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文士看他一眼,道:“莫急,莫急,我不說仔細些,你如何曉得。”搖搖頭道:“我不過是猜那人是衡山派,我又不識得衡山派,若不說仔細些,你如何明白。”
蕭平安點點頭,道:“是,是。”
中年文士道:“我們幾個都是從開封府出來。開封府也是金國重地,哎眼下雖是破敗,畢竟也曾是大宋國都,這開封府漢人眾多,管製本就比別處嚴。今年六月,有個叫溫迪罕永謙的來轄管此地,來了便大肆清算漢人,也是以抓拿奸細之名。卻是不分青紅皂白,不會說金話是杵逆,金話說的太好,就是奸細。微文深詆,無所不用其極。哎,總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屬下衙門借機橫征暴斂,明目張膽搶劫漢人財物。來了一個月,便殺了一百多人。激起民怨沸騰,城中處處有人鬧事。這溫迪罕永謙實是心狠手辣,立刻派兵鎮壓。開封城中一日亂過一日。”
眾人邊行邊說,其餘幾人臉上也是一臉憤然。那中年文士道:“東京落入虜手,將八十年,幾遭屠戮。但如眼下這般,已是數十年未見。大街之上,隨處可見漢人屍首,有的就被吊在自己門口,還不教旁人收殮。金兵趁夜強入民宅,以緝盜之名,搶掠財物,殺死男人,奸淫婦女。有那貞烈的女子,就拖到外間,放火活活燒死。咱們漢人也被欺負的狠了,當真是逼得咱們造反。”
說到開封府的慘狀,神色忽厲,又是悲切,又是咬牙切齒。
東京汴梁,北宋時,人口已過百萬,富華甲天下。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國侵占北宋後,稱為“汴京”。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到中都大興府,改汴京為“南京開封府”,為金國陪都。
八十年前,金兵攻打開封,東京保衛戰打的極為慘烈,城中多遭損毀。金人占據後,起初大肆屠殺虐待宋人,開封府愈發慘不忍睹。
此後開封府盛景不再,更是每況愈下。宋金和議後,兩國各有往來,大宋赴燕京的使節必經開封。
乾道六年(1170年),範成大出使之際,所見開封府,即使是經過完顏亮的大力營造,在範成大眼中仍是“新城內大抵皆墟,至有犁為田處;舊城內粗布肆,皆苟活而已。四望時見樓閣崢嶸,皆舊宮觀,寺宇無不頹毀。民亦久習胡俗,態度嗜好,與之俱化。”不但到處衰敗之色,就是漢人也都開始穿上胡服,許是被金人殺的怕了,俯首順耳,生活習慣也變的越來越像金人。若說北方漢人最早大量穿上胡服的地方,當推開封莫屬。
彼時金人統治下的開封百姓生活已是極度貧困,錢財盡被金人奪去。《樓鑰集》中載:“虜人浚民膏血以實巢穴,府庫多在上京諸處,故河南之民貧甚,錢亦益少。”開封百姓忍辱偷生,度日如年。
此後金人逐漸改變對宋人的政策,開封百姓日子才稍有好轉。金人不再逼迫濫殺漢人,也允許他們行商作賈。
漢人經營的本事遠超金人,漸漸開封又恢複些生機。不想一夜之間,風雲忽變,又是噩夢重來。
蕭平安也是震驚,忙道:“然後呢?”
中年文士道:“有道是官逼民反,這老百姓沒了活路,自然也不肯坐以待斃。”頓了一頓,道:“你可知道開封有鬼樊樓?如今鬼樊樓中聚集了兩三萬人,勢要與金人拚個死活。”
蕭平安搖了搖頭,心道,什麽樓這般大,竟能容得下兩三萬人。
中年文士搖頭道:“開封城修的好,當年人口百萬,富甲天下,地下溝渠交錯,兼又寬廣,實是個藏人的所在。早年多為亡命之徒藏身其中,自名為‘無憂洞’,又稱鬼樊樓。八十年前(實為1127年),金人攻陷開封,當時有不少百姓不及逃走,也躲入鬼樊樓中。此後避金人禍,這地下住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天長日久,這地下已是自成一方天地。”
蕭平安奇道:“地下如何住人?又能有多大地方,豈不讓人甕中捉鱉?”
中年文士啞然失笑,道:“你想是未去過地下的溝渠。這開封有多大,地下這鬼樊樓就有多大。就連當年包拯包大人也整治不得,你說厲害不厲害。”
蕭平安這才想起,自己當年在裏縣,也是自枯井進了溝渠,才跑出城外。隻是裏縣畢竟彈丸之地,與開封的溝渠自是不能相比。
宋時排水的溝渠修的甚是廣大,便是藏兵,也是不奇。
中年文士道:“那溫迪罕永謙實是把漢人逼到絕路,不少人就躲入地下。誰知這下反是正中下懷。這地下的鬼樊樓如今與大宋當年不同,雖然還有不少作奸犯科之徒,但大部已是窮困潦倒的百姓。白日在市麵上找活幹,晚上就住在地下。也有兩三萬之眾。金人一直視之為腐瘡爛肌,正想借此一網打盡。於是調集重兵,大肆搜捕。”
搖搖頭又道:“當年包大人等人不能整治,無非是鬼樊樓下生存的,並非都是歹人,同時也是投鼠忌器,怕鬧的京師大亂。金人卻是不管不顧,派兵下到溝渠,見人就殺,連幾歲大的兒童也不放過。可憐數日之間,便是千人被屠,屍骨也無人收拾,開封府愁雲慘淡,滿城都是血腥之氣。”
蕭平安怒道:“當真是無法無天!”
中年文士冷笑一聲,無奈之極,道:“這金國的天下,人家就是法,人家就是天。”又道:“鬼樊樓裏的人自然也不肯坐以待斃,當即組織起來反抗。可惜這地下住的,不是老弱病殘,就是婦孺兒童,哪裏是那凶悍的金兵之敵。”
蕭平安緊握雙拳,道:“如此令人發指,就無人管麽?”
中年文士麵上突現敬意,道:“有人管的!鬧的最凶之時,開封府來了六位好漢。為首的兩人便是衡山派的弟子,一個姓秦,一個姓林。”
蕭平安大驚失色,險些脫口而出,一個姓秦,一個姓林,豈不就是秦晉師兄和林子瞻師兄。派中姓秦和姓林的也有幾個,但平日走在一起的,十有八九還是這兩人。
中年文士隻顧自己說話,也未注意蕭平安神色,道:“這六位俠士當即挺身而出,也下到鬼樊樓,幾天功夫,就收服了地下十幾個幫派,將人心歸攏,帶領眾人反抗。”
身旁一人道:“是啊,這幾人好生厲害,帶著一幫烏合之眾,竟是打的官兵節節敗退。”
又一人道:“聽說這幾人都是年輕人,最小的一個,才十四五歲。”
一人道:“有誌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蕭平安卻又是一驚,心道,十四五歲?莫非宋源寶也跟來了?
走在最前麵是個壯漢,此際回過頭來,道:“那又有什麽用?你老實些,叫他殺幾個也就罷了。此番卻是越鬧越大,那金人是好惹的麽?當年大宋百萬大軍,不一樣被人殺的丟盔棄甲,連國都都丟了!”
身後一人大是不滿,道:“薑二哥,你這話我就不愛聽,我若有你這個身板,說什麽也要下去,跟六位好漢一起拚一拚。”說話這人身材瘦小,一副弱不禁風模樣。
那薑二哼了一聲,道:“你若真想去,瘸子殘廢都阻不住你,莫恁地在此逞英雄。”
蕭平安哪有心聽他們吵嘴,急道:“那後來呢?”
中年文士道:“我們早逃出來啦,開封城如今便是人間地獄,能跑的早就跑啦。但我聽說,那溫迪罕永謙調集了五千精兵,勢要掃平鬼樊樓。”
蕭平安皺眉道:“有多少日了?”
中年文士道:“六俠是八月初二入的城,我等是初九走的,算來我等出來也有二十多日了。”
蕭平安急道:“他們還守得住麽?”
中年文士嗤了一聲,道:“你道五千精兵是吃白飯的麽。”
蕭平安一把攥住他手,道:“你說什麽?”
那中年文士隻覺手上如加了一道鋼鉗,痛不可當,急道:“好漢饒命,好漢饒命。”
蕭平安情急之下,力氣不小,此際才明白過來,連忙放手,道:“在下聽的情急,莽撞了,先生勿怪。”
那中年文士連連甩手,埋怨道:“你這後生,力氣忒也大了。”隨即道:“哪個不想他能守住,畢竟兩三萬百姓,可都是我一族同胞。隻是那五千精兵如何對付,地下雖有數萬人,青壯怕也有三五千,卻都是烏合之眾,便是有幾個亡命之徒,又抵的甚用。聽說那領兵的乃是納蘭也裏,在金國也是有名的戰將。”
身旁那瘦小男子道:“衡山派那幾位當真是英雄好漢,明知是螳臂當車,以卵擊石,仍是義無反顧,當真是叫人好生佩服。”
中年文士道:“是,方才策馬急行那人也是這身衣服,我才猜他是衡山派的好漢,咦,人呢?”
眾人都是一怔,身旁已沒了蕭平安的人影,回頭四顧,隻見來路上一個彈丸黑點,頃刻蹤影皆無。
眾人麵麵相覷,前麵那壯漢奇道:“他為何馬也不要了?”
那中年文士忽然一聲長歎,道:“我明白了,原來他也是衡山派的好漢。”
蕭平安發足奔馳,急如星火,兩旁樹木飛也似的不斷向後掠過。他心急如焚。衡山派姓秦和姓林的弟子結伴,十之八九就是秦晉林子瞻。
林子瞻與他親如兄弟,秦晉麵冷心熱,其實待他也是不錯。或許還有宋源寶。若真是這三人,其餘幾個怕也是熟人。林子瞻如今與水靈波寸步不離,這又是一個。
不管是也不是,他也要急著趕去開封府一看究竟。難怪方才自己尋不到那衡山弟子蹤跡,他一路向東,方才身後一個岔道,便是向北前往開封之路。那人想也是奔開封去了。
蕭平安點點頭,道:“是,是。”
中年文士道:“我們幾個都是從開封府出來。開封府也是金國重地,哎眼下雖是破敗,畢竟也曾是大宋國都,這開封府漢人眾多,管製本就比別處嚴。今年六月,有個叫溫迪罕永謙的來轄管此地,來了便大肆清算漢人,也是以抓拿奸細之名。卻是不分青紅皂白,不會說金話是杵逆,金話說的太好,就是奸細。微文深詆,無所不用其極。哎,總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屬下衙門借機橫征暴斂,明目張膽搶劫漢人財物。來了一個月,便殺了一百多人。激起民怨沸騰,城中處處有人鬧事。這溫迪罕永謙實是心狠手辣,立刻派兵鎮壓。開封城中一日亂過一日。”
眾人邊行邊說,其餘幾人臉上也是一臉憤然。那中年文士道:“東京落入虜手,將八十年,幾遭屠戮。但如眼下這般,已是數十年未見。大街之上,隨處可見漢人屍首,有的就被吊在自己門口,還不教旁人收殮。金兵趁夜強入民宅,以緝盜之名,搶掠財物,殺死男人,奸淫婦女。有那貞烈的女子,就拖到外間,放火活活燒死。咱們漢人也被欺負的狠了,當真是逼得咱們造反。”
說到開封府的慘狀,神色忽厲,又是悲切,又是咬牙切齒。
東京汴梁,北宋時,人口已過百萬,富華甲天下。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國侵占北宋後,稱為“汴京”。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到中都大興府,改汴京為“南京開封府”,為金國陪都。
八十年前,金兵攻打開封,東京保衛戰打的極為慘烈,城中多遭損毀。金人占據後,起初大肆屠殺虐待宋人,開封府愈發慘不忍睹。
此後開封府盛景不再,更是每況愈下。宋金和議後,兩國各有往來,大宋赴燕京的使節必經開封。
乾道六年(1170年),範成大出使之際,所見開封府,即使是經過完顏亮的大力營造,在範成大眼中仍是“新城內大抵皆墟,至有犁為田處;舊城內粗布肆,皆苟活而已。四望時見樓閣崢嶸,皆舊宮觀,寺宇無不頹毀。民亦久習胡俗,態度嗜好,與之俱化。”不但到處衰敗之色,就是漢人也都開始穿上胡服,許是被金人殺的怕了,俯首順耳,生活習慣也變的越來越像金人。若說北方漢人最早大量穿上胡服的地方,當推開封莫屬。
彼時金人統治下的開封百姓生活已是極度貧困,錢財盡被金人奪去。《樓鑰集》中載:“虜人浚民膏血以實巢穴,府庫多在上京諸處,故河南之民貧甚,錢亦益少。”開封百姓忍辱偷生,度日如年。
此後金人逐漸改變對宋人的政策,開封百姓日子才稍有好轉。金人不再逼迫濫殺漢人,也允許他們行商作賈。
漢人經營的本事遠超金人,漸漸開封又恢複些生機。不想一夜之間,風雲忽變,又是噩夢重來。
蕭平安也是震驚,忙道:“然後呢?”
中年文士道:“有道是官逼民反,這老百姓沒了活路,自然也不肯坐以待斃。”頓了一頓,道:“你可知道開封有鬼樊樓?如今鬼樊樓中聚集了兩三萬人,勢要與金人拚個死活。”
蕭平安搖了搖頭,心道,什麽樓這般大,竟能容得下兩三萬人。
中年文士搖頭道:“開封城修的好,當年人口百萬,富甲天下,地下溝渠交錯,兼又寬廣,實是個藏人的所在。早年多為亡命之徒藏身其中,自名為‘無憂洞’,又稱鬼樊樓。八十年前(實為1127年),金人攻陷開封,當時有不少百姓不及逃走,也躲入鬼樊樓中。此後避金人禍,這地下住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天長日久,這地下已是自成一方天地。”
蕭平安奇道:“地下如何住人?又能有多大地方,豈不讓人甕中捉鱉?”
中年文士啞然失笑,道:“你想是未去過地下的溝渠。這開封有多大,地下這鬼樊樓就有多大。就連當年包拯包大人也整治不得,你說厲害不厲害。”
蕭平安這才想起,自己當年在裏縣,也是自枯井進了溝渠,才跑出城外。隻是裏縣畢竟彈丸之地,與開封的溝渠自是不能相比。
宋時排水的溝渠修的甚是廣大,便是藏兵,也是不奇。
中年文士道:“那溫迪罕永謙實是把漢人逼到絕路,不少人就躲入地下。誰知這下反是正中下懷。這地下的鬼樊樓如今與大宋當年不同,雖然還有不少作奸犯科之徒,但大部已是窮困潦倒的百姓。白日在市麵上找活幹,晚上就住在地下。也有兩三萬之眾。金人一直視之為腐瘡爛肌,正想借此一網打盡。於是調集重兵,大肆搜捕。”
搖搖頭又道:“當年包大人等人不能整治,無非是鬼樊樓下生存的,並非都是歹人,同時也是投鼠忌器,怕鬧的京師大亂。金人卻是不管不顧,派兵下到溝渠,見人就殺,連幾歲大的兒童也不放過。可憐數日之間,便是千人被屠,屍骨也無人收拾,開封府愁雲慘淡,滿城都是血腥之氣。”
蕭平安怒道:“當真是無法無天!”
中年文士冷笑一聲,無奈之極,道:“這金國的天下,人家就是法,人家就是天。”又道:“鬼樊樓裏的人自然也不肯坐以待斃,當即組織起來反抗。可惜這地下住的,不是老弱病殘,就是婦孺兒童,哪裏是那凶悍的金兵之敵。”
蕭平安緊握雙拳,道:“如此令人發指,就無人管麽?”
中年文士麵上突現敬意,道:“有人管的!鬧的最凶之時,開封府來了六位好漢。為首的兩人便是衡山派的弟子,一個姓秦,一個姓林。”
蕭平安大驚失色,險些脫口而出,一個姓秦,一個姓林,豈不就是秦晉師兄和林子瞻師兄。派中姓秦和姓林的也有幾個,但平日走在一起的,十有八九還是這兩人。
中年文士隻顧自己說話,也未注意蕭平安神色,道:“這六位俠士當即挺身而出,也下到鬼樊樓,幾天功夫,就收服了地下十幾個幫派,將人心歸攏,帶領眾人反抗。”
身旁一人道:“是啊,這幾人好生厲害,帶著一幫烏合之眾,竟是打的官兵節節敗退。”
又一人道:“聽說這幾人都是年輕人,最小的一個,才十四五歲。”
一人道:“有誌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蕭平安卻又是一驚,心道,十四五歲?莫非宋源寶也跟來了?
走在最前麵是個壯漢,此際回過頭來,道:“那又有什麽用?你老實些,叫他殺幾個也就罷了。此番卻是越鬧越大,那金人是好惹的麽?當年大宋百萬大軍,不一樣被人殺的丟盔棄甲,連國都都丟了!”
身後一人大是不滿,道:“薑二哥,你這話我就不愛聽,我若有你這個身板,說什麽也要下去,跟六位好漢一起拚一拚。”說話這人身材瘦小,一副弱不禁風模樣。
那薑二哼了一聲,道:“你若真想去,瘸子殘廢都阻不住你,莫恁地在此逞英雄。”
蕭平安哪有心聽他們吵嘴,急道:“那後來呢?”
中年文士道:“我們早逃出來啦,開封城如今便是人間地獄,能跑的早就跑啦。但我聽說,那溫迪罕永謙調集了五千精兵,勢要掃平鬼樊樓。”
蕭平安皺眉道:“有多少日了?”
中年文士道:“六俠是八月初二入的城,我等是初九走的,算來我等出來也有二十多日了。”
蕭平安急道:“他們還守得住麽?”
中年文士嗤了一聲,道:“你道五千精兵是吃白飯的麽。”
蕭平安一把攥住他手,道:“你說什麽?”
那中年文士隻覺手上如加了一道鋼鉗,痛不可當,急道:“好漢饒命,好漢饒命。”
蕭平安情急之下,力氣不小,此際才明白過來,連忙放手,道:“在下聽的情急,莽撞了,先生勿怪。”
那中年文士連連甩手,埋怨道:“你這後生,力氣忒也大了。”隨即道:“哪個不想他能守住,畢竟兩三萬百姓,可都是我一族同胞。隻是那五千精兵如何對付,地下雖有數萬人,青壯怕也有三五千,卻都是烏合之眾,便是有幾個亡命之徒,又抵的甚用。聽說那領兵的乃是納蘭也裏,在金國也是有名的戰將。”
身旁那瘦小男子道:“衡山派那幾位當真是英雄好漢,明知是螳臂當車,以卵擊石,仍是義無反顧,當真是叫人好生佩服。”
中年文士道:“是,方才策馬急行那人也是這身衣服,我才猜他是衡山派的好漢,咦,人呢?”
眾人都是一怔,身旁已沒了蕭平安的人影,回頭四顧,隻見來路上一個彈丸黑點,頃刻蹤影皆無。
眾人麵麵相覷,前麵那壯漢奇道:“他為何馬也不要了?”
那中年文士忽然一聲長歎,道:“我明白了,原來他也是衡山派的好漢。”
蕭平安發足奔馳,急如星火,兩旁樹木飛也似的不斷向後掠過。他心急如焚。衡山派姓秦和姓林的弟子結伴,十之八九就是秦晉林子瞻。
林子瞻與他親如兄弟,秦晉麵冷心熱,其實待他也是不錯。或許還有宋源寶。若真是這三人,其餘幾個怕也是熟人。林子瞻如今與水靈波寸步不離,這又是一個。
不管是也不是,他也要急著趕去開封府一看究竟。難怪方才自己尋不到那衡山弟子蹤跡,他一路向東,方才身後一個岔道,便是向北前往開封之路。那人想也是奔開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