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說的熱鬧,都是意猶未盡。但正事也不敢耽誤,沈放尋了幾個老人,又就開渠一事,仔細推敲。老人中有個姓向的,頗是有些見識。開渠的細處,比沈放許俊這樣的門外漢,清楚許多。沈放虛心求教,兩人取長補短,又完善了若幹細節。


    之後叮囑許俊,這向姓老者可要伺候好了,還可委以重任。許俊點頭答應。


    撥馬回城,五裏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抬眼望去,六合城於曠野之中,越發顯得低矮渺小。天空陰沉,今日連太陽也不願露麵,任層層烏雲,籠罩城頭。


    沈放又是想到,敵人來攻,遇到護城河阻礙,必也會擔土填埋。可左思右想,也想不到什麽應對之策。


    許俊見他皺眉,問他何事,將心中所想說了。許俊笑道:“小兄弟你腦筋是活絡,不過都是紙上談兵。你擔心這個,將軍跟咱們會不知麽。上兵伐謀,攻城乃是最下之戰。咱們城頭上這些人可不是死的。就是要引他們擔土來填。這六合的護城河雖還不算寬,但填出條道來,我瞧他們至少也要填進去上千條命。你說值是不值。這護城河灌滿水,小兄弟你絕對是大功一件。哈哈,我倒是忘了,你乃是個民身,雖也有賞賜,這功勞給你不如給我。”


    沈放哈哈一笑,道:“都與你,都與你。”


    回到城中,卻見大隊人馬,正開出城北。初見嚇了一跳,這些兵卒之中,倒有一半都是金兵打扮。看周邊軍士若無其事,方才明白,原來是自己人假扮。


    登上城樓一看,前麵領軍之處,兩人並騎走在最前麵,已經離城百餘丈,領先身後大隊也有七八丈。其中一人白衣勝雪。嚇了一跳,揉揉眼睛,還道自己看錯了。急忙跑下城去,尋個士卒來問。那士卒道:“是見一個女子,跟在將軍身旁。”


    沈放登時有些惱了,這柴姑娘做事太也任性。難道就因為跟我鬥氣,非要做出些事來?你一個女人家,出門隻能給人添亂!急衝衝追出門去。


    不多時追到隊伍,果見柴霏雪帶著麵紗,策馬跟在畢再遇身旁。兩人並馬走在最前麵,正在說話。龐定安,康寶、祿廣闕三將帶兵,落後七八丈遠。見他過來,康寶竟是忍不住發笑。


    沈放隻當沒聽見,催馬趕上。畢再遇見他,左邊一隻眼,對他連使眼色,幹咳一聲,道:“小友急匆匆前來,城中可是有什麽要事。”


    沈放立刻明白,畢再遇也不想帶著柴霏雪,叫他趕緊編個話帶走,可一時哪有準備。


    沒等他想出話來,柴霏雪一旁冷冷道:“畢大人,你眨什麽眼,我都瞧見了。”


    沈放無奈,道:“將軍這是?”


    畢再遇道:“你昨日說令尊裏縣之戰,對我大有助益,更堅定我心中之念。”


    沈放一驚,道:“將軍要主動出擊?”


    畢再遇道:“仆散揆今日傍晚,必到竹鎮駐紮。他已連續行軍五日,三百餘裏。五十裏而爭利,則蹶上將軍。自要與他迎頭痛擊。”


    沈放點點頭,忽道:“將軍帶了多少人馬?”


    畢再遇看他一眼,道:“兩千。”


    沈放道:“將軍怕是查錯了,我怎麽看是兩千零一。”


    柴霏雪重重哼了一聲,道:“你陰陽怪氣什麽,我看多的一個是你!”


    沈放道:“軍陣之上,非比尋常,旗鼓號令,我等一概不知,咱們莫要去誤事。”


    畢再遇忙道:“是,是。我方才也這麽說。”


    柴霏雪道:“跟隨仆散揆前來的,韓複十有八九。赤伏樓還有一首雙翅三足,下麵訓練出來的暗殺高手,更不知多少。總要有人保護畢大人。”


    畢再遇道:“我知道你們江湖中人厲害,也不會遠離大軍,就算遇到,逃命便是。”


    沈放心下一動,忍不住多看柴霏雪一眼。


    柴霏雪扭過頭去。


    沈放道:“好,你我跟在畢將軍左右。”


    畢再遇皺眉道:“你也跟著多事,真當老夫弱不禁風麽。”


    沈放道:“將軍誤會了,這韓複與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我正要尋他晦氣!”


    竹鎮乃是六合北要地,四境環山,三麵帶河,地勢極為錯綜複雜。


    南宋時期,大將韓世忠追擊金兵,金國元帥金兀術帳下一女愛將戰死此地,葬於古鎮街東,栽植紫竹林以為標記,故改稱竹墩。後為避宋光宗趙惇(1190-1195)廟諱,改名竹鎮,沿用至今。


    距離竹鎮還有四五裏,畢再遇令大軍止步。二千軍馬,其中大部都是騎兵,一人一馬,隊伍也是壯觀。畢再遇一聲號令,大軍原地站定,樹林一般,紋絲不動。


    過了半個時辰,忽然不知從哪裏鑽出一人。便是沈放、柴霏雪眼尖耳靈,也沒發現此人是從哪裏跑出來的。


    身材也不瘦小,一身尋常百姓打扮,但眉宇間透著一股敏捷精幹之色。見了畢再遇也不行禮,直接便道:“啟稟將軍,金軍三批斥候已過。重點探勘的,便是止馬嶺跟季山一帶。眼下敵軍先鋒,距竹鎮不過五裏。大軍一萬七千步卒,八千馬軍。隨行車輛輜重,車兩千,騾馬八千餘,民夫五千之數。”


    祿廣闕略顯驚訝,道:“居然還有五千民夫,八千騾馬。我隻道金兵隻攜半月之糧,這才急進。如此多輜重,如何能一日七八十裏。”


    斥候道:“民夫和補給車輛並非一道出發,而是早間自淮河方向過來。”


    龐定安搖頭道:“這批糧草何處而來,為何早先不聞一點動靜。”


    斥候略一猶豫。


    畢再遇道:“但講無妨。”


    斥候道:“這批糧草規模,倒與兩百多裏外,鍾離縣那邊,王家渡附近被劫的糧草相仿。”


    畢再遇和沈放都是吃驚,畢再遇搖了搖頭,麵帶欣賞之色,道:“那批糧草乃是興宋義軍所劫,他們兩三萬人,早已食不果腹。哎!”搖了搖頭,道:“此軍操練雖是不足,但神出鬼沒,用兵深得三味,實乃一大臂助。可惜我等卻不能善待,那楊安國也是向郭大人借糧不果,否則也不敢鋌而走險,劫掠金兵糧草。此事難比登天,他居然真的做成了。”


    沈放暗暗點頭,畢再遇勇武過人,也不過是燒了人家糧草。這硬生生搶大軍之糧,然後從容遁去,委實不是尋常手段。


    畢再遇道:“此乃好事,多了五千民夫,八千多騾馬,軍中更是臃腫。因糧於敵,更是天賜良機。你等切記,若有機會,要劫掠一批糧草,若是帶不走,也要燒毀殆盡。”麵上輕鬆,心中卻是疑慮。這忽然多出來的民夫騾馬,十有八九乃是為紇石烈種塔那十萬大軍所用。如此看來,更多的敵人隻怕轉瞬即至。


    眾人齊齊點頭。


    畢再遇早派人將此地摸個清楚,並畫下地圖。當即便在地上攤開,道:“竹鎮北麵中山、韓山、季山連成一線,東有東龍山。東龍山與中山之處,最是狹窄,如同喇叭之口。一過此處,地勢豁然開朗,向西十二裏,隻至季山,南邊一片開闊,可容大軍駐紮。”


    中國古之地圖,習慣乃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與現代地圖慣例相反。手指在圖上劃了個圈,道:“金兵自西行來,若要在此紮營。前哨至此,中軍就在此處。”


    康寶道:“前鋒季山之下,中軍在止馬嶺之南!”


    畢再遇道:“不錯,金兵過兩山口,兵家險地,不敢大意。一過山口,前麵廣闊平原,人困馬乏,趕路多日,定會鬆懈。西北麵季山,向南探出,金兵前鋒至此恰可依山布防,後麵十二裏,足以安營。止馬嶺與竹鎮之間,地勢最為開闊,還有水源穿過。大軍當沿河散作兩部,北者依山,南者沿河。”


    手指在圖上不斷遊動,接道:“敵軍二萬五千,再加馬匹民夫,相繼開來,至少也是十二裏長,三裏寬之大營,前軍睡下,後軍還在山口。康副將你帶五百步卒,金軍服色,季山後埋伏,靜待金兵安營紮寨。待黑夜後,你等襲營。勿要戀戰,大肆放火,擾亂敵陣。龐統領,你隨我帶一千騎兵,馬摘鑾鈴,蹄包麻布,入竹鎮中埋伏。祿副將,你帶五百騎兵,一般金軍服色,摘鈴裹足,西邊東龍山口埋伏。一等敵營亂起,不須我號令,立刻殺出。此際敵軍後軍應還在山口之外,你們殺出,莫要管身後之敵,要一直帶部向東衝殺。三路人馬,切記衝殺敵陣,馬不停蹄,不要戀戰,將敵營攪的越亂越好。還有凡我軍卒,衝殺之時,皆頸係黑巾,不可遺忘。”


    三將應聲接令。


    沈放暗暗點頭,畢再遇當真是智將,處處暗藏玄機。先前還不明白,為何帶來的士卒一半金兵裝束,一半還是宋軍打扮。叫敵我難辨,可得小計。但要摧毀敵人肝膽,卻不如明火執仗。


    畢再遇道:“可還有問題?”


    龐定安道:“竹鎮保存尚且完好,那仆散揆會不會入鎮駐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雙群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朔望月7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朔望月78並收藏無雙群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