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計劃奪權
遠嫁千裏衝喜,夫君竟然懼內 作者:歲歲相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知雨全盤計劃的第一步是“得權”。
她利用朝花和夕露,已經得到了淮王的金鑲玉令牌,獲得了一定的權利。
第二步是“立勢”。
她利用衝喜同慶大放賞銀,救一家婦孺出水火,建立了足夠的聲威。
這第三步,就是“奪權”!
先奪外府管理權,再架空太妃,獲取內府管理權!
一切從年前就已經開始謀劃,現如今也該收網了。
晚膳時分,菜食上桌,方知雨剛吃幾口,就有人來報,聲稱典膳所出了事。
沒料典膳副動作如此之快!
方知雨心頭大喜,丟下碗筷,帶著十三、青鴛和石頭,提著裙擺一路狂奔。
到達典膳所的時候,東升已經在了。
王府內部事務,淮王一般不出麵,除非事情鬧到遮不住。
所以,東升代替淮王前來處理,已經是要事之中的要事了!
這回出事的地點在幹菜存放庫——一個熟悉又充滿故事的地方。
每年冬日,寒霜都會加劇新鮮菜難以出產的情況。
是以盛產之時,典膳所就會進一些菜曬幹備用,偶爾也會直接購買曬好的。
但今年,幹菜居然不夠吃了!
不僅不夠吃,其中一部分還是次貨!
此事是一個姓張的掌事給太妃準備食物時發現,報給典膳副,然後一查才發現,賬目上出現一筆很大的錯漏。
去歲十月進一批幹菜,用銀一百二十三兩五錢。
可隻有進,沒有出,本該存入庫房的幹菜不見了蹤影。
典膳副報給仁義殿許總管,可許總管以目下有事正忙而推脫,於是隻能報給了內監總管東升。
……以上都是方知雨到來之後,聽說的表麵故事。
這和當初她給典膳副看的賬本不一致,大概是“損毀”不可追溯,隻有這種突然消失不見的才能成為證據。
當然背地裏典膳副做過什麽,她是不會追問的。
東升起身行禮,想將座位讓給方知雨。
她忙示意石頭將東升扶回去坐好,“東總管腿腳不便,還請坐下慢慢辨事。我就是好奇,過來瞧瞧,不用在意。”
東升本詫異世子府口中的“好奇”,可從她眸子裏蕩出來的激動之情,就知道絕不是“瞧瞧”這麽簡單。
不過也沒什麽,王府裏的主子,未來的主母,多學點手段也無可厚非。
東升讓人給世子妃請了座,然後才開始問話。
“說說,這事是誰在中飽私囊?”
典膳正渾身一抖,伏地不言。
典膳副倒是敢抬頭,就是左看看右看看不敢開口。
眼見此事僵持,方知雨忍不住推一把,“有件事我很好奇,想各位幫我解惑。”
東升偏頭:“請世子妃示下。”
“不敢。”方知雨道:“我就是好奇,典膳所采買物品是誰說了算?”
東升沒答,而是看向下頭跪地的一幹人。
典膳副察言觀色,忙跪行幾下,停止在恰當位置,“稟世子妃,王府肉菜采買主要來自三個部分。”
“王府有自己的莊園,每隔三日會送來新鮮的蔬菜瓜果和雞鴨牛羊。此乃其一。”
“但有時候,府中消耗過快,我們也會找常年供菜的菜戶臨時采買。此乃其二。”
“其三便是幹菜采買。淮南十裏不同天,麓州及附近可能連綿陰雨,但魁州就可能烈陽灼灼。所以每年我們自己曬的幹菜都是不夠的,都需要從外頭買。”
方知雨“哦”了一聲。
典膳副見狀忙道:“但是幹菜的采買源頭不固定,每年都在變,都是典膳正親自過手,進庫出庫還有專人處理。”
東升聽聞此言,問道:“何人?”
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廝戰戰兢兢回道:“是小的。但是小的沒有見過這批幹菜!”
這一句話講完,典膳正丟去個狠厲的眼色,把他嚇得脖子一縮。
“典膳正。”東升道:“你怎麽講。”
典膳正俯跪於地,“典膳所日常事務眾多,難保會有疏漏。”
就在東升和方知雨都認為典膳正要認錯的時候,他忽而又道:
“但,幹菜存放庫並非隻我一人可以出入,典膳副,還有幾個掌事都可以。在下認為應該重新盤庫,以梳理錯漏。”
張掌事擔心殃及到他,忙道:“難不成我發現自己的錯漏,把自己的問題報上去?自己找自己的罪?典膳正莫要拉我等墊背。”
東升笑了笑,看出了幾人之間的問題所在。
一百多兩銀,其實沒什麽。
這些給王府做事的人,哪個手腳真正幹淨?平日裏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把主子們侍奉好就行。
就在他打算和稀泥的時候,一旁的世子妃又開了口:“其實要拆解清楚這事也不麻煩。采買憑證有吧,那個供給幹菜的人在吧,去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東升頓住,盯著她看了好一會兒才把目光挪走。
方知雨有種被看穿之後無所遁形的感覺。
但是東升卻點點頭:“世子妃都發話了,你們還不行動?”
典膳副搶在所有人之前,“適才我已經讓人去尋了。那供菜之人就在麓州城東南,目下也該回來了。”
如果到此刻,典膳正還看不出一環扣一環,環環皆是世子妃與典膳副唱雙簧,那他就太傻了。
前些日子,世子妃單獨見過典膳副數次,他已經提起警覺,處處小心翼翼,沒想居然在幹菜上著了道。
幹菜是真的采買了,也真的入庫了,隻是量沒有那麽多,花費的銀錢也沒那麽多而已。
就在這時,典膳副派出去的人回來,領著一老一少兩人,一進來就跪地喊“饒命”。
東升眉毛一挑:“做什麽事了,這麽怕死?”
少年“咚咚”磕頭:“那批幹菜隻值十兩銀!但我收到手的有十五兩!畫押的憑證上寫的是一百多!”
老者老淚縱橫:“都怪我!都怪我當時害了一場大病,我孫兒為了籌藥費,才做了這等事。請不要怪他,用我的命抵!”
少年也哭作一團,“不不不!我的錯,我可以去死!”
東升皺眉:“誰要你們死了?”
但誰都能猜到,肯定是典膳副讓人去問話的時候,用“死”威脅過。
不過不重要,因為典膳正聽到這一老一少認得如此快速,整張臉都變了顏色。
人證在,他的罪就逃脫不了。
事情已經鬧大,必然不能輕易收場,東升正思考如何處理。
她利用朝花和夕露,已經得到了淮王的金鑲玉令牌,獲得了一定的權利。
第二步是“立勢”。
她利用衝喜同慶大放賞銀,救一家婦孺出水火,建立了足夠的聲威。
這第三步,就是“奪權”!
先奪外府管理權,再架空太妃,獲取內府管理權!
一切從年前就已經開始謀劃,現如今也該收網了。
晚膳時分,菜食上桌,方知雨剛吃幾口,就有人來報,聲稱典膳所出了事。
沒料典膳副動作如此之快!
方知雨心頭大喜,丟下碗筷,帶著十三、青鴛和石頭,提著裙擺一路狂奔。
到達典膳所的時候,東升已經在了。
王府內部事務,淮王一般不出麵,除非事情鬧到遮不住。
所以,東升代替淮王前來處理,已經是要事之中的要事了!
這回出事的地點在幹菜存放庫——一個熟悉又充滿故事的地方。
每年冬日,寒霜都會加劇新鮮菜難以出產的情況。
是以盛產之時,典膳所就會進一些菜曬幹備用,偶爾也會直接購買曬好的。
但今年,幹菜居然不夠吃了!
不僅不夠吃,其中一部分還是次貨!
此事是一個姓張的掌事給太妃準備食物時發現,報給典膳副,然後一查才發現,賬目上出現一筆很大的錯漏。
去歲十月進一批幹菜,用銀一百二十三兩五錢。
可隻有進,沒有出,本該存入庫房的幹菜不見了蹤影。
典膳副報給仁義殿許總管,可許總管以目下有事正忙而推脫,於是隻能報給了內監總管東升。
……以上都是方知雨到來之後,聽說的表麵故事。
這和當初她給典膳副看的賬本不一致,大概是“損毀”不可追溯,隻有這種突然消失不見的才能成為證據。
當然背地裏典膳副做過什麽,她是不會追問的。
東升起身行禮,想將座位讓給方知雨。
她忙示意石頭將東升扶回去坐好,“東總管腿腳不便,還請坐下慢慢辨事。我就是好奇,過來瞧瞧,不用在意。”
東升本詫異世子府口中的“好奇”,可從她眸子裏蕩出來的激動之情,就知道絕不是“瞧瞧”這麽簡單。
不過也沒什麽,王府裏的主子,未來的主母,多學點手段也無可厚非。
東升讓人給世子妃請了座,然後才開始問話。
“說說,這事是誰在中飽私囊?”
典膳正渾身一抖,伏地不言。
典膳副倒是敢抬頭,就是左看看右看看不敢開口。
眼見此事僵持,方知雨忍不住推一把,“有件事我很好奇,想各位幫我解惑。”
東升偏頭:“請世子妃示下。”
“不敢。”方知雨道:“我就是好奇,典膳所采買物品是誰說了算?”
東升沒答,而是看向下頭跪地的一幹人。
典膳副察言觀色,忙跪行幾下,停止在恰當位置,“稟世子妃,王府肉菜采買主要來自三個部分。”
“王府有自己的莊園,每隔三日會送來新鮮的蔬菜瓜果和雞鴨牛羊。此乃其一。”
“但有時候,府中消耗過快,我們也會找常年供菜的菜戶臨時采買。此乃其二。”
“其三便是幹菜采買。淮南十裏不同天,麓州及附近可能連綿陰雨,但魁州就可能烈陽灼灼。所以每年我們自己曬的幹菜都是不夠的,都需要從外頭買。”
方知雨“哦”了一聲。
典膳副見狀忙道:“但是幹菜的采買源頭不固定,每年都在變,都是典膳正親自過手,進庫出庫還有專人處理。”
東升聽聞此言,問道:“何人?”
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廝戰戰兢兢回道:“是小的。但是小的沒有見過這批幹菜!”
這一句話講完,典膳正丟去個狠厲的眼色,把他嚇得脖子一縮。
“典膳正。”東升道:“你怎麽講。”
典膳正俯跪於地,“典膳所日常事務眾多,難保會有疏漏。”
就在東升和方知雨都認為典膳正要認錯的時候,他忽而又道:
“但,幹菜存放庫並非隻我一人可以出入,典膳副,還有幾個掌事都可以。在下認為應該重新盤庫,以梳理錯漏。”
張掌事擔心殃及到他,忙道:“難不成我發現自己的錯漏,把自己的問題報上去?自己找自己的罪?典膳正莫要拉我等墊背。”
東升笑了笑,看出了幾人之間的問題所在。
一百多兩銀,其實沒什麽。
這些給王府做事的人,哪個手腳真正幹淨?平日裏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把主子們侍奉好就行。
就在他打算和稀泥的時候,一旁的世子妃又開了口:“其實要拆解清楚這事也不麻煩。采買憑證有吧,那個供給幹菜的人在吧,去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東升頓住,盯著她看了好一會兒才把目光挪走。
方知雨有種被看穿之後無所遁形的感覺。
但是東升卻點點頭:“世子妃都發話了,你們還不行動?”
典膳副搶在所有人之前,“適才我已經讓人去尋了。那供菜之人就在麓州城東南,目下也該回來了。”
如果到此刻,典膳正還看不出一環扣一環,環環皆是世子妃與典膳副唱雙簧,那他就太傻了。
前些日子,世子妃單獨見過典膳副數次,他已經提起警覺,處處小心翼翼,沒想居然在幹菜上著了道。
幹菜是真的采買了,也真的入庫了,隻是量沒有那麽多,花費的銀錢也沒那麽多而已。
就在這時,典膳副派出去的人回來,領著一老一少兩人,一進來就跪地喊“饒命”。
東升眉毛一挑:“做什麽事了,這麽怕死?”
少年“咚咚”磕頭:“那批幹菜隻值十兩銀!但我收到手的有十五兩!畫押的憑證上寫的是一百多!”
老者老淚縱橫:“都怪我!都怪我當時害了一場大病,我孫兒為了籌藥費,才做了這等事。請不要怪他,用我的命抵!”
少年也哭作一團,“不不不!我的錯,我可以去死!”
東升皺眉:“誰要你們死了?”
但誰都能猜到,肯定是典膳副讓人去問話的時候,用“死”威脅過。
不過不重要,因為典膳正聽到這一老一少認得如此快速,整張臉都變了顏色。
人證在,他的罪就逃脫不了。
事情已經鬧大,必然不能輕易收場,東升正思考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