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修整房屋
重生六零:小知青帶著空間爽爆了 作者:君心如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這樣,一大家子和老兩口在一起吃了第一頓飯,拖後了一些的午餐。
下午,吃完飯沒多久,曹秋月便給他們介紹了幾個在京市專門幹老房子翻新的老把式,年齡都60多歲了,年輕的時候就是跟著家裏的長輩專門幹房屋修繕工作的。
幾人看了一下這座房子,聽到齊韻如和老兩口的要求,頓時都有些唏噓。
為首的楊大樹看著眼前幾乎看不到曾經樣子的住宅,皺著眉頭,“想要修到以前的樣子,可不是件小事兒,這工程量可一點不比這房子重新搭地基建起來省事兒,花錢自然也不比重新建少。”
聽到楊師傅的話,老兩口有些擔心的看向齊韻如夫妻,這花的錢著實不少,付敬生有些擔心這夫妻二人聽到要花這麽多錢打退堂鼓,到時候他們夫妻二人又要退錢跟他們掰扯,這事兒也會挺麻煩的。
“錢的事不用擔心,原有建築方麵盡可能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修複,其他地方修補開挖之類的在設計上,多聽聽付爺爺和林奶奶的意見,至於房子內部,我會找其他人來做。”
齊韻如一番話打消了兩口的擔心,也讓楊師傅及身後幾人心裏有了著落。
看來,他們這次的活穩了。
亂起來的這幾年,他們都沒啥活幹,也幸好國家有所安排,他們幾個人都進了不同的工廠,幹起了流水線的活兒,當然,也跟木工有些關係,於是,他們手上的功夫他們都沒落下,而且這幾年,有鄰居什麽的,想要修整房屋他們也都能幫忙幹了,偶爾還能賺點糧食啥的。
另外,家裏的孩子的木質玩具,也都是他們自己做的。
現在他們退休了,正好也有時間有精力接手這麽個十幾二十年前常幹的活兒。
而且,他們都想好了,來做這個活計,帶上家裏沒上班的兒子或者孫子輩兒,將老輩兒的技藝傳下去,雖說中間那十幾年他們的手藝不吃香了,但看這形勢,原先被趕走的人一個個紛紛又回來了,將來什麽樣還真不好說。
他們這手藝,再老一輩兒,怎麽也算個鐵飯碗,一點不比現在在工廠上班差。
隨後幾天,幾個老人便帶著自家的後輩幹了起來。
齊韻如直接拿了一萬塊給自家爺爺,讓齊行泰跟付敬生老兩口一起監督他們的工作,同時作為整個工程的財務管理。
他們計劃先修整東跨院兒,東跨院是兩個院子,一個大一點,一個小一點,大一點的院子,原先中央還有個小池塘,中間的位置全是各種雜亂的建築物,他們先是找人將後建的雜亂建築都拆了,池塘也按照付敬生老兩口記憶中的大小開挖,布置。
看著這邊的工程緊鑼密鼓的進行起來,齊韻如又聯係了這會兒正在北省下鄉的房棟梁。
這孩子,實在有點慘。
當年明明考上了大學,讀建築係,大二開學的時候上學路上跟受傷轉業回家的他們一家三口在火車上碰上,因為一開始的誤解,後期房棟梁的真誠歉意,跟他們一家也算成了朋友。
因為齊韻如對他夢想的支持與理解,後期房棟梁有事兒便會跟他們一家寫信溝通,更是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原本懷揣偉大的夢想,如果按照正常流程,這孩子將來必然有一個廣闊的前途,結果動亂來臨,高考取消,他這眼看就要畢業的大學生,卻直接被政府和學校整體發配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下鄉了。
不同於其他地方下鄉以地區組織,他們這一批,直接以班級為單位,直接整體發配了。
他一個農村上來的也不例外,沒辦法,上大學的時候,戶口都挪到大學裏了,原先的戶籍都沒啥用了。
下鄉之後,大學的知識直接成了擺設。
原本向他們學建築的,如果到其他地方下鄉,至少也會有發光發熱的餘地,可這一次他們整個快要畢業的學生全部發配了,整個班級都是學建築的,哪裏又他一個小嘍囉的發揮的餘地?
而他們沒拿到大學畢業證的一群大學生,為了回城,也隻能跟其他人一起,參加他們人生的第二次高考。
可惡的是,高考的時候,人生都已經如此了,還有人窩裏鬥,他竟然還被一個嫉妒他生活的同班同學下了瀉藥,錯過了當天的兩科考試,自然是名落孫山了。
他正準備明年看看有沒有高考繼續的機會,在北省邊勞作邊奮戰。
不過,好在,那個他懷疑害他的同學,也同樣跟他一樣名落孫山,雖然考的成績比他的成績好一點,但考不上就是考不上,即便害了自己,他也一樣考不上,隻是沒什麽證據而已。
房棟梁在接到齊韻如信的時候,正在一遍啃著餅子,一邊看著數理化自學叢書,沒考上的其他同學自然也是如此。
看到齊韻如信中說,他們已經到了京市,買了座房子需要休整,想讓自己過去給她幫忙,他差點一蹦三尺搞,飯也不吃了,興衝衝的拿著信就到大隊長那兒去開介紹信去了。
現在,他們知青的管理已經鬆了許多,隻要有去處,返城都沒問題,回家探親更是輕鬆請假,畢竟,他們一心念著高考,已經沒幾個人能把心放到這片土地上了。
他們這農場,自然也不差他們幾個幹活不好的知青。
很輕鬆的,他便開好了介紹信,當然,是以探親名義開的,開的時間比較久而已。
畢竟,齊韻如這裏不是正規單位,接收不了什麽檔案戶口什麽的。
當他回來收拾東西的時候,好幾個同學都上來詢問他的情況,他自然將自己朋友在京市買了房子要修整讓自己過去幫忙的事情說了一下,幾個同學都很羨慕,可以離開農村,即便不是永久,那也讓人羨慕,特別是他們不少人這會兒回家探親過後發現自己都不是受歡迎的情況下。
同樣,他的眼神也掃到那個曾經陷害過他的同學,滿臉的嫉妒,都快要藏不住了。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他都感覺每天自己都有危險,能離這人遠一點還是好的。
下午,吃完飯沒多久,曹秋月便給他們介紹了幾個在京市專門幹老房子翻新的老把式,年齡都60多歲了,年輕的時候就是跟著家裏的長輩專門幹房屋修繕工作的。
幾人看了一下這座房子,聽到齊韻如和老兩口的要求,頓時都有些唏噓。
為首的楊大樹看著眼前幾乎看不到曾經樣子的住宅,皺著眉頭,“想要修到以前的樣子,可不是件小事兒,這工程量可一點不比這房子重新搭地基建起來省事兒,花錢自然也不比重新建少。”
聽到楊師傅的話,老兩口有些擔心的看向齊韻如夫妻,這花的錢著實不少,付敬生有些擔心這夫妻二人聽到要花這麽多錢打退堂鼓,到時候他們夫妻二人又要退錢跟他們掰扯,這事兒也會挺麻煩的。
“錢的事不用擔心,原有建築方麵盡可能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修複,其他地方修補開挖之類的在設計上,多聽聽付爺爺和林奶奶的意見,至於房子內部,我會找其他人來做。”
齊韻如一番話打消了兩口的擔心,也讓楊師傅及身後幾人心裏有了著落。
看來,他們這次的活穩了。
亂起來的這幾年,他們都沒啥活幹,也幸好國家有所安排,他們幾個人都進了不同的工廠,幹起了流水線的活兒,當然,也跟木工有些關係,於是,他們手上的功夫他們都沒落下,而且這幾年,有鄰居什麽的,想要修整房屋他們也都能幫忙幹了,偶爾還能賺點糧食啥的。
另外,家裏的孩子的木質玩具,也都是他們自己做的。
現在他們退休了,正好也有時間有精力接手這麽個十幾二十年前常幹的活兒。
而且,他們都想好了,來做這個活計,帶上家裏沒上班的兒子或者孫子輩兒,將老輩兒的技藝傳下去,雖說中間那十幾年他們的手藝不吃香了,但看這形勢,原先被趕走的人一個個紛紛又回來了,將來什麽樣還真不好說。
他們這手藝,再老一輩兒,怎麽也算個鐵飯碗,一點不比現在在工廠上班差。
隨後幾天,幾個老人便帶著自家的後輩幹了起來。
齊韻如直接拿了一萬塊給自家爺爺,讓齊行泰跟付敬生老兩口一起監督他們的工作,同時作為整個工程的財務管理。
他們計劃先修整東跨院兒,東跨院是兩個院子,一個大一點,一個小一點,大一點的院子,原先中央還有個小池塘,中間的位置全是各種雜亂的建築物,他們先是找人將後建的雜亂建築都拆了,池塘也按照付敬生老兩口記憶中的大小開挖,布置。
看著這邊的工程緊鑼密鼓的進行起來,齊韻如又聯係了這會兒正在北省下鄉的房棟梁。
這孩子,實在有點慘。
當年明明考上了大學,讀建築係,大二開學的時候上學路上跟受傷轉業回家的他們一家三口在火車上碰上,因為一開始的誤解,後期房棟梁的真誠歉意,跟他們一家也算成了朋友。
因為齊韻如對他夢想的支持與理解,後期房棟梁有事兒便會跟他們一家寫信溝通,更是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原本懷揣偉大的夢想,如果按照正常流程,這孩子將來必然有一個廣闊的前途,結果動亂來臨,高考取消,他這眼看就要畢業的大學生,卻直接被政府和學校整體發配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下鄉了。
不同於其他地方下鄉以地區組織,他們這一批,直接以班級為單位,直接整體發配了。
他一個農村上來的也不例外,沒辦法,上大學的時候,戶口都挪到大學裏了,原先的戶籍都沒啥用了。
下鄉之後,大學的知識直接成了擺設。
原本向他們學建築的,如果到其他地方下鄉,至少也會有發光發熱的餘地,可這一次他們整個快要畢業的學生全部發配了,整個班級都是學建築的,哪裏又他一個小嘍囉的發揮的餘地?
而他們沒拿到大學畢業證的一群大學生,為了回城,也隻能跟其他人一起,參加他們人生的第二次高考。
可惡的是,高考的時候,人生都已經如此了,還有人窩裏鬥,他竟然還被一個嫉妒他生活的同班同學下了瀉藥,錯過了當天的兩科考試,自然是名落孫山了。
他正準備明年看看有沒有高考繼續的機會,在北省邊勞作邊奮戰。
不過,好在,那個他懷疑害他的同學,也同樣跟他一樣名落孫山,雖然考的成績比他的成績好一點,但考不上就是考不上,即便害了自己,他也一樣考不上,隻是沒什麽證據而已。
房棟梁在接到齊韻如信的時候,正在一遍啃著餅子,一邊看著數理化自學叢書,沒考上的其他同學自然也是如此。
看到齊韻如信中說,他們已經到了京市,買了座房子需要休整,想讓自己過去給她幫忙,他差點一蹦三尺搞,飯也不吃了,興衝衝的拿著信就到大隊長那兒去開介紹信去了。
現在,他們知青的管理已經鬆了許多,隻要有去處,返城都沒問題,回家探親更是輕鬆請假,畢竟,他們一心念著高考,已經沒幾個人能把心放到這片土地上了。
他們這農場,自然也不差他們幾個幹活不好的知青。
很輕鬆的,他便開好了介紹信,當然,是以探親名義開的,開的時間比較久而已。
畢竟,齊韻如這裏不是正規單位,接收不了什麽檔案戶口什麽的。
當他回來收拾東西的時候,好幾個同學都上來詢問他的情況,他自然將自己朋友在京市買了房子要修整讓自己過去幫忙的事情說了一下,幾個同學都很羨慕,可以離開農村,即便不是永久,那也讓人羨慕,特別是他們不少人這會兒回家探親過後發現自己都不是受歡迎的情況下。
同樣,他的眼神也掃到那個曾經陷害過他的同學,滿臉的嫉妒,都快要藏不住了。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他都感覺每天自己都有危險,能離這人遠一點還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