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農民的智慧
重生六零:小知青帶著空間爽爆了 作者:君心如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光飛速,很快到了又一年的春種。
春日的暖陽照在已經提前準備好的水田裏,地頭上成片的秧苗已經準備好,插秧隊伍已經就緒。
此時的插秧比雙搶的時候插秧要舒服的多,至少,天氣沒那麽熱,陽光也沒那麽毒,水裏也沒有太多的小蟲子,空氣中也沒有那麽多的蚊子。
不過,村裏多了四個免費的義務工,不用給工錢的那種。
幾人插秧鬧出來的笑話,直到插秧工作結束,齊韻如才從林雨娟的口中知道。
“你是不知道那個李菲菲簡直太有意思了,看見地圖上那麽多秧苗,她說,呀,老師不是說這裏種水稻嗎?怎麽種這麽多韭菜呀?哈哈哈……哈哈哈……我一想到當時他那話,簡直快要笑不活了!”
看著林雨娟笑成那個樣子,齊韻如也感覺自己的忍耐力成了擺設,嘴角忍不住的彎起。
“不過,他們四個人就這個挺搞笑的,其他人就沒她這麽有意思了。你是不知道,那家夥下地還穿小白襪,布拉吉,嘿嘿,一天下來,花裙子變成泥巴裙了!哈哈!”
“長筒小白襪裏麵都能裝一筒子泥,我親眼再我們那院子裏看到提著襪子往外倒泥巴,邊倒還邊哭,簡直笑死!”
……
插秧結束,大隊長再次如同去年一樣,帶著村裏一些人去河裏撈了不少中等大小魚,放養到了稻田裏,幾個插秧免費工作者和他們的老師,便趁機做起了他們的研究,記錄村民們對於稻田的管理之類的。
他們捉魚的時候,甚至發現,隔壁的大隊竟然也學著他們在大河裏捉起了魚,看來他們也想學他們稻田養魚吧。
看到的村民們猜的不錯,去年他們大隊的豐收已經刺激的隔壁大隊就差上來搶魚了,不,他們來搶了,隻是沒搶到,都這樣了,他們肯定眼紅他們的收入。
不過村民們倒也沒有什麽壞的想法,不能自家養,不讓人家養吧,反正你養你的,互不影響就是了。
隻是大多數村民並不知道這養魚的技術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就比如他們大隊,除了勞動力用的多的時候,平常喂魚,水田流水之類的都是大隊長帶著幾個小隊長完成的。
隔壁大隊想要稻田養魚,能不能養成都是兩說。
不過,這些關注的人並不多。
春種的農忙剛結束,秦邵雲便生了,一個胖胖的小姑娘,在兩家人好東西的喂養下,小家夥一出生就有7斤多。
看到這個小女嬰,讓齊韻如想到自己後世見過的那個跟著秦邵鬆的瘦弱女孩,眼神清純懂事兒,那時候秦邵鬆因為腿的問題,幹不了重的活,隻能給隊裏養牛,夏天的時候,小姑娘放學總會拿著課本,到山上替自家舅舅放牛,讓自己的舅舅能夠休息一下。
這一世的小姑娘胖了。
秦邵雲坐月子,姚雲鳳照顧著,抱小姑娘最多的人就是她了。
“哎呦,姥姥抱,咱們的小囡囡真乖啊。”
李忠也很是關心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每天一下工,就急火火的看自家孩子,隻是自己手粗,有時候抱起來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辦了。
孩子很快滿月,兩家人湊在一起,給孩子辦了一個滿月宴,小家夥一個人躺在一旁咿咿呀呀的,小手小腳不安分的踢來踢去,很是可愛。
小姑娘也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悠悠。
跟前世秦邵鬆給她起的名字竟然完全一樣。
時間就在大家的說笑中飛逝。
慢慢的,當村民們發現他們掐掉的油菜苔跟大隊長和呂廣謙說過的一樣,原來的主枝旁邊長出了三四根分支,同時分支也開花了,看上去似乎真的比之前隻有一根主花絮的時候長的花果多一些,村民們才算放了心。
雖然說知道大隊長承諾保證大家收入,可秦建富為了他們大隊,辛苦了十幾年了,很多村民也不希望大隊長因為自己的一個錯誤決定,將自己家陷入萬劫不複的地步。
時間很快,到了收獲油菜籽的季節,當村民們看著曬穀坪滿滿的油菜杆兒,他們甚至都不用等到最後曬幹了稱一下油菜籽的重量,都能感覺到今年他們大隊產出的油菜籽明顯比往年的多。
這讓村民們都更加信服大隊長的決策了。
等到村民們在烈日下辛苦勞作幾天之後,將所有的油菜籽都裝進了麻袋裏,經過會計最終計算竟然達到了畝產160斤,比之前的八九十斤翻了接近一倍。
恰好,這又給了彭西林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雖然新一季稻田養魚還沒有成熟,但他們這次下鄉值了。
之前他們倒是研究過給棉花打頂,可以提高棉花的產量,並且給棉花打頂這個技術從民國時期就開始了,他們卻一直沒有想過給油菜打頂,竟然也能提高產量。
果然農民的智慧是無限的,還是要更加深入農村,更多的實地實驗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論。
誰都不知道,前沿河村的一行,讓彭西林教授對於後期全國青年下鄉的展開給予了極大的推動,恨不得他的每一個學生,都要下鄉,接受鄉親們的教育,甚至也包括他自己的孩子。
收完油菜籽後,之前種油菜的地裏,便被村裏又種上了其他作物,像是大豆,花生,玉米之類的,讓所有的土地都不能浪費著。
齊韻如也幫著齊英將自家自留地收獲了一茬蔬菜,又種上一茬,甚至齊韻如都不需要從空間拿菜來維持他們的日常生活了,即使沒有空間,他們一家此時的物質生活也算達到了可持續的發展,這讓齊韻如很滿足。
畢竟,現在齊韻榮去了部隊,自己也無法保證未來的十幾年裏,自己能夠一直在家裏陪著自家爺爺,媽媽,和喬爺爺,這樣,自己將來一旦出門有些事情,至少不用太過於擔心家裏的生活了。
隻是沒想到,這樣的情況,竟然很快遇到了。
自從秦邵鬆和齊韻榮離開之後,除了他們剛到那一次寄的信之外,後來齊韻榮往家裏寄的一次信,還將自己的津貼給齊英寄了回來,同時跟齊英表示他已經是個大人了,要幫著養活家裏。
可把齊英感動壞了,就差捧著心哭的稀裏嘩啦的了。
是呢,從小沒有長在自己跟前的兒子,好不容易掙了人生第1筆錢,卻想著給自己這個才給過自己半年多溫暖生活的親生母親,作為這個母親內心的那種感動和愧疚,已經填滿了整個心頭,同時齊英甚至覺得,齊韻榮之所以這麽重視這份親情,更多的可能是從小沒有享受到親情的溫暖,僅僅半年的溫暖,就將一顆心給綁定了。
大家對齊韻榮的愧疚便更加的深刻了。
齊行泰也很感動,隻是他不像齊英一樣感情容易釋放出來,更多的壓在心底,沒有人陪伴的時候,總想看看孫子的信。
秦邵鬆卻是每個月都往家裏寄一封信的,不,也不能說是家裏,每個月都給齊韻如寄一封信,同時很快也會將自己的津貼寄回來。
可是五月,油菜籽都收完了,空著的地村民們也都忙活完了,眼看著時間就要到了6月,這個月的信齊韻如卻一直沒有收到,甚至她能感覺到,自己給秦邵鬆的那個小老虎吊墜似乎受到了損傷。
但她同時也能感覺到吊墜損傷並沒有那麽徹底,隻是防禦功能徹底沒有了,生命應該沒有什麽太大的威脅。
這讓齊韻如的內心猛不丁的有了一種焦灼之感。
她心裏有一種奇異的預感,就好像有些事情是擺脫不掉的宿命一樣。
春日的暖陽照在已經提前準備好的水田裏,地頭上成片的秧苗已經準備好,插秧隊伍已經就緒。
此時的插秧比雙搶的時候插秧要舒服的多,至少,天氣沒那麽熱,陽光也沒那麽毒,水裏也沒有太多的小蟲子,空氣中也沒有那麽多的蚊子。
不過,村裏多了四個免費的義務工,不用給工錢的那種。
幾人插秧鬧出來的笑話,直到插秧工作結束,齊韻如才從林雨娟的口中知道。
“你是不知道那個李菲菲簡直太有意思了,看見地圖上那麽多秧苗,她說,呀,老師不是說這裏種水稻嗎?怎麽種這麽多韭菜呀?哈哈哈……哈哈哈……我一想到當時他那話,簡直快要笑不活了!”
看著林雨娟笑成那個樣子,齊韻如也感覺自己的忍耐力成了擺設,嘴角忍不住的彎起。
“不過,他們四個人就這個挺搞笑的,其他人就沒她這麽有意思了。你是不知道,那家夥下地還穿小白襪,布拉吉,嘿嘿,一天下來,花裙子變成泥巴裙了!哈哈!”
“長筒小白襪裏麵都能裝一筒子泥,我親眼再我們那院子裏看到提著襪子往外倒泥巴,邊倒還邊哭,簡直笑死!”
……
插秧結束,大隊長再次如同去年一樣,帶著村裏一些人去河裏撈了不少中等大小魚,放養到了稻田裏,幾個插秧免費工作者和他們的老師,便趁機做起了他們的研究,記錄村民們對於稻田的管理之類的。
他們捉魚的時候,甚至發現,隔壁的大隊竟然也學著他們在大河裏捉起了魚,看來他們也想學他們稻田養魚吧。
看到的村民們猜的不錯,去年他們大隊的豐收已經刺激的隔壁大隊就差上來搶魚了,不,他們來搶了,隻是沒搶到,都這樣了,他們肯定眼紅他們的收入。
不過村民們倒也沒有什麽壞的想法,不能自家養,不讓人家養吧,反正你養你的,互不影響就是了。
隻是大多數村民並不知道這養魚的技術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就比如他們大隊,除了勞動力用的多的時候,平常喂魚,水田流水之類的都是大隊長帶著幾個小隊長完成的。
隔壁大隊想要稻田養魚,能不能養成都是兩說。
不過,這些關注的人並不多。
春種的農忙剛結束,秦邵雲便生了,一個胖胖的小姑娘,在兩家人好東西的喂養下,小家夥一出生就有7斤多。
看到這個小女嬰,讓齊韻如想到自己後世見過的那個跟著秦邵鬆的瘦弱女孩,眼神清純懂事兒,那時候秦邵鬆因為腿的問題,幹不了重的活,隻能給隊裏養牛,夏天的時候,小姑娘放學總會拿著課本,到山上替自家舅舅放牛,讓自己的舅舅能夠休息一下。
這一世的小姑娘胖了。
秦邵雲坐月子,姚雲鳳照顧著,抱小姑娘最多的人就是她了。
“哎呦,姥姥抱,咱們的小囡囡真乖啊。”
李忠也很是關心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每天一下工,就急火火的看自家孩子,隻是自己手粗,有時候抱起來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辦了。
孩子很快滿月,兩家人湊在一起,給孩子辦了一個滿月宴,小家夥一個人躺在一旁咿咿呀呀的,小手小腳不安分的踢來踢去,很是可愛。
小姑娘也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悠悠。
跟前世秦邵鬆給她起的名字竟然完全一樣。
時間就在大家的說笑中飛逝。
慢慢的,當村民們發現他們掐掉的油菜苔跟大隊長和呂廣謙說過的一樣,原來的主枝旁邊長出了三四根分支,同時分支也開花了,看上去似乎真的比之前隻有一根主花絮的時候長的花果多一些,村民們才算放了心。
雖然說知道大隊長承諾保證大家收入,可秦建富為了他們大隊,辛苦了十幾年了,很多村民也不希望大隊長因為自己的一個錯誤決定,將自己家陷入萬劫不複的地步。
時間很快,到了收獲油菜籽的季節,當村民們看著曬穀坪滿滿的油菜杆兒,他們甚至都不用等到最後曬幹了稱一下油菜籽的重量,都能感覺到今年他們大隊產出的油菜籽明顯比往年的多。
這讓村民們都更加信服大隊長的決策了。
等到村民們在烈日下辛苦勞作幾天之後,將所有的油菜籽都裝進了麻袋裏,經過會計最終計算竟然達到了畝產160斤,比之前的八九十斤翻了接近一倍。
恰好,這又給了彭西林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雖然新一季稻田養魚還沒有成熟,但他們這次下鄉值了。
之前他們倒是研究過給棉花打頂,可以提高棉花的產量,並且給棉花打頂這個技術從民國時期就開始了,他們卻一直沒有想過給油菜打頂,竟然也能提高產量。
果然農民的智慧是無限的,還是要更加深入農村,更多的實地實驗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論。
誰都不知道,前沿河村的一行,讓彭西林教授對於後期全國青年下鄉的展開給予了極大的推動,恨不得他的每一個學生,都要下鄉,接受鄉親們的教育,甚至也包括他自己的孩子。
收完油菜籽後,之前種油菜的地裏,便被村裏又種上了其他作物,像是大豆,花生,玉米之類的,讓所有的土地都不能浪費著。
齊韻如也幫著齊英將自家自留地收獲了一茬蔬菜,又種上一茬,甚至齊韻如都不需要從空間拿菜來維持他們的日常生活了,即使沒有空間,他們一家此時的物質生活也算達到了可持續的發展,這讓齊韻如很滿足。
畢竟,現在齊韻榮去了部隊,自己也無法保證未來的十幾年裏,自己能夠一直在家裏陪著自家爺爺,媽媽,和喬爺爺,這樣,自己將來一旦出門有些事情,至少不用太過於擔心家裏的生活了。
隻是沒想到,這樣的情況,竟然很快遇到了。
自從秦邵鬆和齊韻榮離開之後,除了他們剛到那一次寄的信之外,後來齊韻榮往家裏寄的一次信,還將自己的津貼給齊英寄了回來,同時跟齊英表示他已經是個大人了,要幫著養活家裏。
可把齊英感動壞了,就差捧著心哭的稀裏嘩啦的了。
是呢,從小沒有長在自己跟前的兒子,好不容易掙了人生第1筆錢,卻想著給自己這個才給過自己半年多溫暖生活的親生母親,作為這個母親內心的那種感動和愧疚,已經填滿了整個心頭,同時齊英甚至覺得,齊韻榮之所以這麽重視這份親情,更多的可能是從小沒有享受到親情的溫暖,僅僅半年的溫暖,就將一顆心給綁定了。
大家對齊韻榮的愧疚便更加的深刻了。
齊行泰也很感動,隻是他不像齊英一樣感情容易釋放出來,更多的壓在心底,沒有人陪伴的時候,總想看看孫子的信。
秦邵鬆卻是每個月都往家裏寄一封信的,不,也不能說是家裏,每個月都給齊韻如寄一封信,同時很快也會將自己的津貼寄回來。
可是五月,油菜籽都收完了,空著的地村民們也都忙活完了,眼看著時間就要到了6月,這個月的信齊韻如卻一直沒有收到,甚至她能感覺到,自己給秦邵鬆的那個小老虎吊墜似乎受到了損傷。
但她同時也能感覺到吊墜損傷並沒有那麽徹底,隻是防禦功能徹底沒有了,生命應該沒有什麽太大的威脅。
這讓齊韻如的內心猛不丁的有了一種焦灼之感。
她心裏有一種奇異的預感,就好像有些事情是擺脫不掉的宿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