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末後一個問題,請問“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是什麽意思?<o:p></o:p>
答:佛法,諸位都知道,古大德告訴我們,什麽是佛法?有這樣答覆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確實大乘法如是;但是又有祖師大德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兩句話是對立的,意思是什麽?慈悲一定要有智慧,你看看菩提心,我寫的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慈悲裏麵一定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如果沒有上麵這個,那個慈悲是感情的,慈悲裏麵是從煩惱生的慈悲,就有禍害。方便,《華嚴經》上說得太多,善巧方便,我們現在學習 的這一大段經文,“無方大用”,裏麵有十個中段,中段裏頭有小段。無方大用就是善巧方便的舉例,舉這麽多例子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學習 。所以方便,你沒有智慧,沒有戒定慧的基礎,那你方便就成了問題。方便變成什麽?方便變成隨便,變成忽略了戒律,忽略了規矩。認為什麽叫方便?不要持戒是方便,不守規矩是方便,那你怎麽會有成就?<o:p></o:p>
譬如今天我們講學講經,我們這個道場是以教學為主。培養學生,佛門裏麵培養學生,自古以來都是講小座,講小座要講多久?至少五年。五年當中用小座的方法,這是方便,用這個方法訓練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訓練六波羅蜜一次完成,這個用意多好!如果你要不守規矩,你自己搜集材料,任意去講,將來就變成下流,肯定;自古至今我們看得很多,守規矩都成就了。佛門裏麵講小座的規矩從哪來的?從阿難尊者來的,阿難尊者結集經藏就是複講。複講隻準講老師的,絕對不能加自己一絲毫意思,不可以加的。為什麽這樣做?這叫守戒。自己雖然有意思,不可以發表,這叫忍辱、這叫禪定,在學這個東西。所以不可以。它裏頭有很深的用意在裏麵,奠定你戒定慧三學的根基,奠定你尊師重道,品德的根本。尊師重道從哪來的?就從這裏。一絲毫不違背,老師怎麽說我怎麽說,忘掉的沒有關係,能講幾句就講幾句;決不<st1:personnameproductid="能講"w:st="on">能講</st1:personname>老師沒有講的,你的東西拿去講,不可以的,叫持戒。<o:p></o:p>
升座複講,這也是布施,內財布施,法布施。自古以來傳的方式,我們一絲毫不改變,這是持戒、這是忍辱。從持戒、忍辱,底下就是把定慧的基礎你就奠定了,你心不散亂,你沒有妄想,這是定。講久了之後會開智慧,為什麽?煩惱輕智慧就長了,那個方法好得不得了。現在年輕人不懂,他要創造、他要創新、他要有發明,他有的意見統統都搬出來。不遵守老師的規矩,不遵守祖師大德代代傳下來的成法,結果怎麽樣?沒有一個出來的,所以這是不能不懂得。慈悲是個愛心,愛心裏麵沒有智慧,隻是感情在那裏用事,感情是妄心,妄心裏麵哪有真正的愛心?虛情假意那不是真正的愛心。那是什麽?現在人講愛欲,不是愛心。愛心是清淨的,愛欲是染汙的;愛欲是千變萬化,愛心永恒不變,這個要搞清楚。所以它禍害就多了,意思就在此地。<o:p></o:p>
學佛沒有別的,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社會,自己修學困難,障礙太多了。內有煩惱習 氣,外麵有很大的誘惑 力量,再加上冤親債主,這都是來障道的。冤親債主裏頭有兩大類,一類是善緣,讓你生貪戀;一類是惡緣,讓你生瞋恚。順境裏麵你生了貪愛,你墮落了,你煩惱起現行,你要曉得七情五欲是煩惱。七情裏麵頭一個就是喜,歡喜;怒,發怒;哀、樂,哀是悲哀,樂是快樂;下麵是愛、惡,惡是厭惡、討厭;最後一個是欲望 ,統統是煩惱,統統是習 氣。所以一切境緣都是引發你的煩惱習 氣,你怎麽會成就?<o:p></o:p>
古人對於初學用心良苦,把道場建立在深山裏麵,人跡罕至,把外緣杜絕掉,深山裏麵修行,用這個方式。現在的誘惑 多大,誘惑 最大的、最普遍的是電視、網路,在這樣強大誘惑 的力量之下,你怎麽能得清淨心?心不清淨,平等心就沒有,智慧心就沒有,真誠心沒有,哪來的愛心?所以那種慈悲有名無實。真正具足,真正發菩提心,你還要曉得現在這個世間幫助人不容易,為什麽?現在人不相信世間有好人。跟從前不一樣,從前人相信人人都是好人,你要說他是壞人,要把他壞的證據拿出來。現在人不是的,現在人相信你都是壞人,沒有一個是好人,你要說是好人,你把好人的證據拿來,不一樣。所以你真的幫助別人,不但別人不感激你,別人還懷疑你,你到底是什麽用意?你到底存的什麽心?你對我這麽好為什麽?這個事情難辦了。<o:p></o:p>
我學佛的<st1:personnameproductid="時候李"w:st="on">時候李</st1:personname>老師就告訴我,他說你們這一代學佛,難得你們<st1:personnameproductid="能到"w:st="on">能到</st1:personname>老師麵前來,恭恭敬敬是頂禮三拜來求法。他說到你們這一代將來要傳法給別人,不是這樣子,你們要頂禮三拜拿著佛法送給別人,別人未必能接受,再恭敬對他,可能被人家一頓喝斥,一腳把你踢走。老師講得沒錯。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受了許多的屈辱、羞辱、毀謗、傷害,我們能夠平安度過,那是什麽?老師把這個話講在先了。我們遇到了,老師很了不起,先見之明,為什麽?他早就說明了,你肯定要遇到這些事情。現在遇到,老師的話不就兌現了嗎?如果老師在當初沒有講這句話,我們恐怕早就退心了,菩薩道難行,算了,還是獨善其身!<o:p></o:p>
我每當遭受重大打擊,雖然有這些底子,心裏還是有點難過,想怎麽樣?算了,不做了。我這個不做不是說永遠斷了不做,這個地方沒緣,世界大得很,我到別的地方去做,動這個念頭。可是每有這個念頭才動就會有鼓勵的來了,像這個兩份東西就是最近,我也不知道什麽人寄給我的,是南洋寄過來的。我這一看,對我是很大的鼓勵,讓我信心又恢複了,再苦、再難、再受屈辱,為什麽?眾生可憐,太可憐了。他愚癡,他無知,他在那裏造作罪業,果報很恐怖。現在不知道,果報現前他後悔莫及,所以還是要做下去。<o:p></o:p>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七十)(共一集)<o:p></o:p>
老法師主講<st1:chsdateyear="2007"month="6"day="22"islunardate="false"isrocdate="false"w:st="on">2007/6/22</st1:chsdate>
<strong>普為父母師長、曆劫冤親及一切有緣眾生回向:<o:p></o:p></strong>
<strong>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o:p></o:p></strong>
<strong>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o:p></o:p></strong>
答:佛法,諸位都知道,古大德告訴我們,什麽是佛法?有這樣答覆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確實大乘法如是;但是又有祖師大德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兩句話是對立的,意思是什麽?慈悲一定要有智慧,你看看菩提心,我寫的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慈悲裏麵一定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如果沒有上麵這個,那個慈悲是感情的,慈悲裏麵是從煩惱生的慈悲,就有禍害。方便,《華嚴經》上說得太多,善巧方便,我們現在學習 的這一大段經文,“無方大用”,裏麵有十個中段,中段裏頭有小段。無方大用就是善巧方便的舉例,舉這麽多例子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學習 。所以方便,你沒有智慧,沒有戒定慧的基礎,那你方便就成了問題。方便變成什麽?方便變成隨便,變成忽略了戒律,忽略了規矩。認為什麽叫方便?不要持戒是方便,不守規矩是方便,那你怎麽會有成就?<o:p></o:p>
譬如今天我們講學講經,我們這個道場是以教學為主。培養學生,佛門裏麵培養學生,自古以來都是講小座,講小座要講多久?至少五年。五年當中用小座的方法,這是方便,用這個方法訓練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訓練六波羅蜜一次完成,這個用意多好!如果你要不守規矩,你自己搜集材料,任意去講,將來就變成下流,肯定;自古至今我們看得很多,守規矩都成就了。佛門裏麵講小座的規矩從哪來的?從阿難尊者來的,阿難尊者結集經藏就是複講。複講隻準講老師的,絕對不能加自己一絲毫意思,不可以加的。為什麽這樣做?這叫守戒。自己雖然有意思,不可以發表,這叫忍辱、這叫禪定,在學這個東西。所以不可以。它裏頭有很深的用意在裏麵,奠定你戒定慧三學的根基,奠定你尊師重道,品德的根本。尊師重道從哪來的?就從這裏。一絲毫不違背,老師怎麽說我怎麽說,忘掉的沒有關係,能講幾句就講幾句;決不<st1:personnameproductid="能講"w:st="on">能講</st1:personname>老師沒有講的,你的東西拿去講,不可以的,叫持戒。<o:p></o:p>
升座複講,這也是布施,內財布施,法布施。自古以來傳的方式,我們一絲毫不改變,這是持戒、這是忍辱。從持戒、忍辱,底下就是把定慧的基礎你就奠定了,你心不散亂,你沒有妄想,這是定。講久了之後會開智慧,為什麽?煩惱輕智慧就長了,那個方法好得不得了。現在年輕人不懂,他要創造、他要創新、他要有發明,他有的意見統統都搬出來。不遵守老師的規矩,不遵守祖師大德代代傳下來的成法,結果怎麽樣?沒有一個出來的,所以這是不能不懂得。慈悲是個愛心,愛心裏麵沒有智慧,隻是感情在那裏用事,感情是妄心,妄心裏麵哪有真正的愛心?虛情假意那不是真正的愛心。那是什麽?現在人講愛欲,不是愛心。愛心是清淨的,愛欲是染汙的;愛欲是千變萬化,愛心永恒不變,這個要搞清楚。所以它禍害就多了,意思就在此地。<o:p></o:p>
學佛沒有別的,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社會,自己修學困難,障礙太多了。內有煩惱習 氣,外麵有很大的誘惑 力量,再加上冤親債主,這都是來障道的。冤親債主裏頭有兩大類,一類是善緣,讓你生貪戀;一類是惡緣,讓你生瞋恚。順境裏麵你生了貪愛,你墮落了,你煩惱起現行,你要曉得七情五欲是煩惱。七情裏麵頭一個就是喜,歡喜;怒,發怒;哀、樂,哀是悲哀,樂是快樂;下麵是愛、惡,惡是厭惡、討厭;最後一個是欲望 ,統統是煩惱,統統是習 氣。所以一切境緣都是引發你的煩惱習 氣,你怎麽會成就?<o:p></o:p>
古人對於初學用心良苦,把道場建立在深山裏麵,人跡罕至,把外緣杜絕掉,深山裏麵修行,用這個方式。現在的誘惑 多大,誘惑 最大的、最普遍的是電視、網路,在這樣強大誘惑 的力量之下,你怎麽能得清淨心?心不清淨,平等心就沒有,智慧心就沒有,真誠心沒有,哪來的愛心?所以那種慈悲有名無實。真正具足,真正發菩提心,你還要曉得現在這個世間幫助人不容易,為什麽?現在人不相信世間有好人。跟從前不一樣,從前人相信人人都是好人,你要說他是壞人,要把他壞的證據拿出來。現在人不是的,現在人相信你都是壞人,沒有一個是好人,你要說是好人,你把好人的證據拿來,不一樣。所以你真的幫助別人,不但別人不感激你,別人還懷疑你,你到底是什麽用意?你到底存的什麽心?你對我這麽好為什麽?這個事情難辦了。<o:p></o:p>
我學佛的<st1:personnameproductid="時候李"w:st="on">時候李</st1:personname>老師就告訴我,他說你們這一代學佛,難得你們<st1:personnameproductid="能到"w:st="on">能到</st1:personname>老師麵前來,恭恭敬敬是頂禮三拜來求法。他說到你們這一代將來要傳法給別人,不是這樣子,你們要頂禮三拜拿著佛法送給別人,別人未必能接受,再恭敬對他,可能被人家一頓喝斥,一腳把你踢走。老師講得沒錯。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受了許多的屈辱、羞辱、毀謗、傷害,我們能夠平安度過,那是什麽?老師把這個話講在先了。我們遇到了,老師很了不起,先見之明,為什麽?他早就說明了,你肯定要遇到這些事情。現在遇到,老師的話不就兌現了嗎?如果老師在當初沒有講這句話,我們恐怕早就退心了,菩薩道難行,算了,還是獨善其身!<o:p></o:p>
我每當遭受重大打擊,雖然有這些底子,心裏還是有點難過,想怎麽樣?算了,不做了。我這個不做不是說永遠斷了不做,這個地方沒緣,世界大得很,我到別的地方去做,動這個念頭。可是每有這個念頭才動就會有鼓勵的來了,像這個兩份東西就是最近,我也不知道什麽人寄給我的,是南洋寄過來的。我這一看,對我是很大的鼓勵,讓我信心又恢複了,再苦、再難、再受屈辱,為什麽?眾生可憐,太可憐了。他愚癡,他無知,他在那裏造作罪業,果報很恐怖。現在不知道,果報現前他後悔莫及,所以還是要做下去。<o:p></o:p>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七十)(共一集)<o:p></o:p>
老法師主講<st1:chsdateyear="2007"month="6"day="22"islunardate="false"isrocdate="false"w:st="on">2007/6/22</st1:chsdate>
<strong>普為父母師長、曆劫冤親及一切有緣眾生回向:<o:p></o:p></strong>
<strong>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o:p></o:p></strong>
<strong>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o:p></o:p></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