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日之古到今日之酷
固然每個世代都有其獨特的流行式樣(中年人不妨去回看你們的老照片),甚至於每隔一陣就會又出現一種時髦打扮,但以近百年來西方時裝遊戲來看,無論出現過多少風靡一時的款式,在此萬紫千紅的舞台上,一直存在著那麽幾個角色,上場時幾乎默默無聞,但久而久之,它們在掌聲之中走到了台前,而成為時裝明星。
牛仔褲人人皆知,且幾乎人人皆穿,所以,讓我們現在來讚美帆布球鞋。
帆布球鞋,尤其是我的老朋友converse all star絕對是大明星,絕對有資格算是時裝經典。就是說,那種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流俗的火煉,市場的淘汰,不受任何時代風氣影響而永不過時的裝扮——經典/ssic。
中文“帆布球(膠)鞋”是英文通稱sneakers的直譯,即一雙由帆布鞋麵和橡膠鞋底製成的運動鞋。
我第一雙帆布球鞋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初在台北買的“回力”牌。等我60年代初在洛杉磯有了converse all star之後,才發現我穿了幾乎十年的仿造。
帆布球鞋的曆史悠久,太早的隻能作為美談。遠在16世紀,英王亨利八世即穿上了一雙“氈麵鞋”去打網球。其近代史比較可靠,就是19世紀上流社會紳男仕女在打草地網球、板球和槌球的時候,腳上穿的是帆布麵膠底鞋。
問題是,天然橡膠有它的特性,熱天軟起來太軟,冷天硬起來易裂。
是美國發明家charles goodyear(固特異)在1839年發明了“橡膠硫化處理程序”,使天然橡膠硬化,才為帆布膠鞋(及自行車胎和之後的汽車輪胎)走入現代世界開辟了一條大路,以至於到了19世紀末,6毛美金一雙的帆布膠鞋已在市麵上出現。
不過,今天暢銷全球的goodyear tires與他無關,公司隻是利用他的大名。而發明家本人則下場悲慘,他的專利一再被人抄襲盜用,貧困而終。你可以說他是今日世界各地仿冒盜版、知識產權遭受侵犯的早期受害人。
模特兒jackie han,本書攝影師次女,特許使用
sneakers/帆布膠鞋穿起來舒適方便,走起來輕快無聲,這就難怪它不但在貴族式球類運動圈子中流行,還意外地吸引了其他兩路人馬。英國獄卒(外號sneaks,偷偷摸摸者)在監探罪犯時穿它,美國小偷(外號sneak thieves,竊賊)作案時也穿它。帆布膠鞋通吃了黑白兩道。
如果社會發展就此打住,那帆布球鞋多半也就是那麽幾圈人士在穿,不太可能流行,也就更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19世紀末期,西方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健康的重要和體育的必要。這種覺悟至少可由兩個具體而明顯的事件來表明:1891年,麻省青年會一位體育教練發明了籃球;1896年,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誕生。
現代帆布球鞋也就在這樣一個大環境大氣候之中誕生了。1908年,marquis m. converse在麻省創辦了以他為名的球鞋公司,並在1917年推出了第一雙converse all star。其式樣和我現在穿的基本上沒有什麽不同。
無論是時勢創造英雄,還是英雄創造時勢,總而言之,一次大戰之後,體育成為風氣,籃球打進了全美各個中學大學,帆布球鞋也因而跟著起飛,盡管仍僅限於球場。然而,當歐美時裝帶步人,英國威爾士王子,在1920年訪問美國的時候,上身正式西裝,足下一雙帆布球鞋,公開亮相,不但震驚了上流社會時髦人士,也響應了中產社會對這類帆布球鞋的偏見,諸如不登大雅之堂、危害腳部健康等等。
有意思的是,帆布球鞋同時還給蒙上了一種大致和當時牛仔褲那類的象征——帶點叛逆、反權威、不太遵守成年社會的遊戲規則……難怪像那位皇太子登基為愛德華八世之後一年,就因“不愛江山愛美人”而遜位,隻能帶著他的美人(和帆布球鞋?)以溫莎公爵及夫人的身份,遊玩世界,算他是個運氣還不錯的皇族叛逆吧。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頭二十幾年,除了converse之外,還有一大堆今天都成為名牌的球鞋先後問世,像reebok(英)、bata(捷克)、keds、new bnce(美)、dassler(德,40年代末二代兄弟分家,創辦adidas和puma)……然而,是converse球鞋公司在1923年靈機一動,點燃了一把越燒越猛的廣告宣傳之火,更把自己推到台前。
公司聘請了一位職業籃球明星chuck taylor為其推銷兼代言人,並將他的大名簽在球鞋之上,再由他本人親自帶著一箱箱converse“chuck taylor”all star,在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或任何職業半職業籃球比賽去宣傳兜售(電視產生前的土辦法),今天的michael jordan,shaquille o''neal,lebron james……不論在為哪個名牌球鞋做廣告,都是他的後代子孫。
converse“chuck taylor”all star是如此之紅,它不但獨霸全美籃球場,還壟斷了球鞋市場半個多世紀。且不談它這五十幾年的銷售額,光是配備美國代表隊的運動鞋,就從1936年柏林世運會,連續九屆,一直到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
20世紀的50年代和60年代是converse和任何廠牌的帆布球鞋的巔峰時刻。這戰後四分之一世紀,何止是籃球、網球、排球運動員穿它,james dean也穿它,幫派少年也穿它,更別提隨之而出現的嬉皮,以及管你在反什麽的街頭抗議分子,也都在穿它。帆布球鞋、牛仔褲、搖滾樂,形成了神聖的三位一體,戰後嬰兒潮一代青春期的符號,自由民主美國的生活方式。
然而到了70年代中,情況開始變了。盡管andy warhol還在穿它,而且woody allen甚至於在一身禮服下麵穿了一雙高幫chuck taylor赴宴,可是氣候開始變了。時代變了,打扮越來越輕鬆隨便(60年代抗議運動造的福?),便裝成為時裝(60年代社會運動惹的禍?),運動不再限於球場體育館而深入社會,健身成為風氣,成為時髦……於是,無論是市場創造了需求,還是需求創造了市場,adidas跑步鞋和reebok那皮麵微皺微軟的有氧運動鞋,幾乎一夜之間,橫掃全球。
一點不錯,時代變了,就像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忽視了日本小汽車,就像ibm忽視了pc,就像levi''s忽視了高級時裝牛仔褲——而且也差不多在同一段期間——傳統的帆布球鞋也忽視了時髦休閑運動鞋。附帶補充,大約與此同時,亞洲也正在靠生產這類運動鞋而出現了幾條小龍。經濟(和時裝)全球化時代來臨了。你想,nike和它那無所不在的swoosh商標還會遠嗎?
1972年,nike上場,1984年air jordan上市。當然,michael jordan不但比他的前輩chuck taylor球打得好,而且有了電視代勞,不必真的提著一箱箱球鞋去巡回推銷。結果?結果是一年之內全美一半人口買了他的鞋——1.3億!我猜其中除了職業半職業、大中小學生、業餘運動員之外,大概不少是那批當時開始步入中年的嬰兒潮一代,在老之將至之前積極健身,延續一下青春活力。不然的話,也要給人這種印象來表示跟得上時代潮流。當然,運動鞋摩登漂亮,哪怕一百多美金一雙,更是追求時髦人士的額外享受。
不過今天回看,一雙運動鞋之所以能在過去二十幾年一直走紅,必定另有一些若隱若現的社會力量,在台前幕後發揮著推動作用。其一,全美職籃nba,從70年代到千禧年,一下子三級跳為最精彩過癮的球賽,其出神入化的球星更抓住了千萬球迷的想象力,而他們足下那雙不少以他們大名為名的幾十種名牌球鞋,像adidas jabbar、pony mcadoo、converse dr. j、new bnce wonthy、nike air jordan……不但出現在全美各地的球場上,也出現在大城小鎮的大街小巷。
其二,此段時期青少年之間又突然流行起來那充滿刺激驚險的“滑板”(skate board)運動。而那套新配裝,頭盔護肘護膝之外,是那雙新一代高性能運動鞋。
然後當然是hip-hop和樂手們那身打扮,以至於大約二十年前,當run-d.m.c.穿了無鞋帶運動鞋唱那首my adidas的時候,你簡直搞不清到底是誰在捧誰,誰在給誰打廣告。
結果?結果是帆布球鞋/sneakers變成了不受歡迎的字眼,變成了高科技高性能運動鞋(high tech,high performance athletic shoes)市場專家所痛恨的名詞。結果是到了20世紀末,nike獨霸全美運動鞋市場的40%,而我們的帆布球鞋老前輩converse,隻分到可憐兮兮的3%。
結果?結果是最近在談運動鞋新款式的時候,除了什麽真皮假皮、反刷皮、亮皮、龜裂紋,什麽高筒低幫等等之外,幾乎像是在談尖端武器——氣墊、避震、抓地力、可見式、防油滑、流線感、材質、全方位……以及一大堆連字典裏都少見的生物化學工程名詞。結果是今天的nike,光是它的新款設計造型工作室,就有三百多名專家,包括建築師、布景設計師、土木機械航空工程師……夠了嗎?那你再聽。
今天最新最尖端,高科技高性能計算機運動鞋——adidas 1:內嵌20 mh2電子計算器,其電動機操作微處理機,界麵按鈕控製鞋底軟硬度,鞋跟敏傳感器檢定所需防震度,鞋內側發光二極管每秒可作兩萬次讀解,其電子儲存每秒一萬次計算,隨附cd rom備有圖表和操作解說,包括每百小時換裝電池的程序……開價250美元。不過,這套電子設備倒是附帶一雙球鞋。
當一雙穿了去打球、散步、慢跑、健身的運動鞋,給搞得像是穿了去登陸火星的時候,你就知道地球轉得太快了。
這或許是為什麽大約從本世紀初開始,歐美的運動鞋世界出現了一個回歸原型的潮流。帆布球鞋——對,帆布麵膠底鞋,sneaker——尤其是我們的老朋友converse“chuck taylor”all star,突然變成了時裝。
但也許並不那麽突然。gi早有了一雙300美元的低幫帆布球鞋。但至少三年多前,在我日常逛街的時候,就注意到曼哈頓下城一些球鞋專賣店,和一些連招牌都不掛的小店鋪(因而保證時髦),其櫥窗呈列出現了一排排一架架高筒中筒低幫的雜色converse all star,和一些較新廠牌的運動鞋(xoxo,miss sixty,kix,penguin……)。最近一兩年,竟然在報刊的時裝版麵讀到有關帆布球鞋新款式(美其名曰“retro”[複古])的文章,甚至於還介紹擁有並收藏上千雙的“球鞋迷”(sneakerheads)。這還不算,連時裝之都巴黎都有了converse all star帆布球鞋專賣店。
因而當我大約一年多前看到一篇來自巴黎的報道說,issey miyake的時裝秀中展出了他的工作室專為converse all star設計,並以此經典為主題的一雙球鞋——或一套鞋裝,因其高筒一直高到膝腿——當我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心情感慨。固然不必將球鞋當作是計算機的附件,但也大可不必花上半小時才能係好鞋帶。一雙平凡實用而普羅的帆布球鞋竟給推到了這兩個極端,總應該有人說“夠了吧!”。
果然有!而且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所在——nike。
nike雖然獨霸運動鞋市場四分之一世紀,但近十幾年來,其企業形象受到些損害。一個打擊是它在亞洲的“血汗工廠”(sweat shops)被各個勞工機構、人權組織、宗教團體等等圍攻。另一個打擊則因它那自大作風而引起,像當年它買下了生產冰球運動器材的老牌bauer之後,便把它那swoosh商標打在每件冰球用品上,而引起了所有冰球手、冰球迷的公憤和抗議。
它這才體會到聖像不能亂碰,經典不得亂改。這就是為什麽 nike 前年收購了converse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公開保證此一帆布球鞋先祖的獨立,尊重它的廠牌和主權,絕不將其swoosh商標武斷地強加在這聖像經典頭上。
可能是懷舊,可能是複古,可能是新浪漫主義,可能是有意無意地反極度商業化,但也可能是這一代年輕人在他們父母的衣櫥裏,發現了這雙看起來純真美觀,穿起來舒適方便,沒有造作,沒有特技,是什麽就是什麽,但又具有其獨特風格的chuck taylor。
今天,你走在街上,搭乘公車地鐵,進出熱鬧場所,處處可見帆布球鞋。這個現象,我的前輩早已知道,我的同輩也早已知道,我的晚輩,今天這新一代年輕人也漸漸知道,穿一雙經典的converse“chuck taylor”all star,又何止是擇善而固執,我們是擇真善與美而固執。
這就是經典,也正是為什麽帆布球鞋,這上個世紀流行了六十多年的昨日之古,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流俗的火煉、市場的淘汰,非但沒有被高科技高性能、高級時裝運動鞋所取代,反而——也不必反而了,這就是經典。
cool!一點不錯,酷極了!
2005
固然每個世代都有其獨特的流行式樣(中年人不妨去回看你們的老照片),甚至於每隔一陣就會又出現一種時髦打扮,但以近百年來西方時裝遊戲來看,無論出現過多少風靡一時的款式,在此萬紫千紅的舞台上,一直存在著那麽幾個角色,上場時幾乎默默無聞,但久而久之,它們在掌聲之中走到了台前,而成為時裝明星。
牛仔褲人人皆知,且幾乎人人皆穿,所以,讓我們現在來讚美帆布球鞋。
帆布球鞋,尤其是我的老朋友converse all star絕對是大明星,絕對有資格算是時裝經典。就是說,那種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流俗的火煉,市場的淘汰,不受任何時代風氣影響而永不過時的裝扮——經典/ssic。
中文“帆布球(膠)鞋”是英文通稱sneakers的直譯,即一雙由帆布鞋麵和橡膠鞋底製成的運動鞋。
我第一雙帆布球鞋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初在台北買的“回力”牌。等我60年代初在洛杉磯有了converse all star之後,才發現我穿了幾乎十年的仿造。
帆布球鞋的曆史悠久,太早的隻能作為美談。遠在16世紀,英王亨利八世即穿上了一雙“氈麵鞋”去打網球。其近代史比較可靠,就是19世紀上流社會紳男仕女在打草地網球、板球和槌球的時候,腳上穿的是帆布麵膠底鞋。
問題是,天然橡膠有它的特性,熱天軟起來太軟,冷天硬起來易裂。
是美國發明家charles goodyear(固特異)在1839年發明了“橡膠硫化處理程序”,使天然橡膠硬化,才為帆布膠鞋(及自行車胎和之後的汽車輪胎)走入現代世界開辟了一條大路,以至於到了19世紀末,6毛美金一雙的帆布膠鞋已在市麵上出現。
不過,今天暢銷全球的goodyear tires與他無關,公司隻是利用他的大名。而發明家本人則下場悲慘,他的專利一再被人抄襲盜用,貧困而終。你可以說他是今日世界各地仿冒盜版、知識產權遭受侵犯的早期受害人。
模特兒jackie han,本書攝影師次女,特許使用
sneakers/帆布膠鞋穿起來舒適方便,走起來輕快無聲,這就難怪它不但在貴族式球類運動圈子中流行,還意外地吸引了其他兩路人馬。英國獄卒(外號sneaks,偷偷摸摸者)在監探罪犯時穿它,美國小偷(外號sneak thieves,竊賊)作案時也穿它。帆布膠鞋通吃了黑白兩道。
如果社會發展就此打住,那帆布球鞋多半也就是那麽幾圈人士在穿,不太可能流行,也就更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19世紀末期,西方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健康的重要和體育的必要。這種覺悟至少可由兩個具體而明顯的事件來表明:1891年,麻省青年會一位體育教練發明了籃球;1896年,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誕生。
現代帆布球鞋也就在這樣一個大環境大氣候之中誕生了。1908年,marquis m. converse在麻省創辦了以他為名的球鞋公司,並在1917年推出了第一雙converse all star。其式樣和我現在穿的基本上沒有什麽不同。
無論是時勢創造英雄,還是英雄創造時勢,總而言之,一次大戰之後,體育成為風氣,籃球打進了全美各個中學大學,帆布球鞋也因而跟著起飛,盡管仍僅限於球場。然而,當歐美時裝帶步人,英國威爾士王子,在1920年訪問美國的時候,上身正式西裝,足下一雙帆布球鞋,公開亮相,不但震驚了上流社會時髦人士,也響應了中產社會對這類帆布球鞋的偏見,諸如不登大雅之堂、危害腳部健康等等。
有意思的是,帆布球鞋同時還給蒙上了一種大致和當時牛仔褲那類的象征——帶點叛逆、反權威、不太遵守成年社會的遊戲規則……難怪像那位皇太子登基為愛德華八世之後一年,就因“不愛江山愛美人”而遜位,隻能帶著他的美人(和帆布球鞋?)以溫莎公爵及夫人的身份,遊玩世界,算他是個運氣還不錯的皇族叛逆吧。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頭二十幾年,除了converse之外,還有一大堆今天都成為名牌的球鞋先後問世,像reebok(英)、bata(捷克)、keds、new bnce(美)、dassler(德,40年代末二代兄弟分家,創辦adidas和puma)……然而,是converse球鞋公司在1923年靈機一動,點燃了一把越燒越猛的廣告宣傳之火,更把自己推到台前。
公司聘請了一位職業籃球明星chuck taylor為其推銷兼代言人,並將他的大名簽在球鞋之上,再由他本人親自帶著一箱箱converse“chuck taylor”all star,在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或任何職業半職業籃球比賽去宣傳兜售(電視產生前的土辦法),今天的michael jordan,shaquille o''neal,lebron james……不論在為哪個名牌球鞋做廣告,都是他的後代子孫。
converse“chuck taylor”all star是如此之紅,它不但獨霸全美籃球場,還壟斷了球鞋市場半個多世紀。且不談它這五十幾年的銷售額,光是配備美國代表隊的運動鞋,就從1936年柏林世運會,連續九屆,一直到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
20世紀的50年代和60年代是converse和任何廠牌的帆布球鞋的巔峰時刻。這戰後四分之一世紀,何止是籃球、網球、排球運動員穿它,james dean也穿它,幫派少年也穿它,更別提隨之而出現的嬉皮,以及管你在反什麽的街頭抗議分子,也都在穿它。帆布球鞋、牛仔褲、搖滾樂,形成了神聖的三位一體,戰後嬰兒潮一代青春期的符號,自由民主美國的生活方式。
然而到了70年代中,情況開始變了。盡管andy warhol還在穿它,而且woody allen甚至於在一身禮服下麵穿了一雙高幫chuck taylor赴宴,可是氣候開始變了。時代變了,打扮越來越輕鬆隨便(60年代抗議運動造的福?),便裝成為時裝(60年代社會運動惹的禍?),運動不再限於球場體育館而深入社會,健身成為風氣,成為時髦……於是,無論是市場創造了需求,還是需求創造了市場,adidas跑步鞋和reebok那皮麵微皺微軟的有氧運動鞋,幾乎一夜之間,橫掃全球。
一點不錯,時代變了,就像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忽視了日本小汽車,就像ibm忽視了pc,就像levi''s忽視了高級時裝牛仔褲——而且也差不多在同一段期間——傳統的帆布球鞋也忽視了時髦休閑運動鞋。附帶補充,大約與此同時,亞洲也正在靠生產這類運動鞋而出現了幾條小龍。經濟(和時裝)全球化時代來臨了。你想,nike和它那無所不在的swoosh商標還會遠嗎?
1972年,nike上場,1984年air jordan上市。當然,michael jordan不但比他的前輩chuck taylor球打得好,而且有了電視代勞,不必真的提著一箱箱球鞋去巡回推銷。結果?結果是一年之內全美一半人口買了他的鞋——1.3億!我猜其中除了職業半職業、大中小學生、業餘運動員之外,大概不少是那批當時開始步入中年的嬰兒潮一代,在老之將至之前積極健身,延續一下青春活力。不然的話,也要給人這種印象來表示跟得上時代潮流。當然,運動鞋摩登漂亮,哪怕一百多美金一雙,更是追求時髦人士的額外享受。
不過今天回看,一雙運動鞋之所以能在過去二十幾年一直走紅,必定另有一些若隱若現的社會力量,在台前幕後發揮著推動作用。其一,全美職籃nba,從70年代到千禧年,一下子三級跳為最精彩過癮的球賽,其出神入化的球星更抓住了千萬球迷的想象力,而他們足下那雙不少以他們大名為名的幾十種名牌球鞋,像adidas jabbar、pony mcadoo、converse dr. j、new bnce wonthy、nike air jordan……不但出現在全美各地的球場上,也出現在大城小鎮的大街小巷。
其二,此段時期青少年之間又突然流行起來那充滿刺激驚險的“滑板”(skate board)運動。而那套新配裝,頭盔護肘護膝之外,是那雙新一代高性能運動鞋。
然後當然是hip-hop和樂手們那身打扮,以至於大約二十年前,當run-d.m.c.穿了無鞋帶運動鞋唱那首my adidas的時候,你簡直搞不清到底是誰在捧誰,誰在給誰打廣告。
結果?結果是帆布球鞋/sneakers變成了不受歡迎的字眼,變成了高科技高性能運動鞋(high tech,high performance athletic shoes)市場專家所痛恨的名詞。結果是到了20世紀末,nike獨霸全美運動鞋市場的40%,而我們的帆布球鞋老前輩converse,隻分到可憐兮兮的3%。
結果?結果是最近在談運動鞋新款式的時候,除了什麽真皮假皮、反刷皮、亮皮、龜裂紋,什麽高筒低幫等等之外,幾乎像是在談尖端武器——氣墊、避震、抓地力、可見式、防油滑、流線感、材質、全方位……以及一大堆連字典裏都少見的生物化學工程名詞。結果是今天的nike,光是它的新款設計造型工作室,就有三百多名專家,包括建築師、布景設計師、土木機械航空工程師……夠了嗎?那你再聽。
今天最新最尖端,高科技高性能計算機運動鞋——adidas 1:內嵌20 mh2電子計算器,其電動機操作微處理機,界麵按鈕控製鞋底軟硬度,鞋跟敏傳感器檢定所需防震度,鞋內側發光二極管每秒可作兩萬次讀解,其電子儲存每秒一萬次計算,隨附cd rom備有圖表和操作解說,包括每百小時換裝電池的程序……開價250美元。不過,這套電子設備倒是附帶一雙球鞋。
當一雙穿了去打球、散步、慢跑、健身的運動鞋,給搞得像是穿了去登陸火星的時候,你就知道地球轉得太快了。
這或許是為什麽大約從本世紀初開始,歐美的運動鞋世界出現了一個回歸原型的潮流。帆布球鞋——對,帆布麵膠底鞋,sneaker——尤其是我們的老朋友converse“chuck taylor”all star,突然變成了時裝。
但也許並不那麽突然。gi早有了一雙300美元的低幫帆布球鞋。但至少三年多前,在我日常逛街的時候,就注意到曼哈頓下城一些球鞋專賣店,和一些連招牌都不掛的小店鋪(因而保證時髦),其櫥窗呈列出現了一排排一架架高筒中筒低幫的雜色converse all star,和一些較新廠牌的運動鞋(xoxo,miss sixty,kix,penguin……)。最近一兩年,竟然在報刊的時裝版麵讀到有關帆布球鞋新款式(美其名曰“retro”[複古])的文章,甚至於還介紹擁有並收藏上千雙的“球鞋迷”(sneakerheads)。這還不算,連時裝之都巴黎都有了converse all star帆布球鞋專賣店。
因而當我大約一年多前看到一篇來自巴黎的報道說,issey miyake的時裝秀中展出了他的工作室專為converse all star設計,並以此經典為主題的一雙球鞋——或一套鞋裝,因其高筒一直高到膝腿——當我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心情感慨。固然不必將球鞋當作是計算機的附件,但也大可不必花上半小時才能係好鞋帶。一雙平凡實用而普羅的帆布球鞋竟給推到了這兩個極端,總應該有人說“夠了吧!”。
果然有!而且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所在——nike。
nike雖然獨霸運動鞋市場四分之一世紀,但近十幾年來,其企業形象受到些損害。一個打擊是它在亞洲的“血汗工廠”(sweat shops)被各個勞工機構、人權組織、宗教團體等等圍攻。另一個打擊則因它那自大作風而引起,像當年它買下了生產冰球運動器材的老牌bauer之後,便把它那swoosh商標打在每件冰球用品上,而引起了所有冰球手、冰球迷的公憤和抗議。
它這才體會到聖像不能亂碰,經典不得亂改。這就是為什麽 nike 前年收購了converse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公開保證此一帆布球鞋先祖的獨立,尊重它的廠牌和主權,絕不將其swoosh商標武斷地強加在這聖像經典頭上。
可能是懷舊,可能是複古,可能是新浪漫主義,可能是有意無意地反極度商業化,但也可能是這一代年輕人在他們父母的衣櫥裏,發現了這雙看起來純真美觀,穿起來舒適方便,沒有造作,沒有特技,是什麽就是什麽,但又具有其獨特風格的chuck taylor。
今天,你走在街上,搭乘公車地鐵,進出熱鬧場所,處處可見帆布球鞋。這個現象,我的前輩早已知道,我的同輩也早已知道,我的晚輩,今天這新一代年輕人也漸漸知道,穿一雙經典的converse“chuck taylor”all star,又何止是擇善而固執,我們是擇真善與美而固執。
這就是經典,也正是為什麽帆布球鞋,這上個世紀流行了六十多年的昨日之古,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流俗的火煉、市場的淘汰,非但沒有被高科技高性能、高級時裝運動鞋所取代,反而——也不必反而了,這就是經典。
cool!一點不錯,酷極了!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