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你說了算
遠嫁千裏衝喜,夫君竟然懼內 作者:歲歲相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知雨被逗得咯咯笑,直到被再次放進轎輦,才收斂神色。
她跟自家夫君鬧著玩,何必讓旁人瞧?
於是正色道:“雖然孫家願意放秋嬋離開,孫全祥也一定會同意與施巧兒和離,但她們的去處卻是天大的難題。”
“世道艱難,對女子更加苛刻。她們雖掙得自由之身,卻鬧得滿城風雨,以後如何過活?”
所謂救人救到底,她救了人卻沒法安放,保不了兩人生計,又不想讓其跟去淮王府為奴為婢。
一來,侍奉她的丫鬟已經夠多了,二來,兩人年歲不小,以後再難嫁人,到了淮王府也隻能做婆子。
自方知雨提出那個問題,宋筠便陷入沉思。
女子也是淮南萬民,也該得到淮王和世子照拂,可他滿腦子都是戰場爭鋒、韜光養晦、應對暗探……還真沒半點解決之策。
末了,隻好道:“在氿州開一家食肆,將她們安置了吧。”
語氣有些無奈,似乎並不十分情願。
“不過你不準管這家食肆,免得隔三差五就想往這頭跑。”
他恨不得將小家夥與自己綁在一起!
方知雨坐在轎輦之中,歪頭朝他瞧去,“此二人之外呢?淮南受苦的女子成百上千,總不能每走一處開一家食肆吧?”
宋筠皺眉歎息:“我再想想。”
一行終於下山,山風依舊,晨光已濃。
宋筠讓石頭重賞轎夫,回頭忽見一抹燦爛笑顏,以及正朝他伸過來的雙臂。
喜色頓上眉梢,衝散了適才所有無奈與困頓,宋筠甘之如飴,俯身就要將人抱起。
卻聽小家夥小聲而嬌俏地喊道:“背……”
宋筠被這一聲激得渾身發軟,卻隻能吞咽著喉頭,認真道:“昨日老郎中可講過,不能背,隻能輕輕抱,以免動了胎氣。”
他方才在山上確實起了背她的心思,可最後憶起老郎中的話,生生忍住了。
方知雨不太情願地從轎輦中起身,“那我還是自己走吧。”
從山腳走回上善?那還是挺遠的。
但宋筠沒有製止,因為老郎中也講過:要多走動,慢慢走。
他樂得陪著慢慢走。
行不多時,方知雨便煩躁起來,“還有多遠啊?”
宋筠笑著上前將她小臂捏住,“上車吧。如今馬車不能快行,得近午時才能歸呢。”
“不!”她不想。
得知有孕在身,方知雨心境大變,隻覺馬車裏悶,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宋筠還總惹她生氣。
一時憤慨,拎了裙擺加快腳步。
宋筠急急跟在身側:“慢些!慢些!你生我的氣,也不能不考慮咱們女兒啊!”
方知雨耳朵一顫:“女兒?”
她轉頭,疑三惑四地眯眼斜睨:“為何是女兒?”
“我喜歡啊!”宋筠大掌趁機下滑,與她十指相扣,“生個更小的小家夥,整日跟在你後頭跑,多好!”
方知雨想了想……是挺好的。
宋筠越想越激動,就好像已經得了個千金一般,另一隻空著的手淩空比劃起來,“到時候,一手牽著你,一邊肩膀扛著她,指哪兒走哪兒。”
方知雨聯想到那種場景,也下意識露了笑顏。
“但是我想先生兒子,再生女兒。”她邊笑,邊一本正經:“妹妹有兄長護著,世道再難也可以過得順遂。”
宋筠心尖一暖,將她控入懷中,卻謹遵老郎中叮囑,腰腹不敢貼近,最後意猶未盡地偷偷吻了吻小耳朵尖兒。
方知雨輕輕一顫,心情大好,方才的所有脾氣瞬間煙消雲散。
“關於秋嬋和施巧兒,我與夫君所想異曲同工。”
宋筠“嗯”了一聲:“都聽娘子的。”
方知雨伸手推了推那沉沉的胸膛,沒推動。
宋筠餘味無窮,卻不敢引她加大力道,戀戀鬆開懷抱,眼底盡是失落。
方知雨彎起小巧指尖,在他臉頰戳了戳:“夫君乖,咱們先講正事。”
“嗯。正事永遠比我重要。”
“正事過後,必然就是你我的事了。”
“好。你說了算。”
宋筠是不需要刻意去哄的,因為他能把自己哄好。
方知雨深知這一點,便不再哄他,轉而直入主題。
“閑置莊子別澗生占地開闊,西北邊可以讓出兩座山種桑,山坳裏養蠶。秋嬋也好,施巧兒也罷,甚或其他想要脫離夫家自力更生的女子,都可以在此謀生。”
宋筠聽後頻頻點頭:“這主意好!桑蠶園比區區食肆能容納更多人!其他州縣也可效仿!”
方知雨見宋筠毫不猶疑認可自己的想法,心頭狂喜,繼續道:“這回氿州之行,我還聽聞魚莊會從漁民手中收海錯,正利頗多!”
宋筠驀地瞪大雙眸:“你不是還想包攬這一生計吧?”
“自然不是!若淮王府私莊將此生計占了大頭,靠海為生的漁民如何過活?我是在想,淮王可以幫他們一幫。”
宋筠側耳,“如何幫?”
“造船!用最好的木造最好的船,讓出海捕魚者有更多機會安穩回來!”
“這倒……可行。”宋筠再次認可,“淮南水師的造船坊已空置半年之久,但造船師尚在,其中的器具也未損壞,隨時可以調動起來。”
他盯著麵前的人兒,隻覺天仙也不過如此。
世間男子都不願女子過分聰明,這樣會顯得他們很蠢笨,隻有他不這麽認為,反而大為欣賞,連聲稱讚。
方知雨得了鼓勵,一口氣再接再厲:“洛潁縣的馬場、牧場、獵場占地更廣,可淮王難得射獵遊樂,空置也無意義,倒不如利用起來!”
宋筠激動問道:“如何利用?”
“合三為一!”方知雨道:“另兩個全部開荒!”
這一回,宋筠沒有露出讚賞的神情,而是皺了眉頭:“淮南一直都有開荒之策,但大部分百姓都不願去做。”
“那是因為荒地太遠,淮王給的利頭不夠!”方知雨道:“可以讓氿州無地的百姓參與開荒,五年內不用繳納賃糧,隻按朝廷要求納稅即可。”
“如此,既解決荒山閑置的問題,又讓百姓得以過上好日子,還能令父王名聲大顯!”
宋筠越聽越讚同,隨之撫掌:“是個好辦法!也能推廣到別的州去!”
末了,他握住方知雨的小爪子,語重心長:“我隻知打仗,不知如何安撫淮南萬民。有你,是我之幸。”
她跟自家夫君鬧著玩,何必讓旁人瞧?
於是正色道:“雖然孫家願意放秋嬋離開,孫全祥也一定會同意與施巧兒和離,但她們的去處卻是天大的難題。”
“世道艱難,對女子更加苛刻。她們雖掙得自由之身,卻鬧得滿城風雨,以後如何過活?”
所謂救人救到底,她救了人卻沒法安放,保不了兩人生計,又不想讓其跟去淮王府為奴為婢。
一來,侍奉她的丫鬟已經夠多了,二來,兩人年歲不小,以後再難嫁人,到了淮王府也隻能做婆子。
自方知雨提出那個問題,宋筠便陷入沉思。
女子也是淮南萬民,也該得到淮王和世子照拂,可他滿腦子都是戰場爭鋒、韜光養晦、應對暗探……還真沒半點解決之策。
末了,隻好道:“在氿州開一家食肆,將她們安置了吧。”
語氣有些無奈,似乎並不十分情願。
“不過你不準管這家食肆,免得隔三差五就想往這頭跑。”
他恨不得將小家夥與自己綁在一起!
方知雨坐在轎輦之中,歪頭朝他瞧去,“此二人之外呢?淮南受苦的女子成百上千,總不能每走一處開一家食肆吧?”
宋筠皺眉歎息:“我再想想。”
一行終於下山,山風依舊,晨光已濃。
宋筠讓石頭重賞轎夫,回頭忽見一抹燦爛笑顏,以及正朝他伸過來的雙臂。
喜色頓上眉梢,衝散了適才所有無奈與困頓,宋筠甘之如飴,俯身就要將人抱起。
卻聽小家夥小聲而嬌俏地喊道:“背……”
宋筠被這一聲激得渾身發軟,卻隻能吞咽著喉頭,認真道:“昨日老郎中可講過,不能背,隻能輕輕抱,以免動了胎氣。”
他方才在山上確實起了背她的心思,可最後憶起老郎中的話,生生忍住了。
方知雨不太情願地從轎輦中起身,“那我還是自己走吧。”
從山腳走回上善?那還是挺遠的。
但宋筠沒有製止,因為老郎中也講過:要多走動,慢慢走。
他樂得陪著慢慢走。
行不多時,方知雨便煩躁起來,“還有多遠啊?”
宋筠笑著上前將她小臂捏住,“上車吧。如今馬車不能快行,得近午時才能歸呢。”
“不!”她不想。
得知有孕在身,方知雨心境大變,隻覺馬車裏悶,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宋筠還總惹她生氣。
一時憤慨,拎了裙擺加快腳步。
宋筠急急跟在身側:“慢些!慢些!你生我的氣,也不能不考慮咱們女兒啊!”
方知雨耳朵一顫:“女兒?”
她轉頭,疑三惑四地眯眼斜睨:“為何是女兒?”
“我喜歡啊!”宋筠大掌趁機下滑,與她十指相扣,“生個更小的小家夥,整日跟在你後頭跑,多好!”
方知雨想了想……是挺好的。
宋筠越想越激動,就好像已經得了個千金一般,另一隻空著的手淩空比劃起來,“到時候,一手牽著你,一邊肩膀扛著她,指哪兒走哪兒。”
方知雨聯想到那種場景,也下意識露了笑顏。
“但是我想先生兒子,再生女兒。”她邊笑,邊一本正經:“妹妹有兄長護著,世道再難也可以過得順遂。”
宋筠心尖一暖,將她控入懷中,卻謹遵老郎中叮囑,腰腹不敢貼近,最後意猶未盡地偷偷吻了吻小耳朵尖兒。
方知雨輕輕一顫,心情大好,方才的所有脾氣瞬間煙消雲散。
“關於秋嬋和施巧兒,我與夫君所想異曲同工。”
宋筠“嗯”了一聲:“都聽娘子的。”
方知雨伸手推了推那沉沉的胸膛,沒推動。
宋筠餘味無窮,卻不敢引她加大力道,戀戀鬆開懷抱,眼底盡是失落。
方知雨彎起小巧指尖,在他臉頰戳了戳:“夫君乖,咱們先講正事。”
“嗯。正事永遠比我重要。”
“正事過後,必然就是你我的事了。”
“好。你說了算。”
宋筠是不需要刻意去哄的,因為他能把自己哄好。
方知雨深知這一點,便不再哄他,轉而直入主題。
“閑置莊子別澗生占地開闊,西北邊可以讓出兩座山種桑,山坳裏養蠶。秋嬋也好,施巧兒也罷,甚或其他想要脫離夫家自力更生的女子,都可以在此謀生。”
宋筠聽後頻頻點頭:“這主意好!桑蠶園比區區食肆能容納更多人!其他州縣也可效仿!”
方知雨見宋筠毫不猶疑認可自己的想法,心頭狂喜,繼續道:“這回氿州之行,我還聽聞魚莊會從漁民手中收海錯,正利頗多!”
宋筠驀地瞪大雙眸:“你不是還想包攬這一生計吧?”
“自然不是!若淮王府私莊將此生計占了大頭,靠海為生的漁民如何過活?我是在想,淮王可以幫他們一幫。”
宋筠側耳,“如何幫?”
“造船!用最好的木造最好的船,讓出海捕魚者有更多機會安穩回來!”
“這倒……可行。”宋筠再次認可,“淮南水師的造船坊已空置半年之久,但造船師尚在,其中的器具也未損壞,隨時可以調動起來。”
他盯著麵前的人兒,隻覺天仙也不過如此。
世間男子都不願女子過分聰明,這樣會顯得他們很蠢笨,隻有他不這麽認為,反而大為欣賞,連聲稱讚。
方知雨得了鼓勵,一口氣再接再厲:“洛潁縣的馬場、牧場、獵場占地更廣,可淮王難得射獵遊樂,空置也無意義,倒不如利用起來!”
宋筠激動問道:“如何利用?”
“合三為一!”方知雨道:“另兩個全部開荒!”
這一回,宋筠沒有露出讚賞的神情,而是皺了眉頭:“淮南一直都有開荒之策,但大部分百姓都不願去做。”
“那是因為荒地太遠,淮王給的利頭不夠!”方知雨道:“可以讓氿州無地的百姓參與開荒,五年內不用繳納賃糧,隻按朝廷要求納稅即可。”
“如此,既解決荒山閑置的問題,又讓百姓得以過上好日子,還能令父王名聲大顯!”
宋筠越聽越讚同,隨之撫掌:“是個好辦法!也能推廣到別的州去!”
末了,他握住方知雨的小爪子,語重心長:“我隻知打仗,不知如何安撫淮南萬民。有你,是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