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鍾之後,便有老鼠尋來。
地下沒有一點光線,沈放聽窸窸窣窣聲響。那老鼠已經躁動用異常,絲毫沒了往常警覺,被沈放一把抓住。
沈放雖是膽大,但手裏抓隻老鼠,也是惡心又害怕。早有準備,將金銀切作小塊。拈起一顆銀豆,塞入那老鼠口中。
這活想著簡單,幹起來著實不易。
銀子雖然是好東西,但那老鼠如何肯吃。鼠膽又小,被人捏在手裏,更是死命掙紮。提心吊膽,費了好半天力氣,方將銀粒喂入。鬆手放開,那老鼠卻不逃開,原地蹲了許久,方才跑的無影無蹤。
沈放已盡可能控製金銀分量。他想的周全,太小老鼠拉屎就會帶出來,太大,老鼠支撐不住,跑幾步就會被墜死。究竟多大合適,其實他心中也是沒譜。眼下沒別的辦法,隻有死馬當活馬醫。
隨後,沈放心中卻是多了幾分信心。一日之內,不過十三隻老鼠尋來。若是尋常,這藥怕能引得成千上萬隻老鼠。眼下就這麽十三隻,自是城中有人捕鼠吃,老鼠已經幾乎被捕殺殆盡。
但這法子能否奏效,自己其實一點信心也無。十三隻老鼠自然不能全部放走,沈放留了五隻,剝皮留肉,晾在石上。
洞還是要挖,不可把希望盡付在旁人手上。
挖洞的工作進展很慢,他隻有半斤左右的水,也不能連續勞作,讓自己口幹舌燥。想到萬不得已,自己恐怕要喝尿,忍不住又是一陣惡寒。
次日仍然化了藥粉,又引了七八隻老鼠過來。照例留下一半剝皮取肉,然後慢慢挖洞。
第七日,他終於聽見了聲響。心中大寬,終於有人來了!而他的洞才剛剛向上挖了兩尺不到。
第九日,他渾身上下,如同一個土人,自井底走出。龔浩和三個閑人,都是驚的呆了。
外麵陽光刺眼,照的他不敢抬頭。聞到上麵的空氣,恍若再世為人。
他疲憊至極,身體虛弱不堪,甚至不是龔浩幾人幫忙,他都爬不出深井。
喝了些水,拿出一錠銀子,謝了龔浩幾人。這幾人雖是貪的財物,畢竟是救了自己性命。稍喘息幾口,立刻就要出發。他已經耽擱了九天,還不知大叔和蕭平安如何了。前麵得來的消息,大夥兒十有八九,都是要過河。自己到了大宋境內,再做打算。
就近自東門出城,剛到城門之前,就聽頭頂有人擊掌道:“好本事,你果然自己出來了。”
沈放吃了一驚,抬頭去看,隻見城樓上站著一人,儒生打扮,笑容可掬,負手而立,竟是昆侖三絕之一的書香滿園虞子墨。
沈放放慢腳步,但仍朝城門洞去,高聲道:“虞先生是幾時到的?”
虞子墨道:“才來了兩日。”
沈放走入城門洞,嗬嗬笑了兩聲,道:“先生大駕光臨,小處蓬蓽生輝。”
不聞頭頂聲響,待到走到城門前,虞子墨輕飄飄自城上落下,正與沈放並肩,道:“你也是南下麽,同路同路。”
沈放頗是無奈,雖不知他打的什麽算盤,但多半沒有好事。隻是自己也打不過人家,還能拒絕不成。笑道:“能與先生同行,求之不得。”
虞子墨大袖飄飄,麵帶笑容,輕鬆愜意,稍稍領先沈放半步,沈放走快,他也走快,沈放走慢,他也走慢。
沈放忽然嗬嗬一笑,道:“先生身上可有幹糧?”
虞子墨道:“哦,倒是忘了,你困在地下,想是少了吃喝。”自懷中掏出一個布包。
沈放伸手接過,打開來,見是幾張薄餅。先拿了一張,其餘的包回,卻是塞進自己懷中。
虞子墨微微一怔,這小子明搶啊!正想說話,聽沈放問道:“先生可遇到衡山派蕭平安?”
搖了搖頭,道:“聽說這小子惹了不小麻煩,隻是一路不曾相遇。”
沈放頓覺失望,道:“先生雅興,如何也到這小城來。”
虞子墨道:“我若說聞訊想來救你,你怕是不信。隻好說難得來次中原,自要到處走走。”
沈放咬了口薄餅,道:“這窮鄉僻壤,有何好走的。”
虞子墨道:“中原地大物博,處處皆是文章。”
沈放又吃一口,道:“哦。”
虞子墨道:“此地春秋乃是宋國屬地,此地往西一百六十裏,亳州之北,便是柘縣(今河南柘城縣)。赫赫有名的泓水之戰便發生於此。”
沈放口中不停,塞的鼓鼓囊囊,道:“願聞其詳。”
虞子墨道:“宋襄公不顧國力微弱,偏要與楚國爭雄。為表誠意,輕車簡從會盟諸侯,結果被楚成王抓走。放歸後氣惱不已,聯合衛、許、滕三國攻打附楚的鄭國。楚成王為救鄭率軍攻宋,雙方會於泓水。宋軍沿河列陣,占據優勢。楚軍渡河,公孫固等人兩次諫言,要宋襄公半渡而擊。宋襄公不聽,非要等楚軍列陣。小友可知為何?”
沈放一張餅已經吃完,又從懷中掏出一張,道:“想是宋襄公覺得楚人不堪一擊。”
虞子墨道:“或也有此意在內。春秋講究禮義之兵,成列而鼓。商周以來,打仗的規矩都是,雙方要排好陣列,然後才能擊鼓開打。”一手負在身後,眉飛色舞道:“禮義之戰,雙方戰前要下戰書,雙方都同意才能開戰。一國有天災人禍,或者大貴族去世,都不能打。開戰必須在邊境,列好隊列,才能開戰。不鼓不成列,不重傷,不禽二毛。小友可知何謂不禽二毛?”
沈放道:“莫非是兩根頭發的不能抓?”
虞子墨笑道:“所謂不禽二毛是說白頭發的不能抓,尊老之意。不重傷,受傷之人不能打,乃是仁義之意。春秋之初,打仗主力乃是戰車,兩國交鋒,國力有大有小,但出動的戰車必須數量一致,這些都要事先約定。戰爭之上,尊卑有序。打仗的乃是‘士’,平民和奴隸隻能協助保障,不能動手打架。戰場上遇到對方國君,要下車敬禮。晉楚鄢陵之戰,晉國大夫郤至,在戰場三次遇見楚王,都急忙下車行禮。楚王非常感動,還派使臣帶了一張弓去慰問郤至。”
越說越是興高采烈,道:“今人笑話,五十步笑百步。春秋之時,若是打敗,勝者追擊,隻許追五十步。晉楚邲之戰,晉軍大敗,楚軍追擊,甚至教晉軍戰車砍斷橫木,放倒大旗來跑的更快。晉軍佩服的五體投地,說還是你們楚國逃跑的經驗豐富啊。”
興之所至,越發話不能收,又道:“宋國華向之亂,華豹追殺公子城。華豹先射一箭,未中,搭剪欲射第二下。公子城便道,你不讓我還手嗎,太卑鄙了吧。華豹一想,是這個道理,停手不射,被公子城一箭射死。宋襄公、華豹,今人皆以為愚鈍,當時卻為人所景仰,皆說仁義。”
沈放連吃三塊餅,笑道:“這古人打仗,倒是有趣。”
虞子墨輕歎一聲,道:“泓水之戰,意義非比尋常。此戰之後,禮義之戰開始被諸國摒棄,代之以‘奇謀詭詐’。才有一百多年後,孫子公然說‘兵者,詭道也’。於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沈放總算吃的飽了,拍拍雙手,打個飽嗝,忽道:“虞先生這話,可就過了。”
虞子墨微微一怔,道:“小友有何高見?”
沈放道:“我哪有什麽高見,不過聽說,這宋襄公囚禁滕子,鼎鑊鄫子,就因這兩人對他輕慢。亦有人說,這宋襄公虛偽殘暴,乃是假道學之典範。”
虞子墨哈哈大笑,伸手在沈放肩頭一拍,道:“小友如數家珍,方才裝傻,莫不就是為多吃這兩口餅。那小友以為,宋襄公泓水之戰,究竟是愚蠢,還是仁義呢?”
沈放道:“宋尺一尺十寸,商朝以宋尺論,一寸不過五寸,秦尺不足七寸。以今人眼光看古人,難免短長偏駁。人皆好利,與德性無關,更非關仁義。”
虞子墨道:“你這是信奉人性本惡,唯利是圖了。”
沈放道:“春秋貴族與士,都是世襲。宋襄公、華豹所行,乃是當時王侯與士的準則,更是其趨利權衡之下的選擇。你仗打輸了,是諸侯還是諸侯,是貴族還是貴族。但名聲若是臭了,受到的損失卻是更大。”
頓了一頓,接道:“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霸’,政之名,原音為‘伯’,又稱州伯、方伯,實為尊天子以令諸侯。若想稱霸諸侯,代天子行令,不單要有實力,還需大義這張皮。宋襄公未必不肯半渡而擊,但若他不守規矩,不尊禮法,日後又如何以周禮之名義,號令諸侯。故而宋襄公非是不想乘人之危,隻是更想要名聲,不願落人口舌而已。這種隻為自私自利的謀算,如此能稱仁義?”
虞子墨微微點頭,道:“不錯,說的也有道理。”
沈放又道:“三家分晉之後,戰國群雄並起,爭相變法,禮賢下士。不問出身,雞鳴狗盜,皆有用武之地。朝為布衣,暮為卿相。王侯將相,一敗之下,卻可能落為草莽。世間以成敗論英雄,故而權謀才日為世人所重。於是宋襄公變作迂腐之人,宋襄之仁,淪為笑柄,華豹亦變作跳梁小醜。孫子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今所謂曆朝曆代的天下名將,哪個不是精通計謀之變。愚鈍也罷,仁義也罷,成王敗寇,時過境遷,總是會變的。”
window.fkp = \"d2luzg93lm9ua2v5zm9jdxmoikrrqwnwr3vjstdmb1lyslnnr3nqzvmxn2r0vuh0mvjooth5r1b3zthawxbkmdj1k3zpbznpd1fysjzpdfvfuupwn01edks4vwfrrhavs29hwnf1uupndkhewvlpnmflqwvhnhrkuurivfy4cmnqwjz4sy9vytl4a1hirjz6czn3iiwgmtyzmji3oteymyk=\";
地下沒有一點光線,沈放聽窸窸窣窣聲響。那老鼠已經躁動用異常,絲毫沒了往常警覺,被沈放一把抓住。
沈放雖是膽大,但手裏抓隻老鼠,也是惡心又害怕。早有準備,將金銀切作小塊。拈起一顆銀豆,塞入那老鼠口中。
這活想著簡單,幹起來著實不易。
銀子雖然是好東西,但那老鼠如何肯吃。鼠膽又小,被人捏在手裏,更是死命掙紮。提心吊膽,費了好半天力氣,方將銀粒喂入。鬆手放開,那老鼠卻不逃開,原地蹲了許久,方才跑的無影無蹤。
沈放已盡可能控製金銀分量。他想的周全,太小老鼠拉屎就會帶出來,太大,老鼠支撐不住,跑幾步就會被墜死。究竟多大合適,其實他心中也是沒譜。眼下沒別的辦法,隻有死馬當活馬醫。
隨後,沈放心中卻是多了幾分信心。一日之內,不過十三隻老鼠尋來。若是尋常,這藥怕能引得成千上萬隻老鼠。眼下就這麽十三隻,自是城中有人捕鼠吃,老鼠已經幾乎被捕殺殆盡。
但這法子能否奏效,自己其實一點信心也無。十三隻老鼠自然不能全部放走,沈放留了五隻,剝皮留肉,晾在石上。
洞還是要挖,不可把希望盡付在旁人手上。
挖洞的工作進展很慢,他隻有半斤左右的水,也不能連續勞作,讓自己口幹舌燥。想到萬不得已,自己恐怕要喝尿,忍不住又是一陣惡寒。
次日仍然化了藥粉,又引了七八隻老鼠過來。照例留下一半剝皮取肉,然後慢慢挖洞。
第七日,他終於聽見了聲響。心中大寬,終於有人來了!而他的洞才剛剛向上挖了兩尺不到。
第九日,他渾身上下,如同一個土人,自井底走出。龔浩和三個閑人,都是驚的呆了。
外麵陽光刺眼,照的他不敢抬頭。聞到上麵的空氣,恍若再世為人。
他疲憊至極,身體虛弱不堪,甚至不是龔浩幾人幫忙,他都爬不出深井。
喝了些水,拿出一錠銀子,謝了龔浩幾人。這幾人雖是貪的財物,畢竟是救了自己性命。稍喘息幾口,立刻就要出發。他已經耽擱了九天,還不知大叔和蕭平安如何了。前麵得來的消息,大夥兒十有八九,都是要過河。自己到了大宋境內,再做打算。
就近自東門出城,剛到城門之前,就聽頭頂有人擊掌道:“好本事,你果然自己出來了。”
沈放吃了一驚,抬頭去看,隻見城樓上站著一人,儒生打扮,笑容可掬,負手而立,竟是昆侖三絕之一的書香滿園虞子墨。
沈放放慢腳步,但仍朝城門洞去,高聲道:“虞先生是幾時到的?”
虞子墨道:“才來了兩日。”
沈放走入城門洞,嗬嗬笑了兩聲,道:“先生大駕光臨,小處蓬蓽生輝。”
不聞頭頂聲響,待到走到城門前,虞子墨輕飄飄自城上落下,正與沈放並肩,道:“你也是南下麽,同路同路。”
沈放頗是無奈,雖不知他打的什麽算盤,但多半沒有好事。隻是自己也打不過人家,還能拒絕不成。笑道:“能與先生同行,求之不得。”
虞子墨大袖飄飄,麵帶笑容,輕鬆愜意,稍稍領先沈放半步,沈放走快,他也走快,沈放走慢,他也走慢。
沈放忽然嗬嗬一笑,道:“先生身上可有幹糧?”
虞子墨道:“哦,倒是忘了,你困在地下,想是少了吃喝。”自懷中掏出一個布包。
沈放伸手接過,打開來,見是幾張薄餅。先拿了一張,其餘的包回,卻是塞進自己懷中。
虞子墨微微一怔,這小子明搶啊!正想說話,聽沈放問道:“先生可遇到衡山派蕭平安?”
搖了搖頭,道:“聽說這小子惹了不小麻煩,隻是一路不曾相遇。”
沈放頓覺失望,道:“先生雅興,如何也到這小城來。”
虞子墨道:“我若說聞訊想來救你,你怕是不信。隻好說難得來次中原,自要到處走走。”
沈放咬了口薄餅,道:“這窮鄉僻壤,有何好走的。”
虞子墨道:“中原地大物博,處處皆是文章。”
沈放又吃一口,道:“哦。”
虞子墨道:“此地春秋乃是宋國屬地,此地往西一百六十裏,亳州之北,便是柘縣(今河南柘城縣)。赫赫有名的泓水之戰便發生於此。”
沈放口中不停,塞的鼓鼓囊囊,道:“願聞其詳。”
虞子墨道:“宋襄公不顧國力微弱,偏要與楚國爭雄。為表誠意,輕車簡從會盟諸侯,結果被楚成王抓走。放歸後氣惱不已,聯合衛、許、滕三國攻打附楚的鄭國。楚成王為救鄭率軍攻宋,雙方會於泓水。宋軍沿河列陣,占據優勢。楚軍渡河,公孫固等人兩次諫言,要宋襄公半渡而擊。宋襄公不聽,非要等楚軍列陣。小友可知為何?”
沈放一張餅已經吃完,又從懷中掏出一張,道:“想是宋襄公覺得楚人不堪一擊。”
虞子墨道:“或也有此意在內。春秋講究禮義之兵,成列而鼓。商周以來,打仗的規矩都是,雙方要排好陣列,然後才能擊鼓開打。”一手負在身後,眉飛色舞道:“禮義之戰,雙方戰前要下戰書,雙方都同意才能開戰。一國有天災人禍,或者大貴族去世,都不能打。開戰必須在邊境,列好隊列,才能開戰。不鼓不成列,不重傷,不禽二毛。小友可知何謂不禽二毛?”
沈放道:“莫非是兩根頭發的不能抓?”
虞子墨笑道:“所謂不禽二毛是說白頭發的不能抓,尊老之意。不重傷,受傷之人不能打,乃是仁義之意。春秋之初,打仗主力乃是戰車,兩國交鋒,國力有大有小,但出動的戰車必須數量一致,這些都要事先約定。戰爭之上,尊卑有序。打仗的乃是‘士’,平民和奴隸隻能協助保障,不能動手打架。戰場上遇到對方國君,要下車敬禮。晉楚鄢陵之戰,晉國大夫郤至,在戰場三次遇見楚王,都急忙下車行禮。楚王非常感動,還派使臣帶了一張弓去慰問郤至。”
越說越是興高采烈,道:“今人笑話,五十步笑百步。春秋之時,若是打敗,勝者追擊,隻許追五十步。晉楚邲之戰,晉軍大敗,楚軍追擊,甚至教晉軍戰車砍斷橫木,放倒大旗來跑的更快。晉軍佩服的五體投地,說還是你們楚國逃跑的經驗豐富啊。”
興之所至,越發話不能收,又道:“宋國華向之亂,華豹追殺公子城。華豹先射一箭,未中,搭剪欲射第二下。公子城便道,你不讓我還手嗎,太卑鄙了吧。華豹一想,是這個道理,停手不射,被公子城一箭射死。宋襄公、華豹,今人皆以為愚鈍,當時卻為人所景仰,皆說仁義。”
沈放連吃三塊餅,笑道:“這古人打仗,倒是有趣。”
虞子墨輕歎一聲,道:“泓水之戰,意義非比尋常。此戰之後,禮義之戰開始被諸國摒棄,代之以‘奇謀詭詐’。才有一百多年後,孫子公然說‘兵者,詭道也’。於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沈放總算吃的飽了,拍拍雙手,打個飽嗝,忽道:“虞先生這話,可就過了。”
虞子墨微微一怔,道:“小友有何高見?”
沈放道:“我哪有什麽高見,不過聽說,這宋襄公囚禁滕子,鼎鑊鄫子,就因這兩人對他輕慢。亦有人說,這宋襄公虛偽殘暴,乃是假道學之典範。”
虞子墨哈哈大笑,伸手在沈放肩頭一拍,道:“小友如數家珍,方才裝傻,莫不就是為多吃這兩口餅。那小友以為,宋襄公泓水之戰,究竟是愚蠢,還是仁義呢?”
沈放道:“宋尺一尺十寸,商朝以宋尺論,一寸不過五寸,秦尺不足七寸。以今人眼光看古人,難免短長偏駁。人皆好利,與德性無關,更非關仁義。”
虞子墨道:“你這是信奉人性本惡,唯利是圖了。”
沈放道:“春秋貴族與士,都是世襲。宋襄公、華豹所行,乃是當時王侯與士的準則,更是其趨利權衡之下的選擇。你仗打輸了,是諸侯還是諸侯,是貴族還是貴族。但名聲若是臭了,受到的損失卻是更大。”
頓了一頓,接道:“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霸’,政之名,原音為‘伯’,又稱州伯、方伯,實為尊天子以令諸侯。若想稱霸諸侯,代天子行令,不單要有實力,還需大義這張皮。宋襄公未必不肯半渡而擊,但若他不守規矩,不尊禮法,日後又如何以周禮之名義,號令諸侯。故而宋襄公非是不想乘人之危,隻是更想要名聲,不願落人口舌而已。這種隻為自私自利的謀算,如此能稱仁義?”
虞子墨微微點頭,道:“不錯,說的也有道理。”
沈放又道:“三家分晉之後,戰國群雄並起,爭相變法,禮賢下士。不問出身,雞鳴狗盜,皆有用武之地。朝為布衣,暮為卿相。王侯將相,一敗之下,卻可能落為草莽。世間以成敗論英雄,故而權謀才日為世人所重。於是宋襄公變作迂腐之人,宋襄之仁,淪為笑柄,華豹亦變作跳梁小醜。孫子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今所謂曆朝曆代的天下名將,哪個不是精通計謀之變。愚鈍也罷,仁義也罷,成王敗寇,時過境遷,總是會變的。”
window.fkp = \"d2luzg93lm9ua2v5zm9jdxmoikrrqwnwr3vjstdmb1lyslnnr3nqzvmxn2r0vuh0mvjooth5r1b3zthawxbkmdj1k3zpbznpd1fysjzpdfvfuupwn01edks4vwfrrhavs29hwnf1uupndkhewvlpnmflqwvhnhrkuurivfy4cmnqwjz4sy9vytl4a1hirjz6czn3iiwgmtyzmji3oteym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