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曆練回來又是一年。
師父小院的黃風鈴在和暖的春風中次第綻放。
迎著初升的太陽,金燦燦的花瓣兒顫顫巍巍。
一顆露珠兒被風吹落下來,緊接著是一串露珠兒被吹落下來。
風過之後,師娘站在樹下,就手摘下一朵,給我戴上。
一日的晨練,在這時稍事休整。
.
吃過午飯不久。
我坐在樹下聞著花香,準備美美地在花樹下曬曬太陽,然後繼續練功。
忽見師父師娘同時向我走來,有著尋常不見的猶豫、緊張和不安。
我騰地站了起來,有點不知所措。
師父和師娘有事?
師娘先打了退堂鼓,還未開口就要往屋裏走。
師父拉住她,兩人在院子裏坐了下來。
師娘低了頭,呼吸有些急促。
師父沉吟了半晌,開口說道:“嫣然,我和你師娘在青州城也住了十餘年了,如今也沒什麽好教你的了,打算去你師叔那裏,和他滿世界轉轉。”
見他二人神色不對,我已生疑,沒想到師父說出這樣一番話來,猶如當頭一棒。
師父師娘要雲遊天下?卻不帶我?
他倆明明是想丟下我一走了之。
這如何使得!
.
當初他倆隻說不要爹娘挽留,沒說不要我挽留。
我又氣又急,眼圈一紅,立馬搶在師娘麵前跪下。
又覺不妥,轉頭焦急地看向師父。
待要說什麽,卻說不出來,鼻子一酸,眼淚撲撲簌簌,隻管墜落。
.
他倆雖早有準備,卻麵對我的長跪不起和痛哭流涕卻也無計可施。
師娘遲疑著勸師父:“要不,等她有了婆家,我們也走得放心些?”
師父沒點頭也沒搖頭。
“好好好。師父師娘,你們不看著我出嫁,就舍得走?”我仰起滿臉的淚珠兒,終於說出了第一句挽留他們的話。
師父不說話,歎口氣,“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又定神看了我一眼,轉頭看向院外。
我總算放了心,師父他沒反對就是同意羅。
師娘,一向都是聽師父的。
回家告訴爹娘,爹爹難得笑出了聲:“也就是你。耍賴的時候誰也沒有辦法。”
倒也是,這法寶我並不常用,但百試百靈。
爹娘不就因為這個,舍了老臉為我求來了師父。
.
盡管知道,師父師娘終有一天還會要走,但眼下,他二老能留下來就叫人開心。
開心之餘,一想到師娘提及我的親事,又提不起心勁。
大哥入燕京不久,就有來信。
雖未明言,但信裏也流露出在燕京的種種不如意。
嫂子待他不錯,但耳根子軟,娘娘希望他能輔助韓貴人之子,以我寒家之能助其上位。
但大哥身為贅婿,心裏原就憋屈,總有人在他跟前冷嘲熱諷,卻不能像在邊塞出手,打個痛快。
軟鞭子最是打臉,傷心。
何況,每每入宮還被聖上言語奚落敲打。
心裏越發沉鬱,哪有心思管他這些個。
如此一來,大哥在燕京的日子越發難熬。
.
好在韓貴人之子宇文宗明待大哥極為親厚。
下朝後常常邀約大哥,請教帶兵之策,偶爾流露出被針對、排擠的艱難,一來二往,倒讓大哥生出同病相憐之心。
韓貴人母族多為讀書之人,在朝堂之上也多為文官,卻對大哥格外尊重和照拂。
時日一長,大哥自然而然成了公開的皇後一脈。
娘親為此專程寫過一封信,大概還是希望大哥不要過多介入奪嫡,以免惹禍上身。
大哥的回信也很直接,說不僅他在燕京身不由己,隻怕我們在邊塞亦會如此。
大哥說得在理。
我們早就得罪了秦貴妃,若不是皇後娘娘伸手,隻怕爹爹也不能複職。
如今,娘娘一心要輔助韓貴人之子上位,除了打擊秦貴妃之外,何嚐不是為了自保?
就事論事,無論大哥是否表明心意,在秦貴妃一脈,隻怕早就視他為皇後一黨。
.
三日前,爹爹告訴娘親,大哥專程派人回來,說如今燕京城裏宇文宗明和三皇子宇文新明已水火不容,雙方勢力旗鼓相當,都在蓄勢為太子之位做最後一搏。
三皇子因為母妃受寵,早已定下兵部尚書之女。
皇後娘娘和韓貴人也費了九虎二牛之力,說動聖心,準允宇文宗明在來年閏月娶豐宰相的孫女為正妃。
盡管小皇子如今年紀不過十二,那女子已經十五。
此後,皇後娘娘一鼓作氣,竟有意將我賜予她的娘家親侄為正妻,已多次在聖上麵前暗示。
若不是秦貴妃一力阻擋,早已請旨明發。
聖心遲遲不定,後宮爭寵日盛。
.
反而是此事不久,秦貴妃托人傳話給大哥,說願與晏家結親,讓她的第二個兒子納我為正妃。
條件也很簡單,隻要我寒家保持中立。
休說從前的小小恩怨一筆勾銷,就是此後,也同享榮華。
在大哥看來,如隻論人品、才學、相貌,顯然是那秦貴妃的二子更為適合我。
不過,皇後娘娘知秦貴妃有此打算,早有所防備,因此,貴妃的提議也未曾得到聖心認可。
如此一來,雙方都得另想對策。
大哥判斷,再過兩月,便是爹爹五十大壽,雙方都有人會借當今聖上賞賜的隊伍前來青州城,遊說爹爹,或者遊說我。
.
一直以來,因為大哥所處的環境複雜,娘親十分憂慮。
如今,看似有了轉機,可以和貴妃一族修好,但這樣一來,便又負了娘娘在危急時的搭救之恩。
隻是,若依皇後娘娘的意思,便要將女兒也送進燕京城巨大的旋渦橫流之中。
一旦落敗,寒家從此,萬劫不複。
娘親的心事寫在臉上,不問也知。
我勸娘親,“如今爹爹官複原職,我們貴為皇親國戚,娘親若不願我遠嫁,回絕他們就好,就算兩宮爭鬥,我們難以置身事外,但也沒到天絕人路的地步啊。”
娘親隻是苦笑著說:“你哪裏懂得其間利害。也罷,不說他們了,你可有想嫁之人?”
我毫不遲疑告訴她,“眼下,我誰也不想嫁。”
誰要離開青州城,離開一應親朋,去那燕京,成為籠中之鳥?
再說,我還有這麽多娃娃兵,到了京城,我能有啥?
.
吃過晚飯,爹爹喚我來到外間,他麵色陰沉,低頭皺眉,過了好一會兒,小聲問:“嫣兒,你娘問過你,你敷衍她,爹認真問你,你到底想嫁給誰?”
“我誰也不想嫁,隻願留在青州城,好做女將軍。”我說。
知道爹爹找我,準要說這事,我索性直截了當表明心意。
爹爹的眉頭緊鎖。
到底不忍他為難,我勉強笑著:“爹爹若是解甲歸田也留在青州城,我可以嫁給你喜歡的年輕將軍。雖然做不成女將軍,至少守著爹娘,做將軍夫人。”
與其嫁入那深宮大殿,成天勾心鬥角,還不如嫁個將軍,與爹娘常聚。
我心有不安,隻怕又來一次無法拒絕的賜婚。
爹爹聽出我話裏的勉強,欲言又止,半晌,帶笑看我,說了四個字:“還有時間。”
爹爹不甘心吧?
.
這些年,爹爹總算明白了,朝中為什麽總有人參他。
守疆大將,功高蓋主,若不是河洛與幽澤言和沒有談妥,邊境上頻發戰事,隻怕爹爹也不能如此順遂。
當年,聖上賜婚,讓大哥進京娶了玲瓏,爹爹縱是不願,猶豫再三,也不敢不應。
與皇家聯姻,多少人求之不得,而寒家和聖上成為兒女親家,不過是將最厲害最心愛的孩子困在了京城。
爹爹知道,大哥多麽希望留在邊塞。但,我們敢駁了聖意?
師父小院的黃風鈴在和暖的春風中次第綻放。
迎著初升的太陽,金燦燦的花瓣兒顫顫巍巍。
一顆露珠兒被風吹落下來,緊接著是一串露珠兒被吹落下來。
風過之後,師娘站在樹下,就手摘下一朵,給我戴上。
一日的晨練,在這時稍事休整。
.
吃過午飯不久。
我坐在樹下聞著花香,準備美美地在花樹下曬曬太陽,然後繼續練功。
忽見師父師娘同時向我走來,有著尋常不見的猶豫、緊張和不安。
我騰地站了起來,有點不知所措。
師父和師娘有事?
師娘先打了退堂鼓,還未開口就要往屋裏走。
師父拉住她,兩人在院子裏坐了下來。
師娘低了頭,呼吸有些急促。
師父沉吟了半晌,開口說道:“嫣然,我和你師娘在青州城也住了十餘年了,如今也沒什麽好教你的了,打算去你師叔那裏,和他滿世界轉轉。”
見他二人神色不對,我已生疑,沒想到師父說出這樣一番話來,猶如當頭一棒。
師父師娘要雲遊天下?卻不帶我?
他倆明明是想丟下我一走了之。
這如何使得!
.
當初他倆隻說不要爹娘挽留,沒說不要我挽留。
我又氣又急,眼圈一紅,立馬搶在師娘麵前跪下。
又覺不妥,轉頭焦急地看向師父。
待要說什麽,卻說不出來,鼻子一酸,眼淚撲撲簌簌,隻管墜落。
.
他倆雖早有準備,卻麵對我的長跪不起和痛哭流涕卻也無計可施。
師娘遲疑著勸師父:“要不,等她有了婆家,我們也走得放心些?”
師父沒點頭也沒搖頭。
“好好好。師父師娘,你們不看著我出嫁,就舍得走?”我仰起滿臉的淚珠兒,終於說出了第一句挽留他們的話。
師父不說話,歎口氣,“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又定神看了我一眼,轉頭看向院外。
我總算放了心,師父他沒反對就是同意羅。
師娘,一向都是聽師父的。
回家告訴爹娘,爹爹難得笑出了聲:“也就是你。耍賴的時候誰也沒有辦法。”
倒也是,這法寶我並不常用,但百試百靈。
爹娘不就因為這個,舍了老臉為我求來了師父。
.
盡管知道,師父師娘終有一天還會要走,但眼下,他二老能留下來就叫人開心。
開心之餘,一想到師娘提及我的親事,又提不起心勁。
大哥入燕京不久,就有來信。
雖未明言,但信裏也流露出在燕京的種種不如意。
嫂子待他不錯,但耳根子軟,娘娘希望他能輔助韓貴人之子,以我寒家之能助其上位。
但大哥身為贅婿,心裏原就憋屈,總有人在他跟前冷嘲熱諷,卻不能像在邊塞出手,打個痛快。
軟鞭子最是打臉,傷心。
何況,每每入宮還被聖上言語奚落敲打。
心裏越發沉鬱,哪有心思管他這些個。
如此一來,大哥在燕京的日子越發難熬。
.
好在韓貴人之子宇文宗明待大哥極為親厚。
下朝後常常邀約大哥,請教帶兵之策,偶爾流露出被針對、排擠的艱難,一來二往,倒讓大哥生出同病相憐之心。
韓貴人母族多為讀書之人,在朝堂之上也多為文官,卻對大哥格外尊重和照拂。
時日一長,大哥自然而然成了公開的皇後一脈。
娘親為此專程寫過一封信,大概還是希望大哥不要過多介入奪嫡,以免惹禍上身。
大哥的回信也很直接,說不僅他在燕京身不由己,隻怕我們在邊塞亦會如此。
大哥說得在理。
我們早就得罪了秦貴妃,若不是皇後娘娘伸手,隻怕爹爹也不能複職。
如今,娘娘一心要輔助韓貴人之子上位,除了打擊秦貴妃之外,何嚐不是為了自保?
就事論事,無論大哥是否表明心意,在秦貴妃一脈,隻怕早就視他為皇後一黨。
.
三日前,爹爹告訴娘親,大哥專程派人回來,說如今燕京城裏宇文宗明和三皇子宇文新明已水火不容,雙方勢力旗鼓相當,都在蓄勢為太子之位做最後一搏。
三皇子因為母妃受寵,早已定下兵部尚書之女。
皇後娘娘和韓貴人也費了九虎二牛之力,說動聖心,準允宇文宗明在來年閏月娶豐宰相的孫女為正妃。
盡管小皇子如今年紀不過十二,那女子已經十五。
此後,皇後娘娘一鼓作氣,竟有意將我賜予她的娘家親侄為正妻,已多次在聖上麵前暗示。
若不是秦貴妃一力阻擋,早已請旨明發。
聖心遲遲不定,後宮爭寵日盛。
.
反而是此事不久,秦貴妃托人傳話給大哥,說願與晏家結親,讓她的第二個兒子納我為正妃。
條件也很簡單,隻要我寒家保持中立。
休說從前的小小恩怨一筆勾銷,就是此後,也同享榮華。
在大哥看來,如隻論人品、才學、相貌,顯然是那秦貴妃的二子更為適合我。
不過,皇後娘娘知秦貴妃有此打算,早有所防備,因此,貴妃的提議也未曾得到聖心認可。
如此一來,雙方都得另想對策。
大哥判斷,再過兩月,便是爹爹五十大壽,雙方都有人會借當今聖上賞賜的隊伍前來青州城,遊說爹爹,或者遊說我。
.
一直以來,因為大哥所處的環境複雜,娘親十分憂慮。
如今,看似有了轉機,可以和貴妃一族修好,但這樣一來,便又負了娘娘在危急時的搭救之恩。
隻是,若依皇後娘娘的意思,便要將女兒也送進燕京城巨大的旋渦橫流之中。
一旦落敗,寒家從此,萬劫不複。
娘親的心事寫在臉上,不問也知。
我勸娘親,“如今爹爹官複原職,我們貴為皇親國戚,娘親若不願我遠嫁,回絕他們就好,就算兩宮爭鬥,我們難以置身事外,但也沒到天絕人路的地步啊。”
娘親隻是苦笑著說:“你哪裏懂得其間利害。也罷,不說他們了,你可有想嫁之人?”
我毫不遲疑告訴她,“眼下,我誰也不想嫁。”
誰要離開青州城,離開一應親朋,去那燕京,成為籠中之鳥?
再說,我還有這麽多娃娃兵,到了京城,我能有啥?
.
吃過晚飯,爹爹喚我來到外間,他麵色陰沉,低頭皺眉,過了好一會兒,小聲問:“嫣兒,你娘問過你,你敷衍她,爹認真問你,你到底想嫁給誰?”
“我誰也不想嫁,隻願留在青州城,好做女將軍。”我說。
知道爹爹找我,準要說這事,我索性直截了當表明心意。
爹爹的眉頭緊鎖。
到底不忍他為難,我勉強笑著:“爹爹若是解甲歸田也留在青州城,我可以嫁給你喜歡的年輕將軍。雖然做不成女將軍,至少守著爹娘,做將軍夫人。”
與其嫁入那深宮大殿,成天勾心鬥角,還不如嫁個將軍,與爹娘常聚。
我心有不安,隻怕又來一次無法拒絕的賜婚。
爹爹聽出我話裏的勉強,欲言又止,半晌,帶笑看我,說了四個字:“還有時間。”
爹爹不甘心吧?
.
這些年,爹爹總算明白了,朝中為什麽總有人參他。
守疆大將,功高蓋主,若不是河洛與幽澤言和沒有談妥,邊境上頻發戰事,隻怕爹爹也不能如此順遂。
當年,聖上賜婚,讓大哥進京娶了玲瓏,爹爹縱是不願,猶豫再三,也不敢不應。
與皇家聯姻,多少人求之不得,而寒家和聖上成為兒女親家,不過是將最厲害最心愛的孩子困在了京城。
爹爹知道,大哥多麽希望留在邊塞。但,我們敢駁了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