥仙凝望著,企圖找到解決的計策。


    可是一無所獲。


    “大帥,隻要我們堅守武關、蕭關、大散關、潼關。


    閉關坐看賊寇史斌和涇原路兵馬,守住長安無虞。”陝州靜塞營主將折彥質,指著軍事輿圖,對著李彥仙說道。


    坐山觀虎鬥。


    於如今的宋朝各地守將來說,也正常。


    須知如今趙官家南逃不明,北地和關中多地已經是無主狀態。


    保境安民,維護轄區內百姓安全,防範金軍和賊人的攻占,就是屬地守將最好的本職了。


    李彥仙搖搖頭,打來打去,損失的都是大宋的士卒。


    而且史斌麾下這些士卒和官軍作戰過,見過血,如果可以收降,並嚴明紀律,加以訓練,未必不是一支精銳之師。


    尤其是目前陝洛兩州經過同州、解州大戰後,兵員減額嚴重匱乏的情況下,這10萬和官軍周旋幸存的大軍難能可貴。


    此時已經是陝州靜塞營副將張宗鄂則昂首挺胸,從軍帳中步出,對著李彥仙說道,“大帥,末將有一計獻上。”


    “說來聽聽。”李彥仙盯著目前這個濃眉大眼略顯消瘦滄桑的漢子,企圖從他身上搜刮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這廝畢竟在曆史上是以義軍光複名義有占據鳳翔、長安(京兆府),然後還把吞並的心思打到了史斌身上,想來個“黑吃黑”壯大自己的勢力。


    如今不過是被打敗,委身於折彥質,忠城方麵還是有待考究。


    “史賊尚未知我投靠大帥麾下,大帥,或許可以如此如此--”張宗鄂小聲在李彥仙耳旁嘀咕了起來。


    張宗鄂獻上的計謀是請君入甕,隻要將史斌誆騙入長安,再暴力控製他,就不怕他麾下那些將士不投降。


    李彥仙點頭示意,當即讓張宗鄂領了3000兵馬投往大散關而去。


    大散關其位於秦嶺北麓,是關中通往漢中的咽喉要道。


    史斌從興元府敗退後,被吳階、吳璘兩兄弟攆到了大散關。


    張宗鄂領了3000兵馬自出大散關接應。


    大散關隘下,隻見一路兵馬,旌旗散亂。


    一枚黃色大纛迎風獵獵作響。


    上書大楚聖武天神大帝史斌。


    正是史斌攜敗兵與太尉曹寧、統製秦佑、李彪、王成、應固、應圖兩兄弟共3萬“大楚”潰兵逃難至此。


    他們自興元10馬兵馬,一路被吳階、吳璘追著打。


    如今也隻剩下區區3萬兵馬集合在這裏了。


    眼見大散關隘下無人來接,史斌麾下“大楚”太尉曹寧不由得勃然大怒。


    隻見太尉曹寧夾著一匹追風烈馬,擎槍而出。


    對著大散關隘,怒斥道,“吾乃大楚皇帝帳下太尉曹寧,請義民張宗鄂恭迎大楚皇帝陛下巡狩!”


    大散關處在清薑河河穀之中,是“八百裏秦川”關中平原的西南門戶。


    清薑河穀地形狹窄,唯有此關北可入關中,南下興元(漢中)。


    北不得此,無以啟梁益。南不得此,無以固關中。


    史斌不禁感歎一番,如此地形,隻要張宗鄂長安一獻,關起門來,勵精圖治,不日將可以再南下報仇!


    倒沒有對出關相迎的張宗鄂發什麽牢騷。


    關隘城門內張宗鄂不由心裏大罵,逃難就逃難,叫勞甚子巡狩。


    要不是老子輕敵大意折損在這長安,多少都得給你兩巴掌。


    “開城門!”隨著張宗鄂一聲令下,大散關城門徐徐被推開。


    “草蟒張宗鄂恭迎大楚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是草民思慮不周,有失遠迎,請皇帝陛下恕罪。”


    張宗鄂騎著一匹戰馬,策馬出關,見到黃色大燾下一人。


    頭戴金龍甲,身披金龍盔,身穿紅戰袍,手持著一條黃金幡龍棍,坐下一匹透骨玲瓏馬。


    紅戰袍和金黃裝飾,與其他人截然不同,張宗鄂便知是“大楚”皇帝史斌。


    不等史斌說完,被無視了的太尉曹寧,立即火冒三丈,對著張宗鄂大罵道,“賤民,見到我等上官和陛下鑾賬,為何不趁早列隊迎接!”


    “汝等是想造反圖謀甚?”


    --


    張宗鄂臉色微微一驚,鄙夷看了一眼太尉曹寧。


    轉瞬即叩拜,“草民魯莽,不知禮儀,請上官和陛下饒命!”


    “饒命呀,上官、陛下,草民--”


    --


    突然噠噠幾聲急速騎馬聲響起。


    負責殿後的應圖一人血騎,快馬奔來,“陛下,陛下,宋軍追兵已至後方10裏。”


    “張兄如何有罪,來,來,咱們趕緊入關--”史斌這次攻打興元失敗,與張宗鄂會兵,乃是舍棄了興州,全部押來了長安。


    聽聞後方有追兵,也壓下了怒火,當即要率先入關保平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篡宋:從石壕尉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啊救救我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啊救救我吧並收藏篡宋:從石壕尉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