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科譯注


    【說明】


    本傳是酈食其、陸賈、朱建三個人的合傳。這三個人的共同特點都是有一副伶牙利齒,能言善辯,噓枯吹生,大有戰國時代縱橫家的遺風。盡避他們有共同之處,但是其成就和貢獻卻不盡相同。朱建遠不能和酈生、陸賈同日而語,他充其量不過是豪門貴族的食客或幕僚而已。本傳中記錄朱建的主要情事就是在得到一個邪惡小人——辟陽侯審食其——的金錢之後,如何幫他活命的經過,和作者稱他的“刻廉剛直”、“行不苟合,義不取容”剛好相反,是否因作者與朱建之子關係很好而強為之美言呢?而酈生、陸賈二人在劉邦統一中國、征服南越以及後來平定諸呂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並且他們也不完全是靠搖唇鼓舌來博取寶名的,他們還有非凡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見解。例如,在漢王三年秋天,當時“漢王數因滎陽、成皋,計欲捐成皋以東,屯鞏、洛以拒楚”。酈食其詳細分析了天下形勢,認為楚軍內部空虛,正是進攻的好時機,所以他又進一步向劉邦進言:“願足下急複進兵,收取滎陽,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效實形製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而收取滎陽,占據敖倉之後,也就穩住了中原;中原是中國的基礎,所以穩住了中原也就為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後來形勢的發展也正和酈生所預料的一樣。再如陸賈,他針對劉邦認為自己的天下是“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的思想,提出了“逆取順守,文武並用”,才是“長久之術”的觀點,並總結了曆代王朝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寫出了《新語》一書。它不僅促進了漢朝的安定和發展,而且為後代的開明政治提供了經驗。另外,他還出使南越,勸說尉他歸順漢朝,為國家的統一也作出了貢獻。所以,司馬遷曾這樣說:“結言通使,約懷諸侯;諸侯鹹親,歸漢為藩輔,作《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這也許正是作者寫這篇列傳的主旨吧!


    【譯文】


    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人。他非常喜歡讀書,但家境貧寒,窮困潦倒,連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飯的產業都沒有,隻得當了一名看管裏門的下賤小吏。但是盡避如能,縣中的賢士和豪強卻不敢隨便役使他,縣裏的人們都稱他為“狂生”。


    等到陳勝、項梁等人反秦起義的時候,各路將領攻城略地經過高陽的有數十人,但酈食其聽說這些人都是一些斤斤計較、喜歡煩瑣細小的禮節,剛愎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簡出,隱藏起來,不去逢迎這些人。後來,他聽說沛公帶兵攻城略地來到陳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個騎士恰恰是酈食其鄰裏故人的兒子,沛公時常向他打聽他家鄉的賢士俊傑。一天,騎士回家,酈食其看到他,對他說道:“我聽說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許多遠大的謀略,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隨的人,隻是苦於沒人替我介紹。你見到沛公,可以這樣對他說,‘我的家鄉有位酈先生,年紀已有六十多歲,身高八尺,人們都稱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說並非狂生。’”騎士回答說:“沛公並不喜歡儒生,許多人頭戴儒生的帽子來見他,他就立刻把他們的帽子摘下來,在裏邊撒尿。在和人談話的時候,動不動就破口大罵。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遊說。”酈食其說:“你隻管像我教你的這樣說。”騎士回去之後,就按酈生囑咐的話從容地告訴了沛公。


    後來沛公來到高陽,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酈食其前來拜見。酈生來到旅舍,先遞進自己的名片,沛公正坐在床邊伸著兩腿讓兩個女人洗腳,就叫酈生來見。酈生進去,隻是作個長揖而沒有傾身下拜,並且說:“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滅掉秦國?”沛公罵道:“你個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經很久了,所以諸侯們才陸續起兵反抗暴秦,你怎麽說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酈生說:“如果您下決心聚合民眾,召集義兵來推翻暴虐無道的秦王朝,那就不應該用這種倨慢不禮的態度來接見長者。”於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腳,穿整齊衣裳,把酈生請到了上賓的座位,並且向他道歉。酈生談了六國合縱連橫所用的謀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飯來,讓酈生進餐,然後問道:“那您看今天我們的計策該怎麽製定呢?”酈生說道:“您把烏合之眾,散亂之兵收集起來,總共也不滿一萬人,如果以此來直接和強秦對抗的話,那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探虎口啊。陳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達的地方,現在城裏又有很多存糧。我和陳留的縣令很是要好,請您派我到他那裏去一趟,讓他向您來投降。他若是不聽從的話,您再發兵攻城,我在城內又可以作為內應。”於是沛公就派遣酈生前往,自己帶兵緊隨其後,這樣就攻取了陳留,賜給酈食其廣野君的稱號。


    酈生又薦舉他的弟弟酈商,讓他帶領幾千人跟隨沛公到西南攻城略地。而酈生自己常常擔任說客,以使臣的身份奔走於諸侯之間。


    在漢王三年(前204)的秋天,項羽攻打漢王,攻克了滎陽城,漢兵逃走去保衛鞏、洛。不久,楚國人聽說淮陰侯韓信已經攻破趙國,彭越又多次在梁地造反,就分出一部人馬前去營救。淮陰侯韓信正在東方攻打齊國,漢王又多次在滎陽、成皋被項羽圍困,因此想放棄成皋以東的地盤;屯兵鞏、洛以與楚軍對抗。酈生便就此進言道:“我聽說能知道天之所以為天的人,可以成就統一大業;而不知道天之所以為天的人,統一大業不可成。作為成就統一大業的王者,他以平民百姓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糧食為天。敖倉這個地方,天下往此地輸送糧食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聽說現在此處貯藏的糧食非常多。楚國人攻克了滎陽,卻不堅守敖倉,而是帶兵向東而去,隻是讓一些罪犯來分守成皋,這是上天要把這些糧食資助給漢軍。當前楚軍很容易擊敗,而我們卻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我私下裏認為這樣做是錯了。更何況兩個強有力的對手不能同時並立,楚漢兩國的戰爭經久相持不下,百姓騷動不安,全國混亂動蕩,農夫放下農具停耕,織女走下織機輟織,徘徊觀望,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還沒有決定下來。所以請您趕快再次進軍,收複滎陽,占有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的險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製住蜚狐關口,把守住白馬津渡,讓諸侯們看看今天的實際形勢,那麽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該歸順哪一方了。如今燕國、趙國都已經平定,隻有齊國還沒有攻打下來,而田廣占據著幅員千裏的齊國,田間帶領著二十萬大軍,屯兵於曆城,各支田氏宗族都力量強大,他們背靠大海,憑借黃河、濟水的阻隔,南麵接近楚國,齊國人又多詐變無常,您即使是派遣數十萬軍隊,也不可能在一年或幾個月的時間裏把它打下來。我請求奉您的詔命去遊說齊王,讓他歸漢而成為東方的屬國。”漢王回答說:“好,就這樣吧!”


    漢王聽從了酈生的計策,再次出兵據守敖倉,同時派遣酈生前往齊國。酈生對齊王說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齊王回答:“我不知道。”酈生說:“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麽齊國就可以保全下來,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歸向的話,那麽齊國就不可能保全了。”齊王問道:“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酈生說:“歸向漢王。”齊王又問:“您老先生為什麽這樣說呢?”酈生回答:“漢王和項王並為向西進軍攻打秦朝,在義帝麵前已經明白地約定好了,先攻入鹹陽的人就在那裏稱王。漢王先攻入鹹陽,但是項王卻背棄了盟約,不讓他在關中稱王,而讓他到漢中為王。項王遷徙義帝並派人暗殺了他,漢王聽到之後,立刻發起蜀漢的軍隊來攻打三秦,出函穀關而追問義帝遷徙的處所,收集天下的軍隊,擁立以前六國諸侯的後代。攻下城池立刻就給有功的將領封侯,繳獲了財寶立刻就分贈給士兵,和天下同得其利,所以那些英雄豪傑、才能超群的人都願意為他效勞。諸侯的軍隊從四麵八方來投歸,蜀漢的糧食船挨著船源源不斷地順流送來。而項王既有背棄盟約的壞名聲,又有殺死義帝的不義行為;他對別人的功勞從來不記著,對別人的罪過卻又從來不忘掉;將士們打了勝仗得不到獎賞,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不是他們項氏家族的沒有誰得到重用;對有功人員刻下侯印,在手中反複把玩,不願意授給;攻城得到財物,寧可堆積起來,也不肯賞賜給大家;所以天下人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怨恨他,沒有人願意為他效力。因此天下之士才都投歸漢王,漢王安坐就可以驅使他們。漢王帶領蜀漢的軍隊,平定了三秦,占領了西河之外大片土地,率領投誠過來的上黨精銳軍隊,攻下了井陘,殺死了成安君;擊敗了河北魏豹,占有了三十二座城池:這就如同所向無敵的蚩尤的軍隊一樣,並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結果。現在漢王已經據有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的險要,守住了白馬渡口,堵塞了大行要道,扼守住蜚狐關口,天下諸侯若是想最後投降那就先被滅掉。您若是趕快投降漢王,那麽齊國的社稷還能夠保全下來;倘若是不投降漢王的話,那麽危亡的時刻立刻就會到來。”田廣認為酈生的話是對的,就聽從酈生,撤除了曆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生一起縱酒做樂。


    淮陰侯韓信聽說酈生沒費吹灰之力,坐在車上跑了一趟,憑三寸不爛之舌便取得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心中很不服氣,就乘夜幕的掩護,帶兵越過平原偷偷地襲擊齊國。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認為是酈生出賣了自己,便對酈生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酈生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你老子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這樣,齊王便烹殺了酈生,帶兵向東逃跑而去。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曲周侯酈商以丞相的身份帶兵攻打黥布有功。高祖在分封列侯攻臣時,很是思念酈食其。酈食其的兒子酈疥多次帶兵打仗,但立下的軍功沒有達到封侯的程度,皇帝就為他父親的緣故,封酈疥為高梁侯。後來又改食邑在武遂,侯位傳了三代。在元狩元年(前122)的時候,武遂侯酈平因偽稱皇帝的命令,騙取了衡山王一百斤黃金,犯下的罪過應該街頭處死,但恰在此時,他因病去世,封邑也被撤消。


    陸賈是楚國人,以幕僚賓客的身份隨從高祖平定天下,當時人們都稱他是很有口才的說客,所以伴隨在高祖的身邊,常常出使各個諸侯國。


    在高祖剛把中國平定的時候,尉他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裏自立為王。高祖考慮天下初定,中國勞苦,就沒有誅殺尉他,還派遣陸賈帶著賜給尉他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陸生到了南越,尉他梳著當地流行的一撮錐子一樣的發髻,像簸箕一樣地伸開兩腿坐著,接見陸生。陸生就此向尉他說道:“您本是中國人,親戚、兄弟和祖先的墳墓都在真定。而現在您卻一反中國人的習俗,丟棄衣冠巾帶,想用隻有彈丸之地的小小南越來和天子抗衡,成為敵國,那你的大禍也就要臨頭了。況且秦朝暴虐無道,諸侯豪傑都紛紛而起,隻有漢王首先入關,占據鹹陽。項羽背叛盟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們都歸屬於他,可以稱得上是強大無比。但是漢王從巴蜀出兵之後,征服天下,平定諸侯,殺死項羽,滅掉楚國。五年之間,中國平定。這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而是上天輔佐的結果。現在大漢天子聽說您在南越稱王,不願意幫助天下人討平暴逆,漢朝將相都想帶兵來消滅您。但是天子愛惜百姓,想到他們剛剛經曆了戰爭的勞苦亂離,因此才暫且罷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為信,互通使臣。您理應到郊外遠迎,麵向北方,拜倒稱臣,但是您卻想以剛剛建立,還沒有把人眾收攏起來的小小南越,在此桀傲不馴。倘若讓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燒毀您祖先的墳墓,誅滅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將帶領十萬人馬來到越地,那麽南越人殺死您投降漢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麽容易。”


    尉他聽罷,立刻站起身來,向陸生道歉說:“我在蠻夷中居住得時間長了,所以太失禮義了。”接著,他又問陸生:“我和蕭何、曹參、韓信相比,誰更有德有才呢?”陸生說道:“您似乎比他們強一點。”尉他又問:“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酈生回答:“皇帝從豐沛起兵,討伐暴虐的秦朝,掃平強大的楚國,為整個天下的人興利除害,繼承了五帝三皇的宏偉業績,統理整個中國。而中國的人口以億來計算,土地方圓萬裏,處於天下最富饒的地域,人多車眾,物產豐富,政令出於一家,這種盛況是從開天辟地以來從未有過的。而現在您的人眾不過幾十萬,而且都是未開化的蠻夷,又居住在這局促狹小的山地海隅之間,隻不過如同漢朝的一個郡罷了,您怎麽竟同漢朝相比!”尉他聽了,哈哈大笑,說道:“我不能在中國發跡起家,所以才在此稱王。假使我占據中國,我又哪裏比不上漢王呢?”通過交談,尉他非常喜歡陸生,留下他和自己飲酒作樂好幾個月。尉他說:“南越人當中沒有一個和我談得來,等到你來到這裏之後,才使我每天都能聽到過去所未曾聽到的事情。”尉他還送給陸生一個袋裝包皮皮裹,價值千金,另外還送給他不少其它禮品,也價值千金。陸生終於完成拜尉他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漢稱臣,服從漢朝的管製約束。陸賈還朝之後,把以上情況向高祖匯報,高祖非常高興,任命陸賈為太中大夫。


    陸生在皇帝麵前時常談論《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聽到這些,高帝很不高興,就對他大罵道:“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騎在馬上南征北戰打出來的,哪裏用得著《詩》、《書》!”陸生回答說:“您在馬上可以取得天下,難道您也可以在馬上治理天下嗎?商湯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後順應形勢以文治守成,文治武功並用,這才是使國家長治久安的最好辦法啊。從前吳王夫差、智伯都是因極力炫耀武功而致使國家滅亡;秦王朝也是一味使用嚴酷刑法而不知變更,最後導致自己的滅亡。假使秦朝統一天下之後,實行仁義之道,效法先聖,那麽,陛下您又怎麽能取得天下呢?”高帝聽完之後,心情不快,臉上露出慚愧的顏色,就對陸生說:“那就請您嚐試著總結一下秦朝失去天下,我們得到天下,原因究竟在哪裏,以及古代各王朝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所在。”這樣,陸生就奉旨大略地論述了國家興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一共寫了十二篇。每寫完一篇就上奏給皇帝,高帝沒有不稱讚的,左右群臣也是一齊山呼萬歲,把他這部書稱為“新語”。


    在孝惠帝時,呂太後掌權用事,想立呂氏諸人為王,害怕大臣中那些能言善辯的人,而陸生也深知自己強力爭辯也無濟於事,因此就稱病辭職,在家中閑居。因為好畤一帶土地肥沃,就在這裏定居下來,陸生有五個兒子,他把出使南越所得的袋裝包皮皮裹拿出來賣了千金,分給兒子們,每人二百金,讓他們從事生產。陸生自己則時常坐著四匹馬拉的車子,帶著歌舞和彈琴鼓瑟的侍從十個人,佩帶著價值百金的寶劍到處遊玩。他曾這樣對兒子們說:“我和你們約定好,當我出遊經過你們家時,要讓我的人馬吃飽喝足,盡量滿足大家的要求。每十天換一家。我在誰家去世,就把寶劍車騎以及侍從人員都歸誰所有。我還要到其他的朋友那裏去,所以一年當中我到你們各家去大概不過兩三次,總來見你們,就不新鮮了,用不著總厭煩你們老子這麽做了。”


    呂太後掌權時期,封諸呂為王。諸呂專攬大權想劫持幼主,奪取劉姓的天下。右丞相陳平對此很是擔憂,但是自己力量有限,不能強爭,害怕禍及自己,常常安居家中反複思索。有一次,陸生前去請安,徑直到陳平身邊坐下,在這時陳平正在深思,沒有立刻發覺到陸生到了。陸生問道:“您的憂慮為什麽如此深重呢?”陳平說:“你猜猜看,我究竟憂慮什麽?”陸生說:“您老先生位居右丞相之職,是有三萬戶食邑的列侯,可以說富貴榮華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應該說是沒有這方麵的欲望了。然而若是說您老有憂愁的話,那隻不過是擔憂諸呂和幼主而已。”陳平說:“你猜得很對,你看這事該怎麽辦呢?”陸生說:“天下平安無事的時候,要注意丞相;天下動亂不安的時候,要注意大將。如果大將和丞相配合默契,那麽士人就會歸附;士人歸附,那麽天下即使有意外的事情發生,國家的大權也不會分散。為國家大業考慮,這事情都在您和周勃兩個人掌握之中了。我常常想把這些話對太尉周勃講明白,但是他和我總開玩笑,對我的話不太重視。您為什麽不和太尉交好,建立起親密無間的聯係?”接著,陸生又為陳平籌劃出幾種對付呂氏的辦法。陳平就用他的計策,拿出五百金來給絳侯周勃祝壽,並且準備了盛大的歌舞宴會來招待他;而太尉周勃也以同樣的方式來回報陳平。這樣,陳平、周勃二人就建立起非常密切的聯係,而呂氏篡權的陰謀也就更加難於實現了。陳平又把一百個奴婢、五十輛車馬、五百萬錢送給陸生作為飲食費用。陸生就用這些費用在漢朝廷公卿大臣中遊說,搞得名聲很大。


    等到殺死了諸呂,迎立孝文帝登上皇帝的寶座,陸生對此出了不少力。孝文帝即位之後,想派人出使南越。陳平丞相等人就推薦陸生為太中大夫,派他出使南越,命令南越王尉他取消了黃屋稱製等越禮行為,讓他采用和其它諸侯一樣的禮節儀式。陸生出使之後,依此行事,皇帝的要求都達到了,所以文帝很滿意。關於此事的具體情節,都記錄在《南越列傳》中。陸生最後以年老去世。


    平原侯朱建是楚國人。開始他曾經擔任過淮南王黥布的國相,但因有罪而離去。後來他又重新在黥布手下幹事,黥布想造反的時候,問朱建怎樣看此事,朱建極力反對。但黥布沒有聽從他的意見,而是按照梁父侯所說的去做,於是便起兵造反。等到漢朝平定叛亂,殺死黥布以後,聽說平原君朱建曾經勸黥布不要造反,同時他又沒有參與造反的陰謀活動,就沒有誅殺朱建。有關此事,在《黥布傳》中有記載。


    平原君朱建這個人能言善辯,口才很好,同時他又剛正不阿,恪守廉潔無私的節操。家安在長安。他說話做事決不隨便附和,堅持道義的原則而不肯曲從討好,取悅於人。辟陽侯審食其品行不端正,靠阿諛奉承深得呂太後的寵愛。當時辟陽侯很想和平原君交好,但平原君就是不肯見他。在平原君母親去世的時候,陸生和平原君一直很要好,所以就前去吊唁。平原君家境貧寒,連給母親出殯送喪的錢都沒有,正要去借錢來置辦殯喪用品,陸生卻讓平原君隻管發喪,不必去借錢。然後,陸生卻到辟陽侯家中,向他祝賀說:“平原君的母親去世了。”辟陽侯不解地說:“平原君的母親死了,你祝賀我幹什麽?”陸生說道:“以前你一直想和平原君交好,但是他講究道義不和你往來,這是因為他母親的緣故。現在他母親已經去世,您若是贈送厚禮為他母親送喪,那麽他一定願意為您拚死效勞。”於是辟陽侯就給平原君送去價值一百金的厚禮。而當時的不少列侯貴人也因為辟陽侯送重禮的緣故,也送去了總值五百金的錢物。


    辟陽侯特別受呂太後的寵愛,有的人就在孝惠帝麵前說他的壞話,孝惠帝大怒,就把他逮捕交給官吏審訊,並想借此機會殺掉他。呂太後感到慚愧,又不能替他說情。而大臣們大都痛恨辟陽侯的醜行更想借此機會殺掉他。辟陽侯很著急,就派人給平原君傳話,說自己想見見他。但平原君卻推辭說:“您的案子現在正緊,我不敢會見您。”然後平原君請求會見孝惠帝的寵臣閎籍孺,說服他道:“皇帝寵愛您的原因,天下的人誰都知道。現在辟陽侯受寵於太後,卻被逮捕入獄,滿城的人都說您給說的壞話,想殺掉您。如果今天辟陽侯被皇上殺了,那麽明天早上太後發了火,也會殺掉您。您為什麽還不脫了上衣,光著膀子,替辟陽侯到皇帝那裏求個情呢?如果皇帝聽了您的話,放出辟陽侯,太後一定會非常高興。而太後、皇帝兩人都寵愛您,那麽您也就會加倍富貴了。”於是閎籍孺非常害怕,就聽從了平原君的主意,向皇帝給辟陽侯說情,皇帝果然放出了辟陽侯。辟陽侯在被囚禁的時候,很想會見平原君,但是平原君卻不肯見辟陽侯,辟陽侯認為這是背叛自己,所以對他很是惱恨。等到他被平原君成功地救出之後,才感到特別吃驚。


    呂太後去世之後,大臣們殺死了諸呂。辟陽侯和諸呂關係極深,但最終沒有被殺死。保全辟陽侯生命計劃之所以實現,都是陸生和平原君的力量。


    在孝文帝時期,淮南厲王殺死了辟陽侯,這是因為他和諸呂關係至深的緣故。文帝又聽說辟陽侯的許多事情都是他的門客平原君出謀策劃的,所以就派遣官吏去逮捕他,想治他的罪。聽到官吏已到自己家門口,平原君就想自殺,他的幾個兒子和來負責逮捕他的官員都說:“事情的結果究竟如何,現在還不清楚,你為什麽要這樣老早地自殺呢?”平原君對兒子們說:“我一個人死了之後,對我們一家人的災禍也就沒有了,也就不會使你們受到牽連。”這樣,他就拔劍自殺而死。孝文帝聽到此事非常惋惜,說:“我並沒有殺他的意思。”為了表示對其家屬的撫慰,文帝就把他的兒子召進朝廷,任命為太中大夫。後來出使匈奴,由於單於悖慢無禮,就大罵單於,死在了匈奴。


    當初,沛公帶兵經過陳留的時候,酈生到軍門遞上自己的名片說:“高陽的卑賤百姓酈食其,私下裏我聽說沛公奔波在外,露天而處,不辭勞苦,帶領人馬幫助楚軍來征討暴虐無道的秦朝,敬請勞駕諸位隨從人員,進去通稟一聲,說我想見到沛公,和他談論天下大事。”使者進去稟告,沛公一邊洗腳一邊問使者:“來者是什麽樣的人?”使者回答說:“看他相貌好像一個有學問的大孺,身穿讀書人的衣服,頭戴巍峨的高山冠。”沛公說:“請替我謝絕他,說我正忙於討平天下的大事,沒有時間見儒生。”使者出來道歉說:“沛公敬謝先生,他正忙於討平天下的大事,沒有時間見儒生。”酈生聽罷,瞪圓了眼睛,手持寶劍,斥責使者說:“快點!再去告訴沛公一聲,我是高陽酒徒,並不是一個儒生。”使者見此,驚慌失措,竟嚇得把名片掉在了地上,然後又跪下撿起,飛快地轉身跑了進去,再次向沛公通報:“外邊那個客人,真正是天下壯士,他大聲斥責我,我很是害怕,嚇得我把名片掉在了地上,他說:‘你快滾回去,再次通報,你家老子是個高陽酒徒。’”沛公立刻擦幹了腳,手拄著長矛說道:“請客人進來!”


    酈生進去之後,以平等的禮節——長揖——來和沛公見麵,並且說道:“沛公您長年累月暴衣露冠地在外奔波勞碌,很是辛苦,帶領人馬和楚軍一起征討暴虐無道的秦朝,但是沛公您為什麽一點兒也不自重自愛呢?我想以討論天下大事為由見到您,而您卻說什麽‘我正忙於討平天下,沒有時間見儒生’。您想平定天下,成就天下最大的功業,但卻從外貌來看人,這樣恐怕就要失去天下那些有本事的人。況且我想您的聰明才智不如我,勇敢堅強又不如我,您如果想成就平定天下的大業而不想見到我的話,我認為您就失去了一個人才。”沛公連忙向他道歉說:“剛才我隻聽說了您的外貌,現在我才真正了解了您的意圖。”於是請他到位子上就座,問他平定天下的妙計良策。酈生說:“沛公您若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大業,不如先占據陳留。陳留這個地方是一個可以據守的四通八達的交通要衝,同時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城裏貯藏著幾千萬石糧食,城牆守衛工事非常牢固。而我和陳留的守令一向非常好,我想為您前去說服他,讓他向您投降。若是他不聽我的,請允許我替您把他殺掉,然後拿下陳留。沛公您率領陳留的兵將,占據堅固的陳留城,吃陳留的存糧,召集天下各地想投靠您的人馬;等到兵力強大以後,您就可以所向無敵,橫行天下,那也就沒有任何人能對您構成威脅了。”沛公說:“我完全聽從您的教誨。”


    於是酈生就在這一天夜裏去見陳留守令,向他遊說道:“秦朝暴虐無道而天下的人都反對它,現如今您和天下人一起造反就能成大功,而您卻獨自一人為將要滅亡的秦朝擁城固守,我私下裏為您的危險處境深深擔憂。”陳留守令說道:“秦朝的法令嚴酷無刑,不能夠隨便胡說,倘若這樣的話,就要滅族,我不能按照你所說的去做。您老先生指教我的話,並不是我的意圖,請您不要再說了。”這天夜裏,酈生就在城中留下來休息,到了夜半時分,他悄悄地斬下陳留守令的頭,越牆而下,報與沛公得知。沛公帶領人馬,攻打城池,把縣令的頭掛在旗竿上給城上的人看說:“趕快投降吧,你們守令的腦袋被我們砍下來了!誰後投降,就一定要先殺他!”這時陳留人見守令已死,便相繼投降了沛公。沛公進城之後,就住在陳留的南城城門樓上,用的是陳留武庫裏的兵器,吃的是城裏的存糧,在這裏進進出出地逗留了三個月,召募的軍隊已達幾萬人,然後就入關攻滅秦朝。


    太史公說:今天世上流傳的寫酈生的傳記,大多這樣說,漢王在平定了三秦之後,回軍向東攻打項羽,帶領軍隊活動在鞏、洛之間時,酈生才身穿儒衣前去向漢王遊說。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實際情況是在沛公攻入函穀關之前,與項羽分手,來到高陽,在這時得到了酈生兄弟二人。我讀陸賈的《新語》十二篇,可以看出他真正是當代少有的大辯士。而平原君的兒子和我關係很好,因此才能詳細地把上述這一切都記錄下來。


    【原文】【注解】


    酈生食其者1,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2,無以為衣食業,為裏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3,縣中皆謂之狂生4。


    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5,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6,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後聞沛公將兵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酈生裏中子也7,沛公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8。騎士歸,酈生見謂之曰:“吾聞沛公慢而易人9,多大略,此真吾所願從遊,莫為我先10。若見沛公?,謂曰‘臣裏中有酈生,年六十餘,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生自謂我非狂生。’”騎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酈生曰:“弟言之。”(13)騎士從容言如酈生所誡者(14)。


    1酈食者:作者也稱他為酈生。生,指有才學之人,也為讀書人的通稱,和我們今天稱先生有些類似。2落魄:窮困潦倒,很不得意。3役:任意驅使。4狂生:放蕩不羈的人。5徇地:攻占土地。徇,奪取。6握齱:同“齷齪”,指器量狹小,拘泥於小節。苛禮:指苛細繁瑣的禮節。自用:自以為是。7麾下:部下。麾,古代用以指揮軍隊的旗幟。裏:古時居民聚居的地方,在本文中特指故鄉。8邑:舊時縣的別稱。9慢而易人:傲慢而看不起人。10莫為我先:沒有人替我作介紹。先,先導,引見。?若:你。?溲溺(souniào,搜尿):解小便。溺,同“尿”。(13)弟:但,隻管。(14)誡:原指文告,後引申為囑告。本文中即用引申義。


    沛公至高陽傳舍1,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2,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3,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4,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5?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6!夫天下同苦秦久矣7,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8,起攝衣9,延酈生上坐10,謝之。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13)。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於是遣酈生行,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酈食其為廣野君。


    酈生言其弟酈商,使將數千人從沛公西南略地。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


    1傳舍:古時供往來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2謁:請見,進見。一般用於下對上,幼對長。這裏指請求接見的名片。3倨:通“踞”,叉開雙腿坐著,以這種姿勢見賓客,是一種不禮貌的態度。4長揖不拜:行一個大的拱手禮而沒有跪拜,表示對劉邦並不十分尊敬。5足下:古時稱呼對方的敬辭。6豎儒:罵人的話,指無見識的儒生。豎,豎子,小子。7苦秦:被秦所殘害、迫害。8輟:停止。9起攝衣: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10延:邀請。?六國:指戰國時除去秦之外的山東六國。從橫:即“縱橫”,合縱連橫,戰國時的兩派,合縱為反秦派,連橫為和秦派。?衝:交通要道。(13)令下足下:讓他向您投降。“令下”之“下”,降服。


    漢三年秋1,項羽擊漢,拔滎陽,漢兵遁保鞏、洛2。楚人聞淮陰侯破趙3,彭越數反梁地,則分兵救之。淮陰方東擊齊,漢王數困滎陽、成皋,計欲捐成皋以東4,屯鞏、洛以拒楚。酈生因曰:“臣聞知天之天者5,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夫敖倉6,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7,此乃天所以資漢也。方今楚易取而漢反卻,自奪其便,臣竊以為過矣。且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內搖蕩,農夫釋耒8,工女下機9,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願足下急複進兵,收取滎陽,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大行之道10,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效實形製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千裏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曆城,諸田宗強,負海阻河濟(13),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14)。”上曰:“善”。


    1漢三年:即漢王三年,這一年是公元前。3淮陰侯:指韓信。4捐:舍棄。5天之天:比喻在重要事物中的最重要部分。6敖倉:秦代所建的糧倉名。在河南滎陽縣東北敖山之上。7適卒:因罪被征發的士兵。適,通“謫”。8釋耒:放下農具。耒,耜的木柄。9工女:指從事紡織的女子。10杜大行之道:堵塞、截斷太行的交通。杜,堵塞。太行,即太行山。?蜚狐之口:指蜚狐嶺的險要關口。?白馬之津:古渡口名,為古代軍事要地。(13)負海阻河濟,指齊國的地形背靠大海,倚仗著黃河、濟水為天然屏障。負,背靠。阻,恃,依。(14)東藩:東麵的屬國。


    乃從其畫1,複守敖倉,而使酈生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即齊國未可得保也。”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戳力西麵擊秦2,約先入鹹陽者王之。漢王先入鹹陽,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3,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4,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麵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5。項王有倍約之名6,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7;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8,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9。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10;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曆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1畫:謀劃,計策。2戮力:並力,齊心協力。3遷殺:在遷徙的途中暗殺。4賂:財物。5方船:兩船相並。6倍約:違背協議。倍,通“背”。7刓(wán,玩):通“玩”。反複撫摸。8畔:通“叛”。背叛。9坐而策:毫不費力地任意驅使。策,鞭策,驅趕。10社稷(ji記):土地神和穀神,以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社稷就成為國家政權的標誌。


    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餘城1,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乃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將亨汝!”酈生曰:“舉大事不細謹2,盛德不辭讓3。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亨酈生4,引兵東走。


    1伏軾:憑軾,手握車軾,意指乘車。軾,車箱前扶手橫木。2細謹:拘於小節,謹小慎微。3不辭讓:不怕別人責難。讓,以辭相責。4亨:同“烹”。此處指一種用大鍋煮殺人的酷刑。


    漢十二年1,曲周侯酈商以丞相將兵擊黥布有功。高祖舉列侯功臣2,思酈食其。酈食其子疥數將兵,功未當侯,上以其父故,封疥為高梁侯。後更食武遂,嗣三世3。元狩元年中4,武遂侯平坐詐詔衡山王取百斤金5,當棄市6,病死,國除也。


    1漢十二年:即漢高祖十二年,這一年是公元前195年。2舉:提拔,此處是分封之意。3嗣:繼承,接續。4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元狩是漢武帝的第四個年號。5坐詐詔:因為假冒皇帝的詔書而犯罪。6棄市:古代的一種死刑,在鬧市執行,將屍體暴露街頭。


    陸賈者,楚人也。以客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1,居左右,常使諸侯。


    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他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他魋結箕倨見陸生2。陸生因進說他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3,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傑並起,唯漢王先入關,據鹹陽。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4,劫略諸侯5,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6。君王宜郊迎,北麵稱臣7,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8。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塚,夷滅宗族9,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則越殺王降漢,如反覆手耳。”


    1有口辯士:指口才很好,特別能言善辯的人。口,特指口才。2魋結(zhuiji,追擊):同“椎髻”,言其發髻梳成一撮,形狀如椎。箕倨:伸開兩足而坐,有如簸箕。以此見客,是一種無禮的姿態。3區區之越:小小的越國。4鞭笞:用鞭子抽打,意為可任意驅使。5劫略:以威力征服和控製。6剖符:古時帝王授與諸侯和功臣的憑證。剖分為二,帝王與諸侯各執其一,故稱剖符。7北麵:古代君王南麵而坐,臣子朝見時則麵向北方,所以向人稱臣謂之“北麵”。8屈強:通“倔強”,剛強不順服。9夷滅宗族:把同宗族的人斬盡殺絕。夷滅,削除,消滅。


    於是尉他乃蹶然起坐1,謝陸生曰:“君蠻夷中久,殊失禮義。”因問陸生曰:“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複曰:“我孰與皇帝賢?”陸生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續五帝三王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裏,居天下之膏腴2,人眾車轝3,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4。今王眾不過數十萬,皆蠻夷,崎嶇山海間,譬若漢一郡,王何乃比於漢!”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乃大說陸生,留與飲數月。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賜陸生橐中裝直千金5,他送亦千金6。陸生卒拜尉他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大悅,拜賈為太中大夫。


    1蹶(gui,貴)然:急促站起的樣子。2膏腴:言土地肥沃,本文中指天下最富饒的地方。3人眾車轝(yu,於):人口眾多,車馬殷盛。轝,同“輿”,眾多之意。4天地剖泮:開天辟地。剖,中分為二。泮,散開。5橐中裝:袋子中的包皮皮裹,指珠玉之類質輕價重的寶物。6他送:指其它的饋贈物品。


    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1。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2,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3。鄉使秦已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懌而有慚色4,乃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嚐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5。


    1《詩》《書》:指《詩經》和《尚書》。《詩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尚書》,現存最早的關於上古時典章文獻的匯編。2逆取:以武力征服。順守:行仁義之道以治理國家。3趙氏:指秦王朝。秦始皇祖先的一支造父曾被封在趙城,因此姓趙。4不懌:不高興。5“新語”:書名。舊題陸賈撰,二卷,十二篇,多闡述儒家經典《春秋》、《論語》之文。


    孝惠帝時,呂太後用事,欲王諸呂,畏大臣有口者,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以好畤田地善,可以家焉。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裝賣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為生產。陸生常安車駟馬1,從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寶劍直百金,謂其子曰:“與汝約:過汝,汝給吾人馬酒食,極欲,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寶劍車騎侍從者。一歲中往來過他客,率不過再三過,數見不鮮,無久慁公為也2。”


    1安車駟馬:用四匹馬拉的適合於老年人乘坐的舒適車輛。2慁(hun,混):打擾,驚動。


    呂太後時,王諸呂,諸呂擅權,欲劫少主,危劉氏。右丞相陳平患之,力不能爭,恐禍及己,常燕居深念1。陸生往請,直入坐,而陳丞相方深念,不時見陸生。陸生曰:“何念之深也?”陳平曰:“生揣我何念?”陸生曰:“足下位為上相,食三萬戶侯,可謂極富貴無欲矣。然有憂念,不過患諸呂、少主耳。”陳平曰:“然。為之奈何?”陸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調,則士務附2;士務附,天下雖有變,即權不分。為社稷計,在兩君掌握耳。臣常欲謂太尉絳侯3,絳侯與我戲,易吾言4。君何不交歡太尉,深相結?”為陳平畫呂氏數事。陳平用其計,乃以五百金為絳侯壽,厚具樂飲;太尉亦極如之。此兩人深相結,則呂氏謀益衰。陳平乃以奴婢百人,車馬五十乘,錢五百萬,遣陸生為飲食費。陸生以此遊漢廷公卿間,名聲藉甚。


    1燕居:指退朝以後在家中閑居。深念:深思。這裏指很是憂慮。2務附:親近歸附。3太尉降侯:指周勃。4易吾言:看不起我的話。


    及誅諸呂,立孝文帝,陸生頗有力焉。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陳丞相等乃言陸生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黃屋稱製1,令比諸侯2,皆如意旨。語在《南越》語中3。陸生竟以壽終。


    1黃屋稱製、指僭位稱帝的行為。黃屋,指帝王的車蓋。因以黃繒為蓋裏,故名。製,專指皇帝的命令。2比:並列,等同。3《南越》:指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嚐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後複事黥布1。布欲反時,問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聽而聽梁父侯,遂反。漢已誅布,聞平原君諫不與謀,得不誅。語在《黥布》語中2。


    平原君為人辯有口,刻廉剛直,家於長安。行不苟合3,義不取容4。辟陽侯行不正5,得幸呂太後。時辟陽侯欲知平原君6,平原君不肯見。及平原君母死。陸生素與平原君善,過之。平原君家貧,未有以發喪,方假貸服具,陸生令平原君發喪。陸生往見辟陽侯,賀曰:“平原君母死。”辟陽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賀我乎?”陸賈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義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誠厚送喪,則彼為君死矣。”辟陽侯乃奉百金往稅7。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往稅凡五百金8。


    1事:侍奉。2《黥布》:指卷九十一《黥布列傳》,但此傳中並未載朱建諫黥布之事。3苟合:無原則的隨聲附合。4取容:曲從討好,取悅於人。5辟陽侯:指審食其。6知:結交。7往稅:前去贈送。稅,贈送。特指以財務助人辦喪事。8凡:總共。


    辟陽侯幸呂太後,人或毀辟陽侯於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呂太後慚,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陽侯行1,欲遂誅之。辟陽侯急,因使人欲見平原君。平原君辭曰:“獄急,不敢見君。”乃求見孝惠幸臣閎籍孺,說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聞。今辟陽侯幸太後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讒2,欲殺之。今日辟陽侯誅,旦日太後含怒,亦誅君。何不肉袒為辟陽侯言於帝3?帝聽君出辟陽侯,太後大歡。兩主共幸君,君貴富益倍矣。”於是閎籍孺大恐,從其計,言帝,果出辟陽侯。辟陽侯之囚,欲見平原君,平原君不見辟陽侯,辟陽侯以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驚。


    1害:痛恨。2道路:指道路上的人。3肉袒:解開上衣,露出身體,表示請罪。


    呂太後崩1,大臣誅諸呂,辟陽侯於諸呂至深,而卒不誅。計畫所以全者,皆陸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時,淮南厲王殺辟陽侯2,以諸呂故。文帝聞其客平原君為計策,使吏捕欲治3。聞吏至門,平原君欲自殺。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殺為?”平原君曰:“我死禍絕,不及而身矣。”遂自剄4。孝文帝聞之惜之,曰:“吾無意殺之。”乃召其子,拜為中大夫。使匈奴,單於無禮,乃罵單於,遂死匈奴中。


    1崩:指帝王之死。2淮南厲王:淮南王劉長。厲,是劉長死後的諡號,《諡法》曰:“殺戮無辜曰厲。”3治:治罪。4自剄:自己以刀割頸而死。


    初1,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踵軍門上謁曰2:“高陽賤民酈食其,竊聞沛公暴露3,將兵助楚討不義,敬勞從者,願得望見,口畫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問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對曰:“狀貌類大儒,衣儒衣,冠側注4。”沛公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使者出謝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5:“走!按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複入報曰:“客,天下壯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謁。曰‘走!按入言,而公高陽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6:“延客入!”


    1初:當初。按:本段及下二段文字並非司馬遷原作,清人梁玉繩雲:“酈生事不應複出於《朱建傳》尾,且《史》無兩存之例,其為羼入無疑,……是後人因其小有異同而附之,又誤置於《建傳》末。”(《史記誌疑》)可資參考。2踵(zhong,腫)軍門:走到軍門前。3暴露:露天而處,即下文“暴衣露冠”之謂,指南征北戰,身經風霜雨雪,酷暑嚴寒。暴(pu,瀑),日曬。露,露浸。4冠側注:頭戴側注冠。側注冠,又名高山冠。戰國時齊王賜給拜見者的頭冠。5瞋目案劍:瞪圓雙眼,手按寶劍,罵人之怒態。案,同“按”。6雪足:擦幹了腳。


    酈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將兵助楚討不義,足下何不自喜也1?臣願以事見,而曰‘吾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夫足下欲興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2,恐失天下之能士。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3,勇又不如吾。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見,竊為足下失之。”沛公謝曰:“鄉者聞先生之容4,今見先生之意矣。”乃延而坐之,問所以取天下者。酈生曰:“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陳留。陳留者,天下之據衝也5,兵之會地也,積粟數千萬石,城守甚堅。臣素善其令,願為足下說之。不聽臣,臣請為足下殺之,而下陳留。足下將陳留之眾,據陳留之城,而食其積粟,招天下之從兵;從兵已成,足下橫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沛公曰:“敬聞命矣。”


    1自喜:自愛,自重。2以目皮相:隻從外麵來看人取士。3度:推測,估計。4鄉:音、義同“向”,從前,此處指剛才。5據衝:可以依靠的交通要地。


    於是酈生乃夜見陳留令,說之曰:“夫秦為無道而天下畔之,今足下與天下從則可以成大功。今獨為亡秦嬰城而堅守1,臣竊為足下危之。”陳留令曰:“秦法至重也,不可以妄言,妄言者無類2,吾不可以應。先生所以教臣者,非臣之意也,願勿複道。”酈生留宿臥,夜半時斬陳留令首,踰城而下報沛公。沛公引兵攻城,縣令首於長竿以示城上人3,曰:“趣下4,而令頭已斷矣!今後下者必先斬之!”於是陳留人見令已死,遂相率而下沛公。沛公舍陳留南城門上,因其庫兵,食積粟,留出入三月,從兵以萬數,遂入破秦。


    1嬰城而堅守:指依靠城牆的保護而固守不降。嬰,以城環繞。2無類:無遺類,指滅族。3縣:同“懸”,懸掛。4趣下:盡快投降。趣(cu,促),盡快,急速。下,投降。


    太史公曰:世之傳酈生書,多曰漢王已拔三秦,東擊項籍而引軍於鞏、洛之間,酈生披儒衣往說漢王。乃非也。自沛公未入關,與項羽別而至高陽,得酈生兄弟。餘讀陸生《新語》書十二篇,固當世之辯士。至平原君子與餘善1,是以得具論之2。


    1平原君子:即在前麵所說的死在匈奴中的那個人,名字不詳。2具論:完備地敘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記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遷並收藏史記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