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平炎與錢誌遠聯盟不是秘密,錢誌遠是祝平炎的老丈人也廣為人知。
但是極少有人知道,錢誌遠嫁出去的女兒,不是和祝平炎差不多的大女兒,而是年紀更小的三女兒,而且隻是側室。
從那段時間的局勢分析,錢誌遠完全沒有必要這麽做。
唯一的解釋就是,祝平炎與錢誌遠在私下達成了更多協議,從而讓錢誌遠同意這樣不平等的聯姻。
即使放棄一部分利益,也要娶錢誌遠的女兒,這還可以理解,畢竟聯姻是加深關係的重要途徑,但非要娶那個年紀小的,這就不好解釋了。
而且祝平炎手下有很多高手,這些高手也大多以女性為主,這不由得讓人多想。
所以舒承誌得出了一個結論,祝平炎好女色,對於他這個年紀的人來說,也不算太奇怪,年輕人嘛,精力旺盛很正常。
舒承誌有一個女兒,但是太小了,而且他當然不會把女兒嫁給這種人,所以他說道:
“我有一個幹女兒,今年正是二八芳齡,不知祝老弟是否有意與我結為親家。”
所謂幹女兒,回去後隨便認一個就是了。
祝平炎嘴角一咧,憨厚的笑道:“唉,那恐怕要讓舒大哥失望了,我膝下並無子嗣。”
“啊?”舒承誌滿頭問號,我當然知道你沒有兒子,你才多大點,我說的是你啊。
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了,這是祝平炎在拒絕他。
他雖然有些遺憾,但也沒有強求,就算祝平炎不支持他,望東城也已經在他的掌握之中。
-
大漢雖然名稱古老,實際上與華夏分離的時間最遲,所以政治結構與華夏最類似,一共十一個大區,大區之下分為各個城。
望東城就屬於天山區,是一個二級城市,不算大也不算小。
望東城有領袖,十一個大區也有各自的領袖,天山區的領袖是秋風堂,在諸多幫派中,這算是一個很文雅的名字。
頂著這個柔軟的名字,秋風堂的行為卻卻以果斷堅決出名。
秋風堂的秋風,不是“何事秋風悲畫扇”的秋風,而是“秋風掃落葉”的秋風。
望東城之前發生的動亂,望東城的龍頭萬家解決不了,按理說就應該由秋風堂來解決。
但是情況惡化的太快。
因為許多年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也就許多年沒有人被懲罰過,人們對動槍沒有那麽畏懼,所以迅速轉變成全城暴動,根本來不及等到秋風堂過來。
現在重選望東城領袖,秋風堂還是必須要派人到場的,這代表了秋風堂在天山區的話語權。
像望東城這種秋風堂不直接插手的城市,一般來說秋風堂也就是過來走個過場,並不會選舉。
但是這次似乎與以往不同。
秋風堂的使者何靜率先走到了台上,宣布要在望東城設立分堂,避免望東城的動亂再次發生。
舒承誌臉色並不好看,但他也早就猜到了這樣的結果。
這就是動槍的後果,一般來說某個幫派違規,就會受到領袖的製裁,但如果領袖無法製裁,甚至自己也違規,則會受到類似秋風堂這樣的區域話事人製裁。
領袖製裁普通幫派,是為了瓜分利益,所以一向很積極,而區域領袖製裁某個城市,則是為了拓展疆域。
當幫派做到秋風堂這樣,就已經到頂了,這是超巨型幫派,如果大漢不加以限製,秋風堂完全具備與諸子百家那些小國打仗的能力。
所以大漢不可能讓這樣的幫派無限發展,沒有這樣的契機,秋風堂是不被允許把手往其他城市伸的。
秋風堂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舒承誌早就知道會是如此,也沒說什麽反駁的話。
但是接下來,這位秋風堂望東城分堂堂主的話,卻讓在座的所有人都嘩然。
“關於這次選擇望東城話事人,綜合各大幫派在此次動亂中的表現,我認為雷霆會最為適合。”
她這話沒有任何毛病,這次事件,祝平炎可以說居功至偉,如果這是一場大戰後皇帝的論功行賞,給祝平炎一個首功完全沒有問題。
但秋風堂雖然是天山區的領袖,望東城的各大幫派卻並不是秋風堂的屬下。
秋風堂有監察權而沒有管理權,它並不能像皇帝一樣發號施令。
選領袖和功勞向來沒有關係,隻和實力有關。
這就好像諸子百家的各國紛爭,從來不是公正嚴明的人稱王稱霸,而是實力強的人稱王稱霸,因為上麵沒有皇帝來主持公道,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說完這句話之後,秋風堂在望東城的分堂堂主何靜,就給祝平炎投了一票。
這代表她並不是要任命祝平炎為望東城話事人,而是要作為望東城的一份子,在投票中給祝平炎投出一票。
她的這一票,讓現場的氣氛詭異起來。
在座的所有人,應該都不希望何靜入駐望東城,日後免不了要給何靜下各種絆子,但這不代表他們會公然和秋風堂唱反調。
而此時何靜又寫了一張票,還是投給祝平炎:“這張票,是我代表秋風堂總部投的。”
秋風堂作為天山區龍頭,對於地方的選舉是有投票權的,不過大多數情況都不會使用這個投票權,因為軍方不允許。
這次何靜代表秋風堂投出了這一票,再聯想到祝平炎當前被軍方庇護的情況,大家也都明白,這一票說是秋風堂投出的,實際上是軍方投出的。
錢誌遠在上次的亂戰中受了傷,所以這次派他的手下韓文來參加投票,此時韓文也站到了台上,大讚了一番祝平炎這次的功績,然後投出了錢誌遠這一票。
在這次大戰中幸免於難,但同樣元氣大傷的萬光,也給祝平炎投出了一票,之後是齊樂山、宋自省、霍正。
這一套組合拳過來,剩下的人也不敢再唱反調,紛紛給祝平炎投票。
隻有一些舒承誌的附庸,或者與舒承誌關係很好的幫派還在猶豫。
此時舒承誌卻也走到了台上,笑著給祝平炎投出了一票,這算是結局已定,祝平炎將成為望東城話事人。
但是極少有人知道,錢誌遠嫁出去的女兒,不是和祝平炎差不多的大女兒,而是年紀更小的三女兒,而且隻是側室。
從那段時間的局勢分析,錢誌遠完全沒有必要這麽做。
唯一的解釋就是,祝平炎與錢誌遠在私下達成了更多協議,從而讓錢誌遠同意這樣不平等的聯姻。
即使放棄一部分利益,也要娶錢誌遠的女兒,這還可以理解,畢竟聯姻是加深關係的重要途徑,但非要娶那個年紀小的,這就不好解釋了。
而且祝平炎手下有很多高手,這些高手也大多以女性為主,這不由得讓人多想。
所以舒承誌得出了一個結論,祝平炎好女色,對於他這個年紀的人來說,也不算太奇怪,年輕人嘛,精力旺盛很正常。
舒承誌有一個女兒,但是太小了,而且他當然不會把女兒嫁給這種人,所以他說道:
“我有一個幹女兒,今年正是二八芳齡,不知祝老弟是否有意與我結為親家。”
所謂幹女兒,回去後隨便認一個就是了。
祝平炎嘴角一咧,憨厚的笑道:“唉,那恐怕要讓舒大哥失望了,我膝下並無子嗣。”
“啊?”舒承誌滿頭問號,我當然知道你沒有兒子,你才多大點,我說的是你啊。
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了,這是祝平炎在拒絕他。
他雖然有些遺憾,但也沒有強求,就算祝平炎不支持他,望東城也已經在他的掌握之中。
-
大漢雖然名稱古老,實際上與華夏分離的時間最遲,所以政治結構與華夏最類似,一共十一個大區,大區之下分為各個城。
望東城就屬於天山區,是一個二級城市,不算大也不算小。
望東城有領袖,十一個大區也有各自的領袖,天山區的領袖是秋風堂,在諸多幫派中,這算是一個很文雅的名字。
頂著這個柔軟的名字,秋風堂的行為卻卻以果斷堅決出名。
秋風堂的秋風,不是“何事秋風悲畫扇”的秋風,而是“秋風掃落葉”的秋風。
望東城之前發生的動亂,望東城的龍頭萬家解決不了,按理說就應該由秋風堂來解決。
但是情況惡化的太快。
因為許多年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也就許多年沒有人被懲罰過,人們對動槍沒有那麽畏懼,所以迅速轉變成全城暴動,根本來不及等到秋風堂過來。
現在重選望東城領袖,秋風堂還是必須要派人到場的,這代表了秋風堂在天山區的話語權。
像望東城這種秋風堂不直接插手的城市,一般來說秋風堂也就是過來走個過場,並不會選舉。
但是這次似乎與以往不同。
秋風堂的使者何靜率先走到了台上,宣布要在望東城設立分堂,避免望東城的動亂再次發生。
舒承誌臉色並不好看,但他也早就猜到了這樣的結果。
這就是動槍的後果,一般來說某個幫派違規,就會受到領袖的製裁,但如果領袖無法製裁,甚至自己也違規,則會受到類似秋風堂這樣的區域話事人製裁。
領袖製裁普通幫派,是為了瓜分利益,所以一向很積極,而區域領袖製裁某個城市,則是為了拓展疆域。
當幫派做到秋風堂這樣,就已經到頂了,這是超巨型幫派,如果大漢不加以限製,秋風堂完全具備與諸子百家那些小國打仗的能力。
所以大漢不可能讓這樣的幫派無限發展,沒有這樣的契機,秋風堂是不被允許把手往其他城市伸的。
秋風堂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舒承誌早就知道會是如此,也沒說什麽反駁的話。
但是接下來,這位秋風堂望東城分堂堂主的話,卻讓在座的所有人都嘩然。
“關於這次選擇望東城話事人,綜合各大幫派在此次動亂中的表現,我認為雷霆會最為適合。”
她這話沒有任何毛病,這次事件,祝平炎可以說居功至偉,如果這是一場大戰後皇帝的論功行賞,給祝平炎一個首功完全沒有問題。
但秋風堂雖然是天山區的領袖,望東城的各大幫派卻並不是秋風堂的屬下。
秋風堂有監察權而沒有管理權,它並不能像皇帝一樣發號施令。
選領袖和功勞向來沒有關係,隻和實力有關。
這就好像諸子百家的各國紛爭,從來不是公正嚴明的人稱王稱霸,而是實力強的人稱王稱霸,因為上麵沒有皇帝來主持公道,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說完這句話之後,秋風堂在望東城的分堂堂主何靜,就給祝平炎投了一票。
這代表她並不是要任命祝平炎為望東城話事人,而是要作為望東城的一份子,在投票中給祝平炎投出一票。
她的這一票,讓現場的氣氛詭異起來。
在座的所有人,應該都不希望何靜入駐望東城,日後免不了要給何靜下各種絆子,但這不代表他們會公然和秋風堂唱反調。
而此時何靜又寫了一張票,還是投給祝平炎:“這張票,是我代表秋風堂總部投的。”
秋風堂作為天山區龍頭,對於地方的選舉是有投票權的,不過大多數情況都不會使用這個投票權,因為軍方不允許。
這次何靜代表秋風堂投出了這一票,再聯想到祝平炎當前被軍方庇護的情況,大家也都明白,這一票說是秋風堂投出的,實際上是軍方投出的。
錢誌遠在上次的亂戰中受了傷,所以這次派他的手下韓文來參加投票,此時韓文也站到了台上,大讚了一番祝平炎這次的功績,然後投出了錢誌遠這一票。
在這次大戰中幸免於難,但同樣元氣大傷的萬光,也給祝平炎投出了一票,之後是齊樂山、宋自省、霍正。
這一套組合拳過來,剩下的人也不敢再唱反調,紛紛給祝平炎投票。
隻有一些舒承誌的附庸,或者與舒承誌關係很好的幫派還在猶豫。
此時舒承誌卻也走到了台上,笑著給祝平炎投出了一票,這算是結局已定,祝平炎將成為望東城話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