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毓秀與雲錦書對望一眼,兩人聰慧過人,聞曲知音,也是察覺此意。璩毓秀本已準備好的一些試探之言,也不敢提。一旁盛雲英卻也是神色微動。
宴上酒食不多,但樣樣精美可口。花月如說話不多,卻句句叫人如沐春風。花沐顏代主人宴客,言笑晏晏,諸人閑聊些瑣事,倒也氣氛和睦。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有下人又送上菜來,卻是每人一碗湯羹。
沐雲煙見那湯竟是綠色,聞之一股濃濃酸臭之氣,未等近前,便已掩鼻。
花沐顏看在眼裏,笑道:“鄉下地方,山野之人,沒什麽拿的出手的東西。這湯名為‘百草湯’,乃是qdn苗僚所創,別具一格,喝上一碗,對身子頗有益處,諸位,請,請。”
宋人朱熹《記“三苗”》中說:“頃在湖南時,見說溪峒蠻徭略有四種:曰僚、曰仡、曰伶,而其最捷者曰苗。”如今的侗族便屬於僚。
沐雲煙麵露難色,那湯色作黃綠,越看越覺得古怪,更別提味道刺鼻難聞。有心不吃,但看主人又是盛情難卻,看看蕭平安、雲錦書、全瑾瑜三人都已舉碗開食。
又望望璩毓秀,見璩毓秀也端起碗來,輕輕抿了一口。忙低聲道:“味道如何?”
璩毓秀不動聲色,道:“也不算難吃。”頓了一頓,低聲道:“此物也算難得,苗僚乃是招待貴客,才會做上一碗。這兩族你是知道,熱情待客,若是不吃,主人要不高興。”
沐雲煙眉頭緊鎖,終於還是拿起碗來,舉到嘴邊,終究不敢張口就喝,沾了沾唇。頓覺一股又苦又臭的味道直衝入口鼻,連忙放了下來,端起麵前酒杯,大大喝了一口,望向璩毓秀,皺眉道:“你如何吃的下?”
對麵百花穀幾人都是看到,都是掩口偷笑,花沐容強忍笑意,道:“方才璩姑娘說的也是不錯,不過我等不屬苗僚,倒是也沒這般規矩。諸位若實在吃不下,不吃便是。”
話音剛落,沐雲煙和璩毓秀齊齊把那湯一推。沐雲煙看看璩毓秀,皺眉道:“原來你也怕吃,哼,方才還騙我。”
璩毓秀無辜道:“我也不知啊。”
一旁蕭平安道:“挺好吃啊,越嚼越香,裏麵好多牛肉。”
沐雲煙眼珠一轉,道:“既然你喜歡,這碗也給你吃。”將麵前那碗湯直接推給蕭平安。
蕭平安也不客氣,拿過來,三口兩口吃的幹淨。
花沐容笑道:“蕭兄弟倒是好胃口,你可知此中何物?”
璩毓秀搶先道:“莫要說。”
反是沐雲煙奇道:“是什麽,聽聽又不打緊。”
花沐容道:“那我可說了。”
雲錦書和全瑾瑜此際也吃的一幹二淨,一旁盛雲英卻是一點未動。雲錦書道:“味道是有些奇怪,卻也果真與眾不同,說來我等漲漲見識也好。”
花沐容道:“此物又叫牛癟,乃是在殺牛之前,先給牛喂下新鮮草料,草料中混以首烏、葛根、柴胡、參黨、當歸、防風等物。過小半個時辰宰殺,自牛胃中將方才吃下去的鮮草取出。此際這鮮草剛剛消化一半,將草放於鍋中熬煮半個時辰。去渣後便是百草湯了。以此湯煮食牛肉最是美味,更是強身健體,好處多多。”
牛癟、羊癟一物,由來已久,南宋末朱輔著《溪蠻叢笑》,有雲:“牛羊腸髒,略洗擺羹,以饗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則大喜。”
實際眾人之中,隻有蕭平安、沐雲煙、雲錦書三人是真的不知此物,其餘幾人都是早有所聞。
此際三人也是神情各異,雲錦書裝作無事,卻拿起酒杯連飲了兩杯。沐雲煙大有劫後餘生之感,又拿絲巾擦了擦嘴。唯獨蕭平安聽的有趣。
花沐容本就是想逗逗幾人,看看雲錦書和沐雲煙坐立難安,也覺好笑,見蕭平安神色,笑道:“想來蕭兄弟還是意猶未盡,可惜這百草湯並不易得,又不知諸位口味,今日倒是備的不多。”
璩毓秀忙道:“蕭大哥若是愛吃,我這碗也給你。”
蕭平安臉色一紅,自然知道不妥,剛想推辭,沐雲煙已經端過碗來,捏著鼻子,低聲道:“快吃,快吃,你吃下去隻臭你一個,放在這邊我都吃不下飯。”
蕭平安隻得接過吃了。
花沐顏也笑道:“這位蕭兄弟當真是豪爽的性子。”
眾人都是一笑。如此一來,堂上笑意融融,眾人倒是少了許多隔閡,氣氛熱烈許多。
眾人相談正歡,盛雲英突道:“適才聽聞這位全公子雅擅音律,今日盛會,不知可否撫琴一曲,以饗主人,不負良辰。”
全瑾瑜自花月如說破,始終垂首不語。心事重重,見有人提及自己,這才如夢初醒,擺手道:“雕蟲小技,難登大雅,豈肯有辱尊聽。”
花月如卻是先看了盛雲英一眼,目光才又回到全瑾瑜身上,淡淡道:“公子不必過謙,你音律之精,天下罕有。五年前,你與白石道人洞庭湖上琴蕭夜鳴,叫風住雲散,明月出雲,引江上魚龍起舞,岸上行人落淚,已是人間佳話。”
一言既出,滿座皆驚,花沐容奇道:“你是洞庭白衣?”
花沐顏也道:“失敬失敬,我等不知,倒真是怠慢了。”
蕭平安與雲錦書幾人都不知這“洞庭白衣”是何典故,但看諸人神色,哪裏還不知曉。這個總被沐雲煙擠兌,一副窮酸模樣,似是讀書不精的好友,竟是如假包換的天下名士。
璩毓秀道:“竟然是你?聽說你們在洞庭湖上奏樂,天空本是陰雨,你們琴聲一起,竟是雲開霧散,是真的麽?”
全瑾瑜搖頭道:“都是謠傳,哪有此事。薑先生情動瀟湘,我不過是個陪襯而已。”
沐雲煙道:“好吧,我倒是小看你了,你藏頭露尾,當真是不夠朋友。”斜了蕭平安一眼,道:“你們兩個一個德性。”蕭平安沒來由被她一瞪,嚇了一跳。
全瑾瑜無奈道:“你也沒問那。”
沐雲煙道:“少廢話,快彈一曲聽聽。”
花月如微微一笑,道:“去取‘綠腰’來。”
全瑾瑜眉尖一動,道:“綠腰?”
花沐容笑道:“不錯,名琴綠腰,琴身桐木中端腰處有一抹翠綠,恰如美人腰。雖不能與號鍾、繞梁、綠綺、焦尾相比,卻也是傳世之寶。可惜我穀中無人有此才智,此琴束之高閣已久,今日公子前來,也叫此琴不至蒙塵。”
片刻一侍女攜一木盒前來,花沐容親自上前,輕啟琴盒,雙手捧出一具三尺瑤琴。
古籍載伏羲作琴,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故又稱七弦琴。琴長三尺六寸五,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數;寬約六寸,意為六合,納宇宙天地洪荒;厚約兩寸,按兩儀;麵圓底扁,是謂天圓地方。琴身與鳳身相應,有琴額、承露、嶽山、項、肩、腰、冠角、龍齦。
花沐容道:“可惜此琴角上碰損一處,雖是不大,卻也可惜,我穀中也曾尋名匠,卻是無人能補。”
全瑾瑜道:“《太音大全集》載:琴有九德,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然奇、古相駁,透、圓相斥,清、芳相爭,從未有琴能集九德一身。天道本缺,又何須增補。”
花沐容點頭讚道:“不愧當世名家,見解果然與眾不同。如此說來,此琴倒是暗合了大成若缺之道,我等也不須再想著畫蛇添足了。”雙手將琴遞上。
全瑾瑜上前兩步,整整衣冠,先是細看兩眼,道:“也是名家調校。”
花沐容道:“是,前些日子,洛陽劉子期前來拜會,也曾取琴調校,卻是未曾奏曲,猶豫再三,言說良琴久不鳴,當以佳曲醒之,他自己修行還是不夠。”
有侍女遞上銀盆,全瑾瑜淨手,白絲巾輕輕拭幹,這才雙手接琴,便在大殿當中盤膝而坐。宋時,琴桌已是普及,全瑾瑜卻還是依古禮,將琴頭右尾左置於膝上。
眾人見他神色端正,古琴在手,整個人的氣質都是一變,一個布衣書生,突然有了離塵出世之感。
全瑾瑜正衣端坐,麵上神情慢慢平複,乃至波瀾不驚,似是每寸肌膚都已鬆弛下來,一雙手虛置琴上,雙袖攏於琴後,鼻尖正對琴上五徽,目不斜視,連發絲也不見一絲顫動。
他接琴而坐,已有一刻鍾時間,但諸人靜靜看著他,卻無一人覺得不耐煩,反是覺得彈琴便該如此。
隻覺全瑾瑜身上一股無名的氣息慢慢在大殿之中擴散,人人心境平複,側耳傾聽。
但這沉靜未免太久,終於有人漸起驚疑,抬頭望去一眼,一瞬之間,人人心緒波動,就連花月如也欠了欠身。
恰在此時,全瑾瑜右手輕動,食指捺下,輕觸中間一弦,隨即向外一挑,叮咚一聲,響徹大殿,琴聲清脆,若平湖中投入了一顆石子。
這一聲入耳,全瑾瑜左手拇指按住那弦,琴弦顫動,餘音嫋嫋而出,若水麵波紋漸漸蕩開,越闊越遠,一波一波不斷向眾人衝刷而去。
宴上酒食不多,但樣樣精美可口。花月如說話不多,卻句句叫人如沐春風。花沐顏代主人宴客,言笑晏晏,諸人閑聊些瑣事,倒也氣氛和睦。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有下人又送上菜來,卻是每人一碗湯羹。
沐雲煙見那湯竟是綠色,聞之一股濃濃酸臭之氣,未等近前,便已掩鼻。
花沐顏看在眼裏,笑道:“鄉下地方,山野之人,沒什麽拿的出手的東西。這湯名為‘百草湯’,乃是qdn苗僚所創,別具一格,喝上一碗,對身子頗有益處,諸位,請,請。”
宋人朱熹《記“三苗”》中說:“頃在湖南時,見說溪峒蠻徭略有四種:曰僚、曰仡、曰伶,而其最捷者曰苗。”如今的侗族便屬於僚。
沐雲煙麵露難色,那湯色作黃綠,越看越覺得古怪,更別提味道刺鼻難聞。有心不吃,但看主人又是盛情難卻,看看蕭平安、雲錦書、全瑾瑜三人都已舉碗開食。
又望望璩毓秀,見璩毓秀也端起碗來,輕輕抿了一口。忙低聲道:“味道如何?”
璩毓秀不動聲色,道:“也不算難吃。”頓了一頓,低聲道:“此物也算難得,苗僚乃是招待貴客,才會做上一碗。這兩族你是知道,熱情待客,若是不吃,主人要不高興。”
沐雲煙眉頭緊鎖,終於還是拿起碗來,舉到嘴邊,終究不敢張口就喝,沾了沾唇。頓覺一股又苦又臭的味道直衝入口鼻,連忙放了下來,端起麵前酒杯,大大喝了一口,望向璩毓秀,皺眉道:“你如何吃的下?”
對麵百花穀幾人都是看到,都是掩口偷笑,花沐容強忍笑意,道:“方才璩姑娘說的也是不錯,不過我等不屬苗僚,倒是也沒這般規矩。諸位若實在吃不下,不吃便是。”
話音剛落,沐雲煙和璩毓秀齊齊把那湯一推。沐雲煙看看璩毓秀,皺眉道:“原來你也怕吃,哼,方才還騙我。”
璩毓秀無辜道:“我也不知啊。”
一旁蕭平安道:“挺好吃啊,越嚼越香,裏麵好多牛肉。”
沐雲煙眼珠一轉,道:“既然你喜歡,這碗也給你吃。”將麵前那碗湯直接推給蕭平安。
蕭平安也不客氣,拿過來,三口兩口吃的幹淨。
花沐容笑道:“蕭兄弟倒是好胃口,你可知此中何物?”
璩毓秀搶先道:“莫要說。”
反是沐雲煙奇道:“是什麽,聽聽又不打緊。”
花沐容道:“那我可說了。”
雲錦書和全瑾瑜此際也吃的一幹二淨,一旁盛雲英卻是一點未動。雲錦書道:“味道是有些奇怪,卻也果真與眾不同,說來我等漲漲見識也好。”
花沐容道:“此物又叫牛癟,乃是在殺牛之前,先給牛喂下新鮮草料,草料中混以首烏、葛根、柴胡、參黨、當歸、防風等物。過小半個時辰宰殺,自牛胃中將方才吃下去的鮮草取出。此際這鮮草剛剛消化一半,將草放於鍋中熬煮半個時辰。去渣後便是百草湯了。以此湯煮食牛肉最是美味,更是強身健體,好處多多。”
牛癟、羊癟一物,由來已久,南宋末朱輔著《溪蠻叢笑》,有雲:“牛羊腸髒,略洗擺羹,以饗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則大喜。”
實際眾人之中,隻有蕭平安、沐雲煙、雲錦書三人是真的不知此物,其餘幾人都是早有所聞。
此際三人也是神情各異,雲錦書裝作無事,卻拿起酒杯連飲了兩杯。沐雲煙大有劫後餘生之感,又拿絲巾擦了擦嘴。唯獨蕭平安聽的有趣。
花沐容本就是想逗逗幾人,看看雲錦書和沐雲煙坐立難安,也覺好笑,見蕭平安神色,笑道:“想來蕭兄弟還是意猶未盡,可惜這百草湯並不易得,又不知諸位口味,今日倒是備的不多。”
璩毓秀忙道:“蕭大哥若是愛吃,我這碗也給你。”
蕭平安臉色一紅,自然知道不妥,剛想推辭,沐雲煙已經端過碗來,捏著鼻子,低聲道:“快吃,快吃,你吃下去隻臭你一個,放在這邊我都吃不下飯。”
蕭平安隻得接過吃了。
花沐顏也笑道:“這位蕭兄弟當真是豪爽的性子。”
眾人都是一笑。如此一來,堂上笑意融融,眾人倒是少了許多隔閡,氣氛熱烈許多。
眾人相談正歡,盛雲英突道:“適才聽聞這位全公子雅擅音律,今日盛會,不知可否撫琴一曲,以饗主人,不負良辰。”
全瑾瑜自花月如說破,始終垂首不語。心事重重,見有人提及自己,這才如夢初醒,擺手道:“雕蟲小技,難登大雅,豈肯有辱尊聽。”
花月如卻是先看了盛雲英一眼,目光才又回到全瑾瑜身上,淡淡道:“公子不必過謙,你音律之精,天下罕有。五年前,你與白石道人洞庭湖上琴蕭夜鳴,叫風住雲散,明月出雲,引江上魚龍起舞,岸上行人落淚,已是人間佳話。”
一言既出,滿座皆驚,花沐容奇道:“你是洞庭白衣?”
花沐顏也道:“失敬失敬,我等不知,倒真是怠慢了。”
蕭平安與雲錦書幾人都不知這“洞庭白衣”是何典故,但看諸人神色,哪裏還不知曉。這個總被沐雲煙擠兌,一副窮酸模樣,似是讀書不精的好友,竟是如假包換的天下名士。
璩毓秀道:“竟然是你?聽說你們在洞庭湖上奏樂,天空本是陰雨,你們琴聲一起,竟是雲開霧散,是真的麽?”
全瑾瑜搖頭道:“都是謠傳,哪有此事。薑先生情動瀟湘,我不過是個陪襯而已。”
沐雲煙道:“好吧,我倒是小看你了,你藏頭露尾,當真是不夠朋友。”斜了蕭平安一眼,道:“你們兩個一個德性。”蕭平安沒來由被她一瞪,嚇了一跳。
全瑾瑜無奈道:“你也沒問那。”
沐雲煙道:“少廢話,快彈一曲聽聽。”
花月如微微一笑,道:“去取‘綠腰’來。”
全瑾瑜眉尖一動,道:“綠腰?”
花沐容笑道:“不錯,名琴綠腰,琴身桐木中端腰處有一抹翠綠,恰如美人腰。雖不能與號鍾、繞梁、綠綺、焦尾相比,卻也是傳世之寶。可惜我穀中無人有此才智,此琴束之高閣已久,今日公子前來,也叫此琴不至蒙塵。”
片刻一侍女攜一木盒前來,花沐容親自上前,輕啟琴盒,雙手捧出一具三尺瑤琴。
古籍載伏羲作琴,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故又稱七弦琴。琴長三尺六寸五,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數;寬約六寸,意為六合,納宇宙天地洪荒;厚約兩寸,按兩儀;麵圓底扁,是謂天圓地方。琴身與鳳身相應,有琴額、承露、嶽山、項、肩、腰、冠角、龍齦。
花沐容道:“可惜此琴角上碰損一處,雖是不大,卻也可惜,我穀中也曾尋名匠,卻是無人能補。”
全瑾瑜道:“《太音大全集》載:琴有九德,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然奇、古相駁,透、圓相斥,清、芳相爭,從未有琴能集九德一身。天道本缺,又何須增補。”
花沐容點頭讚道:“不愧當世名家,見解果然與眾不同。如此說來,此琴倒是暗合了大成若缺之道,我等也不須再想著畫蛇添足了。”雙手將琴遞上。
全瑾瑜上前兩步,整整衣冠,先是細看兩眼,道:“也是名家調校。”
花沐容道:“是,前些日子,洛陽劉子期前來拜會,也曾取琴調校,卻是未曾奏曲,猶豫再三,言說良琴久不鳴,當以佳曲醒之,他自己修行還是不夠。”
有侍女遞上銀盆,全瑾瑜淨手,白絲巾輕輕拭幹,這才雙手接琴,便在大殿當中盤膝而坐。宋時,琴桌已是普及,全瑾瑜卻還是依古禮,將琴頭右尾左置於膝上。
眾人見他神色端正,古琴在手,整個人的氣質都是一變,一個布衣書生,突然有了離塵出世之感。
全瑾瑜正衣端坐,麵上神情慢慢平複,乃至波瀾不驚,似是每寸肌膚都已鬆弛下來,一雙手虛置琴上,雙袖攏於琴後,鼻尖正對琴上五徽,目不斜視,連發絲也不見一絲顫動。
他接琴而坐,已有一刻鍾時間,但諸人靜靜看著他,卻無一人覺得不耐煩,反是覺得彈琴便該如此。
隻覺全瑾瑜身上一股無名的氣息慢慢在大殿之中擴散,人人心境平複,側耳傾聽。
但這沉靜未免太久,終於有人漸起驚疑,抬頭望去一眼,一瞬之間,人人心緒波動,就連花月如也欠了欠身。
恰在此時,全瑾瑜右手輕動,食指捺下,輕觸中間一弦,隨即向外一挑,叮咚一聲,響徹大殿,琴聲清脆,若平湖中投入了一顆石子。
這一聲入耳,全瑾瑜左手拇指按住那弦,琴弦顫動,餘音嫋嫋而出,若水麵波紋漸漸蕩開,越闊越遠,一波一波不斷向眾人衝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