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頁最後一行: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之無盡寶德。《仁王經疏》雲:施物名功,歸己曰德。《淨影疏》曰:功謂功能,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善行家德(指自有之德),故名功德。……德體名法”。我們先看這一段,經文這一句非常重要。“具足無量行願”,前麵我們學過,接著是“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安住兩個字重要,心裏麵真正有,真正有什麽?有一切功德法,或者說我們要把心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之中。一切功德法是什麽?如來果地無量功德,是自性本具的。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本具無量功德。在這部經,在這個法門,佛果無盡寶德就是指這句阿彌陀佛的德號,名號就是佛果無盡寶德。所以念佛的人,有沒有得到佛果無盡寶德?未必。那什麽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安祝安住這兩個字是關鍵,我們念佛心裏還有雜念、還有妄想,這個安住就沒有了。怎樣才算安住?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心裏麵隻有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叫安祝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功德,這個意思後麵注解裏頭還有。
我們先看《仁王經疏》裏頭所說的“施物”,施是布施,布施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布施再多,不外乎這三大類。以物布施給一切眾生,這是功;自己所得的,這叫德。布施要有真誠心,要有清淨心,要有恭敬心,功德就圓滿;或是缺乏真誠,缺少恭敬,有德,這個德不圓滿;純是利他,不求自利,這功德圓滿;為求己利而布施,這個布施的功德有限,不是圓滿功德。所以每個人布施果報不一樣,這個不能不知道。《淨影疏》裏頭說,“功謂功能,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為功”。行,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菩薩常講的六大行門,門門都有利益之功,自他兩種利益完全具足,所以稱之為功。這個功善行家之德,誰肯幹?發菩提心的人幹,有慈悲心的人幹。慈悲裏麵又分無緣慈悲,法身菩薩跟諸佛如來;有法緣慈悲,三乘菩薩;有愛緣慈悲,六道眾生。統統是慈悲,依舊分很多等級,都算是善行。善行家之德,德大小不一樣。“德體名法”,德之體是名法,功德法。“法者,梵雲達磨。通於一切,無論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虛妄者、是事物者、是道理者”,都用一個代名詞,叫法。所以佛教裏頭常講,佛法無邊,佛法廣大,用一個代名詞全部都包括了,就是全宇宙,我們講世出世間一切法,這一個法都包括了。
《唯識論》說得比較詳細,法是什麽意思?軌持。“軌謂軌範,可生物解”。物就是眾生,眾生是指一切有情眾生,他看到、聽到、接觸到,他能夠理解,知道這是怎麽回事情。海賢老和尚有一次在山裏麵,峭壁下麵遇到一隻狼,大狼,猛獸。他心裏想,逃也沒辦法逃,一心念阿彌陀佛。這個狼走到他麵前,咬著他的褲腳,一直把他帶到狼窩,看到一隻母狼快要死了。老和尚心裏明白了,是來求他超度,所以他就坐在旁邊一心念佛給它回向。十幾分鍾之後,這個狼醒過來了,生了五隻小狼,五頭小狼。這個公的狼就好像又鞠躬又哈腰,那種感恩的樣子。老和尚就給它開示,叫它要多做好事,少做壞事,不要再做畜生身了,來生再投個人身,念佛求生淨土多好。離開之後,第二天還是走這條路,這路他們常走的,又遇到這個狼,狼帶了一窩野蜂蜜送給老和尚。老和尚就收下來,帶回來。人家說你這個野蜂蜜從哪來?他就告訴他們大家,畜生都知道報恩,昨天我救了它,今天你看就送禮來了。這就是,狼(畜生)它會看、會聽,接觸到它能理解,它能認識老和尚是好人,老和尚有道德,老和尚能救它。這叫軌範,範是榜樣,讓眾生能理解。
“例如”,這舉個例子,“無常”,無常是一法,“使人生起無常之解”,讓人理解這個,這個是有生滅的,這個現象不長久。往深處去講,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無常的,都沒有辦法常祝常是不生不滅,無常是生滅法。持是住持,住是停住一段時間,持,保持它這個樣子,這叫住持,住持時間長短不一樣。“不舍自相。一切諸法,各有其相”。有些現象幾天就沒有了,我們看花,花開花謝,有些花開的期限長一點,一個星期它才謝,有些花第二天就謝了。開謝最快的叫曇花,曇花一現,開了之後,保持它那個樣子大概隻有十幾分鍾,慢慢的它就謝了。所以它有自相,自相也是刹那在變,相似相續。不是真正相續,真正相續是不改,那叫相續相。一個念頭是一個相分,念念不相同,所以大乘經裏頭佛說,相似相續,說得好。
後麵講,“安住一切者,《會疏》雲:安住者,不動義。德成不退,故曰安祝無德不具,故雲一切”。我們要把這句佛號安住在自己心上,念念不舍。這句佛號確實具足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前麵我們學過,它是一切諸佛如來的通號,阿彌陀佛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翻作智,合起來,無量覺,無量智。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哪一尊佛不是無量智?所以它是一切諸佛的總名號。這句名號把所有一切諸佛的德號統統包括了,一個不漏。一切諸佛說法度眾生,所說的無量妙法不離這個名號,這一聲名號也把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教統統包含在其中,一部沒漏,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就極樂世界來說,它包含了阿彌陀佛五劫參學一切諸佛刹土結得四十八大願,這句名號具足。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的修行,證得究竟果位,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也在這句名號之中,所以執持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執持名號一切諸佛都讚歎,何況菩薩、天龍、善神?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愈清楚、愈明白,你才真正把這句名號放在心上,知道這是我們人生第一樁大事。正像海賢老和尚所說的,“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念佛的人就是成佛,“其他的全是假的”,都是阿賴耶所變的六道十法界。轉八識成四智,六道十法界沒有了,就像作夢醒過來了,夢中境界痕跡都找不到。《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一切有為法就指的六道輪回十法界,有為,有生有滅,迷的時候它出現了,覺悟的時候它不見了。這是事實真相,大乘經裏麵講的諸法實相。把假的放在心上就造業,這個業力所感現的,就是六道輪回,就是十法界。前麵引的《行願品》裏麵說:“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者,即是一念中”,一念就是一句佛號。“圓成行願”,圓滿成就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十大願王的功德在這句佛號當中。“故能安住於如來一切佛果功德之法”,這是總稱,這句佛號能,千萬不要忘記這句佛號,比什麽都重要!佛號明了不明了沒有關係,關係在你信不信,隻要你相信,你就能得到,隻要你發願求生,就能滿足你的願望。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之無盡寶德。《仁王經疏》雲:施物名功,歸己曰德。《淨影疏》曰:功謂功能,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善行家德(指自有之德),故名功德。……德體名法”。我們先看這一段,經文這一句非常重要。“具足無量行願”,前麵我們學過,接著是“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安住兩個字重要,心裏麵真正有,真正有什麽?有一切功德法,或者說我們要把心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之中。一切功德法是什麽?如來果地無量功德,是自性本具的。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本具無量功德。在這部經,在這個法門,佛果無盡寶德就是指這句阿彌陀佛的德號,名號就是佛果無盡寶德。所以念佛的人,有沒有得到佛果無盡寶德?未必。那什麽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安祝安住這兩個字是關鍵,我們念佛心裏還有雜念、還有妄想,這個安住就沒有了。怎樣才算安住?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心裏麵隻有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叫安祝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功德,這個意思後麵注解裏頭還有。
我們先看《仁王經疏》裏頭所說的“施物”,施是布施,布施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布施再多,不外乎這三大類。以物布施給一切眾生,這是功;自己所得的,這叫德。布施要有真誠心,要有清淨心,要有恭敬心,功德就圓滿;或是缺乏真誠,缺少恭敬,有德,這個德不圓滿;純是利他,不求自利,這功德圓滿;為求己利而布施,這個布施的功德有限,不是圓滿功德。所以每個人布施果報不一樣,這個不能不知道。《淨影疏》裏頭說,“功謂功能,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為功”。行,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菩薩常講的六大行門,門門都有利益之功,自他兩種利益完全具足,所以稱之為功。這個功善行家之德,誰肯幹?發菩提心的人幹,有慈悲心的人幹。慈悲裏麵又分無緣慈悲,法身菩薩跟諸佛如來;有法緣慈悲,三乘菩薩;有愛緣慈悲,六道眾生。統統是慈悲,依舊分很多等級,都算是善行。善行家之德,德大小不一樣。“德體名法”,德之體是名法,功德法。“法者,梵雲達磨。通於一切,無論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虛妄者、是事物者、是道理者”,都用一個代名詞,叫法。所以佛教裏頭常講,佛法無邊,佛法廣大,用一個代名詞全部都包括了,就是全宇宙,我們講世出世間一切法,這一個法都包括了。
《唯識論》說得比較詳細,法是什麽意思?軌持。“軌謂軌範,可生物解”。物就是眾生,眾生是指一切有情眾生,他看到、聽到、接觸到,他能夠理解,知道這是怎麽回事情。海賢老和尚有一次在山裏麵,峭壁下麵遇到一隻狼,大狼,猛獸。他心裏想,逃也沒辦法逃,一心念阿彌陀佛。這個狼走到他麵前,咬著他的褲腳,一直把他帶到狼窩,看到一隻母狼快要死了。老和尚心裏明白了,是來求他超度,所以他就坐在旁邊一心念佛給它回向。十幾分鍾之後,這個狼醒過來了,生了五隻小狼,五頭小狼。這個公的狼就好像又鞠躬又哈腰,那種感恩的樣子。老和尚就給它開示,叫它要多做好事,少做壞事,不要再做畜生身了,來生再投個人身,念佛求生淨土多好。離開之後,第二天還是走這條路,這路他們常走的,又遇到這個狼,狼帶了一窩野蜂蜜送給老和尚。老和尚就收下來,帶回來。人家說你這個野蜂蜜從哪來?他就告訴他們大家,畜生都知道報恩,昨天我救了它,今天你看就送禮來了。這就是,狼(畜生)它會看、會聽,接觸到它能理解,它能認識老和尚是好人,老和尚有道德,老和尚能救它。這叫軌範,範是榜樣,讓眾生能理解。
“例如”,這舉個例子,“無常”,無常是一法,“使人生起無常之解”,讓人理解這個,這個是有生滅的,這個現象不長久。往深處去講,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無常的,都沒有辦法常祝常是不生不滅,無常是生滅法。持是住持,住是停住一段時間,持,保持它這個樣子,這叫住持,住持時間長短不一樣。“不舍自相。一切諸法,各有其相”。有些現象幾天就沒有了,我們看花,花開花謝,有些花開的期限長一點,一個星期它才謝,有些花第二天就謝了。開謝最快的叫曇花,曇花一現,開了之後,保持它那個樣子大概隻有十幾分鍾,慢慢的它就謝了。所以它有自相,自相也是刹那在變,相似相續。不是真正相續,真正相續是不改,那叫相續相。一個念頭是一個相分,念念不相同,所以大乘經裏頭佛說,相似相續,說得好。
後麵講,“安住一切者,《會疏》雲:安住者,不動義。德成不退,故曰安祝無德不具,故雲一切”。我們要把這句佛號安住在自己心上,念念不舍。這句佛號確實具足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前麵我們學過,它是一切諸佛如來的通號,阿彌陀佛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翻作智,合起來,無量覺,無量智。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哪一尊佛不是無量智?所以它是一切諸佛的總名號。這句名號把所有一切諸佛的德號統統包括了,一個不漏。一切諸佛說法度眾生,所說的無量妙法不離這個名號,這一聲名號也把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教統統包含在其中,一部沒漏,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就極樂世界來說,它包含了阿彌陀佛五劫參學一切諸佛刹土結得四十八大願,這句名號具足。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的修行,證得究竟果位,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也在這句名號之中,所以執持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執持名號一切諸佛都讚歎,何況菩薩、天龍、善神?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愈清楚、愈明白,你才真正把這句名號放在心上,知道這是我們人生第一樁大事。正像海賢老和尚所說的,“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念佛的人就是成佛,“其他的全是假的”,都是阿賴耶所變的六道十法界。轉八識成四智,六道十法界沒有了,就像作夢醒過來了,夢中境界痕跡都找不到。《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一切有為法就指的六道輪回十法界,有為,有生有滅,迷的時候它出現了,覺悟的時候它不見了。這是事實真相,大乘經裏麵講的諸法實相。把假的放在心上就造業,這個業力所感現的,就是六道輪回,就是十法界。前麵引的《行願品》裏麵說:“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者,即是一念中”,一念就是一句佛號。“圓成行願”,圓滿成就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十大願王的功德在這句佛號當中。“故能安住於如來一切佛果功德之法”,這是總稱,這句佛號能,千萬不要忘記這句佛號,比什麽都重要!佛號明了不明了沒有關係,關係在你信不信,隻要你相信,你就能得到,隻要你發願求生,就能滿足你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