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戰爭結束後,阿戈爾的執政官階層備受打擊,戰爭爆發時整個執政院約有三百名執政官,他們幾乎壟斷了阿戈爾所有的權力與財產,而到了戰爭結束後,其中有一百多名執政官死於群眾攻占首都福雷斯耶的暴亂當中,他們的一切資產都化為烏有。


    關於七年戰爭裏執政官為何會落到這種地步,後世主要評價認為當時執政院的壓迫已經到了群眾忍無可忍的局麵,戰爭的爆發不僅點燃了民粹的火藥,也點燃了他們對執政官們的憤怒,這場戰爭屬實是執政官們低估了群眾的力量,玩火自焚。


    而因為執政官內部派係叢生導致的權力分散,以及各個門閥自立門戶的舉動,使執政院逐步失去了統領阿戈爾的領導力。


    阿戈爾在戰爭爆發時,國家權力就已經是極度分散,甚至連執政院統一指揮的阿戈爾軍隊也因為執政官們的貪婪劃分而歸屬到了各個執政官的手下,中央軍力被嚴重削弱,執政官們變成了諸侯,以至於到最後執政院都抽調不出一支鎮壓平民的軍隊。


    分散的兵力最終導致了執政院的崩潰,也讓執政官們的獨裁統治走到了末路,戰爭也隨著執政官們的集體失敗而結束。


    如果執政官們的曆史到此為止,那麽關於這個身份也算可以蓋棺定論了,這是一個初衷為了阿戈爾繁榮,到後來卻將阿戈爾引向了分裂與內亂,最終因為過分的貪婪與自大而葬送了自己的集體。


    但執政官們卻並沒有就此退出曆史的舞台,相反的是,在戰後的阿戈爾,執政官們再度登上了掌舵阿戈爾的寶座。


    戰後,存活下來的執政官們一同聚集在了首都福雷斯耶中央軍營,麵對憤怒的人民,他們暫時放下了彼此之間的爭執,將所有的兵力聚集在了一起。


    當然,執政官們並不是想與人民一戰,他們深知多年來的倒行逆施已經無法再繼續獨裁阿戈爾,他們手中的兵力與全國的國民數量比起來完全不夠一看,連他們手下的士兵都有不少嘩變。


    執政官們在中央軍營舉行了一次全國電視演講,演講中,執行官的代表瑪爾奇向全國人民承認了多年來執政官們的罪惡,聲稱他們辜負了阿戈爾與國民的期望,他們將對此贖罪。


    然後,他們又將發動戰爭、分裂阿戈爾的罪名全部推到了戰爭期間阿戈爾名義統領貝裏的頭上,並將貝裏和幾個失勢的執政官推向了包圍了中央軍營的萬千群眾們,讓人們以他們願意的方式處置這些罪人。


    此時,尚處於怒火滔天的群眾們哪裏管得了那麽多,他們將所有的憤怒都撒向這些被推出來頂罪的人,貝裏更是被無數的人拿著武器瘋狂攻擊,群眾們的處決持續了很久,以至於到最後貝裏都沒有留下一點屍體,即便是從他身上砍下來的一截手指都被人們用最猛烈的火力給轟成了殘渣。


    貝裏死後,瑪爾奇繼續發表電視演講,在演講中,他讚歎人民的偉大,並聲稱阿戈爾是屬於人民的阿戈爾,他將會徹底改革現有的阿戈爾政治製度,執政官們將會被嚴格限製,那些不合理的法律將會被廢除,並且會通過選舉讓賢能的群眾加入執政院,共掌阿戈爾的未來。


    當瑪爾奇說出了這幾項改革措施後,軍營外的群眾一下安靜了不少,尤其是最後一條,允許群眾當選執政官,讓當時不少人感到機會來了。


    雖然人們痛恨執政官,但包括當年圍攻執政院的很多人都承認,如果給他們一個當執政官的機會,他們會立馬接受,不會有一絲的疑慮。


    魔幻的事來了,軍營外的群眾開始歡呼,人們大喊他們獲得了勝利,不少起義組織的代表紛紛宣稱接受執政官的改革提議,並聲稱阿戈爾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人們沒有再對軍營裏的執政官們發難,戰爭似乎出這樣稀裏糊塗結束了。


    在距離徹底推翻執政官這個製度隻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人們停下了他們的腳步,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結果,人們認為,在當時的阿戈爾,執政官的威望依舊深入人心,他們也曾讓阿戈爾變得繁榮,即便現在他們被視作暴君,但隻要有改革的機會,他們也會認可。


    這樣的一個觀念深入人心,即阿戈爾不能沒有執政官,沒有人質疑執政官存在的合法性,阿戈爾也曾有民謠:“沒有了執政官,難道讓海裏的魚來帶領阿戈爾?”


    還有一點,當時的群眾起義運動其實極其混亂,人群派係叢生,有的為了活下去,有的為了從戰爭中攫取利益,有的幹脆就是為了發泄,他們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沒有被團結起來,百萬群眾實則是一盤散沙。


    加之多年來執政官們人為製造的民族對立,佛恩尤特人與蓋密爾人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當年執政官們在阿戈爾打入的這個鍥子,如今將矛盾再一次轉到了人民當中去,救了自己一命。


    當時佛恩尤特派群眾間有句名言,“他們現在敢殺了執政官,下一次就敢殺了所有佛恩尤特人!”


    執政官們終於在如此被動的局麵下找到了這條存活下去的道路,他們沒有被人們處死,而是繼續在阿戈爾混得風生水起。


    演講的最後,瑪爾奇對著所有人聲稱:“一個偉大的時代將要到來了。”


    ……


    戰後,雖然執政官們依舊有著從前那樣的威望,但吸取了這次的教訓後他們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收斂,不再敢像原來那樣放肆了。


    為了表達執政官對人民的忠誠,在泰拉前7年6月1日,阿戈爾進行了一次大幅度的改革,首先就是將阿戈爾改名為“阿戈爾聯邦共和國”,又稱阿戈爾第三共和國,將執政院改名為聯邦執政院。


    在阿戈爾,由於這一年是新生共和國的建國年代,阿戈爾的紀年法也一律以當年為元年,在後世的記載中,由於立法的多次變動,阿戈爾的年份記載可以簡單理解為在泰拉大陸的年份上加7年,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之前與之後關於年代的描述都以泰拉紀年為準。


    由於多年來兩派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兩族人們逐漸形成了各自聚集的領地,阿戈爾雖然是具有統一主權的國家,兩派城邦加入聯邦後也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權,但保留一些管理內部事務的權力,


    然後改革又換掉了一大批不合格的執政官,戰後的執政院還有兩百名執政官,改革後,執政院裏又有一百多名執政官被革職,空缺的位置則從阿戈爾的群眾中選取賢能之士補充,至於選取的執政官們是否真的是群眾,真的能代表群眾,輿論並沒有去過分關注。


    雖然那些被革職的執政官中很多人都是因為失勢才下台,其中也有些人在退位後依舊活躍於政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次執政官的大換血確實讓這個隊伍煥然一新。


    改革後的阿戈爾依舊以科技立國的綱領為準,嚴格要求執政官具備科學素養,製定《執政官考核規定》要求所有執政官每五年都要進行一次考核,不合格的人將逐步降低他在聯邦執政院的地位,直至革職,即便這位執政官有著再高的民意,在連續三次考核失敗後也會被逐出聯邦執政院。


    這個法規讓執政官的素質大幅度提升,同時嚴格限製了民粹的情況發生,雖然在考核上也會出現一些諸如腐敗和舞弊之類的問題,但相較於之前獨裁的製度,已經算是進步了許多。


    同時,為了進一步限製執政官的權力,分散執政官把控的資源,取消原先《技術法》裏大量不合理的規定,技術的所有權範圍被大幅縮小,除了一些重大秘密科技以外,不再嚴格限製技術權的歸屬,這個改動讓執政官們不再擁有強大的資源。


    執政官還因《執政官細分法》被細分為科學執政官與技術執政官,科學執政官負責關於基礎科學和技術原理的研究,技術執政官負責將研究成果運用,專研各自的領域,形象地說可以理解為科學家與工程師。


    這項法律不僅提高了阿戈爾科技的研究效率,也讓執政官不再一人獨攬某項科技成果,即便是最極端的情況,一項成果的發明也至少會有兩個人參與,分散了技術獨裁的風險,也加強了執政官之間的溝通,以減少誤解。


    戰後,瑪爾奇因為當時那煽動人心的演講而當選第三共和國的首任統領,與之前的統領相比,瑪爾奇在執政官的地位可謂空前,僅次於千年前的烏斯凱沃拉。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統領的權力變大了,而是因為執政官的權力變小了,加之戰後的阿戈爾人民渴求一個偉人能將阿戈爾帶向繁榮,瑪爾奇是個不二的人選,支持率非常高,瑪爾奇也不負眾望領導改革將阿戈爾帶出困境。


    後世對瑪爾奇的評價極高,在曆代統領票選中數次榮獲阿戈爾最偉大統領第一名,雖然有學者指出瑪爾奇的功績隻不過是建立在了當時阿戈爾的大環境下,即便沒有瑪爾奇,也會有其他人來領導這些改革,但依舊沒人能夠否認瑪爾奇的成功。


    大約十年後阿戈爾的社會生產水平就已經完全恢複到了戰爭前的狀態,並且這一次,社會發展的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回到了阿戈爾人民的手上,阿戈爾的生產力也得到了空前解放,一個又一個的技術瓶頸也被突破,第三次科技革新也拉開了序幕。


    此時,雖然社會裏的矛盾依舊存在,但在大發展的環境下,人人都在為了自身的前途與阿戈爾這個國家而傾盡全力,阿戈爾也走上了成為獨一無二超級大國的崛起之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日方舟之深海的呼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往何處z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往何處zy並收藏明日方舟之深海的呼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