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樣說,在雷矛這個異化龍息出現以後,冰霜巨龍才有了真正的空戰能力。
而且從空戰最弱,一躍成為了空戰最強。
相較於火球和冰霜吐息,雷矛的有效射程和殺傷力都大幅縮水。
但還是要比閃電吐息強得多。
閃電吐息擊中敵機後,常常隻能損壞其電子設備,物理傷害十分有限,通常隻是對擊中位置的飛機外殼造成一點燒傷。
相比較而言,雷矛的物理殺傷性要更強,它擁有雷的速度,但更像矛,能直接射穿敵機。
在射程方麵,還是比閃電飛龍強,但是在骨龍的其他吐息中,就完全是墊底了。
哪怕基礎的冰霜吐息,也能攻擊到三百公裏之外,然而雷矛的最佳射程隻有一百公裏。
超過一百公裏以後,雷矛就會渙散,失去‘矛’的特性,成為一團球形閃電,飛行速度和殺傷力都大大降低。
與閃電飛龍一樣,雷矛也是針對空戰的特化龍息。
雷矛的殺傷力對付脆皮飛機足夠了,而其一百公裏的射程,更是一點水分都沒有。
基礎的冰霜吐息三百公裏射程,然而即便是二級強化以後,在空戰中,也不敢百分百保證,能打中十公裏內的目標。
而雷矛可以百分百的打中射程內的敵機,即便是超過射程,命中概率也很高。
祝平炎的飛龍,終於有了能和導彈相比的攻擊能力。
隻能說導彈這玩意太超模了,開掛想要追上來都不容易。
二級龍息強化的質變,讓祝平炎無比期待三級龍息。
隻可惜質變的代價是祭品的量變。
前兩級強化,都是用的戰爭死亡的飛龍屍體,想要給骨龍三級強化,得把龍穀炸了才夠。
別說三級強化了,給其他骨龍二級強化都夠嗆。
和魔力強化不同,骨龍可以無限複活用來獻祭,飛龍死了就真死了。
而祝平炎讓這條冰霜巨龍獨自對付一個航母編隊,就是想要驗證一下,接近滿級的冰霜巨龍有多麽強大。
實際情況也如他所料。
一百公裏的雷矛,相較於導彈並沒有射程優勢,骨龍的雷達隱身和紅外隱身能力,則完全能彌補這個問題。
上一戰骨龍現身以後,秦軍就已經意識到,紅外探頭也有其局限性。
為了找到紅外隱身的骨龍,秦軍開始重視無人機的使用。
目前最有效的發現骨龍的方法,就是可見光。
相較於靠飛行員肉眼發現骨龍,或者給戰鬥機掛載一個巨大的可見光攝像頭,使用偵察無人機最合適。
所以在停戰的這段時間,秦軍除了製造降龍和碎骨導彈,就是在趕製無人機。
秦軍,特別是這三個航母編隊中,無人機的數量比以前高出好幾倍。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可能靠無人機監視上百公裏的範圍。
相比於龍眼,無人機的攝像頭太弱了,基本上都是飛龍先看到無人機,也就能避開無人機的偵察。
所以偷襲的飛龍才能繞過大量無人機,進入航母編隊三十公裏內。
而擁有一百條飛龍的偷襲編隊都能辦到,更何況是這一條骨龍了。
而且偷襲編隊為了登艦,需要盡量靠近艦隊,而骨龍不打算襲擊艦隊,首先對付的是戰機。
所以他實際上不是在艦隊一百公裏外,而是在戰機與無人機的偵察圈一百公裏外。
就算有無人機離群搜索,出現在他這個距離,其搜索密度也非常低,看到他的概率很小,更別說要在骨龍看見無人機之前先看到骨龍。
所以戰爭前夕,直播間裏的觀眾隻看到骨龍對著天空吐息,而秦軍的戰機則隻看到友軍被不明攻擊命中,無故墜落。
即便襲擊發生在他們的視線之內,他們也看不清雷矛。
肉眼能看到閃電,是因為閃電會在同一條路徑上持續放電,有時候能持續一秒鍾。
這麽長的時間,即便是肉眼都能觀察到,閃電劈下來後有明顯的停留。
雷矛雖然也是閃電,形態上卻更接近閃光的長矛,它的速度已經超過肉眼能識別的極限。
所以別說旁觀者了,即便是被雷矛攻擊的第一視角,也看不見雷矛。
秦軍最多隻知道一道閃光,一架飛機墜落。
雷達找不到,紅外探頭找不到。
當初冰霜吐息攻擊艦隊的時候,他們雖然也看不清冰霜吐息,好歹也能看到攻擊方向,所以可以順著方向去找。
現在他們連方向都無法判斷,隻能像是無頭蒼蠅一樣四散尋找。
一群蒙上眼的人,要在一個空曠的草原上,靠摸索找到一個睜著眼的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功。
所以等待他們的就隻有一架架飛機墜落,他們甚至連敵人來自哪個方向都不知道。
直到第十架飛機墜落的時候,終於有飛行員崩潰了,不再漫無目的的搜尋,而是以燃油不足為理由,請求返航。
正常來說,艦載機需要在打光導彈,或者主動丟棄導彈之後才能返航,一方麵是減輕自重,另一方麵也是避免降落過程中出事故,把航母給炸了。
這是最安全的做法,但其實現代技術發達,帶彈降落出事故的概率也很低。
敵人是飛龍這種無視雷達的玩意,讓航母的警戒比以往的最高級別還要高,所有艦載機都飛到天上了,包括補給艦上的都飛到天上了。
這種情況下,每隔一段時間,肯定要有飛機回到航母補充燃料,所以起飛之前就考慮了掛彈降落的情況,載彈重量是有規劃的。
不說事故概率低了,即便出事故了,經過上一戰的慘敗,即便是以航母沉沒為代價換掉飛龍,秦軍也會覺得值。
所以有飛行員請求返航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請求返航的飛行員太多了,甚至有很多飛行員剛剛補充過燃油就要返航。
艦載機降落時對自重是有要求的,飛機越重,減速難度就越大,航母的長度有限,出事故的可能性就越高。
掛彈返航算是迫不得已,滿油返航就太過分了。
即便是地麵機場,掛彈滿油返航也很危險,更何況是航母上。
而且從空戰最弱,一躍成為了空戰最強。
相較於火球和冰霜吐息,雷矛的有效射程和殺傷力都大幅縮水。
但還是要比閃電吐息強得多。
閃電吐息擊中敵機後,常常隻能損壞其電子設備,物理傷害十分有限,通常隻是對擊中位置的飛機外殼造成一點燒傷。
相比較而言,雷矛的物理殺傷性要更強,它擁有雷的速度,但更像矛,能直接射穿敵機。
在射程方麵,還是比閃電飛龍強,但是在骨龍的其他吐息中,就完全是墊底了。
哪怕基礎的冰霜吐息,也能攻擊到三百公裏之外,然而雷矛的最佳射程隻有一百公裏。
超過一百公裏以後,雷矛就會渙散,失去‘矛’的特性,成為一團球形閃電,飛行速度和殺傷力都大大降低。
與閃電飛龍一樣,雷矛也是針對空戰的特化龍息。
雷矛的殺傷力對付脆皮飛機足夠了,而其一百公裏的射程,更是一點水分都沒有。
基礎的冰霜吐息三百公裏射程,然而即便是二級強化以後,在空戰中,也不敢百分百保證,能打中十公裏內的目標。
而雷矛可以百分百的打中射程內的敵機,即便是超過射程,命中概率也很高。
祝平炎的飛龍,終於有了能和導彈相比的攻擊能力。
隻能說導彈這玩意太超模了,開掛想要追上來都不容易。
二級龍息強化的質變,讓祝平炎無比期待三級龍息。
隻可惜質變的代價是祭品的量變。
前兩級強化,都是用的戰爭死亡的飛龍屍體,想要給骨龍三級強化,得把龍穀炸了才夠。
別說三級強化了,給其他骨龍二級強化都夠嗆。
和魔力強化不同,骨龍可以無限複活用來獻祭,飛龍死了就真死了。
而祝平炎讓這條冰霜巨龍獨自對付一個航母編隊,就是想要驗證一下,接近滿級的冰霜巨龍有多麽強大。
實際情況也如他所料。
一百公裏的雷矛,相較於導彈並沒有射程優勢,骨龍的雷達隱身和紅外隱身能力,則完全能彌補這個問題。
上一戰骨龍現身以後,秦軍就已經意識到,紅外探頭也有其局限性。
為了找到紅外隱身的骨龍,秦軍開始重視無人機的使用。
目前最有效的發現骨龍的方法,就是可見光。
相較於靠飛行員肉眼發現骨龍,或者給戰鬥機掛載一個巨大的可見光攝像頭,使用偵察無人機最合適。
所以在停戰的這段時間,秦軍除了製造降龍和碎骨導彈,就是在趕製無人機。
秦軍,特別是這三個航母編隊中,無人機的數量比以前高出好幾倍。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可能靠無人機監視上百公裏的範圍。
相比於龍眼,無人機的攝像頭太弱了,基本上都是飛龍先看到無人機,也就能避開無人機的偵察。
所以偷襲的飛龍才能繞過大量無人機,進入航母編隊三十公裏內。
而擁有一百條飛龍的偷襲編隊都能辦到,更何況是這一條骨龍了。
而且偷襲編隊為了登艦,需要盡量靠近艦隊,而骨龍不打算襲擊艦隊,首先對付的是戰機。
所以他實際上不是在艦隊一百公裏外,而是在戰機與無人機的偵察圈一百公裏外。
就算有無人機離群搜索,出現在他這個距離,其搜索密度也非常低,看到他的概率很小,更別說要在骨龍看見無人機之前先看到骨龍。
所以戰爭前夕,直播間裏的觀眾隻看到骨龍對著天空吐息,而秦軍的戰機則隻看到友軍被不明攻擊命中,無故墜落。
即便襲擊發生在他們的視線之內,他們也看不清雷矛。
肉眼能看到閃電,是因為閃電會在同一條路徑上持續放電,有時候能持續一秒鍾。
這麽長的時間,即便是肉眼都能觀察到,閃電劈下來後有明顯的停留。
雷矛雖然也是閃電,形態上卻更接近閃光的長矛,它的速度已經超過肉眼能識別的極限。
所以別說旁觀者了,即便是被雷矛攻擊的第一視角,也看不見雷矛。
秦軍最多隻知道一道閃光,一架飛機墜落。
雷達找不到,紅外探頭找不到。
當初冰霜吐息攻擊艦隊的時候,他們雖然也看不清冰霜吐息,好歹也能看到攻擊方向,所以可以順著方向去找。
現在他們連方向都無法判斷,隻能像是無頭蒼蠅一樣四散尋找。
一群蒙上眼的人,要在一個空曠的草原上,靠摸索找到一個睜著眼的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功。
所以等待他們的就隻有一架架飛機墜落,他們甚至連敵人來自哪個方向都不知道。
直到第十架飛機墜落的時候,終於有飛行員崩潰了,不再漫無目的的搜尋,而是以燃油不足為理由,請求返航。
正常來說,艦載機需要在打光導彈,或者主動丟棄導彈之後才能返航,一方麵是減輕自重,另一方麵也是避免降落過程中出事故,把航母給炸了。
這是最安全的做法,但其實現代技術發達,帶彈降落出事故的概率也很低。
敵人是飛龍這種無視雷達的玩意,讓航母的警戒比以往的最高級別還要高,所有艦載機都飛到天上了,包括補給艦上的都飛到天上了。
這種情況下,每隔一段時間,肯定要有飛機回到航母補充燃料,所以起飛之前就考慮了掛彈降落的情況,載彈重量是有規劃的。
不說事故概率低了,即便出事故了,經過上一戰的慘敗,即便是以航母沉沒為代價換掉飛龍,秦軍也會覺得值。
所以有飛行員請求返航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請求返航的飛行員太多了,甚至有很多飛行員剛剛補充過燃油就要返航。
艦載機降落時對自重是有要求的,飛機越重,減速難度就越大,航母的長度有限,出事故的可能性就越高。
掛彈返航算是迫不得已,滿油返航就太過分了。
即便是地麵機場,掛彈滿油返航也很危險,更何況是航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