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罪己詔挽大唐江山
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 作者:八零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唐德宗界(781)。
長安大殿中:
登基之時,立誌要做為一名大唐中興之主的唐德宗李適,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在天道曆史的進程之中,竟然會做了這麽多深惡痛絕之事。
看著跪於大殿上高呼冤枉的宰相盧杞。
此時的唐德宗李適一下子就明白,這一期天道盤點傳達的天意是什麽了。
同時也仿佛有些想明白,魯郡開國公顏真卿之前所言,等天道盤點結束之時,必有答案。
而答案便在天道盤點的事件之中。
因為天道盤點在幫助大唐,在幫助他李適,隻要他李適,遵從天道旨意,或許在這一世裏,他們就能使大唐中興。
唐德宗李適開口道:“來人,先將宰相盧杞,趙讚、白誌貞等人,以及宦官竇文場,霍仙鳴等人拿下。”
......
【建中四年(783):在解除奉天危機之後,唐德宗李適與吐蕃在清水縣進行了會盟。】
【在會盟之中,已經嚐到甜頭的吐蕃,同意幫助唐德宗李適平亂,但是吐蕃僅出動了一支兩萬的偏師前往長安,並且進軍速度極為緩慢。】
【然而在興元元年(784年)的五月,在吐蕃軍隊尚未到達武功縣(陝西鹹陽武功)之時。】
【從河南帶領神策軍回京平叛,勤王的神策軍都知兵馬使李晟,已經成功收複了長安城。】
【吐蕃見長安已經成功被收複,便向唐德宗李適索要安西與北庭兩地。】
【由於,吐蕃的軍隊,並沒有幫助大唐朝廷收複長安城。在道士李泌重新入朝為官,並在“困蕃之策”的建議下,唐德宗李適並沒有答應吐蕃的要求。】
【見唐德宗李適並沒有同意自己的要求,惱怒的吐蕃軍隊在趁機劫掠漢人百姓一番之後,才退回了吐蕃。】
大唐太宗界(642)。
長安:
唐太宗李世民(43歲)怒道:“這後世吐蕃的作為,簡直就是不把大唐放在眼裏,想不廢一兵一卒,盡得天大的好處。”
“他們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好算計!”
“李適沒有答應要他們的要求,他們就賊不走空,大肆的劫掠我大唐漢人百姓的錢財之後才走是吧?”
高句麗,對後世大唐的危害,此時的唐太宗李世民沒有看到。
但是吐蕃在後世對大唐的侵犯與趁人之危,以及為所欲為,是唐太宗李世民真真切切所看到的。
唐太宗李世民:“當初牛進達在鬆州擊敗吐蕃之時,朕就不應該同意他們的謝罪請求。”
“既然文成和親入藏,並不能教化吐蕃人進向文明,那朕就當一回漢武帝又不是不行...”
【在建中五年(784年)的年初,唐德宗李適於奉天行宮商議應如何平定叛亂之策。】
【翰林學士陸贄進疏,力諫唐德宗李適放下包袱以大唐江山社稷為重,應主動與藩鎮進行溝通。】
【然四朝元老魯郡開國公顏真卿,已經被李希烈扣押,對於陸贄之策,無人敢前往與叛亂的藩將進行溝通,恐成為下一個顏真卿。】
【最後唐德宗李適經過苦思夜想過後,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以及大唐的漢人百姓,能夠盡快的結束這次叛亂,不讓這次叛亂持續擴大。】
【於是,唐德宗李適選擇了向天下發布《罪己大赦詔》,即《奉天改元大赦製》。】
【唐德宗李適承認自己生於深宮,不懂經國之務,居安忘危,導致戰亂四起,百姓受苦,國家陷入混亂,自己深感愧疚,罪在自身。】
【更改年號為興元元年,大赦天下,大辟罪以下罪犯無論輕重皆赦免。】
【對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等藩鎮將領及所屬將士官吏,若能改過則恢複爵位,待之如初。】
【然朱泚自立稱帝,禍亂天下,棄義蔑恩,反易天常,乃是不可饒恕的謀逆大罪。】
【但朱滔與朱泚,兩地相隔甚遠不予連坐之罪處之。】
【若朱滔能重新效順大唐,可給予寬宥,而對被朱泚脅從之人,在未到京城長安前去投歸者,皆可赦免不問。】
【並將此間所發生的動亂,定為‘奉天之難’,而所有參與平叛與願意重新歸唐的將士,定為‘奉天定難功臣。】
【大唐朝廷會給予不同程度的賞賜,包括減罪、蠲免差科使役、分糧賜等。】
【同時對內外文武官進行賞賜,三品以上賜爵一級,四品以下加階並賜勳。】
【立即停罷各種賦役名目,與廢除不合理的苛捐雜稅。】
【京城周邊地區的百姓減免夏季稅收,而大唐百姓的夏季稅收,隻須繳納原本應繳稅額的一半。】
【並將奉天升為赤縣,奉天百姓免稅五年。】
【又求賢若渴,邀請隱居行義、才德高遠之人入朝為官,舉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博通墳典、洞識韜鈐者亦可為官。】
【並警告亡命於山澤,挾藏軍器者,百日不首則複罪如初。赦書日行五百裏,布告天下。】
明兵部左侍郞於謙:“唐德宗李適,在這個大唐內憂外患之期,大唐江山將覆之時,頒布了罪己詔。”
“雖說是唐德宗李適的無奈之舉,但也算是挽救了大唐江山的一計好策。”
“也是因為這一份罪己詔,李泌才願意重新入朝為官,並為唐德宗李適進獻了“困蕃之策”,阻止了割讓安西與北庭兩地。”
“而唐德宗李適的這一份罪己詔,也算是華夏千古曆史之中,收效最大的一份罪己詔了。”
“雖說唐德宗李適,在頒布了罪己詔後失去了中興大唐的雄心,沒有實現他當初在初登大唐皇帝寶座時的宏願,但也算是保住了大唐李氏的天下。”
始皇帝嬴政詫異:“罪己詔是什麽?皇帝也能有罪?皇帝還須要向天下人請罪?”
唐太宗李世民:“唐德宗李適的這一份罪己詔,除了朱泚一人之外,幾乎其它的叛亂者全都給赦免了。”
“然在之後朱泚與李懷光,依舊聯合反唐。”
“而李希烈更是繼續自立稱帝,並縊死了顏真卿,似乎沒有起到多大平定天下的效果?”
唐太宗李世民自然能看得出唐德宗李適的罪己詔,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但是目前看來,似乎還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長安大殿中:
登基之時,立誌要做為一名大唐中興之主的唐德宗李適,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在天道曆史的進程之中,竟然會做了這麽多深惡痛絕之事。
看著跪於大殿上高呼冤枉的宰相盧杞。
此時的唐德宗李適一下子就明白,這一期天道盤點傳達的天意是什麽了。
同時也仿佛有些想明白,魯郡開國公顏真卿之前所言,等天道盤點結束之時,必有答案。
而答案便在天道盤點的事件之中。
因為天道盤點在幫助大唐,在幫助他李適,隻要他李適,遵從天道旨意,或許在這一世裏,他們就能使大唐中興。
唐德宗李適開口道:“來人,先將宰相盧杞,趙讚、白誌貞等人,以及宦官竇文場,霍仙鳴等人拿下。”
......
【建中四年(783):在解除奉天危機之後,唐德宗李適與吐蕃在清水縣進行了會盟。】
【在會盟之中,已經嚐到甜頭的吐蕃,同意幫助唐德宗李適平亂,但是吐蕃僅出動了一支兩萬的偏師前往長安,並且進軍速度極為緩慢。】
【然而在興元元年(784年)的五月,在吐蕃軍隊尚未到達武功縣(陝西鹹陽武功)之時。】
【從河南帶領神策軍回京平叛,勤王的神策軍都知兵馬使李晟,已經成功收複了長安城。】
【吐蕃見長安已經成功被收複,便向唐德宗李適索要安西與北庭兩地。】
【由於,吐蕃的軍隊,並沒有幫助大唐朝廷收複長安城。在道士李泌重新入朝為官,並在“困蕃之策”的建議下,唐德宗李適並沒有答應吐蕃的要求。】
【見唐德宗李適並沒有同意自己的要求,惱怒的吐蕃軍隊在趁機劫掠漢人百姓一番之後,才退回了吐蕃。】
大唐太宗界(642)。
長安:
唐太宗李世民(43歲)怒道:“這後世吐蕃的作為,簡直就是不把大唐放在眼裏,想不廢一兵一卒,盡得天大的好處。”
“他們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好算計!”
“李適沒有答應要他們的要求,他們就賊不走空,大肆的劫掠我大唐漢人百姓的錢財之後才走是吧?”
高句麗,對後世大唐的危害,此時的唐太宗李世民沒有看到。
但是吐蕃在後世對大唐的侵犯與趁人之危,以及為所欲為,是唐太宗李世民真真切切所看到的。
唐太宗李世民:“當初牛進達在鬆州擊敗吐蕃之時,朕就不應該同意他們的謝罪請求。”
“既然文成和親入藏,並不能教化吐蕃人進向文明,那朕就當一回漢武帝又不是不行...”
【在建中五年(784年)的年初,唐德宗李適於奉天行宮商議應如何平定叛亂之策。】
【翰林學士陸贄進疏,力諫唐德宗李適放下包袱以大唐江山社稷為重,應主動與藩鎮進行溝通。】
【然四朝元老魯郡開國公顏真卿,已經被李希烈扣押,對於陸贄之策,無人敢前往與叛亂的藩將進行溝通,恐成為下一個顏真卿。】
【最後唐德宗李適經過苦思夜想過後,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以及大唐的漢人百姓,能夠盡快的結束這次叛亂,不讓這次叛亂持續擴大。】
【於是,唐德宗李適選擇了向天下發布《罪己大赦詔》,即《奉天改元大赦製》。】
【唐德宗李適承認自己生於深宮,不懂經國之務,居安忘危,導致戰亂四起,百姓受苦,國家陷入混亂,自己深感愧疚,罪在自身。】
【更改年號為興元元年,大赦天下,大辟罪以下罪犯無論輕重皆赦免。】
【對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等藩鎮將領及所屬將士官吏,若能改過則恢複爵位,待之如初。】
【然朱泚自立稱帝,禍亂天下,棄義蔑恩,反易天常,乃是不可饒恕的謀逆大罪。】
【但朱滔與朱泚,兩地相隔甚遠不予連坐之罪處之。】
【若朱滔能重新效順大唐,可給予寬宥,而對被朱泚脅從之人,在未到京城長安前去投歸者,皆可赦免不問。】
【並將此間所發生的動亂,定為‘奉天之難’,而所有參與平叛與願意重新歸唐的將士,定為‘奉天定難功臣。】
【大唐朝廷會給予不同程度的賞賜,包括減罪、蠲免差科使役、分糧賜等。】
【同時對內外文武官進行賞賜,三品以上賜爵一級,四品以下加階並賜勳。】
【立即停罷各種賦役名目,與廢除不合理的苛捐雜稅。】
【京城周邊地區的百姓減免夏季稅收,而大唐百姓的夏季稅收,隻須繳納原本應繳稅額的一半。】
【並將奉天升為赤縣,奉天百姓免稅五年。】
【又求賢若渴,邀請隱居行義、才德高遠之人入朝為官,舉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博通墳典、洞識韜鈐者亦可為官。】
【並警告亡命於山澤,挾藏軍器者,百日不首則複罪如初。赦書日行五百裏,布告天下。】
明兵部左侍郞於謙:“唐德宗李適,在這個大唐內憂外患之期,大唐江山將覆之時,頒布了罪己詔。”
“雖說是唐德宗李適的無奈之舉,但也算是挽救了大唐江山的一計好策。”
“也是因為這一份罪己詔,李泌才願意重新入朝為官,並為唐德宗李適進獻了“困蕃之策”,阻止了割讓安西與北庭兩地。”
“而唐德宗李適的這一份罪己詔,也算是華夏千古曆史之中,收效最大的一份罪己詔了。”
“雖說唐德宗李適,在頒布了罪己詔後失去了中興大唐的雄心,沒有實現他當初在初登大唐皇帝寶座時的宏願,但也算是保住了大唐李氏的天下。”
始皇帝嬴政詫異:“罪己詔是什麽?皇帝也能有罪?皇帝還須要向天下人請罪?”
唐太宗李世民:“唐德宗李適的這一份罪己詔,除了朱泚一人之外,幾乎其它的叛亂者全都給赦免了。”
“然在之後朱泚與李懷光,依舊聯合反唐。”
“而李希烈更是繼續自立稱帝,並縊死了顏真卿,似乎沒有起到多大平定天下的效果?”
唐太宗李世民自然能看得出唐德宗李適的罪己詔,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但是目前看來,似乎還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