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鄂見後麵李彥仙沒有派人跟著出來,心頭大石總算放下來。
他揚了揚手中的兵器,大聲喊道,“兄弟們,隨我殺敵去!”
轟隆一聲。
數千兵馬從山坡直衝幹涸河穀裏的吳階軍陣。
“300步。”
“200步.”
“150步。”
吳階先鋒軍不斷呼喊著,為全軍報敵人距離。
“將軍,賊人停止前進了!”
這下不止吳玠、吳璘兩兄弟懵了,連張宗鄂麾下大部分人都懵了。
不是去殺敵嗎?
停在離150步這裏叫停,這是給對方送活靶子?
很快,張宗鄂拍馬驅前,對著吳階軍陣大聲說道,“吳將軍,我是忠義軍張宗鄂,特意前來棄暗投明,投靠將軍。”
張宗鄂放棄得直接,咱不打了,麾下來時1萬多士卒,如今隻有區區5000兵馬。
早投降,晚投降,都是投降。
不若不打,先投降,還有5000兵馬在手,亂世兵馬在手,就是
吳玠不明白對方為什麽突然投降。
擔心是陰謀,讓吳璘上前拷問張宗鄂。
張宗鄂一人一騎奔來。
來到吳玠帳前,直接將手上槍矛全扔了。
在關隘上的徐武看得清楚,卻不便發作。
皆因李彥仙有令,讓張宗鄂自由處之。
徐武也不由得感歎,“大帥,料事如神,這張宗鄂老匹夫竟然真的投降了吳階。”
“要不是大帥有將令,你這賊頭斷是黃泉路上走著了。”
再說張宗鄂丟盔棄甲直接降了吳階,麾下將士本就是流民出身,也不逆反,反正都是在官軍手下。
選哪個做大帥都一樣,自己就是馬前卒的命,隻要有糧有餉銀發,誰做大帥都一樣。
要不是李彥仙那10準10不準軍令嚴格,他們這些義兵還是想苟在李彥仙這邊陣型的。
“賊寇史斌已經被你迎入關中,如何又歸降於我,張宗鄂你莫不是來誆我,詐降於我?!”
史斌數萬兵馬就在大散關前失蹤。
吳玠疑惑看了看張宗鄂,要不是張宗鄂將史斌兵馬接入關中,又有何人?!
“將軍,冤枉呀?!”
“原本我想誘捕那賊人史斌,想不到他麾下猛將如雲,甫即入關,即鳩占鵲巢。”
“我兵弱人少,不得已將關隘讓出,請將軍為我做主!”
“嗚嗚嗚--”誰能想到張宗鄂竟然在兩軍陣前哭喪起來。
吳玠木訥點了點頭,對於張宗鄂這番話,也是半信半疑。
眼瞅著天已暗下來,吳玠也不打算乘夜叩關。
當下命人繼續安營紮寨,讓張宗鄂詳細說明大散關防守部署。
同時,在入夜後,點齊親衛,竟然親自往大散關探查而去。
再說那張宗鄂還是領了本部部曲暫時駐紮在後軍位置。
不過左右都是吳玠和吳璘的親衛兵馬駐防。
自出吳玠中軍帳,聽聞吳玠身為主將竟然要親身前往大散關關隘上探查,不由得暗暗吃驚。
夤夜召集心腹商議,要趁夜脫逃。
麾下眾將見主帥剛投降又複反叛,不解問道,“大帥,我等剛投降又叛出,恐怕--”
“恐怕什麽?難道你們還想做夢做這個官軍?”
“我告訴你們,別做夢了。”
“就剛才中軍大帳議事,這吳階軍律絲毫不少於那李彥仙。”
“我等良民,皆是逍遙自在慣了。”
“爾等可想清楚,真入得官軍,不能偷,不能搶,也不能碰女人。”
“爾等說說,這樣和入廟做和尚有什麽分別?”張宗鄂知道麾下這些將領大都是綠林出身,瀟灑慣了,前番歸順李彥仙後便處處受製於李彥仙嚴格的軍令。
而今有機會反正,又過回自由自在的日子,當然無任歡迎。
況且張宗鄂原本就打算再領軍潛逃。
要不是吳玠、吳璘兩兄弟跟得緊密,將他這5000兵馬堵在大散關下。
若可以出得這大散關,便是他張宗鄂龍歸大海之時。
“對對。大帥所言甚是。”
“那個清規玉律都把我燒火棍練瘦了。”
“對,俺們也讚同。”
--
張宗鄂麾下四將你一言我一語便議論了起來。
張宗鄂麾下第一心腹大將,便是自家兄弟,侄子張橫。
其餘三個分別是李常、張矛、傅義。
此四人都是張宗鄂創立忠義軍之時,便來投靠,是張宗鄂可信得過之人。
商討完畢之後,四人便去分頭準備。
吳玠也是謹慎之人,前去大散關探查的同時,也密令其弟吳璘嚴密監視張宗鄂。
他總感覺這張宗鄂不老實,有事情瞞住他。
大散關關隘城防在穀頂。
他們自穀底沿山坡而上,自然逃不過關隘上徐武監視。
李彥仙卻不著急,似乎早猜到吳階會親自前來探查。
也不慌亂,讓吳玠自由探查。
作為終宋一朝的赫赫有名的抗金大將,吳玠自幼從軍,於抵禦西夏而初露鋒芒。
在宣和二年時,更是參與了鎮壓方臘的起義。
其成長為蜀中一大將,更有“微玠身當其衝,無蜀久矣”的最高曆史評價。
意思是吳玠做為蜀中一大將,如果不是他挺身而出全力抵禦金人入侵,扼守蜀中,那麽蜀中四川早就淪陷了。
從其以後曆史進程來說,吳玠也擔得起這樣的稱號。
他對部下嚴明恩惠,虛心接納部下意見,深受士卒擁戴。
且內政治理也是一把手。
推行屯田製,多次淘汰冗(rong)員,修複廢墟,讓蜀中糧儲充足。
午夜寅時(淩晨三點),吳玠後軍大營。
張橫在確認一切如常後,往報張宗鄂。
“全體出動!”
“咱先出大散關,再興兵往鳳翔府,占了鳳翔府補充輜重,往後就是咱的世界。”
和麾下四將商議確定逃跑路線後,張宗鄂當即點起兵馬,砸穿後營闌珊。
“張賊叛逃了!”吳玠營門守衛明暗分設三道關卡,再加上一旁的吳璘一早已得令要嚴密監視張宗鄂。
故而張宗鄂砸穿營寨,吳璘便得到了報告。
“張賊休走!”
“殺呀!”
--
“大帥,先走,我等墊後。”李常、張矛、傅義見吳玠大軍發現得及時而且追得緊,沒有人留下墊後,大部是走不了了。
這三人是張宗鄂冒險擊破官軍牢獄救出的,感懷張宗鄂救命之恩。
於是果斷留下墊後。
張宗鄂和侄子張橫隻得領了餘下數千兵馬夤夜衝破吳璘追擊。
到得逃離大散關,卻隻有數百兵馬了。
正要歇息一番,張橫慌亂跑了過來,“將軍,又有兵馬追至。”
“哪裏?”
“自鳳翔府西來!”
“什麽????”張宗鄂驚呆當場。
他揚了揚手中的兵器,大聲喊道,“兄弟們,隨我殺敵去!”
轟隆一聲。
數千兵馬從山坡直衝幹涸河穀裏的吳階軍陣。
“300步。”
“200步.”
“150步。”
吳階先鋒軍不斷呼喊著,為全軍報敵人距離。
“將軍,賊人停止前進了!”
這下不止吳玠、吳璘兩兄弟懵了,連張宗鄂麾下大部分人都懵了。
不是去殺敵嗎?
停在離150步這裏叫停,這是給對方送活靶子?
很快,張宗鄂拍馬驅前,對著吳階軍陣大聲說道,“吳將軍,我是忠義軍張宗鄂,特意前來棄暗投明,投靠將軍。”
張宗鄂放棄得直接,咱不打了,麾下來時1萬多士卒,如今隻有區區5000兵馬。
早投降,晚投降,都是投降。
不若不打,先投降,還有5000兵馬在手,亂世兵馬在手,就是
吳玠不明白對方為什麽突然投降。
擔心是陰謀,讓吳璘上前拷問張宗鄂。
張宗鄂一人一騎奔來。
來到吳玠帳前,直接將手上槍矛全扔了。
在關隘上的徐武看得清楚,卻不便發作。
皆因李彥仙有令,讓張宗鄂自由處之。
徐武也不由得感歎,“大帥,料事如神,這張宗鄂老匹夫竟然真的投降了吳階。”
“要不是大帥有將令,你這賊頭斷是黃泉路上走著了。”
再說張宗鄂丟盔棄甲直接降了吳階,麾下將士本就是流民出身,也不逆反,反正都是在官軍手下。
選哪個做大帥都一樣,自己就是馬前卒的命,隻要有糧有餉銀發,誰做大帥都一樣。
要不是李彥仙那10準10不準軍令嚴格,他們這些義兵還是想苟在李彥仙這邊陣型的。
“賊寇史斌已經被你迎入關中,如何又歸降於我,張宗鄂你莫不是來誆我,詐降於我?!”
史斌數萬兵馬就在大散關前失蹤。
吳玠疑惑看了看張宗鄂,要不是張宗鄂將史斌兵馬接入關中,又有何人?!
“將軍,冤枉呀?!”
“原本我想誘捕那賊人史斌,想不到他麾下猛將如雲,甫即入關,即鳩占鵲巢。”
“我兵弱人少,不得已將關隘讓出,請將軍為我做主!”
“嗚嗚嗚--”誰能想到張宗鄂竟然在兩軍陣前哭喪起來。
吳玠木訥點了點頭,對於張宗鄂這番話,也是半信半疑。
眼瞅著天已暗下來,吳玠也不打算乘夜叩關。
當下命人繼續安營紮寨,讓張宗鄂詳細說明大散關防守部署。
同時,在入夜後,點齊親衛,竟然親自往大散關探查而去。
再說那張宗鄂還是領了本部部曲暫時駐紮在後軍位置。
不過左右都是吳玠和吳璘的親衛兵馬駐防。
自出吳玠中軍帳,聽聞吳玠身為主將竟然要親身前往大散關關隘上探查,不由得暗暗吃驚。
夤夜召集心腹商議,要趁夜脫逃。
麾下眾將見主帥剛投降又複反叛,不解問道,“大帥,我等剛投降又叛出,恐怕--”
“恐怕什麽?難道你們還想做夢做這個官軍?”
“我告訴你們,別做夢了。”
“就剛才中軍大帳議事,這吳階軍律絲毫不少於那李彥仙。”
“我等良民,皆是逍遙自在慣了。”
“爾等可想清楚,真入得官軍,不能偷,不能搶,也不能碰女人。”
“爾等說說,這樣和入廟做和尚有什麽分別?”張宗鄂知道麾下這些將領大都是綠林出身,瀟灑慣了,前番歸順李彥仙後便處處受製於李彥仙嚴格的軍令。
而今有機會反正,又過回自由自在的日子,當然無任歡迎。
況且張宗鄂原本就打算再領軍潛逃。
要不是吳玠、吳璘兩兄弟跟得緊密,將他這5000兵馬堵在大散關下。
若可以出得這大散關,便是他張宗鄂龍歸大海之時。
“對對。大帥所言甚是。”
“那個清規玉律都把我燒火棍練瘦了。”
“對,俺們也讚同。”
--
張宗鄂麾下四將你一言我一語便議論了起來。
張宗鄂麾下第一心腹大將,便是自家兄弟,侄子張橫。
其餘三個分別是李常、張矛、傅義。
此四人都是張宗鄂創立忠義軍之時,便來投靠,是張宗鄂可信得過之人。
商討完畢之後,四人便去分頭準備。
吳玠也是謹慎之人,前去大散關探查的同時,也密令其弟吳璘嚴密監視張宗鄂。
他總感覺這張宗鄂不老實,有事情瞞住他。
大散關關隘城防在穀頂。
他們自穀底沿山坡而上,自然逃不過關隘上徐武監視。
李彥仙卻不著急,似乎早猜到吳階會親自前來探查。
也不慌亂,讓吳玠自由探查。
作為終宋一朝的赫赫有名的抗金大將,吳玠自幼從軍,於抵禦西夏而初露鋒芒。
在宣和二年時,更是參與了鎮壓方臘的起義。
其成長為蜀中一大將,更有“微玠身當其衝,無蜀久矣”的最高曆史評價。
意思是吳玠做為蜀中一大將,如果不是他挺身而出全力抵禦金人入侵,扼守蜀中,那麽蜀中四川早就淪陷了。
從其以後曆史進程來說,吳玠也擔得起這樣的稱號。
他對部下嚴明恩惠,虛心接納部下意見,深受士卒擁戴。
且內政治理也是一把手。
推行屯田製,多次淘汰冗(rong)員,修複廢墟,讓蜀中糧儲充足。
午夜寅時(淩晨三點),吳玠後軍大營。
張橫在確認一切如常後,往報張宗鄂。
“全體出動!”
“咱先出大散關,再興兵往鳳翔府,占了鳳翔府補充輜重,往後就是咱的世界。”
和麾下四將商議確定逃跑路線後,張宗鄂當即點起兵馬,砸穿後營闌珊。
“張賊叛逃了!”吳玠營門守衛明暗分設三道關卡,再加上一旁的吳璘一早已得令要嚴密監視張宗鄂。
故而張宗鄂砸穿營寨,吳璘便得到了報告。
“張賊休走!”
“殺呀!”
--
“大帥,先走,我等墊後。”李常、張矛、傅義見吳玠大軍發現得及時而且追得緊,沒有人留下墊後,大部是走不了了。
這三人是張宗鄂冒險擊破官軍牢獄救出的,感懷張宗鄂救命之恩。
於是果斷留下墊後。
張宗鄂和侄子張橫隻得領了餘下數千兵馬夤夜衝破吳璘追擊。
到得逃離大散關,卻隻有數百兵馬了。
正要歇息一番,張橫慌亂跑了過來,“將軍,又有兵馬追至。”
“哪裏?”
“自鳳翔府西來!”
“什麽????”張宗鄂驚呆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