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後續的事態發展沒有出現偏差。
這年代還沒那麽多高樓大廈,因此,不會出現那種做了幾十年鄰居卻互不相識的情況,在小城市,一旦誰家出了什麽值得人津津樂道的事,必定會快速流傳出去。
沒有例外。
各個街頭巷尾的“大媽情報站”,會將八卦繪聲繪色的講給每一位過路的觀眾聽。
梁家在本地的名聲,原本經營的還算不錯,但冒認軍人功勞、還挾恩圖報這事兒一出,好家夥,左鄰右舍看他們一家的眼光都變得奇怪起來了。
咋?這是占便宜沒夠兒?欺負祝家人老實好騙?
有人甚至會在梁家人麵前陰陽怪氣的說些怪話兒。
“喲,你們家玉書這遊泳會的挺彈性啊,救人的時候會,被救的時候就不會了。”
“我聽說,你們家想不花錢白要祝家的工作名額啊,真的假的?”
“……”
這些話,字字句句都像巴掌一樣扇在梁家人臉上,讓他們又羞又臊,連頭都抬不起來,出門還要盡量躲著人群走,生怕被好事者拽住諷刺兩句。
一家人想裝聾作啞,靜靜等待事態平息。
可有些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人,卻偏偏不想讓他們如願,怎麽著?搶了人家人民子弟兵的功勞,還恬不知恥收了祝家的錢財和謝禮,現在想夾著尾巴裝死?
想什麽美事兒呢?
還錢!
錢這個話題一被挑起來,原本想裝啞巴的梁家人坐不住了,梁母像是被人戳了肺管子一樣,開始了撒潑耍賴的無恥行徑,非說那錢是祝家人自願給的,憑什麽還?
他們當年又沒上門去要錢!
結果,頭一天梁母還像個無賴一樣罵街,死活不願意還錢。
後一天她就蔫兒了。
原因無他。
事情被傳到梁父工作單位去了,人廠領導找他談話,說現在這事兒鬧得太大,影響很不好,提醒梁父趕緊去祝家把錢還了,不然再鬧下去,廠裏就考慮要開除他。
一邊是不義之財,一邊是月月都能領工資的鐵飯碗。
看似有選擇,實則沒選擇。
所以哪怕心中再不甘願,梁家人最後還是去祝家把錢給還了,由於家中存款不夠,他們還特地找親戚們借了一圈兒,才將將湊齊。
至於這些年收的年節禮物,沒人提起這茬兒,梁家人也樂得繼續裝糊塗。
關鍵他們現在不裝糊塗也不行,家底兒被掏空了,還背著外債,以後全家人估計得吃糠咽菜很長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下咋還禮?拿什麽還?
祝家這幾年送的節禮可都不便宜啊!
經此一事。
梁玉書本人像個被霜打過的茄子,好些天沒敢出門,蹲在家裏一言不發。
他期間也不是沒嚐試過扭轉輿論,曾經想把意圖殺人的帽子,扣到祝卿安腦袋上去,結果呢?非但沒有成功,還一不小心弄巧成拙,起了反效果。
外頭罵的更難聽了。
罵他們梁家全都是些黑心鬼,占人家便宜不夠,還想抹黑人家名聲,這是人能幹出來的事兒?就那麽個見人三分笑的小女娃,她能有殺人的心思?
誰信呐!
甚至有人說,當天祝卿安就不該喊人去救他,讓他在水裏淹死才對。
這種相對過激的言論一出,把梁玉書嚇得徹底閉嘴了。
……
晚間,梁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飯。
飯桌上擺著粗麵饅頭、糙米粥,鹹菜、白菜、蘿卜湯,唯一的葷腥是一盤兒切開的鹹鴨蛋,還是以前家裏醃製好的存貨。
這夥食其實算不錯了,起碼還有得吃不是?
但梁家人好日子過慣了,他們之前就算做不到天天吃肉,一周也總能沾一次葷腥的,這種見不到油水的飯菜連吃好幾天,飯桌上所有人都陰沉著臉。
室內的氣壓低的過分。
家裏年紀最小的妹妹,剛拿筷子翻動了一下桌上的炒菜,立刻就招來了梁母劈頭蓋臉的訓斥:“翻翻翻!翻什麽翻?能翻出花兒來啊?就這菜,能吃吃不能吃滾。”
梁如箐被親媽嚇得一哆嗦,她不敢頂嘴,隻能委屈巴巴在那掉眼淚。
若是往常,兩個當哥哥的可能會出聲幫她解圍。
但現在……梁玉書兄弟倆顯然都沒這個心情,一個因為臉皮被人扒了,心裏煩躁;一個因為沒要到祝家的工作名額,正在emo。
沉默中。
壓抑了好些天情緒的梁父終於爆發了。
他將手上的碗筷往桌上一摔,指著老婆就開始借題發揮:“你在這衝孩子撒什麽氣?這些事兒還不都是你惹出來的?吃個飯也不消停。”
梁母委屈極了:“我幹什麽了我?”
“你還說!你還說!……不怪你怪誰?難道怪老子?我早就跟你說過,咱家還有點兒存款,不夠就再跟親戚借點兒,總能給老二弄個工作,結果你咋說的?”
“非舍不得錢,讓老大拎著那點兒破糖,跑人家祝家去要工作……你打量人家都是傻子呢?人家憑什麽白白把工作給你啊?……”
“無知蠢婦!老子這張老臉都快讓你給丟幹淨了!”
“現在好了,家裏啥都沒了,你舒服了?”
錢也沒了,名聲也臭了!
他現在在廠裏都抬不起頭,總有人拿話兒擠兌他。
梁母難以置信的看了丈夫良久,忽然毫無預兆的發了瘋,尖叫著把飯桌一掀,衝上去對著梁父又踢又打、又抓又撓:“吃你馬吃,都踏馬別吃了!”
“……好你個梁老四,你踏馬也能算個人?啊?我都是為了誰我?我是為了給自己省錢麽?還不是因為你沒本事……現在倒是有能耐衝我發火了,我呸!”
“怪我?當初你自己不是也沒反對麽?有什麽臉說我?……”
梁如箐被父母忽然爆發的大戰嚇得直哭,一旁的梁玉書兄弟倆卻沒管她,他們甚至沒想過要上去拉架,一言不發的繞過滿地狼藉回屋去了。
明顯是心有不滿,將父母怨上了。
……
梁家那邊的一地雞毛,祝家人看不到也不關心。
他們明明是輿論漩渦中的另一方當事人,卻神奇的沒受什麽影響。
梁家那邊的話題度太高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咳,說來好玩兒,現在祝家人幾乎成了老實好騙的代名詞,就連以前性情稍顯潑辣的馮秀珍,都有點被動洗白那味兒了。
很是賺了一把大眾的同情分。
這一波兒——真贏麻了。
擺脫了吸血鬼一樣的梁家不說,還收回來了幾百塊,怎麽不算最終贏家呢?
就連原本有些異樣的家庭氣氛,都因此變好了幾分。
別看馮秀珍每天還是氣呼呼的,一副根本不想給楊玉環好臉色看的樣子,實際上她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有些人啊,刀子嘴豆腐心,別扭的跟小孩兒似的。
她用這筆突然多出來的閑錢,再次給女兒添置了不少東西。
下鄉需要用到的生活用品,各種糧票、肉票……吃的穿的……愣是被她買回來一大堆,盡管楊玉環明確表示過,自己不需要帶這麽多東西走,她也沒聽。
仍舊像個小倉鼠一樣,熱衷於每天往家帶東西。
隨著下鄉的日期逐漸臨近,家裏頭離別的那種苦澀味道,也漸漸開始濃了。
楊玉環心裏也不太好受。
這種親人間最真摯的情感,總是叫人難以招架的。
這天,看著養母一邊疊衣服一邊在那偷偷抹眼淚,她心裏歎了一聲,走上前去從後背抱了抱她:“媽,別哭,鄉下又不是龍潭虎穴,再說我會常寫信回來的。”
“我聽人說,鄉下有很多蘑菇野菜,我采點兒給你們嚐嚐好不好?”
馮秀珍哼哼一聲,沒說話,但也沒有把人給甩開。
楊玉環見狀不禁莞爾。
她將自己的下巴放到養母肩窩裏蹭著,口中柔聲建議:“媽,不然咱們去拍個全家福吧?西街那邊不是有家照相館麽?照完了多洗幾張,我帶走。”
“到時候隻要想你們了,我就把照片拿出來看看,你說好不好?”
馮秀珍疊衣服的動作一頓,眼睛卻亮了。
是啊,她怎麽沒想到呢?
這幾天光顧著置辦東西,倒是沒想起來照相這茬兒。
“行,那咱們就去照個全家福!”
……
人頭攢動的站台,祝家全家都來送行了。
祝華年差點兒哭成了小花貓。
其他人就算沒哭,眼眶也都紅紅的,楊玉環不想惹他們哭,因此臉上一直是帶著笑的,順著車窗,對站台上的幾人揮手:“爸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用替我擔心。”
“大哥,向傑,替我照顧好家裏,照顧好妹妹……”
“好,你放心……”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
直到站台上的工作人員吹響哨子,直到綠皮火車緩緩開始挪動,馮秀珍終是忍不住,趴到丈夫的懷裏哭了起來,她哭得無聲,肩膀卻在微微顫動著。
這一刻,不止祝家人哭了,站台上不知道多少送兒女下鄉的家長也都在哭。
火車帶走了他們的親人,也帶走了他們的念想。
這一去,誰也不知道自家孩子什麽時候才能回來,又或者,很可能根本就回不來了。
後續的事態發展沒有出現偏差。
這年代還沒那麽多高樓大廈,因此,不會出現那種做了幾十年鄰居卻互不相識的情況,在小城市,一旦誰家出了什麽值得人津津樂道的事,必定會快速流傳出去。
沒有例外。
各個街頭巷尾的“大媽情報站”,會將八卦繪聲繪色的講給每一位過路的觀眾聽。
梁家在本地的名聲,原本經營的還算不錯,但冒認軍人功勞、還挾恩圖報這事兒一出,好家夥,左鄰右舍看他們一家的眼光都變得奇怪起來了。
咋?這是占便宜沒夠兒?欺負祝家人老實好騙?
有人甚至會在梁家人麵前陰陽怪氣的說些怪話兒。
“喲,你們家玉書這遊泳會的挺彈性啊,救人的時候會,被救的時候就不會了。”
“我聽說,你們家想不花錢白要祝家的工作名額啊,真的假的?”
“……”
這些話,字字句句都像巴掌一樣扇在梁家人臉上,讓他們又羞又臊,連頭都抬不起來,出門還要盡量躲著人群走,生怕被好事者拽住諷刺兩句。
一家人想裝聾作啞,靜靜等待事態平息。
可有些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人,卻偏偏不想讓他們如願,怎麽著?搶了人家人民子弟兵的功勞,還恬不知恥收了祝家的錢財和謝禮,現在想夾著尾巴裝死?
想什麽美事兒呢?
還錢!
錢這個話題一被挑起來,原本想裝啞巴的梁家人坐不住了,梁母像是被人戳了肺管子一樣,開始了撒潑耍賴的無恥行徑,非說那錢是祝家人自願給的,憑什麽還?
他們當年又沒上門去要錢!
結果,頭一天梁母還像個無賴一樣罵街,死活不願意還錢。
後一天她就蔫兒了。
原因無他。
事情被傳到梁父工作單位去了,人廠領導找他談話,說現在這事兒鬧得太大,影響很不好,提醒梁父趕緊去祝家把錢還了,不然再鬧下去,廠裏就考慮要開除他。
一邊是不義之財,一邊是月月都能領工資的鐵飯碗。
看似有選擇,實則沒選擇。
所以哪怕心中再不甘願,梁家人最後還是去祝家把錢給還了,由於家中存款不夠,他們還特地找親戚們借了一圈兒,才將將湊齊。
至於這些年收的年節禮物,沒人提起這茬兒,梁家人也樂得繼續裝糊塗。
關鍵他們現在不裝糊塗也不行,家底兒被掏空了,還背著外債,以後全家人估計得吃糠咽菜很長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下咋還禮?拿什麽還?
祝家這幾年送的節禮可都不便宜啊!
經此一事。
梁玉書本人像個被霜打過的茄子,好些天沒敢出門,蹲在家裏一言不發。
他期間也不是沒嚐試過扭轉輿論,曾經想把意圖殺人的帽子,扣到祝卿安腦袋上去,結果呢?非但沒有成功,還一不小心弄巧成拙,起了反效果。
外頭罵的更難聽了。
罵他們梁家全都是些黑心鬼,占人家便宜不夠,還想抹黑人家名聲,這是人能幹出來的事兒?就那麽個見人三分笑的小女娃,她能有殺人的心思?
誰信呐!
甚至有人說,當天祝卿安就不該喊人去救他,讓他在水裏淹死才對。
這種相對過激的言論一出,把梁玉書嚇得徹底閉嘴了。
……
晚間,梁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飯。
飯桌上擺著粗麵饅頭、糙米粥,鹹菜、白菜、蘿卜湯,唯一的葷腥是一盤兒切開的鹹鴨蛋,還是以前家裏醃製好的存貨。
這夥食其實算不錯了,起碼還有得吃不是?
但梁家人好日子過慣了,他們之前就算做不到天天吃肉,一周也總能沾一次葷腥的,這種見不到油水的飯菜連吃好幾天,飯桌上所有人都陰沉著臉。
室內的氣壓低的過分。
家裏年紀最小的妹妹,剛拿筷子翻動了一下桌上的炒菜,立刻就招來了梁母劈頭蓋臉的訓斥:“翻翻翻!翻什麽翻?能翻出花兒來啊?就這菜,能吃吃不能吃滾。”
梁如箐被親媽嚇得一哆嗦,她不敢頂嘴,隻能委屈巴巴在那掉眼淚。
若是往常,兩個當哥哥的可能會出聲幫她解圍。
但現在……梁玉書兄弟倆顯然都沒這個心情,一個因為臉皮被人扒了,心裏煩躁;一個因為沒要到祝家的工作名額,正在emo。
沉默中。
壓抑了好些天情緒的梁父終於爆發了。
他將手上的碗筷往桌上一摔,指著老婆就開始借題發揮:“你在這衝孩子撒什麽氣?這些事兒還不都是你惹出來的?吃個飯也不消停。”
梁母委屈極了:“我幹什麽了我?”
“你還說!你還說!……不怪你怪誰?難道怪老子?我早就跟你說過,咱家還有點兒存款,不夠就再跟親戚借點兒,總能給老二弄個工作,結果你咋說的?”
“非舍不得錢,讓老大拎著那點兒破糖,跑人家祝家去要工作……你打量人家都是傻子呢?人家憑什麽白白把工作給你啊?……”
“無知蠢婦!老子這張老臉都快讓你給丟幹淨了!”
“現在好了,家裏啥都沒了,你舒服了?”
錢也沒了,名聲也臭了!
他現在在廠裏都抬不起頭,總有人拿話兒擠兌他。
梁母難以置信的看了丈夫良久,忽然毫無預兆的發了瘋,尖叫著把飯桌一掀,衝上去對著梁父又踢又打、又抓又撓:“吃你馬吃,都踏馬別吃了!”
“……好你個梁老四,你踏馬也能算個人?啊?我都是為了誰我?我是為了給自己省錢麽?還不是因為你沒本事……現在倒是有能耐衝我發火了,我呸!”
“怪我?當初你自己不是也沒反對麽?有什麽臉說我?……”
梁如箐被父母忽然爆發的大戰嚇得直哭,一旁的梁玉書兄弟倆卻沒管她,他們甚至沒想過要上去拉架,一言不發的繞過滿地狼藉回屋去了。
明顯是心有不滿,將父母怨上了。
……
梁家那邊的一地雞毛,祝家人看不到也不關心。
他們明明是輿論漩渦中的另一方當事人,卻神奇的沒受什麽影響。
梁家那邊的話題度太高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咳,說來好玩兒,現在祝家人幾乎成了老實好騙的代名詞,就連以前性情稍顯潑辣的馮秀珍,都有點被動洗白那味兒了。
很是賺了一把大眾的同情分。
這一波兒——真贏麻了。
擺脫了吸血鬼一樣的梁家不說,還收回來了幾百塊,怎麽不算最終贏家呢?
就連原本有些異樣的家庭氣氛,都因此變好了幾分。
別看馮秀珍每天還是氣呼呼的,一副根本不想給楊玉環好臉色看的樣子,實際上她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有些人啊,刀子嘴豆腐心,別扭的跟小孩兒似的。
她用這筆突然多出來的閑錢,再次給女兒添置了不少東西。
下鄉需要用到的生活用品,各種糧票、肉票……吃的穿的……愣是被她買回來一大堆,盡管楊玉環明確表示過,自己不需要帶這麽多東西走,她也沒聽。
仍舊像個小倉鼠一樣,熱衷於每天往家帶東西。
隨著下鄉的日期逐漸臨近,家裏頭離別的那種苦澀味道,也漸漸開始濃了。
楊玉環心裏也不太好受。
這種親人間最真摯的情感,總是叫人難以招架的。
這天,看著養母一邊疊衣服一邊在那偷偷抹眼淚,她心裏歎了一聲,走上前去從後背抱了抱她:“媽,別哭,鄉下又不是龍潭虎穴,再說我會常寫信回來的。”
“我聽人說,鄉下有很多蘑菇野菜,我采點兒給你們嚐嚐好不好?”
馮秀珍哼哼一聲,沒說話,但也沒有把人給甩開。
楊玉環見狀不禁莞爾。
她將自己的下巴放到養母肩窩裏蹭著,口中柔聲建議:“媽,不然咱們去拍個全家福吧?西街那邊不是有家照相館麽?照完了多洗幾張,我帶走。”
“到時候隻要想你們了,我就把照片拿出來看看,你說好不好?”
馮秀珍疊衣服的動作一頓,眼睛卻亮了。
是啊,她怎麽沒想到呢?
這幾天光顧著置辦東西,倒是沒想起來照相這茬兒。
“行,那咱們就去照個全家福!”
……
人頭攢動的站台,祝家全家都來送行了。
祝華年差點兒哭成了小花貓。
其他人就算沒哭,眼眶也都紅紅的,楊玉環不想惹他們哭,因此臉上一直是帶著笑的,順著車窗,對站台上的幾人揮手:“爸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用替我擔心。”
“大哥,向傑,替我照顧好家裏,照顧好妹妹……”
“好,你放心……”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
直到站台上的工作人員吹響哨子,直到綠皮火車緩緩開始挪動,馮秀珍終是忍不住,趴到丈夫的懷裏哭了起來,她哭得無聲,肩膀卻在微微顫動著。
這一刻,不止祝家人哭了,站台上不知道多少送兒女下鄉的家長也都在哭。
火車帶走了他們的親人,也帶走了他們的念想。
這一去,誰也不知道自家孩子什麽時候才能回來,又或者,很可能根本就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