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太子監考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 作者:90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突然暴怒出聲:“朕實在沒想到這群人竟然如此的可惡。”
聞言的五姓七望官員,瞬間縮了縮腦袋。
他們家族不怕,可是單單是他們個人而言還是非常害怕的。
這種手段隻要在朝為官的五姓七望多多少少都用過,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幹淨的。
李世民發完火,瞪著五姓七望和其它勳貴們,眼神中滲透著滔天怒火。
可他自己也非常清楚,真的要一查到底是不可能的,牽扯太大了。
查到最後恐怕也是有幾個人出來頂罪而已。
想到此,李世民深深的感到了無力,抿著唇對李承乾問道:“太子,既然你發現了科舉製度的漏洞,不知有何解決之法。”
眾臣沒想到李世民竟然會問一個九歲的孩子有沒有解決辦法,都懷疑陛下腦袋是不是壞掉了。
一個九歲的孩子能夠發現這種弊端已經很不容易了,怎麽可能能想到解決之法。
從隋煬帝創立科舉至今,也有二十年了。
二十年間都沒人發現,想出辦法,李承乾這個九歲的孩子怎麽可能有解決的辦法。
李承乾聞言,不敢置信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父皇,您是說我嗎?”
“當然。”李世民頓時翻了一個大白眼。
整個大唐除了你是太子,還有第二個太子嗎?
李承乾也是無語至極,對著李世民回了一個大白眼,隻是沒有讓大臣們看見而已。
“父皇,兒認為想要徹底解決是不可能的......”
唉!
聽見這話,很多大臣也是歎息了一聲。
內心都在說:就是嘛,太子殿下終究還是九歲的孩子。
可下一句李承乾忽然來了一個翻轉:“但是在這一屆科舉預防一下還是可以的,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人想要作弊,那我們就在科舉的前幾天頒布新的預防方法即可。”
“你可有預防的辦法?”李世民眼前一亮問道。
問完之後,他就後悔了。
如今是在朝堂上,如果直接討論這個,是不是......又被那些世家利用?
回去之後他們就會尋找破解之法。
李承乾點點頭,看了眼五姓七望那邊嘴角微微勾起,邪魅的笑容展現:“父皇,兒想的辦法為糊名。”
對於他而言,他才不怕五姓七望去找漏洞呢。
擁有超越唐朝一千多年的知識,預防的辦法不勝繁多。
“糊名?”眾臣紛紛皺起了眉,不太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麽。
就連長孫無忌和房謀杜斷這等聰明人都沒有第一時間想明白這個糊名之法是什麽樣的一個預防手段。
李承乾看大家都不明白,就開始解釋起來:“所謂糊名,便是在考生考完之後,監考官把考生的考卷收上來,用另外的紙條把考生名字粘住打上標簽,以防有人會更換考生名字。”
嘩!
瞬間整個朝堂都眼前一亮,激烈的討論起來。
“老夫怎麽就沒有想到這個辦法?”
“甚是,太子殿下這個辦法甚好甚好。”
“可是把名字遮起來,字跡也是可以分辨出來的呀。”
。。。。。。
李世民當然聽見了最後一句討論聲,可他是皇帝,這種問題不應該他來開口。
便把眼神看向了房玄齡。
心領神會的房玄齡站出來,捧著笏板問道:“太子殿下,可是字跡呢?”
“字跡?”
李承乾微微一笑:“邢國公是想說批閱的官員認出了考生的字跡之後,會作弊讓這位考上中第?”
“是。”房玄齡一點也不含糊的點了點頭。
雖然太子剛才說了糊名的辦法不錯,可還不能夠完全杜絕作弊的問題。
畢竟代寫和改名隻是其中兩種作弊手段,他們不知道的作弊手段又有多少呢。
李承乾點點頭:“邢國公所說確實有道理,不如所有批閱官員三天不能回家,在所有禁衛軍的監視下批閱如何?由父皇心腹親自監督,比如邢國公?或者蔡國公?”
“這......”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聽太子殿下點名,兩人臉色都不好看了。
三天不回家?
太子殿下你是認真的?
李承乾沒有理會兩人吃癟的臉色,轉身對所有大臣說道:“其實批閱的時候可以設置在專門的地方,專門的時間,有專門官員批閱。每一份考卷由三名官員批閱,設置優、良、差三個等級。”
“凡是優、良者可進入第二批的批閱,再更換一批官員,同樣一份考卷三人批閱設置優、良、差。”
“如此類推,到第三批的時候,所有的考卷隻剩下了優多者勝。每一位考卷經過九位官員批複,最終中第的考卷由弘文館收藏,官員抄錄一份展示於禮部府衙之外,讓所有參加科考的學子能夠看看中第學子的考卷,以示公平。”
嘶!
聽見這一番複雜的操作,所有大臣都是一陣頭疼。
一份考卷九個人批閱,這工作量......
王珪嘴角微勾,捧著笏板站了出來:“太子殿下,真如此做了,恐怕批閱的時間要大大的加長了。”
其餘的官員紛紛點頭。
原本科舉考完,基本上三天或者五天就會放榜。
要是按照李承乾的做法,恐怕時間上增加不止一星半點,而是幾何倍的增加。
李承乾自然明白王珪的意思,默默點點頭:“確實比較麻煩,所以我認為七天放榜最佳,把長安所有空閑的官員全部找來批閱考卷,七天時間足矣。”
“什麽?”王珪嚇了一跳。
長安所有空閑官員?
其他事都不做了?
李承乾沒有理會王珪的話,而是轉身對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兒如此提議是有根據的。”
眾大臣一聽,都皺起了眉。
根據?
什麽根據?
科考也不過才二十年,難道前隋有過什麽記載?
在這個朝堂上最起碼不低於十個人都是在前隋當過官的,他們怎麽不知道?
“科舉那是大唐頭等大事,不亞於突厥之事。選舉賢才為朝廷所用,事關未來。兒提議清閑官員臨時調配科舉所用,那是因為人多力量大,這樣世家也不可能買通所有的官員。”
“一卷九批,倒時一旦打亂考卷,有心之人想要買通官員,那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區區幾天時間,政務不處理朝廷不會垮,可選舉人才之事耽擱,未來朝廷堪憂。”
嘶!
又是這番言論。
一個太子動不動就說有謀反之人打進長安。
動不動就說朝廷會垮,這真的合適嗎?
李世民聽的嘴角也是抽抽的,但不知道為什麽這話從李承乾嘴裏說出來,他很開心。
身為帝王必須要為以後考慮。
沒有永久的王朝,隻有千年的世家這話確實佐證了世家的強大。
世家不滿意這個王朝揮手就能覆滅。
所以讓寒門學子,賢才之士入朝為官是李世民,也是之前的隋煬帝楊廣唯一能夠選擇的道路。
“科舉之事事關國之底蘊,太子所奏乃是實情,臣附議太子之言。”魏征這個時候站出來第一個讚同。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隨即就是李靖帶著一群武將出來附議。
不為別的,李承乾那番話徹底說到了他們這群武將心裏。
有些武將雖然大字不識,可也知道科舉的重要性,所以絲毫不猶豫的就支持李承乾。
在他們看來,不就是多派點官員嘛,他們打仗還幾十萬人上戰場了,幾萬份考卷批閱有什麽難的。
李承乾忽然想到了一句話,拱手道:“父皇,一個朝廷要是有一個好官,那麽他會青史留名。可是一個朝廷有一群好官,那麽這位皇帝可以青史留名,甚至成為千古一帝。”
嘶!
激將法......長孫無忌詫異的看了眼李承乾,這不是他的套路嗎?
怎麽這個親外甥也會?
李世民一聽千古一帝四個字,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殺兄弑弟,得位不正,手段殘忍,德不配位......
各種標簽貼在李世民的身上,太想讓他做出一番事業,現在李承乾給了他這個機會。
多派一點官員怎麽了?
李世民當下就拍著隱幾站起身道:“這次乃貞觀朝第一次科舉,也是從未有過的壯舉,如此之多的考生能夠信任朝廷,那麽朕與眾卿必定不負學子的期望。”
“太子、長孫無忌、唐儉這次科舉就由你們負責,需要臨時調任官員都不需要指揮朕,朕給你們先斬後奏之權,配合好太子舉辦好此次科舉。”
啥?
眾臣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太子?
陛下您沒說錯?
讓太子負責此次科舉?
太子殿下才九歲啊,陛下您是不是在考慮考慮?
所有大臣內心都是如此這般想。
就連李承乾也是懵的,傻呆呆看著首位的李世民,眼神似乎在說:爹,俺才九歲,下地幹活都沒力氣,您讓我負責科舉?
李世民對李承乾眨了眨右眼,嘴角滿意的怎麽也壓不住,對旁邊的張阿難揮了揮手。
“退朝。”張阿難忽然喊了一聲,緊接著也對李承乾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意。
似乎猜測到李世民為什麽這麽做的原因。
聞言的五姓七望官員,瞬間縮了縮腦袋。
他們家族不怕,可是單單是他們個人而言還是非常害怕的。
這種手段隻要在朝為官的五姓七望多多少少都用過,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幹淨的。
李世民發完火,瞪著五姓七望和其它勳貴們,眼神中滲透著滔天怒火。
可他自己也非常清楚,真的要一查到底是不可能的,牽扯太大了。
查到最後恐怕也是有幾個人出來頂罪而已。
想到此,李世民深深的感到了無力,抿著唇對李承乾問道:“太子,既然你發現了科舉製度的漏洞,不知有何解決之法。”
眾臣沒想到李世民竟然會問一個九歲的孩子有沒有解決辦法,都懷疑陛下腦袋是不是壞掉了。
一個九歲的孩子能夠發現這種弊端已經很不容易了,怎麽可能能想到解決之法。
從隋煬帝創立科舉至今,也有二十年了。
二十年間都沒人發現,想出辦法,李承乾這個九歲的孩子怎麽可能有解決的辦法。
李承乾聞言,不敢置信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父皇,您是說我嗎?”
“當然。”李世民頓時翻了一個大白眼。
整個大唐除了你是太子,還有第二個太子嗎?
李承乾也是無語至極,對著李世民回了一個大白眼,隻是沒有讓大臣們看見而已。
“父皇,兒認為想要徹底解決是不可能的......”
唉!
聽見這話,很多大臣也是歎息了一聲。
內心都在說:就是嘛,太子殿下終究還是九歲的孩子。
可下一句李承乾忽然來了一個翻轉:“但是在這一屆科舉預防一下還是可以的,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人想要作弊,那我們就在科舉的前幾天頒布新的預防方法即可。”
“你可有預防的辦法?”李世民眼前一亮問道。
問完之後,他就後悔了。
如今是在朝堂上,如果直接討論這個,是不是......又被那些世家利用?
回去之後他們就會尋找破解之法。
李承乾點點頭,看了眼五姓七望那邊嘴角微微勾起,邪魅的笑容展現:“父皇,兒想的辦法為糊名。”
對於他而言,他才不怕五姓七望去找漏洞呢。
擁有超越唐朝一千多年的知識,預防的辦法不勝繁多。
“糊名?”眾臣紛紛皺起了眉,不太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麽。
就連長孫無忌和房謀杜斷這等聰明人都沒有第一時間想明白這個糊名之法是什麽樣的一個預防手段。
李承乾看大家都不明白,就開始解釋起來:“所謂糊名,便是在考生考完之後,監考官把考生的考卷收上來,用另外的紙條把考生名字粘住打上標簽,以防有人會更換考生名字。”
嘩!
瞬間整個朝堂都眼前一亮,激烈的討論起來。
“老夫怎麽就沒有想到這個辦法?”
“甚是,太子殿下這個辦法甚好甚好。”
“可是把名字遮起來,字跡也是可以分辨出來的呀。”
。。。。。。
李世民當然聽見了最後一句討論聲,可他是皇帝,這種問題不應該他來開口。
便把眼神看向了房玄齡。
心領神會的房玄齡站出來,捧著笏板問道:“太子殿下,可是字跡呢?”
“字跡?”
李承乾微微一笑:“邢國公是想說批閱的官員認出了考生的字跡之後,會作弊讓這位考上中第?”
“是。”房玄齡一點也不含糊的點了點頭。
雖然太子剛才說了糊名的辦法不錯,可還不能夠完全杜絕作弊的問題。
畢竟代寫和改名隻是其中兩種作弊手段,他們不知道的作弊手段又有多少呢。
李承乾點點頭:“邢國公所說確實有道理,不如所有批閱官員三天不能回家,在所有禁衛軍的監視下批閱如何?由父皇心腹親自監督,比如邢國公?或者蔡國公?”
“這......”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聽太子殿下點名,兩人臉色都不好看了。
三天不回家?
太子殿下你是認真的?
李承乾沒有理會兩人吃癟的臉色,轉身對所有大臣說道:“其實批閱的時候可以設置在專門的地方,專門的時間,有專門官員批閱。每一份考卷由三名官員批閱,設置優、良、差三個等級。”
“凡是優、良者可進入第二批的批閱,再更換一批官員,同樣一份考卷三人批閱設置優、良、差。”
“如此類推,到第三批的時候,所有的考卷隻剩下了優多者勝。每一位考卷經過九位官員批複,最終中第的考卷由弘文館收藏,官員抄錄一份展示於禮部府衙之外,讓所有參加科考的學子能夠看看中第學子的考卷,以示公平。”
嘶!
聽見這一番複雜的操作,所有大臣都是一陣頭疼。
一份考卷九個人批閱,這工作量......
王珪嘴角微勾,捧著笏板站了出來:“太子殿下,真如此做了,恐怕批閱的時間要大大的加長了。”
其餘的官員紛紛點頭。
原本科舉考完,基本上三天或者五天就會放榜。
要是按照李承乾的做法,恐怕時間上增加不止一星半點,而是幾何倍的增加。
李承乾自然明白王珪的意思,默默點點頭:“確實比較麻煩,所以我認為七天放榜最佳,把長安所有空閑的官員全部找來批閱考卷,七天時間足矣。”
“什麽?”王珪嚇了一跳。
長安所有空閑官員?
其他事都不做了?
李承乾沒有理會王珪的話,而是轉身對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兒如此提議是有根據的。”
眾大臣一聽,都皺起了眉。
根據?
什麽根據?
科考也不過才二十年,難道前隋有過什麽記載?
在這個朝堂上最起碼不低於十個人都是在前隋當過官的,他們怎麽不知道?
“科舉那是大唐頭等大事,不亞於突厥之事。選舉賢才為朝廷所用,事關未來。兒提議清閑官員臨時調配科舉所用,那是因為人多力量大,這樣世家也不可能買通所有的官員。”
“一卷九批,倒時一旦打亂考卷,有心之人想要買通官員,那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區區幾天時間,政務不處理朝廷不會垮,可選舉人才之事耽擱,未來朝廷堪憂。”
嘶!
又是這番言論。
一個太子動不動就說有謀反之人打進長安。
動不動就說朝廷會垮,這真的合適嗎?
李世民聽的嘴角也是抽抽的,但不知道為什麽這話從李承乾嘴裏說出來,他很開心。
身為帝王必須要為以後考慮。
沒有永久的王朝,隻有千年的世家這話確實佐證了世家的強大。
世家不滿意這個王朝揮手就能覆滅。
所以讓寒門學子,賢才之士入朝為官是李世民,也是之前的隋煬帝楊廣唯一能夠選擇的道路。
“科舉之事事關國之底蘊,太子所奏乃是實情,臣附議太子之言。”魏征這個時候站出來第一個讚同。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隨即就是李靖帶著一群武將出來附議。
不為別的,李承乾那番話徹底說到了他們這群武將心裏。
有些武將雖然大字不識,可也知道科舉的重要性,所以絲毫不猶豫的就支持李承乾。
在他們看來,不就是多派點官員嘛,他們打仗還幾十萬人上戰場了,幾萬份考卷批閱有什麽難的。
李承乾忽然想到了一句話,拱手道:“父皇,一個朝廷要是有一個好官,那麽他會青史留名。可是一個朝廷有一群好官,那麽這位皇帝可以青史留名,甚至成為千古一帝。”
嘶!
激將法......長孫無忌詫異的看了眼李承乾,這不是他的套路嗎?
怎麽這個親外甥也會?
李世民一聽千古一帝四個字,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殺兄弑弟,得位不正,手段殘忍,德不配位......
各種標簽貼在李世民的身上,太想讓他做出一番事業,現在李承乾給了他這個機會。
多派一點官員怎麽了?
李世民當下就拍著隱幾站起身道:“這次乃貞觀朝第一次科舉,也是從未有過的壯舉,如此之多的考生能夠信任朝廷,那麽朕與眾卿必定不負學子的期望。”
“太子、長孫無忌、唐儉這次科舉就由你們負責,需要臨時調任官員都不需要指揮朕,朕給你們先斬後奏之權,配合好太子舉辦好此次科舉。”
啥?
眾臣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太子?
陛下您沒說錯?
讓太子負責此次科舉?
太子殿下才九歲啊,陛下您是不是在考慮考慮?
所有大臣內心都是如此這般想。
就連李承乾也是懵的,傻呆呆看著首位的李世民,眼神似乎在說:爹,俺才九歲,下地幹活都沒力氣,您讓我負責科舉?
李世民對李承乾眨了眨右眼,嘴角滿意的怎麽也壓不住,對旁邊的張阿難揮了揮手。
“退朝。”張阿難忽然喊了一聲,緊接著也對李承乾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意。
似乎猜測到李世民為什麽這麽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