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平衡是最大的問題,他可以貼錢養十個人,但如果想要有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組織,就必須得考慮收支平衡的問題。
他以前從來沒考慮過錢的問題,他想的是異能,是戰鬥力,他以為隻要能打就能解決問題,他以為他的對手會是越來越強大的天驕。
他一點點變強,慢慢打敗這些擋在眼前的天驕,就能一點點走向勝利,找回李梔。
但哪怕是在大漢,武林高手也得為二兩銀子折腰。
天驕?不,擋在他麵前的隻有凡人而已。
就像張成功說的,他如同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義無反顧的要開始創業。
我的技術那麽好,我的能力那麽強,我為什麽賺不到錢呢。
因為擋在前麵的不是技術難題,而是人。
-
好在對於一個18歲的少年,當一回傻叉不是什麽要命的事。
甚至對於大部分人,30歲以後不當傻叉,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為了不再傻叉,他決定知錯就改。
反正現在他手裏有錢,手底下的生意也很少,很多人都有時間,於是專門抽出來很多人去做市場調研,探探情報行業的底。
結果很不理想。
起碼從目前來看,這塊確實像張成功說的那樣,賺不到足以維持一個大組織的錢。
因為事實很明顯,望東城有很多情報販子,也有不少成規模的組織。
但是他們都沒有做大。
這麽多年來,都沒有一個祝平炎想象中的情報組織出現,這已經是最好的證明了。
張成功本以為這個答案會打消祝平炎的胡思亂想,但他沒想到祝平炎的態度非常堅定,既然不能直接販賣情報為生,就幹點其他的副業。
言下之意,就算貼錢也要維持這個情報網絡。
張成功不知道祝平炎為什麽這麽堅定,但現在祝平炎是老大,錢是他掙的,新招的那些人也都認他是老大。
如果張成功一定要反對,最後隻會導致拳館和新勢力分裂,這不是他想看到的,所以他隻能硬著頭皮幫祝平炎。
兩人協商了很久,終於找到一個不那麽虧的方法。
情報網絡確實需要大量的人員,但是這些人不一定要以打探情報為生。
任何一個人天生就會接觸到很多情報,不同行業會接觸到不同的情報,這些情報往往會爛在肚子裏。
隻要有人能購買與整合,這些平時無用的情報,也能轉化為價值。
鋪開的情報網絡需要很多人,但如果這些人都隻是兼職,負擔就沒那麽大了。
而與這些兼職所對應的,必須要有一些精英成員。
因為有些機密情報,這些兼職人員是弄不到的,而這些機密情報,正是前期打響名氣的關鍵。
一個好的情報網絡,情報的深度和廣度必須同時具備。
這時候張成功又提出了一個新的難題:專業的情報人員要怎麽獲得,而比這更難的是,情報分析人員從哪找。
這麽多情報匯總過來,必須要有人對情報進行分析梳理。
梳理的好,無用情報也能轉化為重要資源,梳理的不好,有用情報也會被扔進垃圾桶。
一份小區的停車時間記錄,一次購物清單,平均價格能到一塊錢一條已經算高的了,但如果能把這兩份情報組合一起,賣給特定的人,可能就價值連城。
獲取這種廉價的情報並不難,就像從森林砍回來一塊木頭。
想要讓這塊木頭足夠有價值,就要看工匠的手藝如何了。
這麽一個工匠從哪找?就算找到了,大概也是別家的核心人員,能挖過來嗎?
挖過來之後,忠誠度又該如何保證呢?
張成功剛把這些問題拋出來,祝平炎就很自信的給出了解決方法:人已經找到了。
因為他已經和老管確認過了,士兵有這方麵的能力。
士兵的出廠自帶了很多和戰爭有關的功能。
他們的諜戰技巧也僅次於國家頂尖級的諜戰精英,甚至包括信息戰能力也是僅次於地球上的頂尖高手。
他們完全可以培養合格的情報人員,也完全可以作為情報處理人員。
格鬥技術上他們次於一流高手,但真實對戰中,由於超人一等的身體條件,一流高手也同樣無法戰勝他們。
同理,諜報技術上他們次於國家級的精英人才,但憑借超人的信息處理能力,即使把這些人才招過來處理情報,也不會比他們做的更好。
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人太少了,兩個人不足以維持祝平炎想要的那種規模,不過前期還是夠用的。
這次討論也將整體發展脈絡梳理了一遍。
按照祝平炎原本的想法,直接招海量的人,然後投入情報網絡中。
現在這種發展方式已經被否定了,這個情報網絡應該是以少量核心專業成員為主幹,大量外圍兼職人員為枝葉。
並且前期情報網絡的投入必定大於產出,必須要有其他產業支撐。
而且雖然有培養核心成員的老師,但專業人員的培訓是需要時間的,這段時間內必須走傳統幫派的路。
也就是說在前期這段時間,是人才與資金的積累階段,祝平炎不能再像之前那樣不顧一切的擴大規模,而是需要像所有人一樣開始考慮盈利。
-
雷霆會內部的人員非常雜,雖然進來之前都經過篩選,但這種篩選能起到的效果有限,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又進行了一輪人員分檔。
收物業費的任務依然交給通背拳館的學員,如果他們數量太少,忙不過來會再抽調正式人員過去幫忙。
剩下的人會分成三個部分,一部分進入新組成的叫做地網的組織,進行間諜培訓,一部分照看夜總會,賭場之類場所的生意,還有一部分進行戰鬥相關的培訓。
前兩批人都是全職,第三批人會臨時抽調去收物業費,或者去夜總會當保安,畢竟在分檔後,真正做生意的人太少了。
從這個劃分來看,明顯是參加培訓的人更有前途,所以應該是都搶著參加培訓才對,但實際剛好相反,大部分人都選擇去夜總會當保安。
因為當保安很輕鬆,而且有額外的錢賺,大家自然都想去。
他以前從來沒考慮過錢的問題,他想的是異能,是戰鬥力,他以為隻要能打就能解決問題,他以為他的對手會是越來越強大的天驕。
他一點點變強,慢慢打敗這些擋在眼前的天驕,就能一點點走向勝利,找回李梔。
但哪怕是在大漢,武林高手也得為二兩銀子折腰。
天驕?不,擋在他麵前的隻有凡人而已。
就像張成功說的,他如同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義無反顧的要開始創業。
我的技術那麽好,我的能力那麽強,我為什麽賺不到錢呢。
因為擋在前麵的不是技術難題,而是人。
-
好在對於一個18歲的少年,當一回傻叉不是什麽要命的事。
甚至對於大部分人,30歲以後不當傻叉,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為了不再傻叉,他決定知錯就改。
反正現在他手裏有錢,手底下的生意也很少,很多人都有時間,於是專門抽出來很多人去做市場調研,探探情報行業的底。
結果很不理想。
起碼從目前來看,這塊確實像張成功說的那樣,賺不到足以維持一個大組織的錢。
因為事實很明顯,望東城有很多情報販子,也有不少成規模的組織。
但是他們都沒有做大。
這麽多年來,都沒有一個祝平炎想象中的情報組織出現,這已經是最好的證明了。
張成功本以為這個答案會打消祝平炎的胡思亂想,但他沒想到祝平炎的態度非常堅定,既然不能直接販賣情報為生,就幹點其他的副業。
言下之意,就算貼錢也要維持這個情報網絡。
張成功不知道祝平炎為什麽這麽堅定,但現在祝平炎是老大,錢是他掙的,新招的那些人也都認他是老大。
如果張成功一定要反對,最後隻會導致拳館和新勢力分裂,這不是他想看到的,所以他隻能硬著頭皮幫祝平炎。
兩人協商了很久,終於找到一個不那麽虧的方法。
情報網絡確實需要大量的人員,但是這些人不一定要以打探情報為生。
任何一個人天生就會接觸到很多情報,不同行業會接觸到不同的情報,這些情報往往會爛在肚子裏。
隻要有人能購買與整合,這些平時無用的情報,也能轉化為價值。
鋪開的情報網絡需要很多人,但如果這些人都隻是兼職,負擔就沒那麽大了。
而與這些兼職所對應的,必須要有一些精英成員。
因為有些機密情報,這些兼職人員是弄不到的,而這些機密情報,正是前期打響名氣的關鍵。
一個好的情報網絡,情報的深度和廣度必須同時具備。
這時候張成功又提出了一個新的難題:專業的情報人員要怎麽獲得,而比這更難的是,情報分析人員從哪找。
這麽多情報匯總過來,必須要有人對情報進行分析梳理。
梳理的好,無用情報也能轉化為重要資源,梳理的不好,有用情報也會被扔進垃圾桶。
一份小區的停車時間記錄,一次購物清單,平均價格能到一塊錢一條已經算高的了,但如果能把這兩份情報組合一起,賣給特定的人,可能就價值連城。
獲取這種廉價的情報並不難,就像從森林砍回來一塊木頭。
想要讓這塊木頭足夠有價值,就要看工匠的手藝如何了。
這麽一個工匠從哪找?就算找到了,大概也是別家的核心人員,能挖過來嗎?
挖過來之後,忠誠度又該如何保證呢?
張成功剛把這些問題拋出來,祝平炎就很自信的給出了解決方法:人已經找到了。
因為他已經和老管確認過了,士兵有這方麵的能力。
士兵的出廠自帶了很多和戰爭有關的功能。
他們的諜戰技巧也僅次於國家頂尖級的諜戰精英,甚至包括信息戰能力也是僅次於地球上的頂尖高手。
他們完全可以培養合格的情報人員,也完全可以作為情報處理人員。
格鬥技術上他們次於一流高手,但真實對戰中,由於超人一等的身體條件,一流高手也同樣無法戰勝他們。
同理,諜報技術上他們次於國家級的精英人才,但憑借超人的信息處理能力,即使把這些人才招過來處理情報,也不會比他們做的更好。
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人太少了,兩個人不足以維持祝平炎想要的那種規模,不過前期還是夠用的。
這次討論也將整體發展脈絡梳理了一遍。
按照祝平炎原本的想法,直接招海量的人,然後投入情報網絡中。
現在這種發展方式已經被否定了,這個情報網絡應該是以少量核心專業成員為主幹,大量外圍兼職人員為枝葉。
並且前期情報網絡的投入必定大於產出,必須要有其他產業支撐。
而且雖然有培養核心成員的老師,但專業人員的培訓是需要時間的,這段時間內必須走傳統幫派的路。
也就是說在前期這段時間,是人才與資金的積累階段,祝平炎不能再像之前那樣不顧一切的擴大規模,而是需要像所有人一樣開始考慮盈利。
-
雷霆會內部的人員非常雜,雖然進來之前都經過篩選,但這種篩選能起到的效果有限,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又進行了一輪人員分檔。
收物業費的任務依然交給通背拳館的學員,如果他們數量太少,忙不過來會再抽調正式人員過去幫忙。
剩下的人會分成三個部分,一部分進入新組成的叫做地網的組織,進行間諜培訓,一部分照看夜總會,賭場之類場所的生意,還有一部分進行戰鬥相關的培訓。
前兩批人都是全職,第三批人會臨時抽調去收物業費,或者去夜總會當保安,畢竟在分檔後,真正做生意的人太少了。
從這個劃分來看,明顯是參加培訓的人更有前途,所以應該是都搶著參加培訓才對,但實際剛好相反,大部分人都選擇去夜總會當保安。
因為當保安很輕鬆,而且有額外的錢賺,大家自然都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