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放大吃一驚,半晌衝口而出道:“前輩如何知道‘飛盧’?”
吳燭庸道:“‘飛盧’乃是我親手封在刀中,如今這刀卻變成了你這堆破銅爛鐵,劍到哪裏去了?”
當年燕長安折斷寶刀,才得了奇劍“飛盧”,那兩截斷刀燕長安也未舍得丟棄,二師兄魯長庚見其器不凡,索性以其為基,回爐溶解,混入精鐵,打造了這套萬象。
此時沈放對老翁之能心悅誠服,寶刀雖已重新鍛造,麵目全非,但老翁若說能認出,他是一百個相信。當下沈放將當年之事原原本本說了一遍,連密函之事也未隱瞞。
吳燭庸靜靜傾聽,未插一言,聽到當年裏縣一場龍爭虎鬥,沈放一家家破人亡,神情也是肅然,待他說完,長籲一聲,道:“英雄有時亦如此,邂逅豈即非良圖。我已有十一年未鑄過兵刃,今日看來要為你破例一回。”
沈放抱拳道:“多謝前輩厚愛,這‘飛盧’劍前輩如何經手,可以告知否?”
吳燭庸道:“十五年前,我經過淮南西路天台山,夜宿山中,突然見一穀中劍氣衝天。”
沈放奇道:“劍氣衝天?世間真有如此玄妙之事麽?”
吳燭庸道:“我先前說觀器,你不信是不是。‘器’乃人之所造,自然受製於人,‘器’無善惡,人卻有忠奸,世俗之人,說‘器’亦有靈,自是妄言。但如同你們練武之人煉氣一般,‘器’亦有氣,但與人後天修煉不同,‘器’乃是奪天地之氣,與生俱來,萬‘器’生則有‘氣’,有多有寡,自也有強有弱,各是獨一無二,絕無兩件相同。”
沈放道:“這是何解?”
吳燭庸道:“你們煉氣之人,氣強則人強,‘器’亦是如此,氣愈強,刀劍越是堅利,自身堅不可摧,對敵鋒利難當。若要驅動此‘器’,不但驅使之人要強健,其自身所含之氣還需與‘器’之氣契合。有些人使用某把刀劍,總比別的順手,便是此因。隻是一般‘器’含氣太少,影響微不足道,卻也有一些‘器氣’達到了極致,已成氣象,出乎其類,拔乎其萃,這些‘器’便不可以常理視之,非強人不可駕馭。”
沈放道:“晚輩受教了,還請前輩繼續前言。”
吳燭庸道:“我見此異象,自然要去一探究竟,順著那劍氣,卻在一熊洞中尋到那奇劍‘飛盧’。那老熊雖不識人間之器,卻當那劍是個寶貝,藏在山洞之中,用土蓋在其上,時常扒出來用舌頭去舔,舔完又在埋好。”
沈放啞然失笑,心道,難怪當年天台山上,一群人誰也沒找到此劍,原來被隻狗熊偷了去,笑道:“前輩果然好興致,居然觀察如此仔細。”
吳燭庸也笑道:“那熊洞又騷又臭,我哪裏有興致多瞧,這些都是那劍對我所言,它對那熊可著實厭惡。我見了那劍,也是大為震驚。”
沈放道:“是啊,我師傅和燕叔叔都說那劍不知是如何鑄就,著實詭異。前輩可知究竟?”
吳燭庸道:“說知道也算知道,卻又算不知道。那劍自是非同凡響,我遍查典籍,天工萬物,連那劍是何材質也說不清楚。又試了不少鍛造冶煉的手段,都不能傷那劍分毫,想絕非是我中土技法所能及。後來巧合之下,我去到吐蕃遊曆,倒偶然聽到些傳聞,知道了此劍來曆。傳言此劍乃是西域魔教聖物,乃是以天外隕鐵,在火山之中煉就,在魔教已經傳了一千餘年了。”
沈放道:“我謝師兄說那‘飛盧’兩字是先秦的石鼓文,這麽說這劍真是古物了,何以前人造的兵器如今反無人能造了。”說到“謝師兄”三字,忍不住心頭又是一痛。
吳燭庸搖頭道:“諸葛武侯的木牛流馬今人可造的出來麽?先人才智自不是我等可以妄自猜度。隻是此劍絕無僅有,我瞧也未必真是誰人打造,天地萬物,玄之又玄,此物便是天生地長也未可知。”
沈放道:“那劍樣子雖怪,卻終究不脫劍形,若真是天生,不免也太過湊巧。”
吳燭庸嗬嗬一笑,道:“嗬嗬,那倒未必,天地奇絕。長江有魚,形如飛刀;各地都見肉石,與生肉一般無二;還有些蟲子,長的和樹枝一樣。你看那船,形若大魚,槳若魚鰭,舵如尾鰭,究竟是船長的像魚,還是魚長的像船?還有那飛蓬草,便如車輪,何不見人說它長的怪異?天地造化,當真是無奇不有。”
沈放連連點頭,道:“前輩高見。”
吳燭庸又道:“先前我說‘器’之氣,此劍所蘊之氣霸道無比,更是主殺伐的煞氣,絕非煉器之人可以掌握,隻有天生地蘊才會有此等氣象。總之我見此劍絕非凡物,又是魔教聖物,當年魔教為禍中原,這劍可是燙手的很。我左思右想,還是打了把寶刀,將那劍封藏起,此劍煞氣太重,一旦麵世,必要害了不少性命。”
沈放道:“既然如此,前輩何不索性將此劍拋入深海大澤,永絕後患?”
吳燭庸搖頭道:“如此神物又豈能遮掩,你沒瞧那老熊都會珍藏此物,當個寶貝。所謂奪天地靈氣的神物,自有靈性,不管你將其置於何處,它自己總會想辦法出來。當年,我將鑄好的寶刀也是拋入了大湖,至於後來怎麽被那胡人得去,是漁人偶得,還是他也懂觀器之術,卻是誰也說不準了。你叔叔燕長安之名,我倒也有耳聞,觀此人所為,確是個英雄好漢,‘飛盧’劍在他手中,倒也算了了我一樁心事。”
沈放道:“我師傅也說此劍詭異,最好莫要叫它現世。”
吳燭庸點頭道:“顧敬亭也是有些見識。”
沈放知他年歲比師傅還大,身為前輩,此話也無不敬之意,點頭道:“如此說來,我師傅也懂‘觀器’麽?”
吳燭庸微微一笑,道:“天下懂‘觀器’者寥寥,倒沒聽說你師傅也會,他是內家高手,自然六感敏覺,遠勝常人,有些感覺也屬正常。”指指地上拆解開的萬象,問道:“這是何人為你打造?”
沈放道:“乃是我二師兄魯長庚鑄就,我和師兄一起琢磨,圖樣我也還有。”
吳燭庸哼了一聲,隻是不住搖頭。
沈放道:“可是有哪裏不妥?還請前輩賜教。”
吳燭庸道:“你是想我再幫你原樣打上一套麽?”
沈放道:“這兵器粗陋不堪,自不入前輩法眼,若是不易,便是眼前這些修複一二也好。”
吳燭庸道:“你這小鬼倒會激將,這手藝倒是還馬馬虎虎,隻是件件刀不像刀,劍不像劍,稀奇古怪,形都不正,功夫又如何正宗。”
沈放腦中一震,吳燭庸一言似是觸動了什麽,呆呆竟是不能作聲。
吳燭庸伸手拿起一棍,道:“這是什麽?”
沈放自然答道:“乃是一截短棍,也可作判官筆、鞭、鐧之類的硬兵器。”
吳燭庸慢慢揮動手中短棍,一橫一豎,劃了個十字,道:“當不得劍麽?”
沈放微微一怔,遲疑道:“可以。”
吳燭庸一左一右,斜劈兩下,又問:“當不得刀麽?”
沈放道:“可以。”
吳燭庸伸手在地上畫了一線,不過十餘寸上,又問:“你看這是什麽?”
沈放看了半晌,不明他之意,也不敢貿然回答,小心翼翼道:“這是一?”邊說邊去看他臉色。
吳燭庸道:“我又不是和尚,和你打什麽機鋒,你莫要想這麽多,你覺得是什麽便是什麽。”
沈放聽他言中“你覺得是什麽便是什麽。”突然腦中靈光一現,心道,我總覺自己功力不足,力弱不能克敵,才想出了這套萬象來,仗著兵刃奇詭多變,克製迷惑對手。但世上又豈真有克製一說,若說棍定勝過劍,天下還有何人練劍?若說兵刃萬化,迷惑對手,對手若真是返璞歸真的高手,又豈會被外相所迷?我自作聰明,以為能掩人耳目,混淆視聽,卻原來不過是騙的自己。
想到此處,又去看地上那一劃,心道,這簡簡單單一劃,若是論形,說它是棍可以,說它是劍、是刀、甚至是鉤是斧又如何不是?
像我師傅和燕伯伯,何嚐不是一根樹枝在手,就使得出各種功夫?我貪多務得,什麽功夫都是半調子,反失了精純。我便是會使一百樣九流兵器,又怎麽敵得過一流的高手。
原來我才是被形所惑,走了條歪路。難怪師傅見我打造萬象隻是一笑,從來不加指點。隨即心念一動,又道,我走了歪路,為何師傅卻不說破?
突然想起師傅看了萬象曾經說過,“你眼下時辰未到,怎麽想便怎麽做,待時辰到了,該如何做自然明白。”此前我不明白,如今卻似乎有些懂了,我比出穀之時究竟多明白了些什麽?
沈放心中各種念頭紛至遝來,似是觸到了什麽,是什麽,卻又渾然想不明白,隻隱隱覺得那東西就懸在腦海某處,卻不知如何靠近,他動也不敢動,唯恐連那點痕跡也遺失了。
吳燭庸道:“‘飛盧’乃是我親手封在刀中,如今這刀卻變成了你這堆破銅爛鐵,劍到哪裏去了?”
當年燕長安折斷寶刀,才得了奇劍“飛盧”,那兩截斷刀燕長安也未舍得丟棄,二師兄魯長庚見其器不凡,索性以其為基,回爐溶解,混入精鐵,打造了這套萬象。
此時沈放對老翁之能心悅誠服,寶刀雖已重新鍛造,麵目全非,但老翁若說能認出,他是一百個相信。當下沈放將當年之事原原本本說了一遍,連密函之事也未隱瞞。
吳燭庸靜靜傾聽,未插一言,聽到當年裏縣一場龍爭虎鬥,沈放一家家破人亡,神情也是肅然,待他說完,長籲一聲,道:“英雄有時亦如此,邂逅豈即非良圖。我已有十一年未鑄過兵刃,今日看來要為你破例一回。”
沈放抱拳道:“多謝前輩厚愛,這‘飛盧’劍前輩如何經手,可以告知否?”
吳燭庸道:“十五年前,我經過淮南西路天台山,夜宿山中,突然見一穀中劍氣衝天。”
沈放奇道:“劍氣衝天?世間真有如此玄妙之事麽?”
吳燭庸道:“我先前說觀器,你不信是不是。‘器’乃人之所造,自然受製於人,‘器’無善惡,人卻有忠奸,世俗之人,說‘器’亦有靈,自是妄言。但如同你們練武之人煉氣一般,‘器’亦有氣,但與人後天修煉不同,‘器’乃是奪天地之氣,與生俱來,萬‘器’生則有‘氣’,有多有寡,自也有強有弱,各是獨一無二,絕無兩件相同。”
沈放道:“這是何解?”
吳燭庸道:“你們煉氣之人,氣強則人強,‘器’亦是如此,氣愈強,刀劍越是堅利,自身堅不可摧,對敵鋒利難當。若要驅動此‘器’,不但驅使之人要強健,其自身所含之氣還需與‘器’之氣契合。有些人使用某把刀劍,總比別的順手,便是此因。隻是一般‘器’含氣太少,影響微不足道,卻也有一些‘器氣’達到了極致,已成氣象,出乎其類,拔乎其萃,這些‘器’便不可以常理視之,非強人不可駕馭。”
沈放道:“晚輩受教了,還請前輩繼續前言。”
吳燭庸道:“我見此異象,自然要去一探究竟,順著那劍氣,卻在一熊洞中尋到那奇劍‘飛盧’。那老熊雖不識人間之器,卻當那劍是個寶貝,藏在山洞之中,用土蓋在其上,時常扒出來用舌頭去舔,舔完又在埋好。”
沈放啞然失笑,心道,難怪當年天台山上,一群人誰也沒找到此劍,原來被隻狗熊偷了去,笑道:“前輩果然好興致,居然觀察如此仔細。”
吳燭庸也笑道:“那熊洞又騷又臭,我哪裏有興致多瞧,這些都是那劍對我所言,它對那熊可著實厭惡。我見了那劍,也是大為震驚。”
沈放道:“是啊,我師傅和燕叔叔都說那劍不知是如何鑄就,著實詭異。前輩可知究竟?”
吳燭庸道:“說知道也算知道,卻又算不知道。那劍自是非同凡響,我遍查典籍,天工萬物,連那劍是何材質也說不清楚。又試了不少鍛造冶煉的手段,都不能傷那劍分毫,想絕非是我中土技法所能及。後來巧合之下,我去到吐蕃遊曆,倒偶然聽到些傳聞,知道了此劍來曆。傳言此劍乃是西域魔教聖物,乃是以天外隕鐵,在火山之中煉就,在魔教已經傳了一千餘年了。”
沈放道:“我謝師兄說那‘飛盧’兩字是先秦的石鼓文,這麽說這劍真是古物了,何以前人造的兵器如今反無人能造了。”說到“謝師兄”三字,忍不住心頭又是一痛。
吳燭庸搖頭道:“諸葛武侯的木牛流馬今人可造的出來麽?先人才智自不是我等可以妄自猜度。隻是此劍絕無僅有,我瞧也未必真是誰人打造,天地萬物,玄之又玄,此物便是天生地長也未可知。”
沈放道:“那劍樣子雖怪,卻終究不脫劍形,若真是天生,不免也太過湊巧。”
吳燭庸嗬嗬一笑,道:“嗬嗬,那倒未必,天地奇絕。長江有魚,形如飛刀;各地都見肉石,與生肉一般無二;還有些蟲子,長的和樹枝一樣。你看那船,形若大魚,槳若魚鰭,舵如尾鰭,究竟是船長的像魚,還是魚長的像船?還有那飛蓬草,便如車輪,何不見人說它長的怪異?天地造化,當真是無奇不有。”
沈放連連點頭,道:“前輩高見。”
吳燭庸又道:“先前我說‘器’之氣,此劍所蘊之氣霸道無比,更是主殺伐的煞氣,絕非煉器之人可以掌握,隻有天生地蘊才會有此等氣象。總之我見此劍絕非凡物,又是魔教聖物,當年魔教為禍中原,這劍可是燙手的很。我左思右想,還是打了把寶刀,將那劍封藏起,此劍煞氣太重,一旦麵世,必要害了不少性命。”
沈放道:“既然如此,前輩何不索性將此劍拋入深海大澤,永絕後患?”
吳燭庸搖頭道:“如此神物又豈能遮掩,你沒瞧那老熊都會珍藏此物,當個寶貝。所謂奪天地靈氣的神物,自有靈性,不管你將其置於何處,它自己總會想辦法出來。當年,我將鑄好的寶刀也是拋入了大湖,至於後來怎麽被那胡人得去,是漁人偶得,還是他也懂觀器之術,卻是誰也說不準了。你叔叔燕長安之名,我倒也有耳聞,觀此人所為,確是個英雄好漢,‘飛盧’劍在他手中,倒也算了了我一樁心事。”
沈放道:“我師傅也說此劍詭異,最好莫要叫它現世。”
吳燭庸點頭道:“顧敬亭也是有些見識。”
沈放知他年歲比師傅還大,身為前輩,此話也無不敬之意,點頭道:“如此說來,我師傅也懂‘觀器’麽?”
吳燭庸微微一笑,道:“天下懂‘觀器’者寥寥,倒沒聽說你師傅也會,他是內家高手,自然六感敏覺,遠勝常人,有些感覺也屬正常。”指指地上拆解開的萬象,問道:“這是何人為你打造?”
沈放道:“乃是我二師兄魯長庚鑄就,我和師兄一起琢磨,圖樣我也還有。”
吳燭庸哼了一聲,隻是不住搖頭。
沈放道:“可是有哪裏不妥?還請前輩賜教。”
吳燭庸道:“你是想我再幫你原樣打上一套麽?”
沈放道:“這兵器粗陋不堪,自不入前輩法眼,若是不易,便是眼前這些修複一二也好。”
吳燭庸道:“你這小鬼倒會激將,這手藝倒是還馬馬虎虎,隻是件件刀不像刀,劍不像劍,稀奇古怪,形都不正,功夫又如何正宗。”
沈放腦中一震,吳燭庸一言似是觸動了什麽,呆呆竟是不能作聲。
吳燭庸伸手拿起一棍,道:“這是什麽?”
沈放自然答道:“乃是一截短棍,也可作判官筆、鞭、鐧之類的硬兵器。”
吳燭庸慢慢揮動手中短棍,一橫一豎,劃了個十字,道:“當不得劍麽?”
沈放微微一怔,遲疑道:“可以。”
吳燭庸一左一右,斜劈兩下,又問:“當不得刀麽?”
沈放道:“可以。”
吳燭庸伸手在地上畫了一線,不過十餘寸上,又問:“你看這是什麽?”
沈放看了半晌,不明他之意,也不敢貿然回答,小心翼翼道:“這是一?”邊說邊去看他臉色。
吳燭庸道:“我又不是和尚,和你打什麽機鋒,你莫要想這麽多,你覺得是什麽便是什麽。”
沈放聽他言中“你覺得是什麽便是什麽。”突然腦中靈光一現,心道,我總覺自己功力不足,力弱不能克敵,才想出了這套萬象來,仗著兵刃奇詭多變,克製迷惑對手。但世上又豈真有克製一說,若說棍定勝過劍,天下還有何人練劍?若說兵刃萬化,迷惑對手,對手若真是返璞歸真的高手,又豈會被外相所迷?我自作聰明,以為能掩人耳目,混淆視聽,卻原來不過是騙的自己。
想到此處,又去看地上那一劃,心道,這簡簡單單一劃,若是論形,說它是棍可以,說它是劍、是刀、甚至是鉤是斧又如何不是?
像我師傅和燕伯伯,何嚐不是一根樹枝在手,就使得出各種功夫?我貪多務得,什麽功夫都是半調子,反失了精純。我便是會使一百樣九流兵器,又怎麽敵得過一流的高手。
原來我才是被形所惑,走了條歪路。難怪師傅見我打造萬象隻是一笑,從來不加指點。隨即心念一動,又道,我走了歪路,為何師傅卻不說破?
突然想起師傅看了萬象曾經說過,“你眼下時辰未到,怎麽想便怎麽做,待時辰到了,該如何做自然明白。”此前我不明白,如今卻似乎有些懂了,我比出穀之時究竟多明白了些什麽?
沈放心中各種念頭紛至遝來,似是觸到了什麽,是什麽,卻又渾然想不明白,隻隱隱覺得那東西就懸在腦海某處,卻不知如何靠近,他動也不敢動,唯恐連那點痕跡也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