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讀者評論,因為作者回複‘正詞’太多,番茄一直在吃掉我給讀者的回複。
今天給一位讀者上牆,都看到160章了,不知道小說大背景是什麽,不知道博弈的核心是什麽。也不知怎麽看到160章的,作者受寵若驚,又哭笑不得。
為了看而看的讀者,總是把別的野史背景強硬套給某個作者,這樣的看書方法,你看一億本,也等於一本,完全浪費時間嘛。
看網文的基本心態,看的是別人的一種野史想象,無論哪個作者,都不是在教你曆史。
看網文從來不解壓,尤其是曆史網文,我也是老書蟲,網文是一種思維擴散,與‘真假’無關。
總之。。不知歸不知,拒知歸拒知,別從作者這裏帶走錯誤的認知,這是作者三本書都與讀者強調過的事情。)
既然番茄要吃評論,那我直接給你貼這兒好了。作者敢保證,回複裏的這些名字你能認識三個就不錯了,曆史不是‘名人’的曆史,那些你不認識的人,才是曆史的主要內容。我回複了你那麽多,係統強吃,留下三條,那我就強貼你看文真的是瞎看,前麵評論還說作者權謀設定的好,也不知你思維拐哪裏去了第一次是崇禎二年。第二次是崇禎五六七年。一著急劈叉了崇禎九年的遷都鬧的非常非常激烈,就因為皇帝真的想遷都了 扯淡截止線
……………………………………
陸天明不想認這個親戚也不行,英國公不是讓他把陸家人拉回錦衣衛,而是讓陸暉直接做屯田衛指揮使。
反正屯田軍戶有十個衛,十個指揮使,不差這一個,都督府內部可以搞定。
對勳貴來說,京城不缺人,繼續擴大控製範圍才合理。
陸家人等調動完後才會認親,陸天明也不想一直在內醫院躺著,這地方除了廠衛勳貴,文官很難過來。
咱別讓人家跑腿,主動過去‘求安慰’。
他一介親軍,與內閣大佬熟悉,竟然無人覺得不妥,也不知是哪個身份的原因。
皇帝舊識、英國公孫女婿、皇史監督官、星象師,這些身份疊加起來,朝臣大概潛意識認為是‘同類人’。
可不是嘛,與他打道的是翰林院,是禮部,曆書和實錄的監督官,當然是清流的朋友。
內閣議事公房,陸天明一對五,門口不時有屬官路過,讚歎瞧一眼裏麵的場景,不愧是星象師,棋藝超品。
陸天明不想下棋,孫承宗非要下,把另外四人也搞得心癢,結果…找虐嘛。
這五人裏麵棋藝最高的是錢象坤,不管他怎麽變化,陸天明就是一招,你下你的,我下我的。
但他下棋飛快,讓人感覺是門外漢,下著下著就知道,他沒有動,反而自己下成了死路一條,攻又攻不動,十分氣人。
安靜中孫承宗突然歎氣一聲,“算了吧,心緒浮躁,看重輸贏,反而落了下乘。”
四人同時直起腰歎氣一聲,錢象坤又立刻低頭,繼續撓頭苦思,周延儒卻笑道,“錢兄,想想奏折序表,這小子掌握了圍棋定勢,他下棋每次起手式不同,但定勢一致,不妨拿殘局試試。”
陸天明立刻搖手,“殘局認輸,晚輩的確隻會定勢,我不覺得丟人,第一次就說過了,是你們不信。”
這心態不錯,眾人莞爾,還不好意思繼續糾纏了。
孫承宗看看外麵的天色,“下值了,天明能喝一杯嗎?”
“不行,大腿被刺,總得養傷呀。”
今天是周延儒輪值,另外三人起身拱拱手,慢悠悠下值了。
陸天明突然道,“閣老,為何遼西來的一千騎軍沒有主將?晚輩聽說他們分屬五個頭領。”
孫承宗眨眨眼,招手叫一個跑堂官過來去準備飯菜,示意周延儒把棋盤拿開,兩位老頭給受傷的年輕人沏了杯茶,才開始悠悠談事。
“天明,遼西騎軍沒有主將,反而是祖大壽的善意,他想看你能不能留下他們。”
“嗯?晚輩截留遼西人?怎麽聽起來有點齷齪。”
“不不不,你這是朝堂的思維,與將門打道不能這樣想,他們非常直白,就是想與你交朋友,騎軍不是軍戶,是遼民,他們也想讓家眷安全,但他們與別的遼兵又是兄弟,明白了嗎?”
陸天明大概意會到了,“建立信任啊?!”
“沒錯,就是這麽回事。”
陸天明搖搖頭,“看起來沒問題,但這種事幾百人、上千人毫無效果,幾萬十萬人才行。
客軍到遼東,哪個不被坑?渾河血戰,遼兵眼睜睜看著白杆軍與女真血戰,等女真人渡河後,他們又眼睜睜的看著戚家軍與女真人血戰,這場戰事把大明將官打寒心了。
晚輩明白,遼沈的遼人現在更與女真人親近,女真隻有三萬青壯,三萬蒙兵,一多半還是漢軍,但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那裏公平,漢軍能出人頭地,軍功不會被上官搶走,這就是人心。”
周延儒突然撲哧笑了,“陸天明,你看問題太想當然,還記得老夫在建極殿跟你說過什麽嗎?有銀子沒用,有軍械也沒用,誰都不是神,要做大事必須找人支持,一點一點夯實基礎才能做大,你幹嘛總是想著一口吃成胖子?”
陸天明摳摳鼻子,還是搖頭,“祖大壽這種人,根本不是忠君愛國,也不是忠孝節義,純粹是為了他祖家…”
孫承宗突然伸手拍胳膊打斷他,“天明,你說的是實情,但你的想法是錯的,大錯特錯,你不能盯著祖大壽這個人,剛才說的挺好,朝廷對遼人失心了,關外不信任關內,你怎麽又繞回來了?”
“呃~閣老心胸寬闊,晚輩還得練練。”
飯菜來了,幾人端起碗吃菜,孫承宗與周延儒小酌一杯後,才慢慢說道,“遼西遇到的是人性問題,不是忠誠問題,天下將門家家有一個祖大壽。
遼西有六萬營兵,十萬邊軍,三十萬百姓,那地方人太多了,離開朝廷活不了,所以他們就是忠誠的大明人。
若祖大壽能養活五十萬人,那他就是努爾哈赤,若他能養活二百萬人,那他就是藩國。
換一個人去也是想同的結果,這不是祖大壽的問題,就算換你去,當你能養活二百萬人的時候,同樣會有人逼你做藩王。
天啟元年,廣寧潰敗七百裏,關外三十萬大軍嚇破膽,隻有祖大壽帶著父親祖承訓留下來的八百名家丁留守覺華島。
若努爾哈赤進入遼西,那祖家就是女真的將門,現實是努爾哈赤沒有能力進入遼西,那祖大壽就是大明的英雄。
天啟三年,老夫出鎮遼西,放眼關外,隻有祖家還沒有被嚇破膽,他們兄弟收複城池三十餘座。
老夫能怎麽做?他們是遼西的榜樣,沒有他們,關內的逃民都不敢回遼西。
但老夫也不能給祖家大任,隻能分散功勞,把祖家人全部提拔,個個是遊擊、參將、副將。
祖家兄弟和子弟遍布中下層,幾乎每個兵堡都有祖家人。
這樣做有很多好處,他們會彼此信任,彼此壯膽,再也不會一潰千裏,同時也不怕他們反叛。
天啟六年,寧遠大捷,副總兵的祖大壽熬出頭了,他與袁崇煥成了搭檔盟友,文武之間的特殊盟友。
大明需要這場勝利,但大明不需要他們這種關係,老夫當時在家無能為力,眼睜睜看著這兩人狂妄欺君。
袁崇煥是個急性子,短時間就讓祖大壽與滿桂、趙率教平起平坐,還把祖家的官職齊齊拔高一階。
順利排擠走滿桂,連薊遼督師王之臣也無法節製袁崇煥,這是取死之道的開始,遼西能活下去靠的是朝廷,不是你袁崇煥。
可惜啊,文武合力的權力太大,袁崇煥完全主導了關外事,竟然與黃台吉頻繁聯絡,竟然殺了朝廷在東江哄著的毛文龍,連內閣都壓不住。
崇禎二年勤王的時候,他竟然要挾朝廷節製天下兵馬,祖大壽都被他的狂妄嚇壞了,他自然死了。
現在的祖大壽,或者說遼西的將門,他們自保之力足夠,但他們也失去了進取心。
因為他們害怕功勞太大招來殺身之禍,這是大明以文禦武的必然結果,沒有一個強力的人罩著他們,遼西根本不敢進攻,他們想都不會想,這就是你看到的祖大壽。”
今天給一位讀者上牆,都看到160章了,不知道小說大背景是什麽,不知道博弈的核心是什麽。也不知怎麽看到160章的,作者受寵若驚,又哭笑不得。
為了看而看的讀者,總是把別的野史背景強硬套給某個作者,這樣的看書方法,你看一億本,也等於一本,完全浪費時間嘛。
看網文的基本心態,看的是別人的一種野史想象,無論哪個作者,都不是在教你曆史。
看網文從來不解壓,尤其是曆史網文,我也是老書蟲,網文是一種思維擴散,與‘真假’無關。
總之。。不知歸不知,拒知歸拒知,別從作者這裏帶走錯誤的認知,這是作者三本書都與讀者強調過的事情。)
既然番茄要吃評論,那我直接給你貼這兒好了。作者敢保證,回複裏的這些名字你能認識三個就不錯了,曆史不是‘名人’的曆史,那些你不認識的人,才是曆史的主要內容。我回複了你那麽多,係統強吃,留下三條,那我就強貼你看文真的是瞎看,前麵評論還說作者權謀設定的好,也不知你思維拐哪裏去了第一次是崇禎二年。第二次是崇禎五六七年。一著急劈叉了崇禎九年的遷都鬧的非常非常激烈,就因為皇帝真的想遷都了 扯淡截止線
……………………………………
陸天明不想認這個親戚也不行,英國公不是讓他把陸家人拉回錦衣衛,而是讓陸暉直接做屯田衛指揮使。
反正屯田軍戶有十個衛,十個指揮使,不差這一個,都督府內部可以搞定。
對勳貴來說,京城不缺人,繼續擴大控製範圍才合理。
陸家人等調動完後才會認親,陸天明也不想一直在內醫院躺著,這地方除了廠衛勳貴,文官很難過來。
咱別讓人家跑腿,主動過去‘求安慰’。
他一介親軍,與內閣大佬熟悉,竟然無人覺得不妥,也不知是哪個身份的原因。
皇帝舊識、英國公孫女婿、皇史監督官、星象師,這些身份疊加起來,朝臣大概潛意識認為是‘同類人’。
可不是嘛,與他打道的是翰林院,是禮部,曆書和實錄的監督官,當然是清流的朋友。
內閣議事公房,陸天明一對五,門口不時有屬官路過,讚歎瞧一眼裏麵的場景,不愧是星象師,棋藝超品。
陸天明不想下棋,孫承宗非要下,把另外四人也搞得心癢,結果…找虐嘛。
這五人裏麵棋藝最高的是錢象坤,不管他怎麽變化,陸天明就是一招,你下你的,我下我的。
但他下棋飛快,讓人感覺是門外漢,下著下著就知道,他沒有動,反而自己下成了死路一條,攻又攻不動,十分氣人。
安靜中孫承宗突然歎氣一聲,“算了吧,心緒浮躁,看重輸贏,反而落了下乘。”
四人同時直起腰歎氣一聲,錢象坤又立刻低頭,繼續撓頭苦思,周延儒卻笑道,“錢兄,想想奏折序表,這小子掌握了圍棋定勢,他下棋每次起手式不同,但定勢一致,不妨拿殘局試試。”
陸天明立刻搖手,“殘局認輸,晚輩的確隻會定勢,我不覺得丟人,第一次就說過了,是你們不信。”
這心態不錯,眾人莞爾,還不好意思繼續糾纏了。
孫承宗看看外麵的天色,“下值了,天明能喝一杯嗎?”
“不行,大腿被刺,總得養傷呀。”
今天是周延儒輪值,另外三人起身拱拱手,慢悠悠下值了。
陸天明突然道,“閣老,為何遼西來的一千騎軍沒有主將?晚輩聽說他們分屬五個頭領。”
孫承宗眨眨眼,招手叫一個跑堂官過來去準備飯菜,示意周延儒把棋盤拿開,兩位老頭給受傷的年輕人沏了杯茶,才開始悠悠談事。
“天明,遼西騎軍沒有主將,反而是祖大壽的善意,他想看你能不能留下他們。”
“嗯?晚輩截留遼西人?怎麽聽起來有點齷齪。”
“不不不,你這是朝堂的思維,與將門打道不能這樣想,他們非常直白,就是想與你交朋友,騎軍不是軍戶,是遼民,他們也想讓家眷安全,但他們與別的遼兵又是兄弟,明白了嗎?”
陸天明大概意會到了,“建立信任啊?!”
“沒錯,就是這麽回事。”
陸天明搖搖頭,“看起來沒問題,但這種事幾百人、上千人毫無效果,幾萬十萬人才行。
客軍到遼東,哪個不被坑?渾河血戰,遼兵眼睜睜看著白杆軍與女真血戰,等女真人渡河後,他們又眼睜睜的看著戚家軍與女真人血戰,這場戰事把大明將官打寒心了。
晚輩明白,遼沈的遼人現在更與女真人親近,女真隻有三萬青壯,三萬蒙兵,一多半還是漢軍,但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那裏公平,漢軍能出人頭地,軍功不會被上官搶走,這就是人心。”
周延儒突然撲哧笑了,“陸天明,你看問題太想當然,還記得老夫在建極殿跟你說過什麽嗎?有銀子沒用,有軍械也沒用,誰都不是神,要做大事必須找人支持,一點一點夯實基礎才能做大,你幹嘛總是想著一口吃成胖子?”
陸天明摳摳鼻子,還是搖頭,“祖大壽這種人,根本不是忠君愛國,也不是忠孝節義,純粹是為了他祖家…”
孫承宗突然伸手拍胳膊打斷他,“天明,你說的是實情,但你的想法是錯的,大錯特錯,你不能盯著祖大壽這個人,剛才說的挺好,朝廷對遼人失心了,關外不信任關內,你怎麽又繞回來了?”
“呃~閣老心胸寬闊,晚輩還得練練。”
飯菜來了,幾人端起碗吃菜,孫承宗與周延儒小酌一杯後,才慢慢說道,“遼西遇到的是人性問題,不是忠誠問題,天下將門家家有一個祖大壽。
遼西有六萬營兵,十萬邊軍,三十萬百姓,那地方人太多了,離開朝廷活不了,所以他們就是忠誠的大明人。
若祖大壽能養活五十萬人,那他就是努爾哈赤,若他能養活二百萬人,那他就是藩國。
換一個人去也是想同的結果,這不是祖大壽的問題,就算換你去,當你能養活二百萬人的時候,同樣會有人逼你做藩王。
天啟元年,廣寧潰敗七百裏,關外三十萬大軍嚇破膽,隻有祖大壽帶著父親祖承訓留下來的八百名家丁留守覺華島。
若努爾哈赤進入遼西,那祖家就是女真的將門,現實是努爾哈赤沒有能力進入遼西,那祖大壽就是大明的英雄。
天啟三年,老夫出鎮遼西,放眼關外,隻有祖家還沒有被嚇破膽,他們兄弟收複城池三十餘座。
老夫能怎麽做?他們是遼西的榜樣,沒有他們,關內的逃民都不敢回遼西。
但老夫也不能給祖家大任,隻能分散功勞,把祖家人全部提拔,個個是遊擊、參將、副將。
祖家兄弟和子弟遍布中下層,幾乎每個兵堡都有祖家人。
這樣做有很多好處,他們會彼此信任,彼此壯膽,再也不會一潰千裏,同時也不怕他們反叛。
天啟六年,寧遠大捷,副總兵的祖大壽熬出頭了,他與袁崇煥成了搭檔盟友,文武之間的特殊盟友。
大明需要這場勝利,但大明不需要他們這種關係,老夫當時在家無能為力,眼睜睜看著這兩人狂妄欺君。
袁崇煥是個急性子,短時間就讓祖大壽與滿桂、趙率教平起平坐,還把祖家的官職齊齊拔高一階。
順利排擠走滿桂,連薊遼督師王之臣也無法節製袁崇煥,這是取死之道的開始,遼西能活下去靠的是朝廷,不是你袁崇煥。
可惜啊,文武合力的權力太大,袁崇煥完全主導了關外事,竟然與黃台吉頻繁聯絡,竟然殺了朝廷在東江哄著的毛文龍,連內閣都壓不住。
崇禎二年勤王的時候,他竟然要挾朝廷節製天下兵馬,祖大壽都被他的狂妄嚇壞了,他自然死了。
現在的祖大壽,或者說遼西的將門,他們自保之力足夠,但他們也失去了進取心。
因為他們害怕功勞太大招來殺身之禍,這是大明以文禦武的必然結果,沒有一個強力的人罩著他們,遼西根本不敢進攻,他們想都不會想,這就是你看到的祖大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