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還有誰!”
“誰能禦敵保衛皇城!老夫願以相位獻之!”尚書右仆射李綱再沒有了光複陝州六路的躊躇滿誌。
“伯紀,局麵還未到最糜爛的時刻,何以自暴自棄?”一旁的戶部尚書張所規勸道。
靖康元年年初,金軍第一次南下汴京,就是李綱由參謀官火速上任尚書右丞兼東京留守,接手東京開封的治兵禦敵事宜。
火線上任的李綱力盡孤城守備孱弱的東京城,硬生生是熬到勤王救駕的隊伍到來,最終東京城得救。
李綱臨危救急是有戰爭經驗的。
唯一不同的是如今的大宋分裂為南北大宋,各持正統,互不相讓。
勤王大軍?
是沒有的。
“伯紀,不若釋放長安全部囚犯,讓他們保衛長安,將功贖罪。
或者請援於晉王。”戶部尚書張所提議道。
自從接手北宋朝廷戶部以來,北宋朝廷的錢都是一針一線節約出來的。
好不容易讓陝州\/洛陽改換門庭,賦稅根本收不上來。
一調查,陝州\/長安\/洛陽三地的賦稅已經大幅度減免了9成。
剩餘1成沒有減免,是主要針對工商業。
相對之前大宋動輒高達60%的行業納稅占比,陝州李彥仙實行的20%陝州範圍全領域20%稅簡直是仁政。
乃至於現在一說要加稅,陝州老百姓抗稅偷稅現象層出不窮。
根本沒有辦法壓製。
況且,陝長洛三州近日傳言,北宋朝廷擔心晉王尾大不掉藩鎮擁兵自重,全力調動陝州六路兵馬對北伐大勝而歸的晉王四處圍追堵截。
企圖就此扼殺晉王。
陝長洛三州,據不完全統計,旬日內就有超過30萬民眾渡過黃河,投奔太原的晉王殿下。
張所的“討逆”軍費還是從陝州劉家用鹽鐵酒10年的獨家榷場專營權換來的50萬貫。
張所另一個推薦求救晉王的原因是,朝廷猜忌得過早和過分了。
比照當日投效在其麾下的嶽飛,張所認為能和嶽飛結成異姓兄弟的,品行斷然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孤軍奮戰,遠涉千裏,擊敗西夏,斬殺夏國皇帝\/皇後,這樣的豐功偉績足以流傳千古。
不過小皇帝不知繃了那根弦,聽信了讒言,啟用範致虛領陝西六路大軍堵塞晉王北伐凱旋的歸家之路。
“泰發,我聽聞陛下曾秘密召見金國使者,商議聯軍斬殺晉王?”禦史大夫胡銓說起了近段民間傳言的八卦。
“哎,陛下的心思我也猜不透了。
民間自發為晉王立的廟宇,陛下私下讓禁軍的人去搗毀了。
長安民眾更是擊鼓鳴冤,吵到京兆府衙。
不過陛下的確有幾日不在宮中,說要親自下鄉視察一番,以探民意,當時我就並沒在意。”參知政事李光這話一出。
府衙眾人鴉口無聲。
空穴並非來風。
陛下有東西瞞著我們幾個。
李綱心裏一沉。
陛下顯然是沒有將他們的話聽進耳朵去。
“唯今之計,一是按張相公所言,釋放長安監獄重囚,充任護衛長安之軍士。
二是,立即以陛下名義下詔給晉王,勤王救駕!”
李綱有了決斷,立即下令京兆府知府唐重執行。
唐重攤攤手,你自個去監獄瞧瞧,這是什麽話。
長安監獄隻有數十個因為犯了陝州民法的囚犯。
第一個決策完全沒有意義。
至於第二個決策向晉王李彥仙求援,則完全沒有辦法。
先不說能不能求到援救,就是時間也來不及了。
現在長安城的唯一希望就是李彥仙留下在陝州\/長安\/洛陽三地的投靠過來的原陝州大將李成等人。
午夜,長安城。
李綱先斬後奏,按照和胡銓等人商議的結果先執行,再匆忙進宮麵聖。
小皇帝趙諶,此刻蜷縮在長安臨時宮殿上發抖。
之所以是臨時宮殿,是唐末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拆毀長安宮室百司和百姓居民的房屋。
南宋張浚的討逆大軍打到城外了。
接連緊急軍情讓這位年僅十三歲的皇帝趙諶懊惱不已。
一旁站住一位白發老叟,宛若一棵挺拔的青鬆,雙眸深邃而銳利。
局麵如此發展,出乎他意料。
他輕輕拍打著案台,歎息道,“依依宮柳拂宮牆,樓殿無人春晝長。
燕子歸來依舊忙。憶君王,月破黃昏人斷腸”。
“先生,北宋危矣,請先生教我!”羸弱的趙諶,還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年。
不過就在上一年經曆了國破家亡,在金營地獄的日子,親眼目睹無數姐姐被折磨致死。
一下子便長大了起來。
心中的怒火也隨著九叔趙構南京(商丘)登基而拒絕營救更加憤恨。
那白發老翁,含淚悲傷道,“國運艱難於此,奸匿當道,官家,請官家禦駕親征,臨場鼓舞士氣,長安才有守住的可能。”
“隻要長安能守住,官家再出罪己詔,赦免晉王出征西夏祭天的不法之罪,迎回晉王,危局自解。”
“先生,先生不是說,國之柱石,不可假手於人嗎,這,這,這-”趙諶疑惑看了看眼前的吏部侍郎謝克用。
這位曾經少時的帝師。
靖康二年,北宋滅亡後,孟太後命謝克家率子與康王舅父等人為迎奉使。
奉“大宋受命之寶”往迎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承繼大統。
謝克家因此擢升為南宋朝奉大夫龍圖閣侍製兼浙江台州知府。
建炎二年,被金人譴反的秦檜向宋高宗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荒謬策略。
這可能會導致南宋朝廷解體。
謝克家作為主戰派大臣,與南宋兵部侍郎綦崇禮等人力斥其非,並且上疏彈劾秦檜,求皇帝罷免秦檜之職。
原本的曆史腳步是謝克家最終成功彈劾秦檜。
因為趙構對“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政策也很不悅。
已經命兵部侍郎綦崇禮撰《秦檜罷右相製》,秦檜也即將被罷官。
但金人和偽齊的聯合進攻,讓曾經身在金營與金人友善的秦檜免於丟官,還被委以祈請使重任,負責和金人議和。
參知政事秦檜果斷抓住機會。
聯合吏部員外郎王次翁,監察禦史萬俟卨(mo qi xiè)\/殿中侍禦史羅汝楫反彈劾謝克家是北宋小皇帝的太師,是派來禍亂南宋的臥底。
北宋朝廷出現後,趙構一直對趙諶耿耿於懷,時刻擔憂著皇位。
自然是不忍得任何人與北宋趙諶的聯係。
念在謝克家的曾經從龍之功,趙構隻是罷免謝克家。
謝克家心灰意冷之際,毅然北上,真的來投靠曾經的太子,現在北宋皇帝趙諶。
“局勢已經不可挽回,官家應學那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待危機度過,再從太祖釋兵權。”謝克家躬身請道。
“還有誰!”
“誰能禦敵保衛皇城!老夫願以相位獻之!”尚書右仆射李綱再沒有了光複陝州六路的躊躇滿誌。
“伯紀,局麵還未到最糜爛的時刻,何以自暴自棄?”一旁的戶部尚書張所規勸道。
靖康元年年初,金軍第一次南下汴京,就是李綱由參謀官火速上任尚書右丞兼東京留守,接手東京開封的治兵禦敵事宜。
火線上任的李綱力盡孤城守備孱弱的東京城,硬生生是熬到勤王救駕的隊伍到來,最終東京城得救。
李綱臨危救急是有戰爭經驗的。
唯一不同的是如今的大宋分裂為南北大宋,各持正統,互不相讓。
勤王大軍?
是沒有的。
“伯紀,不若釋放長安全部囚犯,讓他們保衛長安,將功贖罪。
或者請援於晉王。”戶部尚書張所提議道。
自從接手北宋朝廷戶部以來,北宋朝廷的錢都是一針一線節約出來的。
好不容易讓陝州\/洛陽改換門庭,賦稅根本收不上來。
一調查,陝州\/長安\/洛陽三地的賦稅已經大幅度減免了9成。
剩餘1成沒有減免,是主要針對工商業。
相對之前大宋動輒高達60%的行業納稅占比,陝州李彥仙實行的20%陝州範圍全領域20%稅簡直是仁政。
乃至於現在一說要加稅,陝州老百姓抗稅偷稅現象層出不窮。
根本沒有辦法壓製。
況且,陝長洛三州近日傳言,北宋朝廷擔心晉王尾大不掉藩鎮擁兵自重,全力調動陝州六路兵馬對北伐大勝而歸的晉王四處圍追堵截。
企圖就此扼殺晉王。
陝長洛三州,據不完全統計,旬日內就有超過30萬民眾渡過黃河,投奔太原的晉王殿下。
張所的“討逆”軍費還是從陝州劉家用鹽鐵酒10年的獨家榷場專營權換來的50萬貫。
張所另一個推薦求救晉王的原因是,朝廷猜忌得過早和過分了。
比照當日投效在其麾下的嶽飛,張所認為能和嶽飛結成異姓兄弟的,品行斷然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孤軍奮戰,遠涉千裏,擊敗西夏,斬殺夏國皇帝\/皇後,這樣的豐功偉績足以流傳千古。
不過小皇帝不知繃了那根弦,聽信了讒言,啟用範致虛領陝西六路大軍堵塞晉王北伐凱旋的歸家之路。
“泰發,我聽聞陛下曾秘密召見金國使者,商議聯軍斬殺晉王?”禦史大夫胡銓說起了近段民間傳言的八卦。
“哎,陛下的心思我也猜不透了。
民間自發為晉王立的廟宇,陛下私下讓禁軍的人去搗毀了。
長安民眾更是擊鼓鳴冤,吵到京兆府衙。
不過陛下的確有幾日不在宮中,說要親自下鄉視察一番,以探民意,當時我就並沒在意。”參知政事李光這話一出。
府衙眾人鴉口無聲。
空穴並非來風。
陛下有東西瞞著我們幾個。
李綱心裏一沉。
陛下顯然是沒有將他們的話聽進耳朵去。
“唯今之計,一是按張相公所言,釋放長安監獄重囚,充任護衛長安之軍士。
二是,立即以陛下名義下詔給晉王,勤王救駕!”
李綱有了決斷,立即下令京兆府知府唐重執行。
唐重攤攤手,你自個去監獄瞧瞧,這是什麽話。
長安監獄隻有數十個因為犯了陝州民法的囚犯。
第一個決策完全沒有意義。
至於第二個決策向晉王李彥仙求援,則完全沒有辦法。
先不說能不能求到援救,就是時間也來不及了。
現在長安城的唯一希望就是李彥仙留下在陝州\/長安\/洛陽三地的投靠過來的原陝州大將李成等人。
午夜,長安城。
李綱先斬後奏,按照和胡銓等人商議的結果先執行,再匆忙進宮麵聖。
小皇帝趙諶,此刻蜷縮在長安臨時宮殿上發抖。
之所以是臨時宮殿,是唐末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拆毀長安宮室百司和百姓居民的房屋。
南宋張浚的討逆大軍打到城外了。
接連緊急軍情讓這位年僅十三歲的皇帝趙諶懊惱不已。
一旁站住一位白發老叟,宛若一棵挺拔的青鬆,雙眸深邃而銳利。
局麵如此發展,出乎他意料。
他輕輕拍打著案台,歎息道,“依依宮柳拂宮牆,樓殿無人春晝長。
燕子歸來依舊忙。憶君王,月破黃昏人斷腸”。
“先生,北宋危矣,請先生教我!”羸弱的趙諶,還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年。
不過就在上一年經曆了國破家亡,在金營地獄的日子,親眼目睹無數姐姐被折磨致死。
一下子便長大了起來。
心中的怒火也隨著九叔趙構南京(商丘)登基而拒絕營救更加憤恨。
那白發老翁,含淚悲傷道,“國運艱難於此,奸匿當道,官家,請官家禦駕親征,臨場鼓舞士氣,長安才有守住的可能。”
“隻要長安能守住,官家再出罪己詔,赦免晉王出征西夏祭天的不法之罪,迎回晉王,危局自解。”
“先生,先生不是說,國之柱石,不可假手於人嗎,這,這,這-”趙諶疑惑看了看眼前的吏部侍郎謝克用。
這位曾經少時的帝師。
靖康二年,北宋滅亡後,孟太後命謝克家率子與康王舅父等人為迎奉使。
奉“大宋受命之寶”往迎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承繼大統。
謝克家因此擢升為南宋朝奉大夫龍圖閣侍製兼浙江台州知府。
建炎二年,被金人譴反的秦檜向宋高宗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荒謬策略。
這可能會導致南宋朝廷解體。
謝克家作為主戰派大臣,與南宋兵部侍郎綦崇禮等人力斥其非,並且上疏彈劾秦檜,求皇帝罷免秦檜之職。
原本的曆史腳步是謝克家最終成功彈劾秦檜。
因為趙構對“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政策也很不悅。
已經命兵部侍郎綦崇禮撰《秦檜罷右相製》,秦檜也即將被罷官。
但金人和偽齊的聯合進攻,讓曾經身在金營與金人友善的秦檜免於丟官,還被委以祈請使重任,負責和金人議和。
參知政事秦檜果斷抓住機會。
聯合吏部員外郎王次翁,監察禦史萬俟卨(mo qi xiè)\/殿中侍禦史羅汝楫反彈劾謝克家是北宋小皇帝的太師,是派來禍亂南宋的臥底。
北宋朝廷出現後,趙構一直對趙諶耿耿於懷,時刻擔憂著皇位。
自然是不忍得任何人與北宋趙諶的聯係。
念在謝克家的曾經從龍之功,趙構隻是罷免謝克家。
謝克家心灰意冷之際,毅然北上,真的來投靠曾經的太子,現在北宋皇帝趙諶。
“局勢已經不可挽回,官家應學那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待危機度過,再從太祖釋兵權。”謝克家躬身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