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嫁傻子
重生六零:小知青帶著空間爽爆了 作者:君心如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久違的關心的話語,盧小翠傷心的哭了,終於把這一兩個月以來的傷心全都發泄了出來,把自己這兩個月的所見所聞都跟林雨娟說了一遍。
林雨娟這才知道,盧小翠跟隨串聯隊伍到達北京後,又結交了幾個老鄉,一起回老家了。
或許,隻是一次回老家被母親拐著彎的讓她早點離開並沒有讓她徹底對那個家失去希望,況且,回鄉下要繼續上工,柳雲縣所在的地區冬天本來就很短,就算秋收完了想歇歇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本來秋收就晚,晚稻收完都快進臘月了,時不時還組織大家挖溝渠,往地裏撒糞,翻地之類的活兒,預備來年很快到了的春種,不可謂不累。
齊韻如一家,要不是有她時不時的靈泉滋補,估計早就趴下了。
就這樣,多方麵原因讓盧小翠最終回到了父母身邊,還是如同以往,一開始,一家人還是歡迎她的,畢竟是一家人,父母也還是惦記她一些的,隻是不多。
可沒過幾天,又出現了上次的情況。
這一次,她沒有忍下去,狠狠的跟家裏鬧了一出,本來她的脾氣也不是那種忍氣吞聲的主兒,這一鬧騰,她至少在家裏待了下來。
她父母也看出她對於下鄉的抵觸,便說通了要不讓她結婚,最好找個對方能給她提供工作的對象,可這年頭工作哪兒那麽好找,手裏能拿到工作名額的家庭,五不是家裏起碼有個主任或者廠長副廠長之流的。
手裏有工作,未必有適齡男同誌跟她相親,就算相親,也不是百分百能相親成功,畢竟,她父母也都隻是工廠裏麵最為普通的工人,門當戶對的道理誰都懂,能真正放下門戶之見,除非被算計,亦或者兩個人真正的相互認可吸引。
可她已經很久不在城裏,曾經的朋友很多都結婚了,她想要最快的找到能給她提供一個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但又不是沒有。
是的,有,那個人是個傻子。
紡織廠廠長的小兒子,今年剛好滿20,13歲那年燒傻了腦子,智力直接後退到6歲,成天隻知道在外麵玩耍,遛貓遛狗抓螞蟻挖蚯蚓就是他的事情。
她一開始是不願意的,可她父母說了,現在也沒有別的選擇,要麽她嫁給傻子,傻子的廠長爹給她安排個紡織廠的工作,還能給她不少聘禮,聘禮他們留下一半,剩下的她都帶走,家裏也會給她準備被子枕頭臉盆之類的陪嫁物品,要麽她不嫁,那就趕緊收拾收拾回鄉下去吧,在家裏待的時間長了,居委會和知青辦都開始上門催促了。
最終,她衡量半天,答應了嫁給紡織廠廠長的小兒子。
這事兒她之所以委屈的慌,主要就是擔心自己的選擇出錯,如果父母逼她嫁給傻子,她還能站在正義的角度反抗一番,可父母把所有的選擇權都交到了她自己的手上,因為這樣,如果這個選擇是錯誤的,就相當於她自己把自己推進了火坑裏。
還有一個就是,那紡織廠廠長和他的夫人也並沒有逼她嫁過去,他們夫妻二人又不是隻有傻子一個兒子,他們還有一個大兒子,還有個女兒,大兒子上過大學,在附近的機械廠當技術員,女兒上過衛校,現在在醫院當護士,也已經結婚了。
可以說,小兒子結不結婚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他們也沒有想讓小兒子結婚,必須傳宗接代的想法。
不過,他們倒是覺得如果有個女人能照顧他的小兒子,他們能更加放心一些罷了。
就在她答應嫁給那個傻子之後,廠長夫人還專門找他聊過,跟她說如果她不願意就不要勉強,如果她真的願意,那他們家也會好好對她之類的話,這讓她感覺自己就是個小人。
因為這些想法,其實她的內心更加壓抑,但她又不得不那麽做,隻希望未來自己不會因為現在的選擇而後悔。
林雨娟聽完盧小翠說的這些事情,感覺自己的腦袋有些轉不過彎來,她不敢相信,之前活潑開朗一身正義的盧小翠竟然會回去之後選擇嫁給一個傻子,而且還是自己選擇的。
“小翠,選擇了就堅持下去吧,如果堅持不下去,大不了離婚,隻要自己對得起自己就行了,如果以後覺得虧欠給你工作的廠長夫婦,大不了多補償一些就是了,反正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將來還沒有發生,誰也不知道你的選擇到底是對是錯,就讓時間來檢驗吧。”
或許盧小翠就是需要一個人幫她勸說一下開解一下,林雨娟短暫的勸說就讓她感覺心頭的那塊大石頭似乎被挪走了。
休息一晚,第二天盧小翠便帶著自己能帶走的東西,陸向偉幫她拿了一些送到郵局郵寄,剩下的稍微差一些的粗糧便分給了林雨娟夫妻和陸向偉,人便坐上火車離開了。
直到第二天林雨娟沒事兒到衛生室找齊韻如聊天,齊韻如也知道了這些事情,林雨娟還煞有其事的拍拍腦袋,“哎呀,小如,昨天小翠回來要請知青點的同誌一起吃飯,我都忘了你也是知青了,真是一孕傻三年!”
齊韻如無奈的笑笑,“這說明我融入村裏融入的好啊!”
對於盧小翠的事情,齊韻如並沒有做什麽評判,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緣法,既然是自己的選擇,作為外人,就做好一個外人的旁觀本分吧。
時間緩緩過去,種了花生,種了豆子,油菜花開了漫山遍野,村子裏到處彌漫著希望。
秦邵鬆還是每天騎著自行車來回,時不時將他所知道的縣裏的,市裏的消息告訴她,兩人時不時的討論一下未來的發展,再溝通一下感情,兩個都是重生的人,對於未來發展的猜測,自然是很有共同語言的,兩人的感情可謂是日漸親密。
可這天,村裏來了一群人。
縣裏割尾會來了兩個人,帶著一群民兵,押著一個滿頭花白的老年男人,一對老夫婦,一對中年夫婦,以及三個不到十歲的孩子……
林雨娟這才知道,盧小翠跟隨串聯隊伍到達北京後,又結交了幾個老鄉,一起回老家了。
或許,隻是一次回老家被母親拐著彎的讓她早點離開並沒有讓她徹底對那個家失去希望,況且,回鄉下要繼續上工,柳雲縣所在的地區冬天本來就很短,就算秋收完了想歇歇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本來秋收就晚,晚稻收完都快進臘月了,時不時還組織大家挖溝渠,往地裏撒糞,翻地之類的活兒,預備來年很快到了的春種,不可謂不累。
齊韻如一家,要不是有她時不時的靈泉滋補,估計早就趴下了。
就這樣,多方麵原因讓盧小翠最終回到了父母身邊,還是如同以往,一開始,一家人還是歡迎她的,畢竟是一家人,父母也還是惦記她一些的,隻是不多。
可沒過幾天,又出現了上次的情況。
這一次,她沒有忍下去,狠狠的跟家裏鬧了一出,本來她的脾氣也不是那種忍氣吞聲的主兒,這一鬧騰,她至少在家裏待了下來。
她父母也看出她對於下鄉的抵觸,便說通了要不讓她結婚,最好找個對方能給她提供工作的對象,可這年頭工作哪兒那麽好找,手裏能拿到工作名額的家庭,五不是家裏起碼有個主任或者廠長副廠長之流的。
手裏有工作,未必有適齡男同誌跟她相親,就算相親,也不是百分百能相親成功,畢竟,她父母也都隻是工廠裏麵最為普通的工人,門當戶對的道理誰都懂,能真正放下門戶之見,除非被算計,亦或者兩個人真正的相互認可吸引。
可她已經很久不在城裏,曾經的朋友很多都結婚了,她想要最快的找到能給她提供一個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但又不是沒有。
是的,有,那個人是個傻子。
紡織廠廠長的小兒子,今年剛好滿20,13歲那年燒傻了腦子,智力直接後退到6歲,成天隻知道在外麵玩耍,遛貓遛狗抓螞蟻挖蚯蚓就是他的事情。
她一開始是不願意的,可她父母說了,現在也沒有別的選擇,要麽她嫁給傻子,傻子的廠長爹給她安排個紡織廠的工作,還能給她不少聘禮,聘禮他們留下一半,剩下的她都帶走,家裏也會給她準備被子枕頭臉盆之類的陪嫁物品,要麽她不嫁,那就趕緊收拾收拾回鄉下去吧,在家裏待的時間長了,居委會和知青辦都開始上門催促了。
最終,她衡量半天,答應了嫁給紡織廠廠長的小兒子。
這事兒她之所以委屈的慌,主要就是擔心自己的選擇出錯,如果父母逼她嫁給傻子,她還能站在正義的角度反抗一番,可父母把所有的選擇權都交到了她自己的手上,因為這樣,如果這個選擇是錯誤的,就相當於她自己把自己推進了火坑裏。
還有一個就是,那紡織廠廠長和他的夫人也並沒有逼她嫁過去,他們夫妻二人又不是隻有傻子一個兒子,他們還有一個大兒子,還有個女兒,大兒子上過大學,在附近的機械廠當技術員,女兒上過衛校,現在在醫院當護士,也已經結婚了。
可以說,小兒子結不結婚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他們也沒有想讓小兒子結婚,必須傳宗接代的想法。
不過,他們倒是覺得如果有個女人能照顧他的小兒子,他們能更加放心一些罷了。
就在她答應嫁給那個傻子之後,廠長夫人還專門找他聊過,跟她說如果她不願意就不要勉強,如果她真的願意,那他們家也會好好對她之類的話,這讓她感覺自己就是個小人。
因為這些想法,其實她的內心更加壓抑,但她又不得不那麽做,隻希望未來自己不會因為現在的選擇而後悔。
林雨娟聽完盧小翠說的這些事情,感覺自己的腦袋有些轉不過彎來,她不敢相信,之前活潑開朗一身正義的盧小翠竟然會回去之後選擇嫁給一個傻子,而且還是自己選擇的。
“小翠,選擇了就堅持下去吧,如果堅持不下去,大不了離婚,隻要自己對得起自己就行了,如果以後覺得虧欠給你工作的廠長夫婦,大不了多補償一些就是了,反正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將來還沒有發生,誰也不知道你的選擇到底是對是錯,就讓時間來檢驗吧。”
或許盧小翠就是需要一個人幫她勸說一下開解一下,林雨娟短暫的勸說就讓她感覺心頭的那塊大石頭似乎被挪走了。
休息一晚,第二天盧小翠便帶著自己能帶走的東西,陸向偉幫她拿了一些送到郵局郵寄,剩下的稍微差一些的粗糧便分給了林雨娟夫妻和陸向偉,人便坐上火車離開了。
直到第二天林雨娟沒事兒到衛生室找齊韻如聊天,齊韻如也知道了這些事情,林雨娟還煞有其事的拍拍腦袋,“哎呀,小如,昨天小翠回來要請知青點的同誌一起吃飯,我都忘了你也是知青了,真是一孕傻三年!”
齊韻如無奈的笑笑,“這說明我融入村裏融入的好啊!”
對於盧小翠的事情,齊韻如並沒有做什麽評判,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緣法,既然是自己的選擇,作為外人,就做好一個外人的旁觀本分吧。
時間緩緩過去,種了花生,種了豆子,油菜花開了漫山遍野,村子裏到處彌漫著希望。
秦邵鬆還是每天騎著自行車來回,時不時將他所知道的縣裏的,市裏的消息告訴她,兩人時不時的討論一下未來的發展,再溝通一下感情,兩個都是重生的人,對於未來發展的猜測,自然是很有共同語言的,兩人的感情可謂是日漸親密。
可這天,村裏來了一群人。
縣裏割尾會來了兩個人,帶著一群民兵,押著一個滿頭花白的老年男人,一對老夫婦,一對中年夫婦,以及三個不到十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