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教,有道教,自然還有個儒教。三教九流五花八門為一大世界。三教:佛教,道教,儒教。九流:先秦九個學術流派: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諸子百家六家: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賣畫,書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巫婆、盜、竊、娼。


    五花:金菊花,賣茶的女子。水仙花,酒樓上的歌女。火棘花,玩雜耍的藝人。木棉花,為人治病的郎中。土牛花,挑夫。


    八門:門巾,算命占卦。門皮,賣草藥。門彩,變戲法。門掛,江湖賣藝。門橫,劫道行竊。門蘭,說相聲。門榮,搭棚紮紙。門葛,唱大鼓。


    儒家學派,又稱孔教。“儒教”一詞首先出現於《史記》,其《遊俠列傳》道:“ 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到了漢代末年,儒者蔡邕就正式使用作為名詞的儒教:“太尉公承夙緒,世篤儒教,以《歐陽尚書》、《京氏易》誨受四方。學者自遠而至,蓋逾三千。” 魏晉時代,“儒教”這個概念逐漸流行開來。隋唐以後,就成為指稱由古代聖帝明王開創和不斷改進的、由孔子加以綜合創新的、在漢代被國家立為國教的宗教。儒教的意思,就是儒者們所從事的“教”。教,就是教育、教化。這個教育、教化,不僅是指學校教育,而且是對於廣大民眾。這個教,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教育,而是借助神隻進行教育、教化,即“神道設教”。


    不同的理論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讀,然後自己思考對不對,做作業,錯題一樣有參考價值。真假在於自己的心判斷。儒者們有時抨擊或否認某些低級的神隻,那是為了維護更高的、更加重要的神隻信仰,就像基督教、佛教都常常抨擊該教之外的神隻一樣。本人信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信神來不信仙,相信自己,我就是我,能夠害我的,幫我的,隻有我自己。、


    儒教信奉的最高神,是天。 天壇的上帝神主牌在儒教經典中,和天相等的另一稱號是上帝,或稱帝,天帝。皇天上帝的名稱來自《尚書·召誥》:“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論語·堯曰》:“敢詔告於皇皇後帝”。《尚書·堯典》:“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中國古代的上帝,就是當時中國人的祖宗神。其中最優秀者,是黃帝和炎帝。而所謂“炎黃子孫”,首先是說,天子們的家族,乃是黃帝或炎帝的後代,後來就成為中國一般人祖宗的代稱。也就是說,秦漢及其以前,中國古人所信仰的上帝,乃是他們的祖宗。隋唐時期,國家統一,至上神名字被依據《周禮》,正式確定為“昊天上帝”。昊天上帝的意義,則依據儒者毛氏對於《詩經·黍離》中“悠悠蒼天”的解釋。認為昊天的意思是“浩大元氣”,而上帝的意思是說,天就像君主一樣統治著世界。


    儒教的主旨是“聖人神道設教”,其基本信仰是“仁”,即人人友愛。「禮」是實現「仁」的基本途徑。大部分事情都是相對的,所以想人人友愛,可以想想,但很難實現。完美隻是一種理想狀態而已,當真了,哭的是自己。天人感應是儒教的教義之一。《尚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以彰厥罪。”天人感應思想源於《尚書·洪範》,孔子作《春秋》言災異述天道,到西漢時董仲舒據《公羊傳》集天道災異說之大成。董仲舒認為,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幹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董仲舒把天視為至上的人格神,認為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


    儒教信奉“天命成敗,聖人知之,有所不能救,命矣夫。”中國文明的和諧性,儒教禮和人性觀,是人性的根本,所以心莫若和。天命地利人和是辯證合一的。明清以來,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中國人為求存圖強,發生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運動,同時也對儒教產生強烈懷疑,發起了批判。所以以前的東西,好的學著用,不適用的直接扔了,靈活變通。


    書中世界萬千,現實世界萬千,三千世界三千象,三千象中尋自己的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神獸守四方。過去,現在,未來三千自己化象緊密相連。天道輪回,執劍誅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手把手教你做公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亭下聽雨看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亭下聽雨看劍並收藏手把手教你做公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