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利用衛星長時間的觀察地麵,就隻能用同步軌道衛星。
衛星距離地球越遠,需要平衡地心引力的向心力就越小,速度也就越慢。
當上升到某一個高度,衛星旋轉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這個地方就被稱為同步軌道。
同步軌道衛星雖然也在繞著地球轉,但是由於和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所以相對於地球上的人類而言,它看起來像是靜止在天空中。
所以裝備了偵察設備的同步軌道衛星,就如同一顆懸浮在太空的天眼,時刻觀察地麵的情況。
這顆天眼才是最理想的偵察衛星。
它隻有一個缺點。
太高了。
近地軌道衛星可以在地球200公裏外旋轉,在天氣晴朗時,無論是坦克還是飛機,甚至是單個步兵的行動它都能看到。
然而同步軌道衛星,距離地麵足足3萬六千公裏,是近地軌道衛星的一百多倍。
這麽遠的距離,看地麵的山川河流倒是很容易,或者也可以觀察下城市的建築布局。
想要在戰時跟蹤敵人的位置,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步兵,它連坦克這麽大的目標都看不到。
即便是翼展十幾米的飛機,在鏡頭上也就是一個像素點。
同步軌道衛星唯一能追蹤的,也就隻有海軍了,畢竟海軍的玩意都是大家夥,特別是航母這種東西。
事實上,也沒有哪個國家會指望同步軌道衛星來追蹤飛機。
想想就知道了,近地軌道衛星還能防備,同步軌道衛星一天到晚懸在天上盯著,如果它能看到飛機,那所謂的雷達隱形,紅外隱形,都沒有意義了。
天機沒有自己的衛星,正常情況下同步軌道衛星也看不到飛機,所以祝平炎在這方麵沒有多少了解。
他也就沒考慮到,飛機和飛龍是有差異的。
這是第一次有大規模的飛龍在白天集結,飛龍比飛機要靈活得多,而且習性更接近生物。
當飛機大規模行動時,互相之間往往距離很遠,然而當飛龍大規模行動時,卻習慣離得很近。
飛龍是玩弄氣流的高手,挨著同伴可以利用同伴飛行的氣流,從而飛得更省力,所以沒有特殊命令的話,它們會自動形成龍群。
這也就導致秦國的衛星偵察畫麵中,忽然出現一大塊黑斑。
他們不清楚這是什麽,但當這些東西靠近航母,航母自然會受到警告。
而後在雙方的拉扯中,秦軍逐漸猜到這東西就是敵人。
意識到這點後,祝平炎急忙就下令讓飛龍散開,不過這念頭剛傳遞出去,又立刻被他否定了。
如今雙方已經正麵交戰了,即便散開,敵人也知道己方的大致位置,這個時候躲避衛星的偵察,不能說完全沒意義,隻是對勝負的影響並不大。
既然如此,不如把這個機會留到以後。
至於現在……
既然雙方都是在打明牌,那就不用遮遮掩掩,可以殊死一搏了。
無論是麵對敵機還是導彈,飛龍的速度都無法逃脫,但相比於航母,飛龍的速度是足夠快的。
所以飛龍不玩刺客那套了,專職狂戰士,完全不顧及飛機和導彈,直接衝對方老家。
這當然導致大量飛龍被空空導彈命中,但是飛龍的數量遠超過艦載機,而且頂在前麵的是火龍,大部分情況下都能扛好幾發空空導彈。
秦國的飛行員人都傻了,這還是他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滿載空空導彈,全部射出,且全部命中。
結果敵人還是衝上來了?
為什麽?
他們知道敵人的數量比他們多,但怎麽也不可能比他們的導彈更多吧?
而且看著紅外探頭中敵機那堅定飛向他們的奇怪身影,也不像是靠數量前赴後繼衝上來的。
更像是……硬扛了導彈?
這就更不可能了,沒有飛機能硬扛這麽多發導彈。
這時有人醒悟一般喊道:“他們應該是有很先進的激光武器,那些導彈應該是被激光攔截了。”
這個說法倒是也不算完全錯,確實有很多導彈被龍息攔截。
不過在密集的飛彈轟炸下,還是有很多飛龍被命中,之所以能損失這麽小的衝上來,主要還是飛龍自己能扛。
隻是這其中的區別,對於秦國的飛行員來說並不重要,他們現在麵臨更殘酷的抉擇。
誓死保衛航母,還是回去補充彈藥。
其實隻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飛行員在自發的猶豫,他們感知到了局勢的變化。、
更多的飛行員在導彈打完的瞬間,就已經在返航了。
不是他們沒有勇氣,隻不過這才是他們過往的練習中,最正確的行為。
敵人衝得太猛,導致己方彈藥消耗劇烈,這確實是問題,但再怎麽說,導彈打完了也隻能回去補給。
然而這時候他們的上級卻下達了不一樣的命令。
停止返航,準備用航炮與敵機戰鬥。
對於有大局觀的那批人來說,這命令在預料之中。
航母說到底隻是一座漂浮的小型機場,飛機隻能一架一架的起飛,也隻能一架一架的降落,而且它也停不了太多的飛機。
如今飛在天上的這些飛機,很多隻是由航母起飛,日常航行時往往停泊在補給艦上。
正常來說,這些飛機是不會全部起飛的,隻是這次敵方太強大,所以全部起飛進入戰鬥狀態,然後輪流降落補給燃料。
現在敵軍進攻過於凶猛,導致己方導彈全部打完,理論上應該回去補給,但這不是遊戲,不是回到航母,唰的一下彈藥就補充完畢的。
別說補充彈藥了,這麽多架飛機,短時間連落都落不到甲板上,隻能在航母周圍打轉。
而失去飛機的攔截,隻靠艦隊是難擋住敵機的,最終會導致敵方突破防禦,來到航母附近。
到時候航母甲板上補給的飛機完全就是活靶子,航母也岌岌可危。
所以麵對來勢洶洶的敵人,用航炮阻擊這樣不可思議的命令,反而是最合理的命令。
隻不過大部分飛行員想不到這麽多,隻覺得這命令不可理喻。
但他們還是調轉飛機,打開了航炮。
在秦國,軍令大於一切。
衛星距離地球越遠,需要平衡地心引力的向心力就越小,速度也就越慢。
當上升到某一個高度,衛星旋轉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這個地方就被稱為同步軌道。
同步軌道衛星雖然也在繞著地球轉,但是由於和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所以相對於地球上的人類而言,它看起來像是靜止在天空中。
所以裝備了偵察設備的同步軌道衛星,就如同一顆懸浮在太空的天眼,時刻觀察地麵的情況。
這顆天眼才是最理想的偵察衛星。
它隻有一個缺點。
太高了。
近地軌道衛星可以在地球200公裏外旋轉,在天氣晴朗時,無論是坦克還是飛機,甚至是單個步兵的行動它都能看到。
然而同步軌道衛星,距離地麵足足3萬六千公裏,是近地軌道衛星的一百多倍。
這麽遠的距離,看地麵的山川河流倒是很容易,或者也可以觀察下城市的建築布局。
想要在戰時跟蹤敵人的位置,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步兵,它連坦克這麽大的目標都看不到。
即便是翼展十幾米的飛機,在鏡頭上也就是一個像素點。
同步軌道衛星唯一能追蹤的,也就隻有海軍了,畢竟海軍的玩意都是大家夥,特別是航母這種東西。
事實上,也沒有哪個國家會指望同步軌道衛星來追蹤飛機。
想想就知道了,近地軌道衛星還能防備,同步軌道衛星一天到晚懸在天上盯著,如果它能看到飛機,那所謂的雷達隱形,紅外隱形,都沒有意義了。
天機沒有自己的衛星,正常情況下同步軌道衛星也看不到飛機,所以祝平炎在這方麵沒有多少了解。
他也就沒考慮到,飛機和飛龍是有差異的。
這是第一次有大規模的飛龍在白天集結,飛龍比飛機要靈活得多,而且習性更接近生物。
當飛機大規模行動時,互相之間往往距離很遠,然而當飛龍大規模行動時,卻習慣離得很近。
飛龍是玩弄氣流的高手,挨著同伴可以利用同伴飛行的氣流,從而飛得更省力,所以沒有特殊命令的話,它們會自動形成龍群。
這也就導致秦國的衛星偵察畫麵中,忽然出現一大塊黑斑。
他們不清楚這是什麽,但當這些東西靠近航母,航母自然會受到警告。
而後在雙方的拉扯中,秦軍逐漸猜到這東西就是敵人。
意識到這點後,祝平炎急忙就下令讓飛龍散開,不過這念頭剛傳遞出去,又立刻被他否定了。
如今雙方已經正麵交戰了,即便散開,敵人也知道己方的大致位置,這個時候躲避衛星的偵察,不能說完全沒意義,隻是對勝負的影響並不大。
既然如此,不如把這個機會留到以後。
至於現在……
既然雙方都是在打明牌,那就不用遮遮掩掩,可以殊死一搏了。
無論是麵對敵機還是導彈,飛龍的速度都無法逃脫,但相比於航母,飛龍的速度是足夠快的。
所以飛龍不玩刺客那套了,專職狂戰士,完全不顧及飛機和導彈,直接衝對方老家。
這當然導致大量飛龍被空空導彈命中,但是飛龍的數量遠超過艦載機,而且頂在前麵的是火龍,大部分情況下都能扛好幾發空空導彈。
秦國的飛行員人都傻了,這還是他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滿載空空導彈,全部射出,且全部命中。
結果敵人還是衝上來了?
為什麽?
他們知道敵人的數量比他們多,但怎麽也不可能比他們的導彈更多吧?
而且看著紅外探頭中敵機那堅定飛向他們的奇怪身影,也不像是靠數量前赴後繼衝上來的。
更像是……硬扛了導彈?
這就更不可能了,沒有飛機能硬扛這麽多發導彈。
這時有人醒悟一般喊道:“他們應該是有很先進的激光武器,那些導彈應該是被激光攔截了。”
這個說法倒是也不算完全錯,確實有很多導彈被龍息攔截。
不過在密集的飛彈轟炸下,還是有很多飛龍被命中,之所以能損失這麽小的衝上來,主要還是飛龍自己能扛。
隻是這其中的區別,對於秦國的飛行員來說並不重要,他們現在麵臨更殘酷的抉擇。
誓死保衛航母,還是回去補充彈藥。
其實隻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飛行員在自發的猶豫,他們感知到了局勢的變化。、
更多的飛行員在導彈打完的瞬間,就已經在返航了。
不是他們沒有勇氣,隻不過這才是他們過往的練習中,最正確的行為。
敵人衝得太猛,導致己方彈藥消耗劇烈,這確實是問題,但再怎麽說,導彈打完了也隻能回去補給。
然而這時候他們的上級卻下達了不一樣的命令。
停止返航,準備用航炮與敵機戰鬥。
對於有大局觀的那批人來說,這命令在預料之中。
航母說到底隻是一座漂浮的小型機場,飛機隻能一架一架的起飛,也隻能一架一架的降落,而且它也停不了太多的飛機。
如今飛在天上的這些飛機,很多隻是由航母起飛,日常航行時往往停泊在補給艦上。
正常來說,這些飛機是不會全部起飛的,隻是這次敵方太強大,所以全部起飛進入戰鬥狀態,然後輪流降落補給燃料。
現在敵軍進攻過於凶猛,導致己方導彈全部打完,理論上應該回去補給,但這不是遊戲,不是回到航母,唰的一下彈藥就補充完畢的。
別說補充彈藥了,這麽多架飛機,短時間連落都落不到甲板上,隻能在航母周圍打轉。
而失去飛機的攔截,隻靠艦隊是難擋住敵機的,最終會導致敵方突破防禦,來到航母附近。
到時候航母甲板上補給的飛機完全就是活靶子,航母也岌岌可危。
所以麵對來勢洶洶的敵人,用航炮阻擊這樣不可思議的命令,反而是最合理的命令。
隻不過大部分飛行員想不到這麽多,隻覺得這命令不可理喻。
但他們還是調轉飛機,打開了航炮。
在秦國,軍令大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