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一漸微微點頭,道:“此位若是空缺,多是船上提拔,要的是個知根知底,彼此相熟。除非此人本事高超,求賢若渴。”
柳一未濟道:“這新來的艄公,名叫盧琛平,不愛說話。屋子裏擺了許多樹根樹樁,俱是桑槐柳楊。一地的木屑,有些個雕刻的人偶,皆是奇形怪狀,妖魔鬼怪。”
柳一漸道:“頭不頂桑,腳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楊。這四木都是陰物,蓋房子做物件差些,刻些邪物,招些邪祟,卻是再合適不過。”
柳一未濟道:“是以眾人嫌他晦氣,多不願與他交往。”
柳一漸冷笑道:“海平潮不管,自有他的特別之處。”
柳一未濟道:“小弟也這般想,這人不願與人交道,但日日在船尾操舵,我看了多日,倒也沒瞧出什麽不對。”
柳一漸道:“還有什麽?”
柳一未濟道:“桅杆望鬥上那個猴子一般的少年人,也是新近上船,聽說是海平潮親自帶來,大家都叫他阿鬼。這司了望之責,原本船上有多人輪換,這阿鬼來了,卻多半都落在他頭上。每日桅杆上下,倒是勤快的很,不曾偷懶躲滑。”微微一頓,又道:“這小子在船上很不受待見,無人搭理不說,還常遭戲弄,飯也不給他吃飽。”
柳一漸忽地一笑,道:“上船之時我便留意,這小子非是我中原人士,多半是來自呂宋(今菲律賓)的巴瑤族人。你瞧他黑不溜秋,可不全是太陽曬的,而是他皮膚本就是這個顏色。這巴瑤人常年生活於海上,潛水之能,無與倫比。水中視物,海底撈針也如探囊取物。這些人為能深潛,小時便會戳破自己耳鼓膜,老來多半成了聾子,難怪旁人跟這小子說話,都是扯著嗓子喊。一個巴瑤人,在海船之上,可是有用的很。不過麽,非我族類,遭些冷眼,自也是尋常。”
三人都是一笑,顯是未將這人放在心上。
柳一未濟接道:“還有一個,乃是這船上的灶頭。據說起錨前一日,這船上原來的灶頭忽然請辭,還推薦了此人前來。四十多歲,身形彪悍,倒似個走鏢的,名叫做黃從聰。”搖頭道:“這幾日船上怨聲載道,都說這新來的灶頭做的飯比狗屎還難吃。偏偏這漢子脾氣還挺強,聽人說他廚藝不精還要生氣,做出來的東西越發難以下咽。”
柳一明夷居然點了點頭。
柳一漸道:“這節骨眼上,放這等紮眼人物上船,也不知那海平潮是如何想的。”
柳一明夷道:“你打算再從哪個下手?”
柳一未濟道:“還未有計較。”
柳一明夷淡淡道:“下次生事之前,不妨先跟我們兩個知會一聲。”
柳一未濟低頭道:“此番是小弟魯莽了。”
柳一漸道:“也沒什麽,這路還長著,咱們也不急著打草驚蛇。”
船行不止,幾日晴朗之後,天氣忽變。深邃的海麵之上,積雲如墨,累累欲墜,北風勁起,呼嘯悲聲。
這一日傍晚,空蕩蕩的甲板之上,更是沒幾個人影。唯獨那了望的阿鬼還是整日呆在望鬥之上,他裹了件寬大的棉衣,一張黑臉中透出紅印。
船舷之前,柳一未濟與海夕池並肩而立,正自閑話。兩人不遠,站著前些日所見那刀疤漢子和禿頭頭目。
對於柳一未濟毫不知趣,腆著臉過來湊話的行徑,海夕池並不買賬。周穎、張賢亮、華開明幾人一鬧,船上人對柳家三人的態度也是漸不友善。
本不想理這個柳一未濟,可幾句話一說,竟又覺得這個柳一未濟沒這麽討厭。本想拂袖而去,卻是一氣說了半刻鍾的話。
忽地一陣風起,帶著低沉呼嘯,卷過兩人,衣炔扯起,頭頂風帆,獵獵作響。柳一未濟裹裹身上狐裘,道:“這風一起,倒是一日比一日寒了。”又將雙手搓了搓,道:“我聽說風從海上來,怎地眼下這風,卻是從陸地上吹過來的?”
海夕池道:“風自來都是從冷處朝熱處吹。這海上的天氣與陸上比,都要晚上一個月。如今一月,海上卻如去年十二月的天氣。冬天,海上其實要比陸上暖和。到了春夏,便是陸上熱了。眼下這風,自是從陸上朝海上吹。”
柳一未濟笑道:“你說如今海上比地上暖和麽?真還未覺,前幾日還好,這風一起,頓覺冰寒刺骨。”
海夕池咳嗽幾聲,道:“海上潮濕風大,感覺確是更冷一些。咱們正自向北,此後一日要冷過一日。”
柳一未濟笑道:“我就說海大哥莫不是隻蒼鷹,前日說起風,果然這風就越來越大。”
海夕池微微一怔,道:“什麽老鷹?”
柳一未濟道:“巢居知風寒,穴處識陰雨。海大哥縱橫四海,高瞻遠矚,豈不正是翱翔天際的雄鷹。”
海夕池搖頭道:“常年行船,知風知雨,本份中事,何足道哉。”
柳一未濟抬頭望向桅杆高處,道:“這麽冷的天,他爬這麽高,不怕冷的麽?我瞧這海上一覽無餘,何必整日眺望?”桅杆之上,那阿鬼不住瑟瑟發抖。
海夕池道:“船行海上,瞬息萬變,這望鬥之上,不可一時無人。不過咱們還在近海,風平浪靜,確也不需如此。”聲音稍低,道:“這小子初來乍到,我有意試試他的脾性,倒還可靠。”抬頭看了看,招手高聲道:“好了,阿鬼,你下來吧。”接道:“這了望的差事,還是照舊排班輪著上吧。”
刀疤漢子和禿頭頭目一直候在一旁,聽令齊齊答應。刀疤漢子名叫浦金泉,禿頭名喚浦峰,兩人乃是這福運號上的正副部領,統領水工火兒。整日跟著海夕池,不離左右。
旁邊阿鬼剛下到甲板,正自兩人身邊過,柳一未濟道:“這位小哥,聽說你是巴瑤族?”
阿鬼恍若未聞,低頭繼續朝前走。近處看,這阿鬼更顯瘦小稚嫩,嘴唇上才冒出絨毛,怕還不足十四五歲。一張臉已是凍的通紅,兩隻耳朵更是紅的如同猴子屁股,已有皸裂跡象。他鼻子扁平,兩個鼻孔卻是異常的大,鼻端還掛著半截清水鼻涕。
他身上的棉襖又肥又大,極不合身,拿根繩子勒住腰間,上下一齊漏風,也難怪他在望鬥之上,整日都是蜷著身子。
浦金泉與浦峰抱臂擋在麵前,浦金泉臉拉的老長,道:“臭小子,柳公子問你話沒聽見麽?躲什麽躲?”
阿鬼停步不答,柳一未濟嗬嗬一笑,伸手搭他肩膀,意甚親切,道:“不妨事,不妨事,聽說你們巴瑤族水上本事天下第一,正想親近親近。”
阿鬼麵露驚訝之色,道:“我,我是男的,你幹嘛要與我親近。”他一口漢話說的煞是別扭,帶著古怪口音。加之他想是誤會了柳一未濟之意,略顯驚慌,更顯得滑稽可笑。
人之所用語言,可分聲調語言與非聲調語言。所謂聲調語言,便是指發同一個語音的時候,用不同長短、不同調值的聲調,會構成不同語意。與之相對,非聲調語言,隻能表現語氣,卻不影響意思。
漢話有平、上、去、入四聲,莫看隻這四個音調,非是從小學起之人拿來,卻是拗口難學無比。
這阿鬼便是如此,雖呂宋國的語言同為聲調語,但發音不同,學了漢話,說起來反是加倍生澀拗口。他緊張慌亂之下,更是荒腔走板,說不出的喜感。
海夕池三人忍不住都是發笑。
柳一未濟也是莞爾,放開他肩膀,道:“你這小哥當真有趣,我聽說你們巴瑤一族天賦異稟,水上的功夫天下第一,這心肺長的都跟我等不一樣。便是古之古治子、周處、淩統之輩,都有所不及。”
阿鬼麵上竟是一紅,上唇去咬下唇,又低下頭去。似是也知自己乃是異族,膚色相貌與船上人盡皆不同。
海夕池看在眼裏,並未說話。
浦峰卻是哈哈笑道:“水性如何我不知道,爬樹的本事倒確是不錯。”
阿鬼頭垂的更低,掛了半截的鼻涕險些掉了下來,他身上除了頭發,麵上脖頸都有細密絨毛,倒真如個猴子一般。
浦峰或是也想到此,愈發尖刻,道:“我家裏養了個猴兒,跟他也是一模一樣。”
柳一未濟道:“浦兄弟此言差矣,咱們江湖好漢,佩服的是有本事的漢子,相貌如何,乃是小節,不足道哉。這位小哥既是巴瑤族人,當是個有本事的。”
浦峰道:“公子一口一個巴瑤族,不知是被誰人騙了,這小子是什麽巴瑤族了,分明是鬼奴養下的雜種。”
阿鬼猛地抬起頭來,看了浦峰一眼,見他碩大一個光頭,一對環眼,凶神惡煞,直愣愣盯著自己,急忙轉過目光。
柳一未濟搖頭道:“廣州富商船家,好養鬼奴,通體漆黑,力大善泳,吃苦耐勞,價格不菲。這鬼奴我也是見過的,可不是他這般模樣。”
柳一未濟道:“這新來的艄公,名叫盧琛平,不愛說話。屋子裏擺了許多樹根樹樁,俱是桑槐柳楊。一地的木屑,有些個雕刻的人偶,皆是奇形怪狀,妖魔鬼怪。”
柳一漸道:“頭不頂桑,腳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楊。這四木都是陰物,蓋房子做物件差些,刻些邪物,招些邪祟,卻是再合適不過。”
柳一未濟道:“是以眾人嫌他晦氣,多不願與他交往。”
柳一漸冷笑道:“海平潮不管,自有他的特別之處。”
柳一未濟道:“小弟也這般想,這人不願與人交道,但日日在船尾操舵,我看了多日,倒也沒瞧出什麽不對。”
柳一漸道:“還有什麽?”
柳一未濟道:“桅杆望鬥上那個猴子一般的少年人,也是新近上船,聽說是海平潮親自帶來,大家都叫他阿鬼。這司了望之責,原本船上有多人輪換,這阿鬼來了,卻多半都落在他頭上。每日桅杆上下,倒是勤快的很,不曾偷懶躲滑。”微微一頓,又道:“這小子在船上很不受待見,無人搭理不說,還常遭戲弄,飯也不給他吃飽。”
柳一漸忽地一笑,道:“上船之時我便留意,這小子非是我中原人士,多半是來自呂宋(今菲律賓)的巴瑤族人。你瞧他黑不溜秋,可不全是太陽曬的,而是他皮膚本就是這個顏色。這巴瑤人常年生活於海上,潛水之能,無與倫比。水中視物,海底撈針也如探囊取物。這些人為能深潛,小時便會戳破自己耳鼓膜,老來多半成了聾子,難怪旁人跟這小子說話,都是扯著嗓子喊。一個巴瑤人,在海船之上,可是有用的很。不過麽,非我族類,遭些冷眼,自也是尋常。”
三人都是一笑,顯是未將這人放在心上。
柳一未濟接道:“還有一個,乃是這船上的灶頭。據說起錨前一日,這船上原來的灶頭忽然請辭,還推薦了此人前來。四十多歲,身形彪悍,倒似個走鏢的,名叫做黃從聰。”搖頭道:“這幾日船上怨聲載道,都說這新來的灶頭做的飯比狗屎還難吃。偏偏這漢子脾氣還挺強,聽人說他廚藝不精還要生氣,做出來的東西越發難以下咽。”
柳一明夷居然點了點頭。
柳一漸道:“這節骨眼上,放這等紮眼人物上船,也不知那海平潮是如何想的。”
柳一明夷道:“你打算再從哪個下手?”
柳一未濟道:“還未有計較。”
柳一明夷淡淡道:“下次生事之前,不妨先跟我們兩個知會一聲。”
柳一未濟低頭道:“此番是小弟魯莽了。”
柳一漸道:“也沒什麽,這路還長著,咱們也不急著打草驚蛇。”
船行不止,幾日晴朗之後,天氣忽變。深邃的海麵之上,積雲如墨,累累欲墜,北風勁起,呼嘯悲聲。
這一日傍晚,空蕩蕩的甲板之上,更是沒幾個人影。唯獨那了望的阿鬼還是整日呆在望鬥之上,他裹了件寬大的棉衣,一張黑臉中透出紅印。
船舷之前,柳一未濟與海夕池並肩而立,正自閑話。兩人不遠,站著前些日所見那刀疤漢子和禿頭頭目。
對於柳一未濟毫不知趣,腆著臉過來湊話的行徑,海夕池並不買賬。周穎、張賢亮、華開明幾人一鬧,船上人對柳家三人的態度也是漸不友善。
本不想理這個柳一未濟,可幾句話一說,竟又覺得這個柳一未濟沒這麽討厭。本想拂袖而去,卻是一氣說了半刻鍾的話。
忽地一陣風起,帶著低沉呼嘯,卷過兩人,衣炔扯起,頭頂風帆,獵獵作響。柳一未濟裹裹身上狐裘,道:“這風一起,倒是一日比一日寒了。”又將雙手搓了搓,道:“我聽說風從海上來,怎地眼下這風,卻是從陸地上吹過來的?”
海夕池道:“風自來都是從冷處朝熱處吹。這海上的天氣與陸上比,都要晚上一個月。如今一月,海上卻如去年十二月的天氣。冬天,海上其實要比陸上暖和。到了春夏,便是陸上熱了。眼下這風,自是從陸上朝海上吹。”
柳一未濟笑道:“你說如今海上比地上暖和麽?真還未覺,前幾日還好,這風一起,頓覺冰寒刺骨。”
海夕池咳嗽幾聲,道:“海上潮濕風大,感覺確是更冷一些。咱們正自向北,此後一日要冷過一日。”
柳一未濟笑道:“我就說海大哥莫不是隻蒼鷹,前日說起風,果然這風就越來越大。”
海夕池微微一怔,道:“什麽老鷹?”
柳一未濟道:“巢居知風寒,穴處識陰雨。海大哥縱橫四海,高瞻遠矚,豈不正是翱翔天際的雄鷹。”
海夕池搖頭道:“常年行船,知風知雨,本份中事,何足道哉。”
柳一未濟抬頭望向桅杆高處,道:“這麽冷的天,他爬這麽高,不怕冷的麽?我瞧這海上一覽無餘,何必整日眺望?”桅杆之上,那阿鬼不住瑟瑟發抖。
海夕池道:“船行海上,瞬息萬變,這望鬥之上,不可一時無人。不過咱們還在近海,風平浪靜,確也不需如此。”聲音稍低,道:“這小子初來乍到,我有意試試他的脾性,倒還可靠。”抬頭看了看,招手高聲道:“好了,阿鬼,你下來吧。”接道:“這了望的差事,還是照舊排班輪著上吧。”
刀疤漢子和禿頭頭目一直候在一旁,聽令齊齊答應。刀疤漢子名叫浦金泉,禿頭名喚浦峰,兩人乃是這福運號上的正副部領,統領水工火兒。整日跟著海夕池,不離左右。
旁邊阿鬼剛下到甲板,正自兩人身邊過,柳一未濟道:“這位小哥,聽說你是巴瑤族?”
阿鬼恍若未聞,低頭繼續朝前走。近處看,這阿鬼更顯瘦小稚嫩,嘴唇上才冒出絨毛,怕還不足十四五歲。一張臉已是凍的通紅,兩隻耳朵更是紅的如同猴子屁股,已有皸裂跡象。他鼻子扁平,兩個鼻孔卻是異常的大,鼻端還掛著半截清水鼻涕。
他身上的棉襖又肥又大,極不合身,拿根繩子勒住腰間,上下一齊漏風,也難怪他在望鬥之上,整日都是蜷著身子。
浦金泉與浦峰抱臂擋在麵前,浦金泉臉拉的老長,道:“臭小子,柳公子問你話沒聽見麽?躲什麽躲?”
阿鬼停步不答,柳一未濟嗬嗬一笑,伸手搭他肩膀,意甚親切,道:“不妨事,不妨事,聽說你們巴瑤族水上本事天下第一,正想親近親近。”
阿鬼麵露驚訝之色,道:“我,我是男的,你幹嘛要與我親近。”他一口漢話說的煞是別扭,帶著古怪口音。加之他想是誤會了柳一未濟之意,略顯驚慌,更顯得滑稽可笑。
人之所用語言,可分聲調語言與非聲調語言。所謂聲調語言,便是指發同一個語音的時候,用不同長短、不同調值的聲調,會構成不同語意。與之相對,非聲調語言,隻能表現語氣,卻不影響意思。
漢話有平、上、去、入四聲,莫看隻這四個音調,非是從小學起之人拿來,卻是拗口難學無比。
這阿鬼便是如此,雖呂宋國的語言同為聲調語,但發音不同,學了漢話,說起來反是加倍生澀拗口。他緊張慌亂之下,更是荒腔走板,說不出的喜感。
海夕池三人忍不住都是發笑。
柳一未濟也是莞爾,放開他肩膀,道:“你這小哥當真有趣,我聽說你們巴瑤一族天賦異稟,水上的功夫天下第一,這心肺長的都跟我等不一樣。便是古之古治子、周處、淩統之輩,都有所不及。”
阿鬼麵上竟是一紅,上唇去咬下唇,又低下頭去。似是也知自己乃是異族,膚色相貌與船上人盡皆不同。
海夕池看在眼裏,並未說話。
浦峰卻是哈哈笑道:“水性如何我不知道,爬樹的本事倒確是不錯。”
阿鬼頭垂的更低,掛了半截的鼻涕險些掉了下來,他身上除了頭發,麵上脖頸都有細密絨毛,倒真如個猴子一般。
浦峰或是也想到此,愈發尖刻,道:“我家裏養了個猴兒,跟他也是一模一樣。”
柳一未濟道:“浦兄弟此言差矣,咱們江湖好漢,佩服的是有本事的漢子,相貌如何,乃是小節,不足道哉。這位小哥既是巴瑤族人,當是個有本事的。”
浦峰道:“公子一口一個巴瑤族,不知是被誰人騙了,這小子是什麽巴瑤族了,分明是鬼奴養下的雜種。”
阿鬼猛地抬起頭來,看了浦峰一眼,見他碩大一個光頭,一對環眼,凶神惡煞,直愣愣盯著自己,急忙轉過目光。
柳一未濟搖頭道:“廣州富商船家,好養鬼奴,通體漆黑,力大善泳,吃苦耐勞,價格不菲。這鬼奴我也是見過的,可不是他這般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