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極差,試作清平樂,古道西風,黃沙點點愁。曉夢殘歌聽腸斷,人生恰似飛雪。塞北萬裏獨行,渺渺常為異客。蒼山猶記秦漢,往事已是雲煙。
柴霏雪忽道:“大師,我累了,先歇息去了。”轉身就走。
沈放一時驚愕,知道她是發了脾氣,卻又不知何故,望望李承翰。
李承翰搖了搖頭道:“你啊你,真是蠢到家了。”
沈放幾人在山上住了三日,兩日都在練功。那“靈心同鑒”,兩人功法都已熟悉,但使出來仍是時靈時不靈。
第三日晚間,紇石烈光中竟也來了寺中。原來他正巧來城外訪友,知道沈放幾人也該回去,特意繞了一圈前來相會。
柴霏雪見宋源寶也跟在身後,奇道:“你怎麽也來了?”
宋源寶一挺胸脯,道:“道爺想去哪就去哪,還要給你說麽?”
柴霏雪麵色一冷,冷冰冰道:“你說什麽?我沒聽清。”
宋源寶立刻矮了半截,道:“小道遊經此地,見山川秀麗,一股空靈氤氳之氣,定有仙女下凡,特來拜見。”
柴霏雪一甩手,道:“滾,一邊老實呆著去。”
宋源寶道:“好嘞。”
一旁萬卷書看的直傻了眼,見柴霏雪走了,才敢上前,問道:“元寶哥,你慫什麽?”慫在現今有膽怯之意,此處則是驚懼之意。張衡《西京賦》中有“將乍往而未半,怵悼栗而慫兢”。
宋源寶道:“哼,我會怕她?眼下我神功未成,先慣慣她!”
次日本打算一並下山,諸葛飛卿與李承翰卻還與虛清有事相商。見沈放記掛鄭挺之事,便叫幾人先行。
離了香山,直奔京城。沈放幾人坐在車中,宋源寶和萬卷書卻是策馬而行。
走了十餘裏,宋源寶忽然策馬跑來,趴在窗口,大聲叫道:“沈大哥,沈大哥,有個怪人!”
沈放開了車窗,道:“什麽怪人?”
宋源寶驚歎道:“足有七尺多高,好嚇人!”
沈放心念一動,心道:“如此高的怪人,莫不是陰長生?”他在離開南海子獵苑之時,曾經遇到此人,如此特征鮮明之人,自是過目不忘。問道:“朝哪裏去了?”
宋源寶道:“那邊有個村子,就朝村子裏去了。”
柴霏雪道:“魔手陰長生?”
沈放道:“你也知道?咱們去看看?”
離大路不遠,一條小河,數排大樹,其後果然有個小小村落。村前路上,一人正緩步而行,離的過遠,倒瞧不出高矮。
沈放、柴霏雪、宋源寶三人循道跟去,也怕會有凶險,叫紇石烈光中和萬卷書都留在車上。
待幾人走到村口,已經沒了陰長生身影。宋源寶見村口有個七八歲的孩子,拖著閃亮兩條鼻涕,正蹲在地上玩泥巴,身旁還有隻大狗。那狗見了眾人,就是一陣狂吠。
宋源寶上前道:“嘿,小屁孩,剛才有個很高的大個子哪裏去了?”
那孩子理也不理,在地上已經捏了一排小人,正在布兵打仗。此時天氣已是寒冷,那孩子雙手十根指頭凍的紅蘿卜一般,卻是眉開眼笑,樂而不疲。
宋源寶見他不理自己,眼珠一轉,道:“原來是個啞巴。”
果然那孩子抬頭道:“你才是啞巴。”
宋源寶笑道:“你不是啞巴,我問你話幹什麽不答?”
那孩子道:“你一看就是個傻子,我才不要跟你說話。”
柴霏雪忍不住掩口而笑,道:“好孩子,你莫要理他,跟姐姐說,姐姐給你買糖吃。”
那孩子一張手,一手黃泥,道:“拿來。”
柴霏雪笑容僵在臉上,她隨口一說,身上哪裏有帶著糖。
那孩子見她尷尬模樣,“嘶”的一聲,把一截鼻涕吸回鼻孔,道:“騙子!”
宋源寶看柴霏雪窘態,登時沒心沒肺笑出聲來。柴霏雪狠狠瞪了他一眼。
沈放也忍不住發笑,隨即見柴霏雪冷眼看來,急忙止住笑容。蹲下身來,拿起地上泥巴,三兩下捏出個小人來,栩栩如生,與那孩子倒有七八分相似。
那孩子直看傻了眼,鼻涕一直流進嘴裏,雙手接過,愛不釋手,伸手一指,道:“前麵第五家。”
沈放微微一怔,看這孩子意思,倒似是清楚的很,陰長生如此大的個子,尋常孩子見了,豈有不驚怪之理,隨口問道:“大個子經常來麽?”
那孩子道:“是啊,他想跟木根爺爺學刻木頭人,爺爺不喜歡他。”
沈放奇道:“木根爺爺是什麽人?”
那孩子道:“木根爺爺就是木根爺爺啊,他一屋子都是木頭樹根。他刻的人啊,小老虎,小豹子,可像了。”看了看手裏的泥人,道:“比伯伯……你捏的還好。”他看沈放頭上許多白發,喊了聲伯伯,卻又覺得有些不對,心下好奇,盯著他臉看。
沈放三人對視一眼,心中都道:“莫非是什麽隱居的武林奇人?”
柴霏雪道:“木根爺爺為什麽不喜歡他?”
那孩子摸摸腦袋,蹭的一頭爛泥也不自覺,道:“我也不知道啊,聽說木根爺爺不喜歡他,說他是壞人。”
三人複往前行,走不多遠,便聽錘鑿相擊之聲,又走幾句,果見一個院子。竹籬四尺來高,足有六七丈見方,院中堆滿大大小小的樹根原木,上搭天棚。
一棵老樹之下,坐著一個老翁,頭已全禿,頜下白須,左手持鑿,右手持錘。雙膝之間,三尺來高一個樹樁。錘鑿不停,木屑紛飛。
一人靜靜站在老翁身側,如同一堵牆一般,正是陰長生。
三人不敢貿然入內,就在籬笆前站定。那老翁正對這邊,未曾抬頭,口中道:“你朋友?”
陰長生道:“我沒有朋友。”聲音沙啞低沉,聽著便有些怕人。
那老翁再不言語,手中錘鑿不停。
沈放一旁看的仔細,那老翁下手也不算快,但每一鑿都是恰到好處,絕無重複,身下樹樁已經漸漸現出一個人形。
那人形浮現的自然之極,倒似有一個人就藏在木中,被他一點一點刨將出來。
木雕之藝源遠流長,戰國時期技藝已極是高超。隋唐,木雕繁榮,富貴之家,多重金購來擺放。木雕選材,多用黃楊、檀木、櫸木、樟木、竹根等,木質需堅硬、細膩,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
老翁麵前便是一棵黃花梨木樹樁,已經去皮幹燥。這木料極是細密堅硬,但在老翁手下,直如豆腐一般。
沈放看的清楚,老者每一鑿都是不厚,下手自然順暢,切下的木屑一片一片,厚薄竟是一般無二。沈放心中驚異,這老翁並不似身懷武功,純是熟能生巧,手上功夫倒也罷了,但這塑形於心的本事可著實了得。
木雕選材處理後,第一步便是定型。這一步關係成品好壞,最是馬虎不得。常人雕刻,都是邊刻邊看,甚至還要預先畫出線條輪廓,雕刻之時,屢屢停下遠觀近觀,唯恐壞了木料。這老翁卻是胸有成竹,不假思索,甚至眼神都不在錘鑿之上。
他手中所拿,看似一把鑿子,其實前端乃是鏟形,此物實際就叫打胚刀。相比細節處理的圓弧刀,此刀更為厚實,鋒利不足,但韌性較強。錘子也與尋常不同,稱作“打把”,模樣更似短斧,敲擊之時,不能用頭部,而是要用寬麵去拍擊胚刀末端,。
大件定型之時,因要去除的部分較多,才會用到打胚刀。但關鍵之處,大多匠人不敢大意,仍是要換修光的深、中、淺圓弧刀來刻。視器形不同,還需要用到鋸子、銼、斧等物。
這老翁卻全憑一柄打把,一把打胚刀,下手如行雲流水,絕不拖泥帶水。
沈放隻覺老翁手中自有一股天然靈動之氣,說不出的流暢自然,賞心悅目,叫他也是沉浸其中。
柴霏雪也是看的出神,她今日仍是一身白衣,在這古樸院外一站,當真是飄然若仙,偶有路過的村漢見了,直移不開目光,險些撞到牆上。
宋源寶卻已有些耐不住性子,左顧右盼。
一刻鍾功夫,老翁手下那木已見雛形,那老翁站起身來道:“回去吧,莫要來了,你這樣便是看上一百年,也是看不會的。”
陰長生默不作聲,這約莫兩刻鍾時間,他動也未曾動過,麵上也是毫無表情,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宋源寶聽的清楚,看陰長生高高大大一個人,站在樹下一堆亂木之間,似是笨拙的手腳也無處安放,卻是說不出的孤獨無助,忍不住插口道:“那你教他啊!你瞧他可憐巴巴的!”
老翁道:“他那雙手是拿刀的,是拿劍的,是殺人的。你教給我看看。”
宋源寶道:“難道殺人不比你刻木頭人難麽,難的他都會,怎麽就學不了你這個。”
老翁笑道:“你瞧不上我這手藝麽?”
宋源寶撇了撇嘴,道:“有什麽了不起,無他,但手熟爾。”
老翁倒不生氣,道:“話倒是不錯,不管什麽事,隻要你做的夠多夠久,總能悟出些門道。”
宋源寶還待說話,沈放一拉他衣袖,對那老翁拱手道:“老丈,叨擾。子曰有教無類,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緣何老丈不願渡人?”
柴霏雪忽道:“大師,我累了,先歇息去了。”轉身就走。
沈放一時驚愕,知道她是發了脾氣,卻又不知何故,望望李承翰。
李承翰搖了搖頭道:“你啊你,真是蠢到家了。”
沈放幾人在山上住了三日,兩日都在練功。那“靈心同鑒”,兩人功法都已熟悉,但使出來仍是時靈時不靈。
第三日晚間,紇石烈光中竟也來了寺中。原來他正巧來城外訪友,知道沈放幾人也該回去,特意繞了一圈前來相會。
柴霏雪見宋源寶也跟在身後,奇道:“你怎麽也來了?”
宋源寶一挺胸脯,道:“道爺想去哪就去哪,還要給你說麽?”
柴霏雪麵色一冷,冷冰冰道:“你說什麽?我沒聽清。”
宋源寶立刻矮了半截,道:“小道遊經此地,見山川秀麗,一股空靈氤氳之氣,定有仙女下凡,特來拜見。”
柴霏雪一甩手,道:“滾,一邊老實呆著去。”
宋源寶道:“好嘞。”
一旁萬卷書看的直傻了眼,見柴霏雪走了,才敢上前,問道:“元寶哥,你慫什麽?”慫在現今有膽怯之意,此處則是驚懼之意。張衡《西京賦》中有“將乍往而未半,怵悼栗而慫兢”。
宋源寶道:“哼,我會怕她?眼下我神功未成,先慣慣她!”
次日本打算一並下山,諸葛飛卿與李承翰卻還與虛清有事相商。見沈放記掛鄭挺之事,便叫幾人先行。
離了香山,直奔京城。沈放幾人坐在車中,宋源寶和萬卷書卻是策馬而行。
走了十餘裏,宋源寶忽然策馬跑來,趴在窗口,大聲叫道:“沈大哥,沈大哥,有個怪人!”
沈放開了車窗,道:“什麽怪人?”
宋源寶驚歎道:“足有七尺多高,好嚇人!”
沈放心念一動,心道:“如此高的怪人,莫不是陰長生?”他在離開南海子獵苑之時,曾經遇到此人,如此特征鮮明之人,自是過目不忘。問道:“朝哪裏去了?”
宋源寶道:“那邊有個村子,就朝村子裏去了。”
柴霏雪道:“魔手陰長生?”
沈放道:“你也知道?咱們去看看?”
離大路不遠,一條小河,數排大樹,其後果然有個小小村落。村前路上,一人正緩步而行,離的過遠,倒瞧不出高矮。
沈放、柴霏雪、宋源寶三人循道跟去,也怕會有凶險,叫紇石烈光中和萬卷書都留在車上。
待幾人走到村口,已經沒了陰長生身影。宋源寶見村口有個七八歲的孩子,拖著閃亮兩條鼻涕,正蹲在地上玩泥巴,身旁還有隻大狗。那狗見了眾人,就是一陣狂吠。
宋源寶上前道:“嘿,小屁孩,剛才有個很高的大個子哪裏去了?”
那孩子理也不理,在地上已經捏了一排小人,正在布兵打仗。此時天氣已是寒冷,那孩子雙手十根指頭凍的紅蘿卜一般,卻是眉開眼笑,樂而不疲。
宋源寶見他不理自己,眼珠一轉,道:“原來是個啞巴。”
果然那孩子抬頭道:“你才是啞巴。”
宋源寶笑道:“你不是啞巴,我問你話幹什麽不答?”
那孩子道:“你一看就是個傻子,我才不要跟你說話。”
柴霏雪忍不住掩口而笑,道:“好孩子,你莫要理他,跟姐姐說,姐姐給你買糖吃。”
那孩子一張手,一手黃泥,道:“拿來。”
柴霏雪笑容僵在臉上,她隨口一說,身上哪裏有帶著糖。
那孩子見她尷尬模樣,“嘶”的一聲,把一截鼻涕吸回鼻孔,道:“騙子!”
宋源寶看柴霏雪窘態,登時沒心沒肺笑出聲來。柴霏雪狠狠瞪了他一眼。
沈放也忍不住發笑,隨即見柴霏雪冷眼看來,急忙止住笑容。蹲下身來,拿起地上泥巴,三兩下捏出個小人來,栩栩如生,與那孩子倒有七八分相似。
那孩子直看傻了眼,鼻涕一直流進嘴裏,雙手接過,愛不釋手,伸手一指,道:“前麵第五家。”
沈放微微一怔,看這孩子意思,倒似是清楚的很,陰長生如此大的個子,尋常孩子見了,豈有不驚怪之理,隨口問道:“大個子經常來麽?”
那孩子道:“是啊,他想跟木根爺爺學刻木頭人,爺爺不喜歡他。”
沈放奇道:“木根爺爺是什麽人?”
那孩子道:“木根爺爺就是木根爺爺啊,他一屋子都是木頭樹根。他刻的人啊,小老虎,小豹子,可像了。”看了看手裏的泥人,道:“比伯伯……你捏的還好。”他看沈放頭上許多白發,喊了聲伯伯,卻又覺得有些不對,心下好奇,盯著他臉看。
沈放三人對視一眼,心中都道:“莫非是什麽隱居的武林奇人?”
柴霏雪道:“木根爺爺為什麽不喜歡他?”
那孩子摸摸腦袋,蹭的一頭爛泥也不自覺,道:“我也不知道啊,聽說木根爺爺不喜歡他,說他是壞人。”
三人複往前行,走不多遠,便聽錘鑿相擊之聲,又走幾句,果見一個院子。竹籬四尺來高,足有六七丈見方,院中堆滿大大小小的樹根原木,上搭天棚。
一棵老樹之下,坐著一個老翁,頭已全禿,頜下白須,左手持鑿,右手持錘。雙膝之間,三尺來高一個樹樁。錘鑿不停,木屑紛飛。
一人靜靜站在老翁身側,如同一堵牆一般,正是陰長生。
三人不敢貿然入內,就在籬笆前站定。那老翁正對這邊,未曾抬頭,口中道:“你朋友?”
陰長生道:“我沒有朋友。”聲音沙啞低沉,聽著便有些怕人。
那老翁再不言語,手中錘鑿不停。
沈放一旁看的仔細,那老翁下手也不算快,但每一鑿都是恰到好處,絕無重複,身下樹樁已經漸漸現出一個人形。
那人形浮現的自然之極,倒似有一個人就藏在木中,被他一點一點刨將出來。
木雕之藝源遠流長,戰國時期技藝已極是高超。隋唐,木雕繁榮,富貴之家,多重金購來擺放。木雕選材,多用黃楊、檀木、櫸木、樟木、竹根等,木質需堅硬、細膩,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
老翁麵前便是一棵黃花梨木樹樁,已經去皮幹燥。這木料極是細密堅硬,但在老翁手下,直如豆腐一般。
沈放看的清楚,老者每一鑿都是不厚,下手自然順暢,切下的木屑一片一片,厚薄竟是一般無二。沈放心中驚異,這老翁並不似身懷武功,純是熟能生巧,手上功夫倒也罷了,但這塑形於心的本事可著實了得。
木雕選材處理後,第一步便是定型。這一步關係成品好壞,最是馬虎不得。常人雕刻,都是邊刻邊看,甚至還要預先畫出線條輪廓,雕刻之時,屢屢停下遠觀近觀,唯恐壞了木料。這老翁卻是胸有成竹,不假思索,甚至眼神都不在錘鑿之上。
他手中所拿,看似一把鑿子,其實前端乃是鏟形,此物實際就叫打胚刀。相比細節處理的圓弧刀,此刀更為厚實,鋒利不足,但韌性較強。錘子也與尋常不同,稱作“打把”,模樣更似短斧,敲擊之時,不能用頭部,而是要用寬麵去拍擊胚刀末端,。
大件定型之時,因要去除的部分較多,才會用到打胚刀。但關鍵之處,大多匠人不敢大意,仍是要換修光的深、中、淺圓弧刀來刻。視器形不同,還需要用到鋸子、銼、斧等物。
這老翁卻全憑一柄打把,一把打胚刀,下手如行雲流水,絕不拖泥帶水。
沈放隻覺老翁手中自有一股天然靈動之氣,說不出的流暢自然,賞心悅目,叫他也是沉浸其中。
柴霏雪也是看的出神,她今日仍是一身白衣,在這古樸院外一站,當真是飄然若仙,偶有路過的村漢見了,直移不開目光,險些撞到牆上。
宋源寶卻已有些耐不住性子,左顧右盼。
一刻鍾功夫,老翁手下那木已見雛形,那老翁站起身來道:“回去吧,莫要來了,你這樣便是看上一百年,也是看不會的。”
陰長生默不作聲,這約莫兩刻鍾時間,他動也未曾動過,麵上也是毫無表情,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宋源寶聽的清楚,看陰長生高高大大一個人,站在樹下一堆亂木之間,似是笨拙的手腳也無處安放,卻是說不出的孤獨無助,忍不住插口道:“那你教他啊!你瞧他可憐巴巴的!”
老翁道:“他那雙手是拿刀的,是拿劍的,是殺人的。你教給我看看。”
宋源寶道:“難道殺人不比你刻木頭人難麽,難的他都會,怎麽就學不了你這個。”
老翁笑道:“你瞧不上我這手藝麽?”
宋源寶撇了撇嘴,道:“有什麽了不起,無他,但手熟爾。”
老翁倒不生氣,道:“話倒是不錯,不管什麽事,隻要你做的夠多夠久,總能悟出些門道。”
宋源寶還待說話,沈放一拉他衣袖,對那老翁拱手道:“老丈,叨擾。子曰有教無類,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緣何老丈不願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