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放道:“婆婆能練到半步灌頂,自是天賦異稟,驚才絕豔之人。相貌、才情如此,豈能無人傾心?現如今孤獨終老,不知其中還有多少感人故事。”
熊婆婆大怒,一雙眼忽地精光大現,惡狠狠看向沈放。
沈放道:“失言失言,說起婆婆的傷心事。”
柴霏雪插言道:“我也是好奇,四十年前,魔教分崩離析。那時婆婆年紀還不算大,隻因教中人才凋零,才被推上法王之位。時日不久,便是魔教內亂。光明使趁哥舒大明受傷逼宮,當時魔教僅存的鬥力境顛覆高手黑暗使戰死,哥舒大明也是傷上加傷。隨即魔教顛覆,之後雙尊與三護法,皆有說參與反亂,與武林有功,眾人也都認可,對這五人都未予追殺。”
沈放道:“婆婆棄暗投明,也是明智。”
熊婆婆冷笑一聲,到:“你是柴家的丫頭,自然知道真相,也不須顛倒黑白。哥舒教主雄姿英發,笑傲江湖,老婆子敬若天人,豈會有二心。”
柴霏雪道:“是,聽說乃是光明使者反亂,黑暗使戰死,但哥舒大明尚有一戰之力。丐幫糾集十餘個幫派,意圖上山撿便宜,卻是吃了小虧。哥舒大明以自裁為代價,保了這五人。”
沈放略感吃驚,道:“還有這等事情。”
柴霏雪道:“是,哥舒大明分明能自己逃走,誰也不知他為何出此下策。丐幫等人雖號稱名門正派,又豈是這等誓言可以約束,而且為何不是旁人,隻管教中幾大骨幹,甚至他兒子哥舒天都不在此列。”輕搖臻首道:“簡直形同兒戲。但我聽聞的的確確便是如此。”
熊婆婆黯然道:“我等其實都不配。”略一猶豫,還是道:“丐幫帶五百餘人上斷天崖,你們可知,我崖上有幾人?”
沈放道:“據說當場殺滅的魔教徒眾就有三百餘人。”
熊婆婆嗬嗬冷笑,道:“三百?我等若有三百人,那群欺軟怕硬的貨色一個也下不了斷天崖。”慢慢伸出六根手指,道:“連哥舒教主,崖上就我們六人!”
柴霏雪哦了一聲,道:“是以他保的就是你們五個。”
熊婆婆輕聲道:“是我們全部。丐幫帶人殺上山來,自想把我們一網打盡,教主也不廢話,單槍匹馬,一人自崖上殺到山下,轉頭又自山腳殺回崖上,一路殺了七十二人!回到山頂,這才逼餘眾就範,以身死為代價,護了我們幾個沒用的周全。”
沈放略感詫異,道:“竟然如此?我聽聞哥舒大明乃是性格暴虐之徒,對下屬極為苛刻,殘害屬下的手段令人發指。”
熊婆婆淡淡道:“教主五十入灌頂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胸中丘壑萬重,包羅天下,神恩如海,神威如獄。順之,則如春風,逆之,雷霆天降。你這等奸滑小賊,窮你之智,也難想象我家教主之萬一。”
沈放道:“哦,我知道了,你定是喜歡你們家教主,這才發誓不嫁。”
熊婆婆麵上瞬息一紅,抬手就是一掌,罵道:“放什麽狗屁!”
沈放說完就已經縮頭,麵上卻還是挨了響亮一個耳光,自己反是笑道:“定然如此,否則婆婆何以惱羞成怒。”
熊婆婆冷聲道:“你若再胡言亂語,羞辱我家教主,別怪老婆子當真翻臉無情。”
沈放道:“你要動手,可就要換我大叔來了。”
熊婆婆斜了一眼,一旁燕長安雙目微閉,動也不動,她轉回目光,冷哼了一聲。
沈放道:“那後來婆婆怎麽又惹上麻煩,被逼的棲身翼王府?”
柴霏雪道:“這事也是奇怪,斷天崖事後,魔教就此湮滅。除了雙尊早早去了燕京,其餘三位法王都是沒了音訊。一直過了十幾年,婆婆忽然現身,在平陽府大開殺戒……”微微一頓,道:“婆婆那一夜,殺了四百一十三人!”
沈放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道:“什麽!”
柴霏雪道:“的的確確是四百一十三人,不知這些人因何事牽連,惹惱了婆婆,婆婆辣手無情,血洗平陽。”
沈放道:“是什麽為惡的幫派麽?”
柴霏雪道:“多數都是平民。奇怪之處是,婆婆並非趕盡殺絕,入得一戶就殘殺殆盡,不留活口。被滅門者固然有之,甚者繈褓裏的孩兒也不放過,但也有一些得脫大難。”
沈放詫異道:“婆婆為何如此?”
熊婆婆瞥他一眼,道:“我為何要向你等解釋?”
柴霏雪道:“此事再有內情,四百一十三人,如此殺孽,當真也是不該。此事傳出,自有看不過眼的高手要來尋婆婆晦氣,婆婆才遁入了翼王府。”
熊婆婆道:“這些陳年舊事,你們小娃娃就莫要問了,知道越多,越沒什麽好處。”
沈放道:“是,是,咱們也不要冒犯婆婆,聊點輕快的。近日讀了本閑書,說西漢,漢惠帝時,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不嫁人居然要罰六百錢,你說嚇人不嚇人,有趣不有趣。”
柴霏雪差點笑出聲來,心道,你當真是不冒犯,這是指鼻子取笑了啊。
熊婆婆也是錯愕,實沒想到這小子如此大膽,一時竟不知如何以對。
就聽沈放滔滔不絕,道:“咱們大宋也不講究,之前有‘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簡直豈有此理。你說但凡嫁的出去,誰不願嫁啊,人家詩裏都說‘驅羊入穀,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呼天’。”
柴霏雪心道,這也不算冒犯,這是在刨祖墳。
熊婆婆終於回過勁來,立眉道:“你是要逼我宰了你麽!”
沈放道:“原來這個婆婆也不愛聽,那換一個。我聽聞大理一地,有一惡俗,稱為‘花甲葬’。當地貧困,缺衣少食,年過六十的老人,便修一墓,留一口,以青磚砌為瓦罐形,移老人其中。日送一餐,送一餐則於口上添一磚,待口填實,便是老人未死,也不再過問。”
熊婆婆道:“哦。”
沈放道:“如此泯滅人倫之事,當真是化外之邦,禽獸之行。”
熊婆婆道:“你說了半天,就這句還算句人話。”
沈放接道:“那是自然,孝乃百善之首,華夏共理。自夏商始,不孝便是大罪,輕則刺字,重則殺頭。漢唐以降,更不止自家孝道,更需全民敬老。西漢有《王杖詔書令》,年七十以上,朝廷給鳩頭杖,持此杖,身份同當地年俸六百石之吏,若有冒犯輕慢,都是大逆不道之罪,若見不善不德之舉,不論官吏百姓,也可持杖而責。婆婆年紀,若在漢朝,少不得也能拿一根王杖。”
熊婆婆道:“不錯不錯,我若有此杖,第一個拿你小子開刀。”
沈放道:“婆婆若有後代,想來不會不孝。”
柴霏雪險些笑出聲來,連忙轉過頭去,就知道沈放不懷好意,不想來的如此直接,他今日看就認準這孤獨二字了。
熊婆婆果然怒意又起,罵道:“幹你屁事。”
沈放道:“我也是替婆婆著想,這每日每夜,孤苦伶仃,老無所依,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若是我,早活不下去。”
熊婆婆道:“老婆子愛清淨,最恨人在我耳邊嘀咕!”
沈放道:“是麽,那婆婆還要跟我大叔聊天?”
熊婆婆道:“我想聽就說,不愛聽就都給我閉嘴!”
沈放道:“半步灌頂就是霸氣,聽說半步灌頂之後,武功就再不會長進了?”
熊婆婆道:“也夠用了!”
沈放道:“有股什麽味道,哦,原來是我,這身上衣服七八天沒洗了。對了,婆婆,你這衣服是不是也要自己洗?”
熊婆婆也未察覺,自己嗓門是越來越大,氣吼吼道:“幹你屁事!”
沈放道:“哎,婆婆每日被人差遣,還要自己洗衣做飯,當真也是辛苦。”
熊婆婆有待想說,我自有人照料,不須自己洗衣做飯,隻覺別扭,怎麽也搭不上此句。
沈放道:“婆婆好像也沒朋友,你翼王府那幫人我都見過,一個個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我聽他們說……”轉頭四下看了看,似真有什麽秘密之言。這“他們說”當真是屢試不爽,與“我有個朋友一樣”,指桑罵槐或是難隱之言,都是順理成章,好用的很。
熊婆婆道:“說什麽?”
沈放道:“我也是道聽途說。”
熊婆婆道:“我問他們說什麽?”
沈放快速道:“他們說婆婆你挺古怪,每天死板著一張臉,跟臉上掛了個棺材板子似的!”
熊婆婆怒道:“放屁,哪個說的?”
沈放歎氣道::“我本不想說,你非要問。他們那邊混賬貨,都是沆瀣一氣,你該問哪個沒說才是。這還隻是玩笑話,他們說的其他話,那才叫一個難聽。”
熊婆婆豈不知沈放乃是故意氣自己,知道說下去定無好話,還不知這小子如何編排。猜這小子多半是說謊,偏生卻不能不往心裏去。她年老孤僻,性子古怪,自己豈能不知,旁人的閑言碎語又豈能沒有。
熊婆婆大怒,一雙眼忽地精光大現,惡狠狠看向沈放。
沈放道:“失言失言,說起婆婆的傷心事。”
柴霏雪插言道:“我也是好奇,四十年前,魔教分崩離析。那時婆婆年紀還不算大,隻因教中人才凋零,才被推上法王之位。時日不久,便是魔教內亂。光明使趁哥舒大明受傷逼宮,當時魔教僅存的鬥力境顛覆高手黑暗使戰死,哥舒大明也是傷上加傷。隨即魔教顛覆,之後雙尊與三護法,皆有說參與反亂,與武林有功,眾人也都認可,對這五人都未予追殺。”
沈放道:“婆婆棄暗投明,也是明智。”
熊婆婆冷笑一聲,到:“你是柴家的丫頭,自然知道真相,也不須顛倒黑白。哥舒教主雄姿英發,笑傲江湖,老婆子敬若天人,豈會有二心。”
柴霏雪道:“是,聽說乃是光明使者反亂,黑暗使戰死,但哥舒大明尚有一戰之力。丐幫糾集十餘個幫派,意圖上山撿便宜,卻是吃了小虧。哥舒大明以自裁為代價,保了這五人。”
沈放略感吃驚,道:“還有這等事情。”
柴霏雪道:“是,哥舒大明分明能自己逃走,誰也不知他為何出此下策。丐幫等人雖號稱名門正派,又豈是這等誓言可以約束,而且為何不是旁人,隻管教中幾大骨幹,甚至他兒子哥舒天都不在此列。”輕搖臻首道:“簡直形同兒戲。但我聽聞的的確確便是如此。”
熊婆婆黯然道:“我等其實都不配。”略一猶豫,還是道:“丐幫帶五百餘人上斷天崖,你們可知,我崖上有幾人?”
沈放道:“據說當場殺滅的魔教徒眾就有三百餘人。”
熊婆婆嗬嗬冷笑,道:“三百?我等若有三百人,那群欺軟怕硬的貨色一個也下不了斷天崖。”慢慢伸出六根手指,道:“連哥舒教主,崖上就我們六人!”
柴霏雪哦了一聲,道:“是以他保的就是你們五個。”
熊婆婆輕聲道:“是我們全部。丐幫帶人殺上山來,自想把我們一網打盡,教主也不廢話,單槍匹馬,一人自崖上殺到山下,轉頭又自山腳殺回崖上,一路殺了七十二人!回到山頂,這才逼餘眾就範,以身死為代價,護了我們幾個沒用的周全。”
沈放略感詫異,道:“竟然如此?我聽聞哥舒大明乃是性格暴虐之徒,對下屬極為苛刻,殘害屬下的手段令人發指。”
熊婆婆淡淡道:“教主五十入灌頂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胸中丘壑萬重,包羅天下,神恩如海,神威如獄。順之,則如春風,逆之,雷霆天降。你這等奸滑小賊,窮你之智,也難想象我家教主之萬一。”
沈放道:“哦,我知道了,你定是喜歡你們家教主,這才發誓不嫁。”
熊婆婆麵上瞬息一紅,抬手就是一掌,罵道:“放什麽狗屁!”
沈放說完就已經縮頭,麵上卻還是挨了響亮一個耳光,自己反是笑道:“定然如此,否則婆婆何以惱羞成怒。”
熊婆婆冷聲道:“你若再胡言亂語,羞辱我家教主,別怪老婆子當真翻臉無情。”
沈放道:“你要動手,可就要換我大叔來了。”
熊婆婆斜了一眼,一旁燕長安雙目微閉,動也不動,她轉回目光,冷哼了一聲。
沈放道:“那後來婆婆怎麽又惹上麻煩,被逼的棲身翼王府?”
柴霏雪道:“這事也是奇怪,斷天崖事後,魔教就此湮滅。除了雙尊早早去了燕京,其餘三位法王都是沒了音訊。一直過了十幾年,婆婆忽然現身,在平陽府大開殺戒……”微微一頓,道:“婆婆那一夜,殺了四百一十三人!”
沈放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道:“什麽!”
柴霏雪道:“的的確確是四百一十三人,不知這些人因何事牽連,惹惱了婆婆,婆婆辣手無情,血洗平陽。”
沈放道:“是什麽為惡的幫派麽?”
柴霏雪道:“多數都是平民。奇怪之處是,婆婆並非趕盡殺絕,入得一戶就殘殺殆盡,不留活口。被滅門者固然有之,甚者繈褓裏的孩兒也不放過,但也有一些得脫大難。”
沈放詫異道:“婆婆為何如此?”
熊婆婆瞥他一眼,道:“我為何要向你等解釋?”
柴霏雪道:“此事再有內情,四百一十三人,如此殺孽,當真也是不該。此事傳出,自有看不過眼的高手要來尋婆婆晦氣,婆婆才遁入了翼王府。”
熊婆婆道:“這些陳年舊事,你們小娃娃就莫要問了,知道越多,越沒什麽好處。”
沈放道:“是,是,咱們也不要冒犯婆婆,聊點輕快的。近日讀了本閑書,說西漢,漢惠帝時,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不嫁人居然要罰六百錢,你說嚇人不嚇人,有趣不有趣。”
柴霏雪差點笑出聲來,心道,你當真是不冒犯,這是指鼻子取笑了啊。
熊婆婆也是錯愕,實沒想到這小子如此大膽,一時竟不知如何以對。
就聽沈放滔滔不絕,道:“咱們大宋也不講究,之前有‘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簡直豈有此理。你說但凡嫁的出去,誰不願嫁啊,人家詩裏都說‘驅羊入穀,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呼天’。”
柴霏雪心道,這也不算冒犯,這是在刨祖墳。
熊婆婆終於回過勁來,立眉道:“你是要逼我宰了你麽!”
沈放道:“原來這個婆婆也不愛聽,那換一個。我聽聞大理一地,有一惡俗,稱為‘花甲葬’。當地貧困,缺衣少食,年過六十的老人,便修一墓,留一口,以青磚砌為瓦罐形,移老人其中。日送一餐,送一餐則於口上添一磚,待口填實,便是老人未死,也不再過問。”
熊婆婆道:“哦。”
沈放道:“如此泯滅人倫之事,當真是化外之邦,禽獸之行。”
熊婆婆道:“你說了半天,就這句還算句人話。”
沈放接道:“那是自然,孝乃百善之首,華夏共理。自夏商始,不孝便是大罪,輕則刺字,重則殺頭。漢唐以降,更不止自家孝道,更需全民敬老。西漢有《王杖詔書令》,年七十以上,朝廷給鳩頭杖,持此杖,身份同當地年俸六百石之吏,若有冒犯輕慢,都是大逆不道之罪,若見不善不德之舉,不論官吏百姓,也可持杖而責。婆婆年紀,若在漢朝,少不得也能拿一根王杖。”
熊婆婆道:“不錯不錯,我若有此杖,第一個拿你小子開刀。”
沈放道:“婆婆若有後代,想來不會不孝。”
柴霏雪險些笑出聲來,連忙轉過頭去,就知道沈放不懷好意,不想來的如此直接,他今日看就認準這孤獨二字了。
熊婆婆果然怒意又起,罵道:“幹你屁事。”
沈放道:“我也是替婆婆著想,這每日每夜,孤苦伶仃,老無所依,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若是我,早活不下去。”
熊婆婆道:“老婆子愛清淨,最恨人在我耳邊嘀咕!”
沈放道:“是麽,那婆婆還要跟我大叔聊天?”
熊婆婆道:“我想聽就說,不愛聽就都給我閉嘴!”
沈放道:“半步灌頂就是霸氣,聽說半步灌頂之後,武功就再不會長進了?”
熊婆婆道:“也夠用了!”
沈放道:“有股什麽味道,哦,原來是我,這身上衣服七八天沒洗了。對了,婆婆,你這衣服是不是也要自己洗?”
熊婆婆也未察覺,自己嗓門是越來越大,氣吼吼道:“幹你屁事!”
沈放道:“哎,婆婆每日被人差遣,還要自己洗衣做飯,當真也是辛苦。”
熊婆婆有待想說,我自有人照料,不須自己洗衣做飯,隻覺別扭,怎麽也搭不上此句。
沈放道:“婆婆好像也沒朋友,你翼王府那幫人我都見過,一個個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我聽他們說……”轉頭四下看了看,似真有什麽秘密之言。這“他們說”當真是屢試不爽,與“我有個朋友一樣”,指桑罵槐或是難隱之言,都是順理成章,好用的很。
熊婆婆道:“說什麽?”
沈放道:“我也是道聽途說。”
熊婆婆道:“我問他們說什麽?”
沈放快速道:“他們說婆婆你挺古怪,每天死板著一張臉,跟臉上掛了個棺材板子似的!”
熊婆婆怒道:“放屁,哪個說的?”
沈放歎氣道::“我本不想說,你非要問。他們那邊混賬貨,都是沆瀣一氣,你該問哪個沒說才是。這還隻是玩笑話,他們說的其他話,那才叫一個難聽。”
熊婆婆豈不知沈放乃是故意氣自己,知道說下去定無好話,還不知這小子如何編排。猜這小子多半是說謊,偏生卻不能不往心裏去。她年老孤僻,性子古怪,自己豈能不知,旁人的閑言碎語又豈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