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新選擇
重生六零:小知青帶著空間爽爆了 作者:君心如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牛車的潛力還是蠻大的,齊韻如和齊韻榮兩人將家裏需要加工的糧食搬到牛車上,牛車還有不太滿的架勢,齊韻如去問了一下隔壁,要不要一起把糧食拉倒公社去加工。
姚雲鳳有些猶豫,讓人家加工少不得一筆錢了。
秦邵雲想了一下便跟她娘建議,“娘,不如讓小如他們帶著一起去加工,你還能倒出手來幫我編草鞋。”
姚雲鳳想了想,也可以,這樣也算是平了,關鍵不用搞的家裏到處是穀糠了,他們今年住進來的時候都有些晚,糧食不多,也沒考慮著養兩隻雞,到時候一地穀糠不好處理,還不如直接機器可以收集起來,到時候明年養兩隻雞,也有的吃了。
於是,姚雲鳳便也同意了這個提議。
齊韻榮幫著李忠把他們的糧食搬到車上,秦邵雲給李忠拿了錢,讓李忠跟著牛車一起,齊韻榮和李忠兩人便踏上了去公社的路。
齊韻如沒去,這點小事兒,應該不需要她。
她要繼續她的鄉村醫生大業了,學習永無止境,雖說這村裏的病例實在有限,但喬世禦的書稿多啊,好幾代人留下的案例精髓,都在給齊韻如提供著每天的進步。
她現在的每天依舊很是緊湊,白天除了接待患者,偶爾去山上采點藥,定期去公社醫院領點藥品物資,剩下的白天大部分都是在認真學習或者看書稿。
晚上的時候就躲在空間看後世的書籍和空間的資料以及練功。
順便給自己的下屬們傳遞一些物資。
當齊韻榮和李忠帶著公社加工回來的糧食的時候,姚雲鳳看著加工好的糧食,感歎了一句,“還是加工點加工的糧食好,不像自己在石磨上磨的,很多碎粒兒。”
是的,機器上磨的雖說也有碎粒兒,不過比石磨上的好太多了,而且也很幹淨,稻米和穀糠完全分開了。
兩家花了也沒多少錢,齊家一共花了一塊五,隔壁花了九毛多。
當李忠繪聲繪色給姚雲鳳描述公社機器加工的場景的時候,附近有路過的人也認真的聽著他說,“哎呦,那個機器真快,稻穀直接倒進去,有人打開機器,就聽到轟隆隆的,一兩分鍾,一袋子稻穀就變成了一袋子米還有小袋子的殼兒,可簡直太快了。”
有的人聽了這情況,也站下來問問,“小雲女婿,真有這麽快?”
“嬸子,我還能騙你,不信你也可以拉公社加工點去看看。”
聽到李忠都這麽說了,那大嬸沒繼續懷疑,反而繼續問,
“那這應該花了不少錢吧?”上了公社,肯定花錢不少,這是大嬸心中的想法。
“我們家的一共9毛,隔壁齊家一共一塊五。”李忠很是細心的回答。
那大嬸一聽,也不貴啊,招呼也沒打,就快速離開了,他要回去跟自家男人說說,也去公社加工去。
因為公社這邊也是前兩年剛剛接上電,加工點開了也沒多久,因此,並沒有太多的人知道,因為這次齊家的偷懶,今年前沿河村的收入也不錯,於是,很多有些餘錢的人家都選擇借了牛車或者推著手推車到公社糧食加工點加工分下來的糧食。
而且,眾人還發現,這樣得到的糧食質量還很好,就拿稻米來說,放到石磨上碾,很多米粒甚至都被碾碎了,而機器脫皮又幹淨又完整,碎米粒也不是沒有,但是比在石磨上少多了。
更何況,這樣人們的時間更多了。
雖說進入臘月沒什麽著急的活兒,大部分的村民也都可勁兒的為著家裏的一口口糧忙活,但並不是沒有賺工分的活兒了。
最近,大隊長已經組織一些人去清理河道,畢竟,河水流的旺,流的通暢,他們的地裏才有足夠的水源。
這清理河道也是有工分的,把時間花在繁瑣的清理稻穀之類的半成品上,不如用來賺錢,村民們怎麽算還是發現這樣合適。
用村裏的大石磨磨糧食,一大袋子起碼得忙活個兩天,這還不算上排隊的時間,再加上後麵的各種清理,時間上甚至不止兩天。
如果去清理河道,按照一個勞動力十個工分,兩天的工分換錢的話也有六毛錢了,而且村民們算的門清,今年隻有一季的水稻田裏養魚了,明年兩季都養,那錢更多了,絕對不止六毛了。
最關鍵的是,9毛錢可以直接加工兩三袋子的糧食,這可不止兩天,怎麽算都是去加工點加工糧食合適。
於是,今年公社的加工點忙活了一個豐富的年終。
村民們也有不少人跟著去清理河道,以至於往年需要半個月才能清理完的河道,參加的人多了,六七天就清理完了。
剩下的事情是真的少了很多,也不是沒有,可以給油菜地除除草,或者如果油菜地幹了也可以澆澆水,這前提是地裏沒上凍的情況,雖說他們這裏很少有日子能低於零度,可也不是沒有,有時候就會突然來一陣奇怪的北風,甚至還能帶來一片帶著雪花的雲,給他們這裏增添幾天的冷意。
不過,這種日子總體少的很多,就算冷,也很少像北方一樣,土地直接凍的板結的狀態,河裏也很少結冰,就算有點冰,也是水裏的冰碴子樣的。
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已經準備開始為了過年準備了,他們或者提前準備豬肉雞肉什麽的,也未必立馬吃,做成特色的熏肉臘肉,獨有一番風味。
過年也不會什麽綠色的蔬菜都吃不上,起碼地裏的油菜還有菠菜還是很新鮮,還有其他一些相對耐寒的野菜也在這個季節很受歡迎。
村民們都期待著這個新年。
包括齊家和隔壁的秦家。
對於齊家人來說,這是他們下鄉來到這個地方的第一個新年,家裏什麽都不缺,齊韻如也能時不時的搞來一些綠色蔬菜,生活很是輕鬆愜意。
隔壁,對於姚雲鳳來說,這個年,是她生活在這裏之後,最輕鬆的一個年,用不著每天為著整個家裏所有人忙過來忙過去,她隻需要顧好自己,適當的照顧下閨女,其他的全都由女兒女婿忙活了,。
對於秦邵雲夫妻二人,是跟姚雲鳳在一起的第一個新年,他們三個一起的第一個年。
所有人都對未來存著美好的期待,所有人都相信明年會更好。
而齊韻如,卻並不怎麽期待,因為,過了年,可能世道就要開始亂了,也不知道哪些人的命運會因此而改變。
隻是,還沒到過年呢,不被期待的事情又發生了。
姚雲鳳有些猶豫,讓人家加工少不得一筆錢了。
秦邵雲想了一下便跟她娘建議,“娘,不如讓小如他們帶著一起去加工,你還能倒出手來幫我編草鞋。”
姚雲鳳想了想,也可以,這樣也算是平了,關鍵不用搞的家裏到處是穀糠了,他們今年住進來的時候都有些晚,糧食不多,也沒考慮著養兩隻雞,到時候一地穀糠不好處理,還不如直接機器可以收集起來,到時候明年養兩隻雞,也有的吃了。
於是,姚雲鳳便也同意了這個提議。
齊韻榮幫著李忠把他們的糧食搬到車上,秦邵雲給李忠拿了錢,讓李忠跟著牛車一起,齊韻榮和李忠兩人便踏上了去公社的路。
齊韻如沒去,這點小事兒,應該不需要她。
她要繼續她的鄉村醫生大業了,學習永無止境,雖說這村裏的病例實在有限,但喬世禦的書稿多啊,好幾代人留下的案例精髓,都在給齊韻如提供著每天的進步。
她現在的每天依舊很是緊湊,白天除了接待患者,偶爾去山上采點藥,定期去公社醫院領點藥品物資,剩下的白天大部分都是在認真學習或者看書稿。
晚上的時候就躲在空間看後世的書籍和空間的資料以及練功。
順便給自己的下屬們傳遞一些物資。
當齊韻榮和李忠帶著公社加工回來的糧食的時候,姚雲鳳看著加工好的糧食,感歎了一句,“還是加工點加工的糧食好,不像自己在石磨上磨的,很多碎粒兒。”
是的,機器上磨的雖說也有碎粒兒,不過比石磨上的好太多了,而且也很幹淨,稻米和穀糠完全分開了。
兩家花了也沒多少錢,齊家一共花了一塊五,隔壁花了九毛多。
當李忠繪聲繪色給姚雲鳳描述公社機器加工的場景的時候,附近有路過的人也認真的聽著他說,“哎呦,那個機器真快,稻穀直接倒進去,有人打開機器,就聽到轟隆隆的,一兩分鍾,一袋子稻穀就變成了一袋子米還有小袋子的殼兒,可簡直太快了。”
有的人聽了這情況,也站下來問問,“小雲女婿,真有這麽快?”
“嬸子,我還能騙你,不信你也可以拉公社加工點去看看。”
聽到李忠都這麽說了,那大嬸沒繼續懷疑,反而繼續問,
“那這應該花了不少錢吧?”上了公社,肯定花錢不少,這是大嬸心中的想法。
“我們家的一共9毛,隔壁齊家一共一塊五。”李忠很是細心的回答。
那大嬸一聽,也不貴啊,招呼也沒打,就快速離開了,他要回去跟自家男人說說,也去公社加工去。
因為公社這邊也是前兩年剛剛接上電,加工點開了也沒多久,因此,並沒有太多的人知道,因為這次齊家的偷懶,今年前沿河村的收入也不錯,於是,很多有些餘錢的人家都選擇借了牛車或者推著手推車到公社糧食加工點加工分下來的糧食。
而且,眾人還發現,這樣得到的糧食質量還很好,就拿稻米來說,放到石磨上碾,很多米粒甚至都被碾碎了,而機器脫皮又幹淨又完整,碎米粒也不是沒有,但是比在石磨上少多了。
更何況,這樣人們的時間更多了。
雖說進入臘月沒什麽著急的活兒,大部分的村民也都可勁兒的為著家裏的一口口糧忙活,但並不是沒有賺工分的活兒了。
最近,大隊長已經組織一些人去清理河道,畢竟,河水流的旺,流的通暢,他們的地裏才有足夠的水源。
這清理河道也是有工分的,把時間花在繁瑣的清理稻穀之類的半成品上,不如用來賺錢,村民們怎麽算還是發現這樣合適。
用村裏的大石磨磨糧食,一大袋子起碼得忙活個兩天,這還不算上排隊的時間,再加上後麵的各種清理,時間上甚至不止兩天。
如果去清理河道,按照一個勞動力十個工分,兩天的工分換錢的話也有六毛錢了,而且村民們算的門清,今年隻有一季的水稻田裏養魚了,明年兩季都養,那錢更多了,絕對不止六毛了。
最關鍵的是,9毛錢可以直接加工兩三袋子的糧食,這可不止兩天,怎麽算都是去加工點加工糧食合適。
於是,今年公社的加工點忙活了一個豐富的年終。
村民們也有不少人跟著去清理河道,以至於往年需要半個月才能清理完的河道,參加的人多了,六七天就清理完了。
剩下的事情是真的少了很多,也不是沒有,可以給油菜地除除草,或者如果油菜地幹了也可以澆澆水,這前提是地裏沒上凍的情況,雖說他們這裏很少有日子能低於零度,可也不是沒有,有時候就會突然來一陣奇怪的北風,甚至還能帶來一片帶著雪花的雲,給他們這裏增添幾天的冷意。
不過,這種日子總體少的很多,就算冷,也很少像北方一樣,土地直接凍的板結的狀態,河裏也很少結冰,就算有點冰,也是水裏的冰碴子樣的。
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已經準備開始為了過年準備了,他們或者提前準備豬肉雞肉什麽的,也未必立馬吃,做成特色的熏肉臘肉,獨有一番風味。
過年也不會什麽綠色的蔬菜都吃不上,起碼地裏的油菜還有菠菜還是很新鮮,還有其他一些相對耐寒的野菜也在這個季節很受歡迎。
村民們都期待著這個新年。
包括齊家和隔壁的秦家。
對於齊家人來說,這是他們下鄉來到這個地方的第一個新年,家裏什麽都不缺,齊韻如也能時不時的搞來一些綠色蔬菜,生活很是輕鬆愜意。
隔壁,對於姚雲鳳來說,這個年,是她生活在這裏之後,最輕鬆的一個年,用不著每天為著整個家裏所有人忙過來忙過去,她隻需要顧好自己,適當的照顧下閨女,其他的全都由女兒女婿忙活了,。
對於秦邵雲夫妻二人,是跟姚雲鳳在一起的第一個新年,他們三個一起的第一個年。
所有人都對未來存著美好的期待,所有人都相信明年會更好。
而齊韻如,卻並不怎麽期待,因為,過了年,可能世道就要開始亂了,也不知道哪些人的命運會因此而改變。
隻是,還沒到過年呢,不被期待的事情又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