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他地方的下放人員,齊韻如就有些鞭長莫及了,反正管不了就不必管,自己也不是什麽救世主。


    之所以幫助他們,也是自己知道他們都是好人,都是被這擾亂的時代所傷害的人,或許幫一幫身邊的人,自己能夠心安一些。


    倒是因為齊韻如的符籙,兩個村子的人都對牛棚裏的下放人員諱莫如深,能不惹就不惹,能不碰就不碰,因為他們發現,隻要他們欺負了牛棚的人,他們必會倒黴。


    讓這些因為各種原因下放的人員,在前後沿河村兩個村子,都活的很是滋潤。


    不過齊韻如不知道的是村裏這兩幫下放的人員,之所以能夠下放到他們村,可都是找了關係的。


    這關係,多多少少都跟秦建富有那麽一點點關係,最後都拜托到了秦建富這裏。


    之所以選擇這裏,有一部分原因便是謝澤懷一家來到這裏的原因,他們不知道村裏有齊韻如和喬世禦兩個比較厲害的大夫,但他們知道下鄉之後是一定會需要大夫的,選擇跟謝澤懷下放到一起,至少未來的生命有保障了。


    另外一個選擇這裏的原因,便是村裏的富裕程度已經超過了其他大部分村子,不僅僅村中的產量高,環境好,村裏也有很多工人,這跟在城市生活也沒差多少了。


    所以對於下放人員來說,前沿河村就成了香餑餑。


    當然這香餑餑不光對於下放人員來說是,對即將而來的大規模下鄉的知青們,依然是香餑餑。


    是的,1968年到來了。


    由於前兩年的運動導致很多學校都停課了,學生們都在家呆著,同樣,很多初中高中畢業或者快畢業的人來說,都在家待成了二流子。


    十五六歲十七八歲的孩子們在前一段時間鬧騰的厲害的時候,自發組成了紅帽子,走街串巷,鬥雞鬥鴨,鬥牛鬥狗,也同樣鬥人,就沒有他們不能鬥的。


    後來不讓鬧騰了,他們便組織起來,有的成了街溜子,有的組織一夥人打牌,也有的除了吃就是睡,簡直讓家長和領導們操碎了心。


    好在,上層領導發現了他們的難處,直接將這些無所事事的人派下鄉去。


    報紙上刊登了國家領導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於是,一大批在城市裏無所事事的有誌青年們,高喊著“廣闊天地,大有可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走進基層,服務人民”的口號,開啟了華國建國以來最大的人口遷徙活動。


    數以萬計的有誌青年,從城市走進農村,紮根農村,自力更生。


    一開始的時候,十幾歲的孩子並不是所有人都懂這意味著什麽,他們沒有受過什麽太多的挫折,他們精力充沛,懷揣著偉大的夢想,跟最初的呂廣謙等人一樣,期盼著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實現大有可為的目標。


    可他們的家人父母都懂。


    離開城市,參加知青下鄉的活動,意味著他們失去了成立商品糧的待遇,意味著他們成為了農村戶口,意味著他們即將過上土裏刨食的日子,麵朝黃土背朝天。


    於是,不少操心孩子的家長也打起來為孩子安排下鄉地點的主意,他們自然想讓自家孩子到條件好一點的生產隊,於是在上麵掛了名的前沿河村,便進入了不少人的眼中。


    前沿河村不光糧食產量高,村民條件好,而且不少人有礦廠的工作,雖然這活不輕快,但到了這裏,首先餓不著,其次,說不定孩子努努力還能得到一份礦場的工作。


    這樣即便回不了城,他們能在礦場上班也算是工人的身份了。


    其實,真不能怨這個時代的工人,瞧不起農民,主要這個時代的工人待遇實在是太好了,工人們每天上下班,月底就能發薪水,還有各種票據,另外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糧本,就算不工作,隻要是城市戶口就可以按照人頭領一份城市戶口的供應糧。


    而農民呢,自己種的糧食卻分不到多少糧食,交了公糧卻又得不到什麽錢,就連票據都很難獲得。


    在前沿河村油菜籽增產以及稻田養魚之前,村裏人想得到一張票,那簡直比他們吃飽飯都難,誰家要是有孩子想結婚,光布票就要攢個好幾年,就這樣甚至還不夠,得左鄰右舍借個幾家,才能將結婚的布票湊齊。


    看這些就能知道農民的生活有多難了。


    這樣就知道,為啥那些家長要幫著孩子安排下鄉地點的原因了。


    因為前沿河村跟前世的地位完全不同,家長們的選擇幹預,以至於這一世前沿河村迎來的下鄉知青跟前世也完全不同。


    凡是能來前沿河村下鄉的知青,基本都有家裏的補貼,畢竟他們的家長都是操心孩子的。


    隻是全國來說,也並不是隻有他們村有這個條件,因此,倒不至於說這些孩子都有錢有勢,但條件都相對還是不錯就是了。


    而前沿河村的秦姓人大部分又比較和善,村裏的支書又是老幾屆的知青,以至於他們跟村裏相處的都很好。


    另外一個同時發生的事情,那就是跟學校開始複課相關的,那就是他們前沿河村兩年前秦建富申請的小學終於開始建設了。


    在靠近村頭往公社方向走的路邊,秦建富用大隊去年剩餘的收入建了一座小學,五座灰磚瓦房,分別是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


    蓋房子的錢,也是去年衛生室這邊的盈餘。


    主要是齊韻如這邊打出來的名聲有些大了,找過來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的從縣城趕到村子來看一些疑難雜症,藥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不少村民們都卯著勁兒以最快的速度幹完自己的活兒就上山采藥。


    村民們賺的多了,衛生室這邊的盈餘自然也多了,除了發一部分給自己和學徒們,剩下的都歸屬大隊了。


    這些錢,蓋了五座房子還有剩餘,可以說是去年前沿河村一大筆收入了。


    因為附近幾個村子都沒有學校,孩子們上學都要去公社,而去公社的距離並不近,走路大人都要半個多小時,小孩將近一個小時,現在前沿河村有了小學,附近的村民們自然不會舍近求遠,於是剛剛建好的前沿河村小學,直接成了附近幾個村子的聯合小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小知青帶著空間爽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心如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心如月並收藏重生六零:小知青帶著空間爽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