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使用航炮的秦軍戰機,祝平炎僅僅損失了十幾條火焰飛龍,就將敵人全滅。
這也算不上什麽傲人的戰績,僅僅隻是數值的碾壓。
他甚至沒有進行任何指揮,靠飛龍自己就全滅敵人了。
因為飛龍與航炮纏鬥的過程實在太短了,第一輪交錯之後,飛龍迅速調轉方向,從雙方對衝的模式,變成飛龍追逐秦軍戰機的局麵。
航炮都是往前打的,被敵人追在屁股後麵,秦軍戰機根本無法反擊,隻能通過各種機動,想要扭轉位置的劣勢。
然而飛機在靈活性上完全比不過飛龍,無論怎麽機動,都無法繞到飛龍後麵。
隨後飛龍便發動進攻,數百條龍焰縱橫天空。
而麵對如此近距離且密集的龍息,大部分飛機都無法躲避,被燒成了一團火球。
僅存的飛機也終於意識到,無論怎麽機動都繞不過飛龍,內部溝通之後,全部趁著飛龍無法立刻吐息,不再進行任何機動,筆直的向前加速飛行。
這種決策無疑是正確的,飛龍的直線速度不如飛機,龍息又沒有準備好,隻能眼睜睜看著敵機越來越遠。
此時雙方的數量差距已經過於懸殊,這些戰機折返作戰的勝率幾乎為零。
然而並沒有人逃走,當爭取到足夠的距離後,這些明知道必死的飛機,全都折返回來,繼續第二輪進攻。
在這茫茫大海上,艦載機隻是航母的延伸,航母無法逃脫,他們就無法逃脫。
他們不是在進攻,隻是在防守。
而他們這微弱的衝鋒也不是沒有作用。
正因為是防守,戰場下方有秦國的艦隊,在空戰的過程中,這些艦隊可不是在下麵看熱鬧,他們也一直在攻擊飛龍。
甚至被艦隊擊落的飛龍,數量一點不比空軍少。
而且對於飛龍的數據分析,下方艦隊比上方的飛行員更全麵,甚至有完整且清晰的視頻被傳回總部。
實際上天上的飛機隻要拖時間,下方艦隊就能憑借數量充足的彈藥,慢慢磨死飛龍群。
隻不過這些飛行員別無選擇。
在射程劣勢的情況下,他們沒法拖時間。
拖時間換個詞就是騷擾,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提供威懾力。
兩個關健,安全,威懾力。
這些戰機想要安全很容易,逃走就行,飛龍追不上他們。
但是這樣的話,飛龍就不用管他們,全力攻擊艦隊就行。
到時候他們能怎麽辦呢,想要攻擊飛龍,就隻能再飛回來。
到時候的情況是,當他們靠近飛龍十公裏,就會被飛龍襲擊,而他們要頂著這麽多的龍焰,鑽進三公裏內,才能對飛龍發動攻擊。
之前的交手已經說明了,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他們在五公裏外就會被龍焰吞噬。
他們已經沒有第二次拉近距離的能力了,要麽趁著雙方距離較近殊死一搏, 要麽就隻能逃跑,再也不回頭。
很顯然他們選擇了前者。
而這殊死一搏之後,秦軍的航母艦隊也再沒有任何空中力量。
一般情況下,被發現位置,且空中力量全滅的航母艦隊,麵對大批空軍,簡直就是活靶子。
隻是現在這場戰爭畢竟是非典型戰爭。
雖然飛龍更抗揍,攻擊能力卻遠不如裝備了反艦導彈的戰機,無論是射程還是殺傷力都不如。
這麽一大群飛龍在天上盤旋,卻始終未能有效擊沉任何一艘艦船,直到擊落所有秦軍飛機,卻連最小的護衛艦都沒擊沉。
而相比於飛龍對艦隊的無力,艦隊的反擊要沉重得多。
導彈的殺傷力受諸多影響,但最直觀的影響還是體積。
雖然在實際戰鬥中,對付不同的目標需要使用不同導彈,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體積越大,能塞更多炸藥,當量也就越大。
對於絕大多數導彈,都是體積越大殺傷力越強。
而最能影響導彈體積的,就是發射環境。
飛機,特別是艦載機,載重量都比較小,導彈自然也是越小越好。
所以空空導彈往往追求殺傷力剛剛好,能擊落飛機就行,完全沒必要為了多餘的殺傷力增加重量。
相比較而言,地空導彈就沒這麽摳摳搜搜,特別是防禦用的短程導彈。
戰鬥部大一點,裝藥量多一點,增加的那一點點重量影響不大。
對於飛機來說,這兩者區別不大,挨了誰的打都吃不住。
但是對於飛龍來說,明顯是艦隊的打更毒一些。
最狠的還不是那些打飛機的導彈,而是攔截導彈用的導彈。
飛機被導彈命中,就算沒墜機,無論是迫降還是返航,都算是完成目標。
但要想攔截導彈,特別是導彈行程的末端攔截,就必須把導彈完全摧毀才行。
導彈的飛行狀態可以粗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用燃料推進加速,這個階段的導彈動力充足,轉向靈活,能做出各種機動。
一般空空導彈在這個階段,都被稱為不可逃逸,因為在這個階段,飛機無論是速度還是機動性,都完全無法和導彈相比。
第二個階段則是慣性飛行階段。
也就是燃料用光了,導彈依靠慣性在天上飛。
實際上對於大多數導彈來說,這個階段的持續時間更長,而且在這個階段,導彈也不是死的,依然可以改變軌跡,隻是機動性要差很多。
想要把導彈打下來,當然是越早越好,如果有能力在加速飛行階段打下來最好,但這個階段的導彈也是最靈活的。
所以最容易攔截的是慣性飛行階段,錢學森彈道就是為了避免在這個階段被打下來。
一般反航母的導彈,肯定都會想辦法,讓自己不會在這個階段被隨隨便便攔下來。
最容易攔截的是最末端的情況。
導彈沒有動力了,而且為了擊中目標,它的飛行軌跡開始平穩。
但是到了這一步,整顆導彈隻有戰鬥部是最重要的,其他地方被摧毀了也無所謂,隻要戰鬥部落下去,就能把目標炸掉。
所以攔截導彈必須能把來襲導彈的戰鬥部摧毀。
為了確保摧毀戰鬥部,它和一般防空導彈喜歡使用小破片密集殺傷不同,它裝備了許多巨大的破片,專門用來摧毀戰鬥部。
這些破片同樣能摧毀飛龍防禦。
這也算不上什麽傲人的戰績,僅僅隻是數值的碾壓。
他甚至沒有進行任何指揮,靠飛龍自己就全滅敵人了。
因為飛龍與航炮纏鬥的過程實在太短了,第一輪交錯之後,飛龍迅速調轉方向,從雙方對衝的模式,變成飛龍追逐秦軍戰機的局麵。
航炮都是往前打的,被敵人追在屁股後麵,秦軍戰機根本無法反擊,隻能通過各種機動,想要扭轉位置的劣勢。
然而飛機在靈活性上完全比不過飛龍,無論怎麽機動,都無法繞到飛龍後麵。
隨後飛龍便發動進攻,數百條龍焰縱橫天空。
而麵對如此近距離且密集的龍息,大部分飛機都無法躲避,被燒成了一團火球。
僅存的飛機也終於意識到,無論怎麽機動都繞不過飛龍,內部溝通之後,全部趁著飛龍無法立刻吐息,不再進行任何機動,筆直的向前加速飛行。
這種決策無疑是正確的,飛龍的直線速度不如飛機,龍息又沒有準備好,隻能眼睜睜看著敵機越來越遠。
此時雙方的數量差距已經過於懸殊,這些戰機折返作戰的勝率幾乎為零。
然而並沒有人逃走,當爭取到足夠的距離後,這些明知道必死的飛機,全都折返回來,繼續第二輪進攻。
在這茫茫大海上,艦載機隻是航母的延伸,航母無法逃脫,他們就無法逃脫。
他們不是在進攻,隻是在防守。
而他們這微弱的衝鋒也不是沒有作用。
正因為是防守,戰場下方有秦國的艦隊,在空戰的過程中,這些艦隊可不是在下麵看熱鬧,他們也一直在攻擊飛龍。
甚至被艦隊擊落的飛龍,數量一點不比空軍少。
而且對於飛龍的數據分析,下方艦隊比上方的飛行員更全麵,甚至有完整且清晰的視頻被傳回總部。
實際上天上的飛機隻要拖時間,下方艦隊就能憑借數量充足的彈藥,慢慢磨死飛龍群。
隻不過這些飛行員別無選擇。
在射程劣勢的情況下,他們沒法拖時間。
拖時間換個詞就是騷擾,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提供威懾力。
兩個關健,安全,威懾力。
這些戰機想要安全很容易,逃走就行,飛龍追不上他們。
但是這樣的話,飛龍就不用管他們,全力攻擊艦隊就行。
到時候他們能怎麽辦呢,想要攻擊飛龍,就隻能再飛回來。
到時候的情況是,當他們靠近飛龍十公裏,就會被飛龍襲擊,而他們要頂著這麽多的龍焰,鑽進三公裏內,才能對飛龍發動攻擊。
之前的交手已經說明了,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他們在五公裏外就會被龍焰吞噬。
他們已經沒有第二次拉近距離的能力了,要麽趁著雙方距離較近殊死一搏, 要麽就隻能逃跑,再也不回頭。
很顯然他們選擇了前者。
而這殊死一搏之後,秦軍的航母艦隊也再沒有任何空中力量。
一般情況下,被發現位置,且空中力量全滅的航母艦隊,麵對大批空軍,簡直就是活靶子。
隻是現在這場戰爭畢竟是非典型戰爭。
雖然飛龍更抗揍,攻擊能力卻遠不如裝備了反艦導彈的戰機,無論是射程還是殺傷力都不如。
這麽一大群飛龍在天上盤旋,卻始終未能有效擊沉任何一艘艦船,直到擊落所有秦軍飛機,卻連最小的護衛艦都沒擊沉。
而相比於飛龍對艦隊的無力,艦隊的反擊要沉重得多。
導彈的殺傷力受諸多影響,但最直觀的影響還是體積。
雖然在實際戰鬥中,對付不同的目標需要使用不同導彈,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體積越大,能塞更多炸藥,當量也就越大。
對於絕大多數導彈,都是體積越大殺傷力越強。
而最能影響導彈體積的,就是發射環境。
飛機,特別是艦載機,載重量都比較小,導彈自然也是越小越好。
所以空空導彈往往追求殺傷力剛剛好,能擊落飛機就行,完全沒必要為了多餘的殺傷力增加重量。
相比較而言,地空導彈就沒這麽摳摳搜搜,特別是防禦用的短程導彈。
戰鬥部大一點,裝藥量多一點,增加的那一點點重量影響不大。
對於飛機來說,這兩者區別不大,挨了誰的打都吃不住。
但是對於飛龍來說,明顯是艦隊的打更毒一些。
最狠的還不是那些打飛機的導彈,而是攔截導彈用的導彈。
飛機被導彈命中,就算沒墜機,無論是迫降還是返航,都算是完成目標。
但要想攔截導彈,特別是導彈行程的末端攔截,就必須把導彈完全摧毀才行。
導彈的飛行狀態可以粗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用燃料推進加速,這個階段的導彈動力充足,轉向靈活,能做出各種機動。
一般空空導彈在這個階段,都被稱為不可逃逸,因為在這個階段,飛機無論是速度還是機動性,都完全無法和導彈相比。
第二個階段則是慣性飛行階段。
也就是燃料用光了,導彈依靠慣性在天上飛。
實際上對於大多數導彈來說,這個階段的持續時間更長,而且在這個階段,導彈也不是死的,依然可以改變軌跡,隻是機動性要差很多。
想要把導彈打下來,當然是越早越好,如果有能力在加速飛行階段打下來最好,但這個階段的導彈也是最靈活的。
所以最容易攔截的是慣性飛行階段,錢學森彈道就是為了避免在這個階段被打下來。
一般反航母的導彈,肯定都會想辦法,讓自己不會在這個階段被隨隨便便攔下來。
最容易攔截的是最末端的情況。
導彈沒有動力了,而且為了擊中目標,它的飛行軌跡開始平穩。
但是到了這一步,整顆導彈隻有戰鬥部是最重要的,其他地方被摧毀了也無所謂,隻要戰鬥部落下去,就能把目標炸掉。
所以攔截導彈必須能把來襲導彈的戰鬥部摧毀。
為了確保摧毀戰鬥部,它和一般防空導彈喜歡使用小破片密集殺傷不同,它裝備了許多巨大的破片,專門用來摧毀戰鬥部。
這些破片同樣能摧毀飛龍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