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center>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無常不貸人。


    花正開時逢驟雨,索當危處值奔輪。


    瓊林玉樹堪留意,綠鬢紅顏正健身。


    勸爾後生須念佛,老來遲鈍少精神。


    老人念佛是常規,到此休尋別路歧。


    眼合眼開無異見,身來身去有光儀。


    往生淨土全由我,除卻心王更問誰。


    名字若標蓮萼上,定參賢聖不須疑。


    ——省庵大師《西齋淨土詩》


    現在的年輕學佛人中,多有好奇務勝者,一入佛門便對談玄說妙之法,頗有好樂,往往對禪宗、密宗感興趣,而對淨土法門漠然。加之稍有些文化知識,常以上根利智自許(或口頭謙虛,內心如是自肯),這是可理解的正常現象。


    這些年輕人反而不如一些齋公齋婆,齋公齋婆文才不足以廣閱經論,體力不能支撐長久坐禪;且桑榆已晚,感到“臘月三十”快到了,渴求出離的生死心較切,是故一聞簡易而究竟的念佛法門,便全身歸命阿彌陀佛,靠佛力帶業往生,了辦生死大事。這種心態與行持,乃是以他們大半輩子人生苦痛經曆為代價,所獲得信仰上的碩果,可慶可賀。這種愚夫愚婦實是根器深厚的念佛人,《佛說無量壽經》指稱為佛的第一弟子,所謂愚不可及也。大智若愚也!


    那些有點世智辯聰的年輕人,看得幾本佛經,了解幾則禪宗公案,或密宗的神通感應等,便空腹高心,輕視淨土,這山望到那山高,實則並未在心地上下過真實的功夫。大概等到學佛中碰得頭破血流,痛定思痛之餘,或有浪子回頭之一時。待到那時,自認是愚夫愚婦,舍阿彌陀佛慈悲救度,莫由出離生死苦海,如是死心念佛,方是真正的上根利智,是乃人中芬陀利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淨空法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淨空法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淨空法師並收藏淨空法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