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是的)內疚?(肯定)可愛?(哈!)


    這幾個月來,引起全世界注意的美國醜聞接二連三地未曾停過,比電視肥皂劇還精彩,比成年人電影還過癮,比通俗小說還有意思,頭版新聞比娛樂版更娛人。


    總統的安全顧問和他那位“蘭波”型的上校,“欺”上瞞下,私售軍火給一個敵對國家,然後又利用這筆見不得人的錢去支持一股反抗軍來顛覆另一個“不友善”國家的政府,而且在補給飛機回美國的時候,又載滿了毒品,黑市銷售,為他們的秘密非法活動提供經費。


    滿口不得違犯“十誡”的一些全國性教派,不但騙善男的錢,還騙信女的身。


    保護美國大使館安全的陸戰隊士兵,不是為了意識形態,而是為了錢與性,心甘情願地中了蘇聯女特工的美人計,出賣國家機密。


    華爾街身價千萬的證券商,利用非法獲得的內幕機密情報,賺取暴利。好幾個已經進了監獄,其中一人(是他與政府合作將案子抖了出來)被罰了1億美元。他當場就開了張支票給政府。不用替他擔心,謝謝你,他還有4億美金在戶頭裏。


    大學體育主任,為了吸引中學(美式)足球甲級選手,在請他們周末參觀校本部的時候,不但私下以錢收買,還找女生陪他們過夜。


    就連地方性的醜聞,也都上了世界各地報紙的國際版。紐約市政府的集體大貪汙,好像除了市長一人是清白的以外,紐約市政府的二十幾位領袖人物,全部判刑入牢,還有一人畏罪自殺,另外一人貪汙貪得賞司機小費的時候,一給就是5000美金……


    夠了嗎?是在這樣一個為名、為利、為色、為權、為勢而不顧一切法律(更不要提道德),去幹他們自以為其聰明無比的勾當的背景之下,我注意到了一則消息,讓我輕輕鬆鬆地舒了一口氣,就像在一個炎熱悶濕的酷夏傍晚,突然吹來一陣涼涼的清風一樣。


    我也是上個月才從報上得知美國聯邦政府居然有這樣一個安排。這個安排是指,美國財政部遠在1811年就曾設立一個賬戶,專門為那些一生之中,不論何時何地,出於任何理由,任何動機,或多或少,一次或數次,無論在什麽方麵,曾經欺騙過政府,但後來有所覺悟,良心發現,而自動地向政府交回所欠的全部或一部分非法收益的美國人而開的賬戶,叫做(美國人真會取名字)“良心基金”(conscience fund)。


    就算你看了上麵一段的解釋,可能你還是搞不清楚這個“良心基金”到底是怎麽一回事(這個概念太新奇了),所以讓我先舉幾個例子。


    有個美國人去年給財政部寫了封信:“……我(在一個專欄上)讀到有關你們的‘良心基金’的消息。隨信附上兩百美元,這是因為當我做政府職員的時候曾經請過一次病假,可是那次我沒生病……”


    另外一個人說:“這張1300美元的支票是為了償還我從1962到1967年在海軍服役的時候所偷的工具和其他東西……”


    還有一個人要求政府接受他的錢,因為他用了兩張已經用過的郵票去寄信……


    天真?是的。內疚?肯定。可愛?哈,可愛極了。


    我想美國人的這種可愛,中國人很容易感覺到,也多半都同意。美國人的這種內疚,也還容易接受,除了喪盡天良的人之外,都可以體會出這種心理。我們每個人一生之中也都有過不曉得多少次這樣的內疚。隻是,我猜,大概隻有美國人會天真得因為沒病請了病假、重用了兩張已經用過的郵票,而將錢還給政府。


    我覺得這種天真不是我們一般以為的天生的天真,也不是所謂天真無知的天真,更不是老天真的那種天真。我還覺得尤其是中國人更難了解美國人的這種天真。我並且覺得美國人的這種天真,與其說是與人性有關,不如說是與他們的法律傳統和精神更有關。是這一點,才使沒有什麽法律概念的中國人幾乎輕視地嘲笑美國人的這種天真。而在這個意義之下嘲笑美國人天真,其實是在笑美國人笨,至少沒有中國人那麽“聰明”。


    可是,就算我們承認,美國人,一般來說,比中國人天真,那天真得像沒病請了病假、重用了兩張用過的郵票,而將錢還給政府的這種美國人也真是沒有幾個。“良心基金”1986年收到的“良心錢”打破了那個賬戶自1811年設立以來任何一年的紀錄,但也隻不過才38萬美元而已。如果再考慮到“良心基金”這176年的總收入也隻不過才570萬美元的話,那良心發現的美國人平均每年也隻不過才交還給政府3萬多美金而已。相比之下,教棍、貪官、奸商們吞起錢來,卻動不動就是幾百萬、幾千萬、幾萬萬。


    這麽看來,美國人也在逐漸失去他們的天真,而變得,照我們的說法,越來越聰明了。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放心,他們要想在這方麵超越我們可不是像騙個幾億美元那麽容易就辦得到。像我們這種聰明是需要文化和曆史做後盾的,而一談到文化和曆史,那我們絕對可以高枕無憂。別忘了,這方麵我們已經領先了五千年。


    1987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瓢紐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北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北海並收藏一瓢紐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