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話本罵戰,師生關係
朱門繡戶!玉姝的故事 作者:一鳴驚人進爵孤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一片追捧中,也有不諧之聲,多是那些酸腐文人,或批上官飛月拋頭露麵,沒有女子貞靜之態,或批崔臨風伏低做小,沒有男子陽剛之氣。
起初眾人隻是一笑置之——不過是個虛構的故事,誰還當真了不成?
誰知忽有人寫出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開篇就將玉姝的《天冊詭事》拿來大批特批,直斥其“荒唐”、“無稽”、“擾亂陰陽”、“其心可誅”!若任其傳播,恐致男女生隙,家宅不寧,甚至綱常敗壞。
偏此人不是旁人,乃是士林還頗有名氣的一個大儒。此文一出,自然惹得嘩然,許多原本不屑於話本戲文等通俗之作的儒生也紛紛買書來看,一看之下,如何不大驚?
其實此事可大可小,玉姝不過講個故事罷了,民間的戲本裏,其實也有許多在某些酸儒看來“鄙俗不堪”、“綱常不分”的情節,不獨她一人。
但讀書人最好抱團,那大儒一發話,他那些門生故吏如何不跟著附和?又有一二早就不忿的道學先生見此機會,頓時大喜,群起而攻之,再加上眼紅鏡古齋賺得盆滿缽滿的小人,甚至是煽風點火的好事之徒……
霎時間,攻訐《天冊詭事》的文章言論一日b一日更多,短短幾日,竟有黑雲壓城、遮天蔽地之感。
這鏡古齋見了,怎能不慌?
讀書人是最不能得罪的,尤其那些古板迂腐的酸儒,講理講不通,罵又罵不過,還能如何?不過是躲著忍著罷了。忙忙地讓人遞話進來,請玉姝將書稿給改了,又道:“各退一步,息事寧人。”
玉姝卻不忿:“我不知我何處寫的有違孔聖人之意了,若說上官飛月在外拋頭露麵不合情理,武周之時本就如此,區區一部話本就擾亂了陰陽,那武則天還做了皇帝,怎如今依舊是陰陽正序,朗朗乾坤?”
那些人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排除異己,打壓一切自己看不慣的東西罷了。沒見他們罵得凶,《天冊詭事》卻依舊賣得火,足見民心所向。
她本也有一種倔強性子,自然不肯妥協屈服:“讓他們罵去,我瞧他們是不是能罵得上達天聽,看聖上肯不肯管這j毛蒜皮的小事!”
說罷便叫人將話遞出去,氣得一夜未曾睡好。
原本玉姝因父親乃是科第出身,心懷廣博,接觸過的叔伯兄弟亦都是虛懷若穀之輩,對讀書之人很有好感。如今方才知道,這世間也有此等偏狹之人,其中竟還有士林領袖,大感失望之餘,亦是對蕭璟之前的話有了深刻認知——
“以一人之身,對抗天下之人,與蚍蜉撼樹又有何異?”
不想那鏡古齋得了她的回答,轉天就遞話進來:
“既如此,請居士另謀高就,我們不敢再與居士合作了。”
言罷,立刻就對外宣布,從此之後不再刊刻清泉居士的任何書稿,一副劃清界限、生怕沾惹麻煩的模樣。
那些酸儒見了,愈發有了攻訐玉姝的由頭。又是大讚鏡古齋深明大義,又是對玉姝窮追猛打。
一時之間,玉姝竟有了風雨飄搖,隻有自己一葉孤舟勉力支撐之感,等到其他幾家書坊也紛紛表示不會與她合作,那種孤獨淒惶的無力,她從小到大第一次體會,刻骨銘心。
正自無措,大長公主又打發人來接她去府上遊玩。她原本興致缺缺,奈何公主之意不好回絕。
因公主經常來接她,秦府眾人也不以為意,秦母忙忙命人拾東西,玉姝換了衣裳坐車出門。她無心理會別事,隻坐在車內懨懨的,話也懶怠說,淩波因想開解她,便時不時地說些個笑話趣事,她也不過偶爾應和一兩聲罷了,走了半日,淩波忽道:
“我瞧著有些不對,這路仿佛不是去公主府的?”
玉姝這才抬了抬眼:“如何不是?馬車家人都是咱們常見的,他們還敢瞞著公主把我賣了不成。”
說話間,淩波已掀起車簾一角,一窺之下,花容失色:“姑娘,真真的不是!外頭的樣子,我已不知是哪裏了。”
玉姝原本不以為意,此時方直起身,隻見那外麵的道路仿佛是往城郊去的,越走越荒僻。她登時大吃一驚,忙示意淩波噤聲:“快拿帷帽來,咱們立刻跳車。”
雖不知這些公主府的下人為何要私自將她帶走,但他們若有歹意,自己但遲一步,必然萬劫不複。
匆匆將帷帽戴上,淩波的手都抖了起來,忽然馬車停了下來,隻聽車簾一響,玉姝心神俱凜,拔出發間珠釵握在手中。
說時遲那時快,車簾掀起,她一揚臂就朝前用力揮去,皓腕卻被人穩穩攥住,觸手之感溫熱熟悉,蕭璟頓了頓,挑眉道:
“你要捶我,也不必親自動手罷”
玉姝一怔:“我如何要捶你了,慢著……怎麽是你?”
原來這輛馬車將她載到此處,卻是蕭璟的主意,一時她戴好帷帽,扶著蕭璟的手下車,但見此處竟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芙蓉花林。
其色或紅或白,或紫或粉,微微搖動,真真花香如海,豔色似濤。枝杈排列間似井然有序,又似雜亂無章,天然景致中又取出一股巧奪天工之意,抬眼望去,隻覺天上少有,人間難得。
玉姝不覺地看怔了,隻聽蕭璟笑道:“此處景致如何?”
她方點了點頭,他捉住她小手,玉姝想到下人們就在附近,下意識欲掙開,但他手掌一翻,就將她纖指牢牢扣住了。
十指相扣間,男人掌中的熱意源源不斷傳至她手心,她頰上作燒,雖有幾分羞惱,也不再堅持。
二人就這般攜著手,信步在花林間穿行,偶有一二隻黃鶯落在枝上,嘰嘰喳喳地叫著,翅膀搖動間,就搖下落英似的花瓣。
蕭璟忽道:“這芙蓉花還有一個別名,姝兒知不知道?”
玉姝道:“我自然知曉,芙蓉花,又叫拒霜花。”
因其花晚秋始開,霜侵露淩卻豐姿豔麗。
“原是富貴錦繡之花,卻長於蕭瑟秋景之中。”蕭璟淡淡一笑,“拒霜二字,道盡其情。”
話音方落,又是一陣風來,繁花搖搖欲墜,但風過後,依舊傲立梢頭。
玉姝早已癡了,此時方才明白他帶自己來此的用意。拒霜拒霜,那些外界的攻訐不過是一時的風雨,自己又如何需要惶然無措呢?
且不說她身邊還有支持她的眾姊妹,單隻是蕭璟,單隻是他待自己的這份心……她從來都不是一葉孤舟,因為這個人,始終都是她的港灣。
當下心中言語難以盡述,穿過一條羊腸小道,前方竟是一處小小集市。
這些集市多是進城的客商老農臨時聚集而成,不過幾個攤位,賣些南來北往的貨物,又有自家打的野味皮毛。玉姝自然是不稀罕的,隻是瞧個新鮮罷了,忽見一個小攤上賣的絲線結成的絛子,那絛子竟在中間打出一對相伴相依的鴛鴦,十分新巧,不由拿起來看了幾眼。
看攤的是個中年婦人,見他二人相攜而來,衣著打扮皆是不俗,忙殷勤道:“這位官人,瞧尊夫人喜歡,不如買了送給她。這鴛鴦的意頭可好得很,二位一人一條,若佩上了,就是百年好合,白頭到老。”
她不知玉姝帷帽下還梳著未嫁少女的發髻,方才有此言,玉姝聽了,卻是小臉羞紅,下意識道:“我們不,不是……”
一語未了,蕭璟已拿起另一條結成玉兔搗藥的絛子:“這條她喜歡,就買這條。”
玉姝霎時間鬆了口氣,可又立刻湧上一股失落之情。她知道蕭璟打斷她的話是為給她解圍,究竟他心裏,是不是也不想他們二人被誤會成夫妻?
她忽想起那晚在公主府蕭璟撫的琴曲,“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那樣脈脈之意,如果不是他心中也有情,如何撫的出來?待要問時,卻不好意思出口,隻見蕭璟付完錢,將絛子放進她手裏:“送給你了。”
玉姝勉強道:“你又不問我,如何知道我喜歡。”
蕭璟一笑:“你不喜歡,我喜歡。”
她忽然心跳如擂鼓,因問:“你喜歡什麽,絛子嗎?”
蕭璟輕輕點了點那隻搗藥的兔子:“我喜歡她,又可愛,還傻乎乎的。”
玉姝方才反應過來自己又被逗弄了,羞得一把搶過那根絛子握在手裏,扭過臉去,卻又將絛子攥得緊緊的。
可憐她著實有千言萬語,卻隻能悶頭快走。一時恨自己幾時竟這般扭捏起來,既然有心,問出口就是,又何必磨磨蹭蹭?
一時又恨蕭璟不解風情,也不知他是真不懂,還是對她無意所以故作不知。卻不知蕭璟並未想到她其實已芳心萌動的事實,隻怕自己一時急躁,倒把她給嚇住了,因而才隻以言語試探。
二人分明是同樣心意,此時卻南轅北轍,玉姝幾步走回馬車旁,待要在淩波的服侍下上車,蕭璟已攬住她腰肢,將她一抱就抱了上去。又使一眼色,示意淩波去坐另一輛車,自己跟著上來,玉姝哼道:“你上來做什麽,叫人瞧見了多不好。”
蕭璟不以為忤:“我沒有騎馬過來,姝兒也不想我跟那些婆子擠在一輛車上罷?”
她這才不再開口,隻是垂頭不語。
偏偏這馬車不算大,若坐著她和淩波二人時倒還寬裕,但蕭璟一個成年男子,原又生得挺拔,大馬金刀地往她身邊一坐,頓時將那座椅占去了大半邊。
她因心裏生悶氣,見他挨著自己,便默默往旁邊挪了挪。這一挪,反倒將自己擠著了,蕭璟道:“坐著不寬敞?”言罷,一抬手就將她抱起來放在了腿上,“如此就好了。”
玉姝本來是想躲著他的,哪知弄巧成拙,偏又羞於出口,隻得將螓首垂得更低。
雖二人一時沒有說話,可他呼吸間,那鼻息如何不拂在她的耳後頸上?
蕭璟便看到她一段雪白的頸子越來越紅,仿佛枝頭的芙蓉一般。發絲下的兩隻小巧耳朵更是嫣紅如霞,真合壓倒桃花,可愛得教人隻想咬上一口。
他原並未有旁念,此時卻是心搖心蕩,故意在玉姝耳上輕輕一嗬氣,小人兒卻是顫了一下,愈加可憐。
再看馬車外,車輪雖然一直在轆轤滾動,其實哪裏是進城的路呢?也不知駛到了哪一處荒僻小道,四下無人。
趕車的車夫已不知在什麽時候換成了一個勁裝打扮的女子,除此之外,還有幾個一樣衣著的女子騎馬護衛左右,至於跟車的淩波等人,早不知去哪了,那幾個女子麵無表情,一律隻當沒聽到。
一時車門又推開一條縫兒,裏頭吩咐道:“打熱水來。”
其中一人忙忙領命,原來不遠處還跟著一輛馬車,一應巾帕清水等物俱都準備得齊全。
玉姝見這衣裳與自己身量極相稱,並沒有一絲兒的不合身,且針腳做工都有些眼熟,不由道:“這衣裳是哪裏的繡工做的?”
蕭璟道:“知道你不穿外頭的衣裳,我如何會讓繡工來做?這是你還在江南時房裏的大丫頭,因年紀大了放出去了,如今她一家子在我府中做事,特特給你做的。”
玉姝聽了,登時吃了一驚。先不論蕭璟是如何買到程家的下人的,就因為衣裳這一件小事,他還特意找了她的舊仆來,且又不遠萬裏地從江南帶到京城。
這其中所耗的心力財物,百十件衣裳恐怕都做的了。她不禁又想到當日在公主府時她房裏的擺設,今日驅車來看的那片拒霜花林,正自怔忪,蕭璟又拿出一物,遞給她:
“這間書坊的東家經營不善,要轉手賤賣,恰被我給碰見了。外頭那些書坊不是都不肯替你刊印書稿了嗎?求人倒不如求幾。”
說罷將書契交給玉姝,怕她拒絕,已搶先道:“放心,這可不是白給你的,隻當我借給你。待你掙了銀子再還給我,如何?”
半晌,方才聽到玉姝道:“……你為何要對我這般好……”
蕭璟失笑:“你以前不是說,你當我是你爹爹那般的嗎?爹爹對女兒好,難道不是應該的?”
他說這話原是玩笑,也有幾分自嘲之意。誰知玉姝不知哪來的怒火,用力將他一推:
“我不要!我不要你對我好!”
說罷便一推車門,提著裙子就要跳下去。蕭璟大驚,忙伸手去攔,晃動的車門砰的一聲回撞過來,眼看就要拍在玉姝身上,他抬臂一擋,自己被打了個結結實實,手背上立刻浮起兩指寬的紅痕。
玉姝見了,又愧又急,又氣又痛,含淚道:“你擋什麽,左右你對我也沒有旁的意思。”
蕭璟聽這話有因,忙抓住她香肩:“姝兒,你說什麽?”
隻見她長睫微顫,兩行淚水滑落:“我才不拿你當爹爹,你跟他是不一樣的,我……”
一語未了,她“唔”的一聲就被吻住了。這個吻不同於平日帶著幾分熱烈纏綿,又溫柔,又憐惜,依依不舍,繾綣甜蜜。
玉姝還要掙紮,蕭璟輕輕一咬她的唇瓣,從袖中取出一物,竟是那條結成鴛鴦的絛子: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且說這邊廂,淩波自打上了馬車,便感覺車越走越遠,漸漸偏離道路,不知去了何處。但車上的婆子們渾若無事一般,她心中便有了計較。
果然,幾個時辰之後,方才看到了前頭那輛坐著玉姝的馬車。一時駛入二門,淩波忙上去扶了玉姝下來,卻見她薄緞披風下露出的一截裙擺,仿佛不是早上穿出去的那身。
淩波道:“姑娘的衣裳……”
玉姝臉上一紅,隻道:“潑了茶在上頭,就換了。”
她此時想到那時的繾綣情話,心中愈發甜蜜,到了晚間,終是忍不住告訴了淩波。
淩波先是歡喜,卻又煩惱。蕭璟身份不明,還不知程海會不會答允這門親事。可是看玉姝這般歡喜,知道她近日因話本的事不自在,想了想,還是打算改日再提此事。
卻不知玉姝躊躇滿誌,早不將那些滿口綱常道德的酸儒放在眼裏。他們也不過在紙上寫幾句,嘴裏罵幾句罷了,自己隻需一門心思繼續創作,如今她手裏有了自己的書坊,待她的新作再刊發出來,足以氣得那些人火冒三丈。
因而她便不再理會外間的攻訐,但她忘了,有人視她的書是洪水猛獸,也有人奉為圭臬。眼看著她被攻訐了這麽多天,她的那些書迷如何會無動於衷?
還不等玉姝有所表示,就有人寫文回擊,大罵那些酸儒沽名釣譽,不過是黨同伐異。玉姝的話本不獨是市井百姓喜歡,許多高官大儒也是品讀過,讚其別出心裁的,莫非那些人倒都是錯的?
一時雙方間你來我往,終究還是深明大義之人更多,不出幾日,那幫道學先生就沒了聲音。那苗公子家中豪富,就指著玉姝的話本過日子呢,聽說幾家書坊都不肯再給玉姝出書,更是出來道,他願幫玉姝刊印,花多少錢都在所不惜!
這些話自然都傳進玉姝耳中,不過一笑罷了,不幾日,聽說那個帶頭攻擊玉姝的大儒突然告老還鄉了,仿佛是朝上有人參了他一本,揪出他子女奴仆做出的種種不法事來,這大儒丟了烏紗帽,隻能灰溜溜地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京城。
這日因眾姊妹都聚在玉姝房中,都笑道:“連老天爺都幫著你呢,那些人也是活該!”
玉姝道:“朝上的事,哪有什麽活該不活該的,我瞧著那位恐怕是惹怒了哪個大人物,方才有此之災。”
起初眾人隻是一笑置之——不過是個虛構的故事,誰還當真了不成?
誰知忽有人寫出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開篇就將玉姝的《天冊詭事》拿來大批特批,直斥其“荒唐”、“無稽”、“擾亂陰陽”、“其心可誅”!若任其傳播,恐致男女生隙,家宅不寧,甚至綱常敗壞。
偏此人不是旁人,乃是士林還頗有名氣的一個大儒。此文一出,自然惹得嘩然,許多原本不屑於話本戲文等通俗之作的儒生也紛紛買書來看,一看之下,如何不大驚?
其實此事可大可小,玉姝不過講個故事罷了,民間的戲本裏,其實也有許多在某些酸儒看來“鄙俗不堪”、“綱常不分”的情節,不獨她一人。
但讀書人最好抱團,那大儒一發話,他那些門生故吏如何不跟著附和?又有一二早就不忿的道學先生見此機會,頓時大喜,群起而攻之,再加上眼紅鏡古齋賺得盆滿缽滿的小人,甚至是煽風點火的好事之徒……
霎時間,攻訐《天冊詭事》的文章言論一日b一日更多,短短幾日,竟有黑雲壓城、遮天蔽地之感。
這鏡古齋見了,怎能不慌?
讀書人是最不能得罪的,尤其那些古板迂腐的酸儒,講理講不通,罵又罵不過,還能如何?不過是躲著忍著罷了。忙忙地讓人遞話進來,請玉姝將書稿給改了,又道:“各退一步,息事寧人。”
玉姝卻不忿:“我不知我何處寫的有違孔聖人之意了,若說上官飛月在外拋頭露麵不合情理,武周之時本就如此,區區一部話本就擾亂了陰陽,那武則天還做了皇帝,怎如今依舊是陰陽正序,朗朗乾坤?”
那些人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排除異己,打壓一切自己看不慣的東西罷了。沒見他們罵得凶,《天冊詭事》卻依舊賣得火,足見民心所向。
她本也有一種倔強性子,自然不肯妥協屈服:“讓他們罵去,我瞧他們是不是能罵得上達天聽,看聖上肯不肯管這j毛蒜皮的小事!”
說罷便叫人將話遞出去,氣得一夜未曾睡好。
原本玉姝因父親乃是科第出身,心懷廣博,接觸過的叔伯兄弟亦都是虛懷若穀之輩,對讀書之人很有好感。如今方才知道,這世間也有此等偏狹之人,其中竟還有士林領袖,大感失望之餘,亦是對蕭璟之前的話有了深刻認知——
“以一人之身,對抗天下之人,與蚍蜉撼樹又有何異?”
不想那鏡古齋得了她的回答,轉天就遞話進來:
“既如此,請居士另謀高就,我們不敢再與居士合作了。”
言罷,立刻就對外宣布,從此之後不再刊刻清泉居士的任何書稿,一副劃清界限、生怕沾惹麻煩的模樣。
那些酸儒見了,愈發有了攻訐玉姝的由頭。又是大讚鏡古齋深明大義,又是對玉姝窮追猛打。
一時之間,玉姝竟有了風雨飄搖,隻有自己一葉孤舟勉力支撐之感,等到其他幾家書坊也紛紛表示不會與她合作,那種孤獨淒惶的無力,她從小到大第一次體會,刻骨銘心。
正自無措,大長公主又打發人來接她去府上遊玩。她原本興致缺缺,奈何公主之意不好回絕。
因公主經常來接她,秦府眾人也不以為意,秦母忙忙命人拾東西,玉姝換了衣裳坐車出門。她無心理會別事,隻坐在車內懨懨的,話也懶怠說,淩波因想開解她,便時不時地說些個笑話趣事,她也不過偶爾應和一兩聲罷了,走了半日,淩波忽道:
“我瞧著有些不對,這路仿佛不是去公主府的?”
玉姝這才抬了抬眼:“如何不是?馬車家人都是咱們常見的,他們還敢瞞著公主把我賣了不成。”
說話間,淩波已掀起車簾一角,一窺之下,花容失色:“姑娘,真真的不是!外頭的樣子,我已不知是哪裏了。”
玉姝原本不以為意,此時方直起身,隻見那外麵的道路仿佛是往城郊去的,越走越荒僻。她登時大吃一驚,忙示意淩波噤聲:“快拿帷帽來,咱們立刻跳車。”
雖不知這些公主府的下人為何要私自將她帶走,但他們若有歹意,自己但遲一步,必然萬劫不複。
匆匆將帷帽戴上,淩波的手都抖了起來,忽然馬車停了下來,隻聽車簾一響,玉姝心神俱凜,拔出發間珠釵握在手中。
說時遲那時快,車簾掀起,她一揚臂就朝前用力揮去,皓腕卻被人穩穩攥住,觸手之感溫熱熟悉,蕭璟頓了頓,挑眉道:
“你要捶我,也不必親自動手罷”
玉姝一怔:“我如何要捶你了,慢著……怎麽是你?”
原來這輛馬車將她載到此處,卻是蕭璟的主意,一時她戴好帷帽,扶著蕭璟的手下車,但見此處竟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芙蓉花林。
其色或紅或白,或紫或粉,微微搖動,真真花香如海,豔色似濤。枝杈排列間似井然有序,又似雜亂無章,天然景致中又取出一股巧奪天工之意,抬眼望去,隻覺天上少有,人間難得。
玉姝不覺地看怔了,隻聽蕭璟笑道:“此處景致如何?”
她方點了點頭,他捉住她小手,玉姝想到下人們就在附近,下意識欲掙開,但他手掌一翻,就將她纖指牢牢扣住了。
十指相扣間,男人掌中的熱意源源不斷傳至她手心,她頰上作燒,雖有幾分羞惱,也不再堅持。
二人就這般攜著手,信步在花林間穿行,偶有一二隻黃鶯落在枝上,嘰嘰喳喳地叫著,翅膀搖動間,就搖下落英似的花瓣。
蕭璟忽道:“這芙蓉花還有一個別名,姝兒知不知道?”
玉姝道:“我自然知曉,芙蓉花,又叫拒霜花。”
因其花晚秋始開,霜侵露淩卻豐姿豔麗。
“原是富貴錦繡之花,卻長於蕭瑟秋景之中。”蕭璟淡淡一笑,“拒霜二字,道盡其情。”
話音方落,又是一陣風來,繁花搖搖欲墜,但風過後,依舊傲立梢頭。
玉姝早已癡了,此時方才明白他帶自己來此的用意。拒霜拒霜,那些外界的攻訐不過是一時的風雨,自己又如何需要惶然無措呢?
且不說她身邊還有支持她的眾姊妹,單隻是蕭璟,單隻是他待自己的這份心……她從來都不是一葉孤舟,因為這個人,始終都是她的港灣。
當下心中言語難以盡述,穿過一條羊腸小道,前方竟是一處小小集市。
這些集市多是進城的客商老農臨時聚集而成,不過幾個攤位,賣些南來北往的貨物,又有自家打的野味皮毛。玉姝自然是不稀罕的,隻是瞧個新鮮罷了,忽見一個小攤上賣的絲線結成的絛子,那絛子竟在中間打出一對相伴相依的鴛鴦,十分新巧,不由拿起來看了幾眼。
看攤的是個中年婦人,見他二人相攜而來,衣著打扮皆是不俗,忙殷勤道:“這位官人,瞧尊夫人喜歡,不如買了送給她。這鴛鴦的意頭可好得很,二位一人一條,若佩上了,就是百年好合,白頭到老。”
她不知玉姝帷帽下還梳著未嫁少女的發髻,方才有此言,玉姝聽了,卻是小臉羞紅,下意識道:“我們不,不是……”
一語未了,蕭璟已拿起另一條結成玉兔搗藥的絛子:“這條她喜歡,就買這條。”
玉姝霎時間鬆了口氣,可又立刻湧上一股失落之情。她知道蕭璟打斷她的話是為給她解圍,究竟他心裏,是不是也不想他們二人被誤會成夫妻?
她忽想起那晚在公主府蕭璟撫的琴曲,“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那樣脈脈之意,如果不是他心中也有情,如何撫的出來?待要問時,卻不好意思出口,隻見蕭璟付完錢,將絛子放進她手裏:“送給你了。”
玉姝勉強道:“你又不問我,如何知道我喜歡。”
蕭璟一笑:“你不喜歡,我喜歡。”
她忽然心跳如擂鼓,因問:“你喜歡什麽,絛子嗎?”
蕭璟輕輕點了點那隻搗藥的兔子:“我喜歡她,又可愛,還傻乎乎的。”
玉姝方才反應過來自己又被逗弄了,羞得一把搶過那根絛子握在手裏,扭過臉去,卻又將絛子攥得緊緊的。
可憐她著實有千言萬語,卻隻能悶頭快走。一時恨自己幾時竟這般扭捏起來,既然有心,問出口就是,又何必磨磨蹭蹭?
一時又恨蕭璟不解風情,也不知他是真不懂,還是對她無意所以故作不知。卻不知蕭璟並未想到她其實已芳心萌動的事實,隻怕自己一時急躁,倒把她給嚇住了,因而才隻以言語試探。
二人分明是同樣心意,此時卻南轅北轍,玉姝幾步走回馬車旁,待要在淩波的服侍下上車,蕭璟已攬住她腰肢,將她一抱就抱了上去。又使一眼色,示意淩波去坐另一輛車,自己跟著上來,玉姝哼道:“你上來做什麽,叫人瞧見了多不好。”
蕭璟不以為忤:“我沒有騎馬過來,姝兒也不想我跟那些婆子擠在一輛車上罷?”
她這才不再開口,隻是垂頭不語。
偏偏這馬車不算大,若坐著她和淩波二人時倒還寬裕,但蕭璟一個成年男子,原又生得挺拔,大馬金刀地往她身邊一坐,頓時將那座椅占去了大半邊。
她因心裏生悶氣,見他挨著自己,便默默往旁邊挪了挪。這一挪,反倒將自己擠著了,蕭璟道:“坐著不寬敞?”言罷,一抬手就將她抱起來放在了腿上,“如此就好了。”
玉姝本來是想躲著他的,哪知弄巧成拙,偏又羞於出口,隻得將螓首垂得更低。
雖二人一時沒有說話,可他呼吸間,那鼻息如何不拂在她的耳後頸上?
蕭璟便看到她一段雪白的頸子越來越紅,仿佛枝頭的芙蓉一般。發絲下的兩隻小巧耳朵更是嫣紅如霞,真合壓倒桃花,可愛得教人隻想咬上一口。
他原並未有旁念,此時卻是心搖心蕩,故意在玉姝耳上輕輕一嗬氣,小人兒卻是顫了一下,愈加可憐。
再看馬車外,車輪雖然一直在轆轤滾動,其實哪裏是進城的路呢?也不知駛到了哪一處荒僻小道,四下無人。
趕車的車夫已不知在什麽時候換成了一個勁裝打扮的女子,除此之外,還有幾個一樣衣著的女子騎馬護衛左右,至於跟車的淩波等人,早不知去哪了,那幾個女子麵無表情,一律隻當沒聽到。
一時車門又推開一條縫兒,裏頭吩咐道:“打熱水來。”
其中一人忙忙領命,原來不遠處還跟著一輛馬車,一應巾帕清水等物俱都準備得齊全。
玉姝見這衣裳與自己身量極相稱,並沒有一絲兒的不合身,且針腳做工都有些眼熟,不由道:“這衣裳是哪裏的繡工做的?”
蕭璟道:“知道你不穿外頭的衣裳,我如何會讓繡工來做?這是你還在江南時房裏的大丫頭,因年紀大了放出去了,如今她一家子在我府中做事,特特給你做的。”
玉姝聽了,登時吃了一驚。先不論蕭璟是如何買到程家的下人的,就因為衣裳這一件小事,他還特意找了她的舊仆來,且又不遠萬裏地從江南帶到京城。
這其中所耗的心力財物,百十件衣裳恐怕都做的了。她不禁又想到當日在公主府時她房裏的擺設,今日驅車來看的那片拒霜花林,正自怔忪,蕭璟又拿出一物,遞給她:
“這間書坊的東家經營不善,要轉手賤賣,恰被我給碰見了。外頭那些書坊不是都不肯替你刊印書稿了嗎?求人倒不如求幾。”
說罷將書契交給玉姝,怕她拒絕,已搶先道:“放心,這可不是白給你的,隻當我借給你。待你掙了銀子再還給我,如何?”
半晌,方才聽到玉姝道:“……你為何要對我這般好……”
蕭璟失笑:“你以前不是說,你當我是你爹爹那般的嗎?爹爹對女兒好,難道不是應該的?”
他說這話原是玩笑,也有幾分自嘲之意。誰知玉姝不知哪來的怒火,用力將他一推:
“我不要!我不要你對我好!”
說罷便一推車門,提著裙子就要跳下去。蕭璟大驚,忙伸手去攔,晃動的車門砰的一聲回撞過來,眼看就要拍在玉姝身上,他抬臂一擋,自己被打了個結結實實,手背上立刻浮起兩指寬的紅痕。
玉姝見了,又愧又急,又氣又痛,含淚道:“你擋什麽,左右你對我也沒有旁的意思。”
蕭璟聽這話有因,忙抓住她香肩:“姝兒,你說什麽?”
隻見她長睫微顫,兩行淚水滑落:“我才不拿你當爹爹,你跟他是不一樣的,我……”
一語未了,她“唔”的一聲就被吻住了。這個吻不同於平日帶著幾分熱烈纏綿,又溫柔,又憐惜,依依不舍,繾綣甜蜜。
玉姝還要掙紮,蕭璟輕輕一咬她的唇瓣,從袖中取出一物,竟是那條結成鴛鴦的絛子: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且說這邊廂,淩波自打上了馬車,便感覺車越走越遠,漸漸偏離道路,不知去了何處。但車上的婆子們渾若無事一般,她心中便有了計較。
果然,幾個時辰之後,方才看到了前頭那輛坐著玉姝的馬車。一時駛入二門,淩波忙上去扶了玉姝下來,卻見她薄緞披風下露出的一截裙擺,仿佛不是早上穿出去的那身。
淩波道:“姑娘的衣裳……”
玉姝臉上一紅,隻道:“潑了茶在上頭,就換了。”
她此時想到那時的繾綣情話,心中愈發甜蜜,到了晚間,終是忍不住告訴了淩波。
淩波先是歡喜,卻又煩惱。蕭璟身份不明,還不知程海會不會答允這門親事。可是看玉姝這般歡喜,知道她近日因話本的事不自在,想了想,還是打算改日再提此事。
卻不知玉姝躊躇滿誌,早不將那些滿口綱常道德的酸儒放在眼裏。他們也不過在紙上寫幾句,嘴裏罵幾句罷了,自己隻需一門心思繼續創作,如今她手裏有了自己的書坊,待她的新作再刊發出來,足以氣得那些人火冒三丈。
因而她便不再理會外間的攻訐,但她忘了,有人視她的書是洪水猛獸,也有人奉為圭臬。眼看著她被攻訐了這麽多天,她的那些書迷如何會無動於衷?
還不等玉姝有所表示,就有人寫文回擊,大罵那些酸儒沽名釣譽,不過是黨同伐異。玉姝的話本不獨是市井百姓喜歡,許多高官大儒也是品讀過,讚其別出心裁的,莫非那些人倒都是錯的?
一時雙方間你來我往,終究還是深明大義之人更多,不出幾日,那幫道學先生就沒了聲音。那苗公子家中豪富,就指著玉姝的話本過日子呢,聽說幾家書坊都不肯再給玉姝出書,更是出來道,他願幫玉姝刊印,花多少錢都在所不惜!
這些話自然都傳進玉姝耳中,不過一笑罷了,不幾日,聽說那個帶頭攻擊玉姝的大儒突然告老還鄉了,仿佛是朝上有人參了他一本,揪出他子女奴仆做出的種種不法事來,這大儒丟了烏紗帽,隻能灰溜溜地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京城。
這日因眾姊妹都聚在玉姝房中,都笑道:“連老天爺都幫著你呢,那些人也是活該!”
玉姝道:“朝上的事,哪有什麽活該不活該的,我瞧著那位恐怕是惹怒了哪個大人物,方才有此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