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知道崇禎帝有意讓他複出,但搖搖頭,歎了口氣說道,
“承蒙陛下看重,但老夫已經老了,當年大淩河一戰已讓老夫威望喪盡,如今豈有顏麵重返遼地?”
崇禎帝又勸了幾次,孫承宗還是不願複出,崇禎帝無奈,說道,“那隻能讓陳秋擔任督師了。”
孫承宗這時候卻說道,“陛下,陳總督已經在遼地打了很多勝仗了,老夫聽說安東鎮元勳出戰人數一次比一次少,這次更是直接上了新兵,因此老夫鬥膽建議讓陳總督休息一下。”
崇禎帝愣了一下,孫承宗的意思是不要讓陳秋擔任督師,他想了一陣,覺得孫承宗的建議還是有道理的:
陳秋已經在遼地狂刷了不少軍功,再讓他多刷幾次,不僅朝廷封無可封,而且到時候怕是遼地軍民隻認陳秋不認大明了。
不過,除去陳秋的話,那應該派誰?
崇禎帝看向孫承宗,“孫老先生可有合適人選?”
孫承宗顯然有所準備,他說道,“老夫舉薦原宣大總督盧象升擔任督師一職。”
崇禎帝對盧象升印象不錯,盧象升當年剿寇的時候戰績很好,而且他很會經營,是大明少有的能讓民眾主動挽留的官員。
不過…
崇禎帝想了想,說道,“朕沒記錯的話,盧象升此時在丁憂?”
孫承宗說道,“那就委屈陛下做一次惡人,奪情啟用盧象升。”
崇禎帝想了想,眼下有軍事才能的文官不多,盧象升算是其中相當優秀的一個,為了大明,隻能讓他奪情了。
最終崇禎帝下達詔書:
奪情啟用盧象升為薊遼督師,掛兵部尚書職銜,總領遼西各部兵馬,令虎大威,唐通,王樸,楊國柱領兵前往遼西,支援關寧軍及安東鎮。
很快,隨著崇禎帝下達命令,明軍各部開始行動,浩浩蕩蕩開往遼西。
等到明軍各部來到錦州的時候,清軍的援軍同樣來到了廣寧。
清軍援軍統帥是阿濟格,阿濟格的軍事能力在八旗旗主是最強的那一檔,不過他在皮島也是把威名輸光了。
好在這一次陳秋沒有來遼地,阿濟格覺得是時候把威名重新刷回來了。
嶽托和多爾袞辦了個宴會迎接阿濟格,隨後兩人也不廢話,直接向阿濟格說了現在的情況:
“明軍築城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現在明軍在義州衛和錦州之間還重修了團山和開州兩座堡壘,大淩河到錦州之間我們的人已經完全過不去了。”
阿濟格愣了一下,這情況比他想的要嚴峻得多:
現在清軍隻能想辦法攻克義州衛了。
“義州衛不能留,不然明軍再修兩個堡壘整個大淩河以西都是他們的地盤了。”
阿濟格立刻做出判斷,“現在的問題是,明軍在義州衛的守衛怎麽樣?”
嶽托皺著眉頭說道,
“義州衛守衛的明軍將領叫江明學,此人是安東鎮派來的,手下士兵火器犀利,士氣很高,是個麻煩的家夥。”
阿濟格在腦中過濾了一番,沒想到有這麽個人,隨即發出疑問,“這貨又是哪裏冒出來的?”
多爾袞說道,“這個不重要,漢人那麽多,出一兩個將才很正常,如果我們真要打義州衛的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著多爾袞指了指地圖,“我們的老對手關寧軍駐紮在大淩河南邊,顯然是為了防止我們直接一口氣捅到錦州,另外,據可靠消息,明軍又派來不少援兵,這一仗很不好打。”
清軍覺得不好打,明軍這邊同樣覺得不好打。
從內地過來的四個明軍將領唐通,虎大威,楊國柱和王樸被告知要去遼地的時候都驚得不行,但是沒辦法,皇帝下令他們還沒資格反抗。
等到他們抵達遼地之後,盧象升很快便做出了安排:
幾人分別被安排在了開州,團山,十三山這幾個新修築的堡壘中充當守衛。
其中王樸被安排在了大淩河北岸的十三山,這讓王樸覺得頭都大了,他記得他並沒有得罪盧象升,也不知道盧象升為什麽這麽安排。
剛剛加急派過來的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盧象升和王樸確實沒有私人恩怨,他隻是覺得王樸部戰鬥力不太行,十三山地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適合王樸駐紮而已。
是的,盧象升對於各支軍隊都有所了解,唯獨對安東鎮沒啥了解:
他和安東鎮沒什麽交集,隻是聽說陳秋無論打仗還是治理地方都很有一套,安東鎮除了麵對明廷口中的偽漢沒什麽優勢之外那是戰必勝攻必取的那種。
當然,這也不是陳秋的汙點,畢竟其他明軍麵對偽漢那是動輒一潰千裏,連洪承疇這種流寇克星都被打得患上了恐懼症,和這些家夥比起來陳秋的兵隻能說太強了。
盧象升隨即親自前往義州衛,他想看看傳說中的安東鎮軍隊是什麽樣的。
江明學麾下的士兵是玩家們【想當然】式培養的產物,所以他們有其他明軍所不具備的特點,首先就是:
“什麽?安東兵每天都要操練?這樣士兵吃得消嗎?”
剛來到義州衛的盧象升就吃了一驚,這年頭居然有軍隊士兵是每日都要操練的?!
這個時代大多數時候明軍是五日一操,當然,不是明軍不想加大操練頻率,隻是那樣的話就得讓士兵們吃更多東西,同時士兵將完全職業化。
這對於大明財政來說壓力太大了……
不過玩家們有的是錢糧,後勤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安東鎮的訓練頻率很高,甚至豪氣的玩家們經常搞實彈練習。
打聽到了這些情況之後盧象升歎了口氣,他本來還打算看看能不能複製安東鎮的奇跡,現在看起來似乎不太可能:
這得需要海量銀子啊!
盧象升自認自己搞錢的能力還真不如安東鎮,安東鎮的海貿做的紅紅火火已是人盡皆知之事,他們在南直隸也有大把產業,每天進賬不少。
當然,大明搞錢的不止安東鎮一家,但論投入,還真沒人比得上他們。
“承蒙陛下看重,但老夫已經老了,當年大淩河一戰已讓老夫威望喪盡,如今豈有顏麵重返遼地?”
崇禎帝又勸了幾次,孫承宗還是不願複出,崇禎帝無奈,說道,“那隻能讓陳秋擔任督師了。”
孫承宗這時候卻說道,“陛下,陳總督已經在遼地打了很多勝仗了,老夫聽說安東鎮元勳出戰人數一次比一次少,這次更是直接上了新兵,因此老夫鬥膽建議讓陳總督休息一下。”
崇禎帝愣了一下,孫承宗的意思是不要讓陳秋擔任督師,他想了一陣,覺得孫承宗的建議還是有道理的:
陳秋已經在遼地狂刷了不少軍功,再讓他多刷幾次,不僅朝廷封無可封,而且到時候怕是遼地軍民隻認陳秋不認大明了。
不過,除去陳秋的話,那應該派誰?
崇禎帝看向孫承宗,“孫老先生可有合適人選?”
孫承宗顯然有所準備,他說道,“老夫舉薦原宣大總督盧象升擔任督師一職。”
崇禎帝對盧象升印象不錯,盧象升當年剿寇的時候戰績很好,而且他很會經營,是大明少有的能讓民眾主動挽留的官員。
不過…
崇禎帝想了想,說道,“朕沒記錯的話,盧象升此時在丁憂?”
孫承宗說道,“那就委屈陛下做一次惡人,奪情啟用盧象升。”
崇禎帝想了想,眼下有軍事才能的文官不多,盧象升算是其中相當優秀的一個,為了大明,隻能讓他奪情了。
最終崇禎帝下達詔書:
奪情啟用盧象升為薊遼督師,掛兵部尚書職銜,總領遼西各部兵馬,令虎大威,唐通,王樸,楊國柱領兵前往遼西,支援關寧軍及安東鎮。
很快,隨著崇禎帝下達命令,明軍各部開始行動,浩浩蕩蕩開往遼西。
等到明軍各部來到錦州的時候,清軍的援軍同樣來到了廣寧。
清軍援軍統帥是阿濟格,阿濟格的軍事能力在八旗旗主是最強的那一檔,不過他在皮島也是把威名輸光了。
好在這一次陳秋沒有來遼地,阿濟格覺得是時候把威名重新刷回來了。
嶽托和多爾袞辦了個宴會迎接阿濟格,隨後兩人也不廢話,直接向阿濟格說了現在的情況:
“明軍築城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現在明軍在義州衛和錦州之間還重修了團山和開州兩座堡壘,大淩河到錦州之間我們的人已經完全過不去了。”
阿濟格愣了一下,這情況比他想的要嚴峻得多:
現在清軍隻能想辦法攻克義州衛了。
“義州衛不能留,不然明軍再修兩個堡壘整個大淩河以西都是他們的地盤了。”
阿濟格立刻做出判斷,“現在的問題是,明軍在義州衛的守衛怎麽樣?”
嶽托皺著眉頭說道,
“義州衛守衛的明軍將領叫江明學,此人是安東鎮派來的,手下士兵火器犀利,士氣很高,是個麻煩的家夥。”
阿濟格在腦中過濾了一番,沒想到有這麽個人,隨即發出疑問,“這貨又是哪裏冒出來的?”
多爾袞說道,“這個不重要,漢人那麽多,出一兩個將才很正常,如果我們真要打義州衛的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著多爾袞指了指地圖,“我們的老對手關寧軍駐紮在大淩河南邊,顯然是為了防止我們直接一口氣捅到錦州,另外,據可靠消息,明軍又派來不少援兵,這一仗很不好打。”
清軍覺得不好打,明軍這邊同樣覺得不好打。
從內地過來的四個明軍將領唐通,虎大威,楊國柱和王樸被告知要去遼地的時候都驚得不行,但是沒辦法,皇帝下令他們還沒資格反抗。
等到他們抵達遼地之後,盧象升很快便做出了安排:
幾人分別被安排在了開州,團山,十三山這幾個新修築的堡壘中充當守衛。
其中王樸被安排在了大淩河北岸的十三山,這讓王樸覺得頭都大了,他記得他並沒有得罪盧象升,也不知道盧象升為什麽這麽安排。
剛剛加急派過來的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盧象升和王樸確實沒有私人恩怨,他隻是覺得王樸部戰鬥力不太行,十三山地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適合王樸駐紮而已。
是的,盧象升對於各支軍隊都有所了解,唯獨對安東鎮沒啥了解:
他和安東鎮沒什麽交集,隻是聽說陳秋無論打仗還是治理地方都很有一套,安東鎮除了麵對明廷口中的偽漢沒什麽優勢之外那是戰必勝攻必取的那種。
當然,這也不是陳秋的汙點,畢竟其他明軍麵對偽漢那是動輒一潰千裏,連洪承疇這種流寇克星都被打得患上了恐懼症,和這些家夥比起來陳秋的兵隻能說太強了。
盧象升隨即親自前往義州衛,他想看看傳說中的安東鎮軍隊是什麽樣的。
江明學麾下的士兵是玩家們【想當然】式培養的產物,所以他們有其他明軍所不具備的特點,首先就是:
“什麽?安東兵每天都要操練?這樣士兵吃得消嗎?”
剛來到義州衛的盧象升就吃了一驚,這年頭居然有軍隊士兵是每日都要操練的?!
這個時代大多數時候明軍是五日一操,當然,不是明軍不想加大操練頻率,隻是那樣的話就得讓士兵們吃更多東西,同時士兵將完全職業化。
這對於大明財政來說壓力太大了……
不過玩家們有的是錢糧,後勤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安東鎮的訓練頻率很高,甚至豪氣的玩家們經常搞實彈練習。
打聽到了這些情況之後盧象升歎了口氣,他本來還打算看看能不能複製安東鎮的奇跡,現在看起來似乎不太可能:
這得需要海量銀子啊!
盧象升自認自己搞錢的能力還真不如安東鎮,安東鎮的海貿做的紅紅火火已是人盡皆知之事,他們在南直隸也有大把產業,每天進賬不少。
當然,大明搞錢的不止安東鎮一家,但論投入,還真沒人比得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