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二年2月5日,李彥仙緊趕慢趕,終於是回到了陝州。
由於曲端的異動,導致了綏德軍折可求全麵投降了完顏婁室。
完顏婁室收到折可求求援信後,當即集結了太原城3萬兵馬與西來救援的完顏宗輔5萬兵馬合兵8萬浩浩蕩蕩開赴綏德軍。
2月10日,在義合砦,完顏婁室擊敗曲端。
隨即兵分兩路,一路由完顏宗輔進駐綏德軍。
於2月16日,綏德軍折可求舉府、璘、豐三州以及州縣官吏、夯圖出城投降完顏宗輔。
2月15日,完顏婁室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剛被宋軍收複的晉寧軍。
隨後2月17日,在延安府,又以4萬兵馬大敗大宋川陝宣撫製置使張浚好不容再次集結的陝西六路共計25萬大軍。
會戰從2月17日早上,一直打了一整天,到晚上才堪堪結束。
張浚為首的宋軍終究還是敗了,25萬大軍敗得一塌糊塗。
屍橫遍野。
延安府為中心的上百裏內雪地被染紅。
隨處可見宋軍的殘兵敗體,以及隨處丟棄的鎧甲、戰馬。
此戰,宋軍至少15萬人戰死。
完顏拔離速為震懾陝西六路的宋人,下令將15萬宋軍的頭顱全砍了,再次構造成“京觀”。
2月23日,張浚在延安戰敗的消息傳回長安京兆府。
關中震動!
隨後鄜州、丹州、坊州、同州、華州、耀州,在完顏婁室和完顏宗輔兩路大軍瘋狂南下後望風而降。
搞不掉李彥仙,拿捏張浚這樣的硬要指揮軍隊作戰的文臣,完顏婁室自問還是可以的。
完顏婁室和完顏宗輔兩大主力部隊都南下了,太原不空虛寂寞冷了嗎?
嗬嗬,還得感謝狗皇帝趙構。
李彥仙攻擊太原的行為被認為是不遵皇帝對金議和,違抗皇命。
現在的李彥仙陝州安撫使也做不了,直接被趙構一擼到底了。
也就是說,李彥仙現在在大宋朝官家記錄裏是一個開除了官聲和軍籍的大頭兵。
這一魯莽舉措,讓汴京宗澤吐血,反抗無奈後,於2月28日,臨終前連呼三聲,“過河,過河,過河!”,不情願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宗澤溘然長逝,享年70歲。
這位在66歲高齡從文官戰場轉戰軍事的老人,以不到5年時間,就對金作戰取得十三戰十三捷全勝,先後連結河東河北路上百萬義軍對抗金人,時刻準備北伐收複中原。
令金軍懼怕,稱之為“宗爺爺”。
宗澤一逝世,原大名府留守杜充,即刻授令走馬上任。
杜充赴任途中,再次強令汝州李成、翟興所部歸製汴京留守司,並開赴汴京城南青城寺駐紮待命整編。
同時下令解散宗澤好不容易聚攏的河東、河北各路義軍、流民,由此逼使王善、王再興、李貴、王大郎這些原土匪隊伍頭頭再次叛亂,離開汴京。
河北忠義民社梁興等人也受牽連,但他們不願意被不學無術的杜充領導,在再三上奏趙構沒有得到宗穎(宗澤兒子)為東京留守後,也率隊北上,重新向太行山進發。
由此宗澤轉投軍中效命聚攏的上百萬河東、河北各軍頃刻間分崩離析。
在燕京的完顏宗弼(金兀術)在完顏杲的強征下籌得5萬大軍後,得以放心開赴陝西戰場。
嗯,對了,金國對趙構一連數十撥的求和大使,釋放善意回應了。
它們歸還了部分在靖康之變中俘獲北上的宋軍文臣,其中就有秦檜。
同時對外宣布,為了幫助江南國主趙構,打服不聽話的部屬,近日發兵20萬討伐以張浚為首的陝西大宋軍團。
在江南的急得團團轉的趙構,聽到金軍近期不會再南下來搜捕,長噓了口氣。
遠在富平的張浚卻是愁眉緊鎖。
自2月17日在延安府和金軍大戰大敗後,張浚依然不放手,繼續發號陝西各路經略使,召集大軍,以應對來勢洶洶的完顏婁室大軍。
2月28日宗澤病亡當日,川陝宣撫製置使張浚,再次在耀州富平召集陝西六路大軍。
張浚命令熙河路經略使劉錫為都統製,涇原路經略使劉錡,秦風路經略使孫渥,環慶路經略使曲端,權永興軍經略使吳玠,於3月2日相繼率領步、騎18萬人,號稱40萬大軍抵達富平東部的下邽縣。
宋軍在蘆葦叢生的沼澤前安營紮寨,在外圍則設置了運送輜重的鄉民寨。
3月2日晚,陝西六路大軍除了永興軍路李彥仙所部兵馬再次缺席外,其餘五路大軍已經集結完畢,張浚由此召開了第一次基本人齊的戰前軍事會議。
會議上主將建議乘完顏婁室大軍尚未趕到和完顏宗弼大軍匯合,要求先行攻擊完顏婁室大軍,川陝宣撫製置使張浚卻執意致書金軍約定日期再戰。
富平之戰主戰場在頻陽,這裏位於陝西中部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過渡地帶,屬於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
頻陽北麵是自西向東走向的喬山,喬山山前是大片的洪積扇區(可以理解為尚欠衝積平原),東西兩麵則是黃土台源區包裹著。
南麵則是靠近渭河平原,這裏是入川的要塞,俗稱川道區。
在喬山北麵的一座無名小山(後世稱之為頻山)。
從太原撤退後的李彥仙,按照時立愛的計謀,先後放棄浦州,解州,將大軍秘密聚集中條山。
其中,楊再興放棄浦州(河中府)秘密西進富平,先張浚一步,率領玄甲軍第一師一萬兵馬秘密集結於頻山。
調靜塞軍第三師一萬兵馬,由翟宗駐守武關。
靜塞軍第二師一萬兵馬,和已擴編達到六千兵馬的洛陽城防營,分別由李成、翟興率領退回洛陽防守。
背魁軍第一師由邵雲負責,駐守陝州。
調玄甲軍第三師一萬兵馬,由邵隆負責,駐守長安。
近衛軍兩個師合計6000兵馬,由徐武負責,駐守潼關。
其餘玄甲軍第二師由楊繼周率領一萬兵馬,靜塞軍第一師由折彥質率領一萬兵馬,背魁軍第二師由呂圓登率領一萬兵馬會同李彥仙親自率領的鐵林軍第一師、鐵林軍第二師(兩師合計一萬兵馬),分別在中條山東西南北西麵埋伏。
按照軍師時立愛的計謀結合李彥仙知道的將要發生的事情,李彥仙目前辦法是強力保住陝州、洛陽、長安三州,同時在中條山預伏,以抵禦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3月3日,鷹眼營太原部報告,被金人委任為靖康軍節度使的折可求在豐州集結兵力,舉10萬大軍南下,意圖攻打陝州。
同日在頻山埋伏的楊再興玄甲軍第一師匯報,富平之戰正式打響。
由於曲端的異動,導致了綏德軍折可求全麵投降了完顏婁室。
完顏婁室收到折可求求援信後,當即集結了太原城3萬兵馬與西來救援的完顏宗輔5萬兵馬合兵8萬浩浩蕩蕩開赴綏德軍。
2月10日,在義合砦,完顏婁室擊敗曲端。
隨即兵分兩路,一路由完顏宗輔進駐綏德軍。
於2月16日,綏德軍折可求舉府、璘、豐三州以及州縣官吏、夯圖出城投降完顏宗輔。
2月15日,完顏婁室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剛被宋軍收複的晉寧軍。
隨後2月17日,在延安府,又以4萬兵馬大敗大宋川陝宣撫製置使張浚好不容再次集結的陝西六路共計25萬大軍。
會戰從2月17日早上,一直打了一整天,到晚上才堪堪結束。
張浚為首的宋軍終究還是敗了,25萬大軍敗得一塌糊塗。
屍橫遍野。
延安府為中心的上百裏內雪地被染紅。
隨處可見宋軍的殘兵敗體,以及隨處丟棄的鎧甲、戰馬。
此戰,宋軍至少15萬人戰死。
完顏拔離速為震懾陝西六路的宋人,下令將15萬宋軍的頭顱全砍了,再次構造成“京觀”。
2月23日,張浚在延安戰敗的消息傳回長安京兆府。
關中震動!
隨後鄜州、丹州、坊州、同州、華州、耀州,在完顏婁室和完顏宗輔兩路大軍瘋狂南下後望風而降。
搞不掉李彥仙,拿捏張浚這樣的硬要指揮軍隊作戰的文臣,完顏婁室自問還是可以的。
完顏婁室和完顏宗輔兩大主力部隊都南下了,太原不空虛寂寞冷了嗎?
嗬嗬,還得感謝狗皇帝趙構。
李彥仙攻擊太原的行為被認為是不遵皇帝對金議和,違抗皇命。
現在的李彥仙陝州安撫使也做不了,直接被趙構一擼到底了。
也就是說,李彥仙現在在大宋朝官家記錄裏是一個開除了官聲和軍籍的大頭兵。
這一魯莽舉措,讓汴京宗澤吐血,反抗無奈後,於2月28日,臨終前連呼三聲,“過河,過河,過河!”,不情願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宗澤溘然長逝,享年70歲。
這位在66歲高齡從文官戰場轉戰軍事的老人,以不到5年時間,就對金作戰取得十三戰十三捷全勝,先後連結河東河北路上百萬義軍對抗金人,時刻準備北伐收複中原。
令金軍懼怕,稱之為“宗爺爺”。
宗澤一逝世,原大名府留守杜充,即刻授令走馬上任。
杜充赴任途中,再次強令汝州李成、翟興所部歸製汴京留守司,並開赴汴京城南青城寺駐紮待命整編。
同時下令解散宗澤好不容易聚攏的河東、河北各路義軍、流民,由此逼使王善、王再興、李貴、王大郎這些原土匪隊伍頭頭再次叛亂,離開汴京。
河北忠義民社梁興等人也受牽連,但他們不願意被不學無術的杜充領導,在再三上奏趙構沒有得到宗穎(宗澤兒子)為東京留守後,也率隊北上,重新向太行山進發。
由此宗澤轉投軍中效命聚攏的上百萬河東、河北各軍頃刻間分崩離析。
在燕京的完顏宗弼(金兀術)在完顏杲的強征下籌得5萬大軍後,得以放心開赴陝西戰場。
嗯,對了,金國對趙構一連數十撥的求和大使,釋放善意回應了。
它們歸還了部分在靖康之變中俘獲北上的宋軍文臣,其中就有秦檜。
同時對外宣布,為了幫助江南國主趙構,打服不聽話的部屬,近日發兵20萬討伐以張浚為首的陝西大宋軍團。
在江南的急得團團轉的趙構,聽到金軍近期不會再南下來搜捕,長噓了口氣。
遠在富平的張浚卻是愁眉緊鎖。
自2月17日在延安府和金軍大戰大敗後,張浚依然不放手,繼續發號陝西各路經略使,召集大軍,以應對來勢洶洶的完顏婁室大軍。
2月28日宗澤病亡當日,川陝宣撫製置使張浚,再次在耀州富平召集陝西六路大軍。
張浚命令熙河路經略使劉錫為都統製,涇原路經略使劉錡,秦風路經略使孫渥,環慶路經略使曲端,權永興軍經略使吳玠,於3月2日相繼率領步、騎18萬人,號稱40萬大軍抵達富平東部的下邽縣。
宋軍在蘆葦叢生的沼澤前安營紮寨,在外圍則設置了運送輜重的鄉民寨。
3月2日晚,陝西六路大軍除了永興軍路李彥仙所部兵馬再次缺席外,其餘五路大軍已經集結完畢,張浚由此召開了第一次基本人齊的戰前軍事會議。
會議上主將建議乘完顏婁室大軍尚未趕到和完顏宗弼大軍匯合,要求先行攻擊完顏婁室大軍,川陝宣撫製置使張浚卻執意致書金軍約定日期再戰。
富平之戰主戰場在頻陽,這裏位於陝西中部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過渡地帶,屬於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
頻陽北麵是自西向東走向的喬山,喬山山前是大片的洪積扇區(可以理解為尚欠衝積平原),東西兩麵則是黃土台源區包裹著。
南麵則是靠近渭河平原,這裏是入川的要塞,俗稱川道區。
在喬山北麵的一座無名小山(後世稱之為頻山)。
從太原撤退後的李彥仙,按照時立愛的計謀,先後放棄浦州,解州,將大軍秘密聚集中條山。
其中,楊再興放棄浦州(河中府)秘密西進富平,先張浚一步,率領玄甲軍第一師一萬兵馬秘密集結於頻山。
調靜塞軍第三師一萬兵馬,由翟宗駐守武關。
靜塞軍第二師一萬兵馬,和已擴編達到六千兵馬的洛陽城防營,分別由李成、翟興率領退回洛陽防守。
背魁軍第一師由邵雲負責,駐守陝州。
調玄甲軍第三師一萬兵馬,由邵隆負責,駐守長安。
近衛軍兩個師合計6000兵馬,由徐武負責,駐守潼關。
其餘玄甲軍第二師由楊繼周率領一萬兵馬,靜塞軍第一師由折彥質率領一萬兵馬,背魁軍第二師由呂圓登率領一萬兵馬會同李彥仙親自率領的鐵林軍第一師、鐵林軍第二師(兩師合計一萬兵馬),分別在中條山東西南北西麵埋伏。
按照軍師時立愛的計謀結合李彥仙知道的將要發生的事情,李彥仙目前辦法是強力保住陝州、洛陽、長安三州,同時在中條山預伏,以抵禦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3月3日,鷹眼營太原部報告,被金人委任為靖康軍節度使的折可求在豐州集結兵力,舉10萬大軍南下,意圖攻打陝州。
同日在頻山埋伏的楊再興玄甲軍第一師匯報,富平之戰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