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跳下去
我想救個人,可她活在一千年前 作者:李個腿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將軍,我們快些回家吧。”
軒轅城外,顧青山堪堪從土中鑽出,便見魚武已在城外等候她多時,如今腳踏飛梭,一副隨時準備逃竄的模樣。
說完這話,他神情陡然一變,慌張轉變了平靜,眉眼緩和,氣質也變得溫潤起來,恰是魚文開口:
“方才在坐席之時,我遇見江國師了……他喬裝接近我們,吩咐我們在此等您。
江國師果真神通廣大,一別百年,修為手段皆是到了令人高瞻仰止的地步,實在叫人羨慕。”
顧青山守擂許久,如今已無甚氣力,脫離險境後自是免不了喘息一番,便席地而坐,問道:
“他是如何吩咐的?”
“江國師的意思是,讓我直接帶您回鯉國。”
“果然。”
顧青山輕輕一笑,似是猜到什麽,反倒讓魚武不解:
“有何不妥之處?”
“不,沒有。”
顧青山搖了搖頭,貼在袖上的布袋靈光一現,幾粒丹藥平白出現在手中,旋即便被一股腦吞入腹中。
那丹藥中蘊含的靈氣相當暴動,順著喉管向丹田湧動,隨時便如剮蹭著她的食道,刀刮之痛,讓她這個久經沙場之人也難免臉色鐵青。
“劍丸?顧將軍,你這是……”
魚武當然認得出來那是什麽,顧青山與魚幺幺修行劍氣之法,致使尋常市麵上售賣的回靈丹於她們無用,平日無事了會姐妹相伴,去那劍山山腳薅先輩羊毛,將那縱橫的劍氣煉化成丸。
這劍丸相當暴戾,平素是隻運轉功法,汲取上頭劍氣,如此一來回複靈氣雖然緩慢,卻能不受劍氣剮蹭之擾,省的回複靈氣時還留下什麽內傷隱患。
如今她一股腦吞進肚裏,顯然是不顧劍剮之痛,抱著盡快恢複的打算。
魚武不明白,眼下已無性命之憂,她怎地如此之急。
卻聽顧青山一邊打坐消化藥力,一邊道:
“江國師所言不虛,此地凶險至極,但如今軒轅城裏怕是亂成一鍋,顧及不到你我……你當早些回家才是。”
“隻有我?”
“我要留在這裏。”
“顧將軍三思啊!”
魚武勸誡道,
“江國師好不容易將我們兩人送出來,逗留不去,怕是要辜負了他一番心意。”
“莫管我,你走你的便是。”顧青山平靜道。
“難不成您還要再殺回去?”
魚武急得險些跺腳,
“那等人物豈是我們這些嘍囉能抗衡的?我們與這三山五宗恰是雲泥之別,修為境界亦相距甚遠,從那般人手下活過來便已是萬幸,如今再殺回去豈不是白白送死?”
“那不回去,豈不是留他白白送死?”
“您還不了解江國師嗎?他一向心思縝密,不是在心裏打好了算盤,敲定了計劃,是絕不可能貿然行事的。
江國師如今卻是身臨險境,但他既然敢出麵相助,定是備了後手,我們不必擔心才是。
若貿然回去,隻怕難免還要顧及你我,亂了他的計劃……”
魚武自認判斷準確,仍不願顧青山一意孤行,執意勸道。
顧青山卻比他更為篤定地搖了搖頭:
“你不了解他。”
魚武一怔:“什麽?”
顧青山沉吟道:
“你們所有人都以為他心思縝密,以為他料事如神,以為就憑他那種謹慎的性子,定是有了完全的準備才敢冒險出麵,斷定他不會有意外……這恰恰是因為你們不了解他。
他這人從來都不算個什麽運籌帷幄的謀士。”
“怎麽可能……”
魚武不信,
“您忘了嗎,當年鯉國的濁仙之患,便是江國師步步為營,從容解決的……”
“那是因為他敢賭。”
顧青山歎息一聲,頗為惆悵,
“他敢賭自己會贏。
可凡是作賭,便總有賭輸的一天。”
每一次,他每一次都在賭。
在青玄觀時,他賭自己把握了那老道的命門,可以碎了那老道的道心,為此不惜回過頭來隻身冒險。
鯉蠻相爭時,他賭自己能硬抗天劫洗髓,強行拉蠱蟲護法,硬撼天劫之力。
遠走他鄉時,他賭自己能夠抽絲剝繭,力挽狂瀾,救下那個手眼通天的地仙,再回到鯉國這片故土……
在顧青山所見之中,江河賭過無數次,也並非沒有賭輸的時候。
所以她也很明白,江河習慣製定計劃,可他的計劃卻從來沒有嚴絲合縫過——
他的行事風格,從來都是在混亂而繁雜的迷宮中,尋到了一個看似不錯的出路,便賭自己能從這出路見到光明,而一條黑的走下去……
他這人分明莽撞的很,根本談不上什麽‘料事如神’。
好比當年兩人身處青玄觀時,若不是自己發覺被他算計,折返回來,一悶棍敲死了那回光返照的老道,隻怕那便宜師父早就與他同歸於盡!
正因她了解,江河是這樣的一個‘賭徒’,才更篤定他不是打好了主意,確定自己能安然無恙才出麵救下他們。
而是他想要救她,才在萬不得已中被迫出麵,又選了一條看似尚可,卻前途未知的出路。
“賭徒總會賭輸,總會賭錯。
我難道要眼睜睜看著他向深坑裏跳嗎?”
“可我們勢單力薄的,就算殺回去又能有什麽用,不是平白給江國師添麻煩麽?
您總不能跟著他一塊兒往下跳吧……”
魚武仍是執意道。
他也是為了顧青山好。
到了如今這時候,銷聲匿跡,明哲保身,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可顧青山想的卻不是這些。
在這刹那之間,她想的不是是非對錯,不是正確與否。
想的隻是許久之前的一晚,他與她道地那句“離開”。
她沒有選擇與他離去,名為責任的重擔壓在她的肩上,迫使她留在鯉國那方寸之地,守望了兩百年的光陰。
她當然不為自己的選擇後悔。
可當蒸蒸日上的鯉國,無時無刻提醒著她已無需再為故土考慮,提醒著她該為自己而活時,她又難免會想——
倘若當年的鯉國不是那是非之地,倘若當年的自己肩上的擔子再輕一些,是否便會選擇同他離開,攜遊天下?
時過境遷,顧青山本以為自己已經沒有了選擇的機會。
可如今這個機會就擺在她的眼前。
而那早已在心中回答過千萬遍的答案,也不會於此刻再有絲毫的動搖:
“如果他的眼前最終隻剩下了一條路,如果那條路的盡頭隻是一望無際的深淵。
我也會陪他跳下去。”
軒轅城外,顧青山堪堪從土中鑽出,便見魚武已在城外等候她多時,如今腳踏飛梭,一副隨時準備逃竄的模樣。
說完這話,他神情陡然一變,慌張轉變了平靜,眉眼緩和,氣質也變得溫潤起來,恰是魚文開口:
“方才在坐席之時,我遇見江國師了……他喬裝接近我們,吩咐我們在此等您。
江國師果真神通廣大,一別百年,修為手段皆是到了令人高瞻仰止的地步,實在叫人羨慕。”
顧青山守擂許久,如今已無甚氣力,脫離險境後自是免不了喘息一番,便席地而坐,問道:
“他是如何吩咐的?”
“江國師的意思是,讓我直接帶您回鯉國。”
“果然。”
顧青山輕輕一笑,似是猜到什麽,反倒讓魚武不解:
“有何不妥之處?”
“不,沒有。”
顧青山搖了搖頭,貼在袖上的布袋靈光一現,幾粒丹藥平白出現在手中,旋即便被一股腦吞入腹中。
那丹藥中蘊含的靈氣相當暴動,順著喉管向丹田湧動,隨時便如剮蹭著她的食道,刀刮之痛,讓她這個久經沙場之人也難免臉色鐵青。
“劍丸?顧將軍,你這是……”
魚武當然認得出來那是什麽,顧青山與魚幺幺修行劍氣之法,致使尋常市麵上售賣的回靈丹於她們無用,平日無事了會姐妹相伴,去那劍山山腳薅先輩羊毛,將那縱橫的劍氣煉化成丸。
這劍丸相當暴戾,平素是隻運轉功法,汲取上頭劍氣,如此一來回複靈氣雖然緩慢,卻能不受劍氣剮蹭之擾,省的回複靈氣時還留下什麽內傷隱患。
如今她一股腦吞進肚裏,顯然是不顧劍剮之痛,抱著盡快恢複的打算。
魚武不明白,眼下已無性命之憂,她怎地如此之急。
卻聽顧青山一邊打坐消化藥力,一邊道:
“江國師所言不虛,此地凶險至極,但如今軒轅城裏怕是亂成一鍋,顧及不到你我……你當早些回家才是。”
“隻有我?”
“我要留在這裏。”
“顧將軍三思啊!”
魚武勸誡道,
“江國師好不容易將我們兩人送出來,逗留不去,怕是要辜負了他一番心意。”
“莫管我,你走你的便是。”顧青山平靜道。
“難不成您還要再殺回去?”
魚武急得險些跺腳,
“那等人物豈是我們這些嘍囉能抗衡的?我們與這三山五宗恰是雲泥之別,修為境界亦相距甚遠,從那般人手下活過來便已是萬幸,如今再殺回去豈不是白白送死?”
“那不回去,豈不是留他白白送死?”
“您還不了解江國師嗎?他一向心思縝密,不是在心裏打好了算盤,敲定了計劃,是絕不可能貿然行事的。
江國師如今卻是身臨險境,但他既然敢出麵相助,定是備了後手,我們不必擔心才是。
若貿然回去,隻怕難免還要顧及你我,亂了他的計劃……”
魚武自認判斷準確,仍不願顧青山一意孤行,執意勸道。
顧青山卻比他更為篤定地搖了搖頭:
“你不了解他。”
魚武一怔:“什麽?”
顧青山沉吟道:
“你們所有人都以為他心思縝密,以為他料事如神,以為就憑他那種謹慎的性子,定是有了完全的準備才敢冒險出麵,斷定他不會有意外……這恰恰是因為你們不了解他。
他這人從來都不算個什麽運籌帷幄的謀士。”
“怎麽可能……”
魚武不信,
“您忘了嗎,當年鯉國的濁仙之患,便是江國師步步為營,從容解決的……”
“那是因為他敢賭。”
顧青山歎息一聲,頗為惆悵,
“他敢賭自己會贏。
可凡是作賭,便總有賭輸的一天。”
每一次,他每一次都在賭。
在青玄觀時,他賭自己把握了那老道的命門,可以碎了那老道的道心,為此不惜回過頭來隻身冒險。
鯉蠻相爭時,他賭自己能硬抗天劫洗髓,強行拉蠱蟲護法,硬撼天劫之力。
遠走他鄉時,他賭自己能夠抽絲剝繭,力挽狂瀾,救下那個手眼通天的地仙,再回到鯉國這片故土……
在顧青山所見之中,江河賭過無數次,也並非沒有賭輸的時候。
所以她也很明白,江河習慣製定計劃,可他的計劃卻從來沒有嚴絲合縫過——
他的行事風格,從來都是在混亂而繁雜的迷宮中,尋到了一個看似不錯的出路,便賭自己能從這出路見到光明,而一條黑的走下去……
他這人分明莽撞的很,根本談不上什麽‘料事如神’。
好比當年兩人身處青玄觀時,若不是自己發覺被他算計,折返回來,一悶棍敲死了那回光返照的老道,隻怕那便宜師父早就與他同歸於盡!
正因她了解,江河是這樣的一個‘賭徒’,才更篤定他不是打好了主意,確定自己能安然無恙才出麵救下他們。
而是他想要救她,才在萬不得已中被迫出麵,又選了一條看似尚可,卻前途未知的出路。
“賭徒總會賭輸,總會賭錯。
我難道要眼睜睜看著他向深坑裏跳嗎?”
“可我們勢單力薄的,就算殺回去又能有什麽用,不是平白給江國師添麻煩麽?
您總不能跟著他一塊兒往下跳吧……”
魚武仍是執意道。
他也是為了顧青山好。
到了如今這時候,銷聲匿跡,明哲保身,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可顧青山想的卻不是這些。
在這刹那之間,她想的不是是非對錯,不是正確與否。
想的隻是許久之前的一晚,他與她道地那句“離開”。
她沒有選擇與他離去,名為責任的重擔壓在她的肩上,迫使她留在鯉國那方寸之地,守望了兩百年的光陰。
她當然不為自己的選擇後悔。
可當蒸蒸日上的鯉國,無時無刻提醒著她已無需再為故土考慮,提醒著她該為自己而活時,她又難免會想——
倘若當年的鯉國不是那是非之地,倘若當年的自己肩上的擔子再輕一些,是否便會選擇同他離開,攜遊天下?
時過境遷,顧青山本以為自己已經沒有了選擇的機會。
可如今這個機會就擺在她的眼前。
而那早已在心中回答過千萬遍的答案,也不會於此刻再有絲毫的動搖:
“如果他的眼前最終隻剩下了一條路,如果那條路的盡頭隻是一望無際的深淵。
我也會陪他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