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一心”,一心就是禪定,他這裏沒有說廣禪定,廣一心。“一心者,心不離亂也”,這句話重要。心裏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欲望 ,不但對世間七情五欲這個願望沒有了,對無上菩提也沒有願望,真清淨。如果對無上菩提有了希望,你隻是把世間法換成佛法,還是染汙。世間法要離,出世間法要修,但是心清淨,斷惡修善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真清淨。現在很多人不知道,斷惡著斷惡的相,修善著修善的相,全變成達摩祖師說的福德,沒有功德,積功累德他沒分。所以我們總結了一句,這叫見思煩惱,見思就是執著,斷惡修善不執著是功德,執著是福德。


    梁武帝一生護持佛法,在曆史上是第一護法,為佛教建築道場四百八十座,護持出家人十幾萬人,自以為功德很大。達摩到中國來見了麵,在達摩祖師麵前誇耀自己的功德,希望達摩祖師讚歎他。我做這麽多好事,你看功德大不大?沒想到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梁武帝就受不了了,發脾氣了,送客,就不要再談話了,送他走,送客。都沒有把心靜下來,請教為什麽沒有功德?這時候就好了,他就得利益了,沉不住氣,傲慢心太重。若幹年之後,達摩在少林寺閉關,他也想到那個時候他是真的是有過失,但是礙於麵子,不好再請他來。麵子害人!寶德、福德差別就是著相、離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功德。這是叫“離諸散亂”。


    “於孝事父母,尊敬師友,斷愛遠俗,空閑寂寞,皆當專一其心”。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譬如說孝養父母,你要專心去做,尊敬師友也要專心,專心、不著相都是功德。功德在哪裏修?日常生活當中,日常工作當中,待人接物之處,全是功德。做得很認真、很負責任,不著相。心裏麵,心裏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絕不妨害你工作。《華嚴經》上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用在淨土宗完全相應了,淨宗念佛法門確實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正在做事情的時候,他阿彌陀佛沒忘掉,不必念在口上,心上有。而且心上是看父母是阿彌陀佛、看師友是阿彌陀佛、看一切眾生是阿彌陀佛、看一切事都是阿彌陀佛,你看這做得多好!你要問達摩祖師功德大不大?達摩一定說功德很大很大。問題你會不會!


    “乃至多欲”,這不是好事情,“多諍”,爭論,“多作、多惱,或譽或毀”,或是人家讚歎你、或者是毀謗你,“或利或失”,利益、或者是喪失掉這利益,“於是等處,並當專一其心”。我們今天都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不撓不動”,不被外麵幹擾、不被外麵動遙“自既能爾,複能展轉化他,於一切時處,皆一其心。故曰廣一心”,這是真禪定。尤其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的社會,現代社會說實在話,不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你就造業。善業,三善道受報,惡業,三惡道受報,出不了六道輪回。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觀察清楚。六道,我們來生能在三善道嗎?自己好好問問自己。在三善道,著相修福,五戒、十善、六波羅蜜有沒有修?五戒十善是引業,引導你來投胎的,上品十善欲界天,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羅、羅刹。


    告訴諸位,那個下品修善的,他們修的善跟上品的幾乎沒有兩樣。為什麽叫做下品?因為他帶著傲慢的心,貢高傲慢,出風頭的心。燒香要燒第一炷香,第二炷香就不高興,幹什麽都站在人前麵,絕不會站在人後頭,處處稱老大,他修的上品十善變成下品。為什麽?帶著這個惡的習 氣修善,果報是阿修羅、羅刹,他到這一道去了。無論他在哪一道他都有大福報,為什麽?他滿業修得好,就是貢高我慢瞧不起人,自以為是。福報大,可是他福報享完之後,沒有不墮三惡道的,這佛法叫三世怨。阿修羅、羅刹享福他造業,殺盜婬妄他比別人嚴重,因為他有大福報。別人殺人要償命,他殺人不要償命,他能夠挑動戰爭。所以修羅、羅刹死了之後都是無間地獄,很可怕!這引業,要知道。滿業就是修六波羅蜜,喜歡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修這個,那你福報就大了。這是因果報應,我們要很清楚。


    我們今天把這些統統放下,斷惡修善、念佛求生淨土,這叫修淨業。把斷惡修善的功德統統回向求生淨土,我不求別的,不求人天福報,更不求現前的享受。所以印扁大師教導我們,那是真實智慧,教我們建道場小,小道場,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為什麽?簡單,很少的費用就能維持,二、三個護法,你生活就能解決。如果附近有一點土地,自己種一點糧食,可以自給自足。古人所謂五畝地能養四口之家,二十幾個人,有二、三十畝地就足夠了,能維持小道場了。這是廣一心,就是廣禪定。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七十五集)2012/12/18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0-007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淨空法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淨空法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淨空法師並收藏淨空法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