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漢書·藝文誌》列為“九流”之一。後因稱憑辯才進行政治活動者為“縱橫家”。縱橫即合縱連橫。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複無常,設第劃謀多以國家政治需要出發。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出自《資治通鑒·周顯王三十六年》“張儀者,魏人,與蘇秦俱事鬼穀先生”。鬼穀先生,六國時縱橫家知大局,善揣摩,通辯辭,會機變,全智勇,長謀略,能決斷遊說開合有度、縱橫自如。沒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沒有什麽不會成功的事情。


    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最初“行人”還不是現今意義上的外交官,而是主管禮儀的官員。如《周禮·秋官》有“大行人”,其職責是“掌大賓之禮,及大儀,以親諸侯”。又有“小行人”,其職責是“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但到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所設置的“行人”的職責已經與《周禮》中所記的行人有很大不同,他們不再以接待為主要職責,而是以出使各個諸侯國、執行外交使命為主要職責。


    戰國時代,諸侯間的外交大勢已經十分明朗,那就是各諸侯國聯合起來(合縱)對付秦國,或是各諸侯國分別同秦國建立外交關係(連橫)以求自保。為了適應合縱和連橫的兩種策略,同時一些士人也是為了在其中謀求個人的利益,便“仰祿而失道”,學習外交官“行人”的說服術,順應這種曆史潮流,奔走於各國之間。於是,“謀詐用,而縱橫短長之說起”。(《史記·六國年表》)這樣一來,縱橫家就應運而生了。


    縱橫家的發展,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戰國七雄確立的初期,各國雖都紛紛稱王,但立國尚未穩固,大都忙於鞏固內政,而無力外戰,各國之間的兼並戰爭規模還不太大。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以眾弱聯合以攻伐一強的合縱運動為主。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衍。經曆一個較長的時期,大國之間的兼並戰爭日愈激烈,國際政治形勢變化迅速而頻繁,縱橫家的作用更加重要,影響也更為巨大。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形成了東西方各以齊秦為核心的兩大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麵,合縱連橫的盟主在齊秦的之間變換,雙方都企圖通過合縱連橫運動有效地遏製對方的兼並戰爭,阻止對方的過分強大。著名的有蘇秦、張儀、陳軫、樓緩、郭隗、虞卿、甘茂等人;二是縱橫家的行為模式基本形成,而其思想與文化的內容也發展成熟,終於確立起獨具特色的縱橫家思想及學術流派。戰國時期以統一中國為目的的兼並戰爭已經接近尾聲,秦國由於成功地實行了縱橫家範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為特點的新的連橫政策,經過長期的政治和外交攻勢,發展成為最大的強國。秦國的統一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縱橫家長期努力的結果。這個階段縱橫家發展的特點是以秦國縱橫家的連橫運動為主。這一階段縱橫家的代表人物是範雎、蔡澤。


    主要為縱橫,或合眾弱以攻一強,此為縱;或事一強以攻諸弱,此為橫。前者主要以連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聯合團結,是為陽謀多陰謀少;後者主要以破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製造裂痕,是為陰謀多而陽謀少。此為戰略思想,是行辯術成大事的基礎。縱橫家崇尚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的技巧,他們注重揣摩遊說對象心理,運用縱橫捭闔的手段,或拉攏或分化,事無定主,說無定辭,一切從現實的政治要求出發。


    首先要對現實有最明確的認識,確定連橫的對象,然後知其諸侯為人而定說辭,及遊說之法,或抑或揚,或抑揚相合,或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諸法隻要對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遊說過程中,當先觀其反應,見機行事,察其對己之關係,是同是非,若同則繼續,若非則當補遺誤,而後以飛箝之術或以利誘,或以害說,探其實情,此為遊說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後再以揣摩之術深察其內心,看其同異,而後快速正確以權謀之術決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手把手教你做公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亭下聽雨看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亭下聽雨看劍並收藏手把手教你做公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