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興和王子光來到內室,蔡興便把老師元聖道臨行前交代的事講了一遍。
王子光道:“元神醫果然是神仙,行走天下,為黎民百姓行醫治病,消除病痛,實乃大善啊!”遂也將元神醫怎麽到石槽溝為母親治病,又如何舍藥之事講了一遍。
蔡興道:“老師果真是神仙降世,我能做老師的弟子,更是幸事,日後一定要學老師,廣積陰功,為民排憂解難。”
王子光道:“你我都是善良之人,才有幸遇見元神醫,蔡兄可否讓我參拜一下元神醫的神位?”
蔡興道:“當然可以。”
二人來到神堂,同時叩拜了元聖道的神位,王子光又捐了五百兩銀子給蔡興進藥,交代蔡興給那些窮苦無錢治病的人用,蔡興一一答應。
時光如梭,轉眼一年又過去了,到了第二年陽春三月,應是百草發芽春暖花開的季節,可是從正月到三月,青石山方圓百裏,滴雨未下,土地有些幹裂,農民們等待老天降雨,好撒下一年的希望之種,可是從三月聁到了四月,四月聁到五月,仍是滴雨未下,而且氣溫比往年都高,熱的人心煩意亂,土地沒有一點濕意,萌芽的植物許多又幹枯死亡,盛夏的焦陽,如同一盆大火,炙烤著農民的心,人人心亂如麻,過了播種的季節,將預示著一年將要顆粒無收,吃什麽,靠什麽生活,將有多少人被餓死,還是個未知數。
大旱,百年不遇的大旱來臨了,大人孩子隻有在打了蔫的樹底下數著指頭聁雨下。糧食不收是個事,更可怕的問題也來了,村旁的河水幹了,許多井水也幹枯了,隻剩下最深的井還能供應,青石山呢,隻剩下楊家的一口深水井。
許多鳥兒無處喝水,渴得不能在枝頭鳴叫,不得不飛走,遠到他處,青石山見不到飛鳥,野地裏的兔子也奔跑著離開這可怕的熱地,家養的牛羊,渴的喝不上水,也變得瘦弱多病,還有的慢慢被渴死,看著百裏以外的地方風調雨順,人們難解其中之意,為什麽飄過的雲彩到了青石山上空,就向躲避瘟神一樣,立時來風向周邊散去,到了其他地方立刻下雨,人們求雨,拜神,都不靈驗了,青石山被龍王爺遺棄了,大旱,百年不遇的大旱,是天災,還是人禍,難解其中之迷,放下青石山人盼望下雨不表。
且說南嶽衡山腳下,有一富戶人家,家財萬貫,奇珍異寶無數,主人姓黃名庭善,年方四十二歲,人稱黃半仙,為何有如此稱號?這裏有一段淵源。
這黃庭善自幼父母雙亡,被一雲遊道士收留,那雲遊道士不但武藝高強,且會請神捉將,除妖避邪,點石成金,覽觀風水,盜墓尋寶無所不能。
道士見黃庭善四五歲年紀,便流浪要飯,很是可憐,又觀其麵相,日後定可大富,是個可造之材,便收之為徒,傳授一些武功,自衛的本事,同時帶在身邊,看風水下古墓,黃庭善不但膽子大,人還聰明機靈,道士便把尋龍點穴,山中尋寶的本事教給了他。
一晃就是十幾年,黃庭善長到十五六歲,學會了許多本事,這日,道士道:“徒兒,如今你已長大成人,學會了尋龍點穴之術,武功練的也不錯,可獨擋一麵,但你終究不是我道教中人,將來要娶妻生子,還可大富大貴,你在跟為師曆練三年,學會生財之道,就可離開為師,自立門戶。”
黃庭善聽罷,跪地叩頭道:“師父,弟子從小父母雙亡,被師父收留,十幾年來,師父待我恩重如山,親如父母,所以弟子一生一世也不想離開師父,更不想娶妻生子。”
道士道:“傻孩子,此言差矣,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你並非道教中人,故師父焉能將你留在身邊,還有三年時間,你學會發財之道,必須離開為師,這是命中注定的,不必再說。”
黃庭善無奈,隻得叩頭謝恩,於是又跟師父曆練三年,主要是山中尋寶,尋龍點穴。過了三年,便辭別師父,自立門戶,雲遊四海。
遊曆兩年,利用師父教的山中尋寶之術,在古墓穴中,山中洞府民居老宅,尋到了許多珍寶,黃庭善將這些珍寶賣了,換了幾千兩銀子,回到老家衡山腳下的村鎮,買了土地,蓋了一片莊園,二十歲的年紀,便成了財主,又娶了妻子,買了些下人。
過了十幾年,膝下有了兩子一女,黃庭善不想讓自己的功法埋沒,也收了兩個徒弟,大徒弟叫謝峰,二徒弟叫劉振遠,帶在身邊,教他們學習風水之術,同時也讓兩個兒子跟著學習,每隔一段時間,便帶著徒弟出去遊曆幾個月,回來時便是滿載而歸。
轉眼又過了十幾年,黃庭善四十六歲,江南的地方幾乎遊遍,家產更多,成為衡山腳下有名的富戶財主,人都知道黃庭善是靠玄門之術起家,又會降妖捉鬼,雖然不是道士,人們卻送他一個綽號,黃半仙。
這一天,黃半仙將兩個徒弟叫到身邊,道:“為師這十幾年來,教你們學習風水之術,又帶你們走遍了江南名川,可是我們沒去過北地,這次為師準備帶你們到塞北走走,你們可願意隨為師前去?”
謝峰和劉振遠非常高興,齊說願意。
黃半仙道:“如今為師的兩個兒子也都二十幾歲了,也帶上他們,我們五個人一起出去,讓他倆也曆練曆練。”
二人道:“一切聽師父安排。”
於是,黃半仙帶著兩個徒弟,長子黃山,次子黃野,五個人往塞北進發,由陽春三月走到盛夏五月,兩個月來,黃半仙邊教徒弟和兒子風水之術,邊尋找奇珍異寶,也得到了幾樣東西,但黃半仙很不滿意,因為將東西賣了,得到的銀兩遠不如在江南多,除去五個人的生活費用,隻剩下幾百兩銀子,比往日出行都要差些。
這日,五個人到了河北熱河,黃半仙發現,越是往北走越是覺得燥熱,而且空氣幹燥,黃半仙覺得奇怪,道:“按道理來說,應該越往北走越涼快些才對,為何越走越熱,並且空氣幹燥得很,難道這裏沒下雨不成,還是有別的原因。”
兩個兒子也道:“是啊,這怎麽這麽熱,比南方還熱。”
出於好奇,黃半仙決定看看什麽原因,五個人翻過東黑山,來到青石山附近,這裏最熱,果如黃半仙所料,這裏象半年沒下雨似的,土地幹裂,鳥獸稀少。
黃山道:“爹,看來這裏真的有好久沒下雨了,天氣如此悶熱,比南方的盛夏還熱,不如我們找個地方住下,涼快涼快,喝點水。”
黃半仙道:“也好。”
於是五個人來到青石山腳下,找了一家客棧住下。
店小二隻送來一壺水,道:“客官慢用,我們這水源稀少,井水幾乎都幹了,希望幾位省著點用。”言罷出屋而去。
五人無奈,隻好照辦,原來店裏隻有喝的水,連洗臉洗腳的水都沒有。
次日清晨,黃半仙睡不著,早早起來,來到後山坡,順著山勢而望,一個巒頭高過一個巒頭,風水很不錯,青石山下的村莊,後靠青石山,山包高低起伏,如一條蟒蛇下山吸水,西南對應的正是大黑山,形似天門,這裏分明有青蛇化龍,鯉魚躍龍門之勢。
常在大江南北行走的黃半仙來了興致,不由自主的順著山間小路,穿過鬆林,向山頂漫步走去,過了第一片鬆樹林,來到半山坡,黃半仙抬頭往山頂望去,突然發現,有一道暗紅色的光芒衝天而起,眨眼又沒了,職業的敏感讓黃半仙覺得山頂定有什麽不同尋常的東西,於是加快腳步,穿過第二片柏樹林,來到山頂最高處,發現一塊兒巨大的青石板蓋在山頂。
黃半仙開啟天目,仔細查看,發現石板底下有一個石匣,石匣內有一顆珠子,如雞卵大小,暗光是珠子發出的,這裏空氣新鮮,讓人神清氣爽。
黃半仙大喜,不由得自言自語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就衝這顆珠子釋放的靈氣暗光,這是一顆無價的珍寶,勝過自己以前所得的任何東西,它是大自然自我結成的地理龍眼,又不太可能,自然形成不會有石匣,肯定是哪個前輩高人放在這裏的,多虧北方尋寶人少,一般人看不到這暗光,否則這顆靈珠早被人取走了。”
言罷站在青石板上向四周觀望,看了周圍的山川脈絡,河流走向,這裏確實是一處上乘的風水寶地,這青石板就是一方印,若在此處埋葬先人遺骨,讓遺骨吸收靈珠發出的仙靈之氣,日後家中定可出一位朝中兵馬大元帥,如能得勢,做一代帝王也未嚐不可,這裏大旱,和此珠必有關係,這山下河水幹枯,缺了水勢,如果埋上遺骨再布下風水陣法,下了大雨,有了河流,那豈不是發達了。
黃半仙越看越喜歡,有了主意,心中暗道:“我若回衡山,將早逝的父母遺骨起出埋在此處,日後兩個兒子有一個入朝為官,自己就不必大江南北尋寶了,兒子得勢,做了皇帝,天下奇珍異寶,盡歸自家所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再不用四處奔波,豈不更好,隻是不知道這山上是否埋了墳墓。”想罷,下了青石板,左右看了看,又順路而下。在其他地方轉了半天,並無有一處墓地,才放心下山,急忙回客棧而去。
王子光道:“元神醫果然是神仙,行走天下,為黎民百姓行醫治病,消除病痛,實乃大善啊!”遂也將元神醫怎麽到石槽溝為母親治病,又如何舍藥之事講了一遍。
蔡興道:“老師果真是神仙降世,我能做老師的弟子,更是幸事,日後一定要學老師,廣積陰功,為民排憂解難。”
王子光道:“你我都是善良之人,才有幸遇見元神醫,蔡兄可否讓我參拜一下元神醫的神位?”
蔡興道:“當然可以。”
二人來到神堂,同時叩拜了元聖道的神位,王子光又捐了五百兩銀子給蔡興進藥,交代蔡興給那些窮苦無錢治病的人用,蔡興一一答應。
時光如梭,轉眼一年又過去了,到了第二年陽春三月,應是百草發芽春暖花開的季節,可是從正月到三月,青石山方圓百裏,滴雨未下,土地有些幹裂,農民們等待老天降雨,好撒下一年的希望之種,可是從三月聁到了四月,四月聁到五月,仍是滴雨未下,而且氣溫比往年都高,熱的人心煩意亂,土地沒有一點濕意,萌芽的植物許多又幹枯死亡,盛夏的焦陽,如同一盆大火,炙烤著農民的心,人人心亂如麻,過了播種的季節,將預示著一年將要顆粒無收,吃什麽,靠什麽生活,將有多少人被餓死,還是個未知數。
大旱,百年不遇的大旱來臨了,大人孩子隻有在打了蔫的樹底下數著指頭聁雨下。糧食不收是個事,更可怕的問題也來了,村旁的河水幹了,許多井水也幹枯了,隻剩下最深的井還能供應,青石山呢,隻剩下楊家的一口深水井。
許多鳥兒無處喝水,渴得不能在枝頭鳴叫,不得不飛走,遠到他處,青石山見不到飛鳥,野地裏的兔子也奔跑著離開這可怕的熱地,家養的牛羊,渴的喝不上水,也變得瘦弱多病,還有的慢慢被渴死,看著百裏以外的地方風調雨順,人們難解其中之意,為什麽飄過的雲彩到了青石山上空,就向躲避瘟神一樣,立時來風向周邊散去,到了其他地方立刻下雨,人們求雨,拜神,都不靈驗了,青石山被龍王爺遺棄了,大旱,百年不遇的大旱,是天災,還是人禍,難解其中之迷,放下青石山人盼望下雨不表。
且說南嶽衡山腳下,有一富戶人家,家財萬貫,奇珍異寶無數,主人姓黃名庭善,年方四十二歲,人稱黃半仙,為何有如此稱號?這裏有一段淵源。
這黃庭善自幼父母雙亡,被一雲遊道士收留,那雲遊道士不但武藝高強,且會請神捉將,除妖避邪,點石成金,覽觀風水,盜墓尋寶無所不能。
道士見黃庭善四五歲年紀,便流浪要飯,很是可憐,又觀其麵相,日後定可大富,是個可造之材,便收之為徒,傳授一些武功,自衛的本事,同時帶在身邊,看風水下古墓,黃庭善不但膽子大,人還聰明機靈,道士便把尋龍點穴,山中尋寶的本事教給了他。
一晃就是十幾年,黃庭善長到十五六歲,學會了許多本事,這日,道士道:“徒兒,如今你已長大成人,學會了尋龍點穴之術,武功練的也不錯,可獨擋一麵,但你終究不是我道教中人,將來要娶妻生子,還可大富大貴,你在跟為師曆練三年,學會生財之道,就可離開為師,自立門戶。”
黃庭善聽罷,跪地叩頭道:“師父,弟子從小父母雙亡,被師父收留,十幾年來,師父待我恩重如山,親如父母,所以弟子一生一世也不想離開師父,更不想娶妻生子。”
道士道:“傻孩子,此言差矣,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你並非道教中人,故師父焉能將你留在身邊,還有三年時間,你學會發財之道,必須離開為師,這是命中注定的,不必再說。”
黃庭善無奈,隻得叩頭謝恩,於是又跟師父曆練三年,主要是山中尋寶,尋龍點穴。過了三年,便辭別師父,自立門戶,雲遊四海。
遊曆兩年,利用師父教的山中尋寶之術,在古墓穴中,山中洞府民居老宅,尋到了許多珍寶,黃庭善將這些珍寶賣了,換了幾千兩銀子,回到老家衡山腳下的村鎮,買了土地,蓋了一片莊園,二十歲的年紀,便成了財主,又娶了妻子,買了些下人。
過了十幾年,膝下有了兩子一女,黃庭善不想讓自己的功法埋沒,也收了兩個徒弟,大徒弟叫謝峰,二徒弟叫劉振遠,帶在身邊,教他們學習風水之術,同時也讓兩個兒子跟著學習,每隔一段時間,便帶著徒弟出去遊曆幾個月,回來時便是滿載而歸。
轉眼又過了十幾年,黃庭善四十六歲,江南的地方幾乎遊遍,家產更多,成為衡山腳下有名的富戶財主,人都知道黃庭善是靠玄門之術起家,又會降妖捉鬼,雖然不是道士,人們卻送他一個綽號,黃半仙。
這一天,黃半仙將兩個徒弟叫到身邊,道:“為師這十幾年來,教你們學習風水之術,又帶你們走遍了江南名川,可是我們沒去過北地,這次為師準備帶你們到塞北走走,你們可願意隨為師前去?”
謝峰和劉振遠非常高興,齊說願意。
黃半仙道:“如今為師的兩個兒子也都二十幾歲了,也帶上他們,我們五個人一起出去,讓他倆也曆練曆練。”
二人道:“一切聽師父安排。”
於是,黃半仙帶著兩個徒弟,長子黃山,次子黃野,五個人往塞北進發,由陽春三月走到盛夏五月,兩個月來,黃半仙邊教徒弟和兒子風水之術,邊尋找奇珍異寶,也得到了幾樣東西,但黃半仙很不滿意,因為將東西賣了,得到的銀兩遠不如在江南多,除去五個人的生活費用,隻剩下幾百兩銀子,比往日出行都要差些。
這日,五個人到了河北熱河,黃半仙發現,越是往北走越是覺得燥熱,而且空氣幹燥,黃半仙覺得奇怪,道:“按道理來說,應該越往北走越涼快些才對,為何越走越熱,並且空氣幹燥得很,難道這裏沒下雨不成,還是有別的原因。”
兩個兒子也道:“是啊,這怎麽這麽熱,比南方還熱。”
出於好奇,黃半仙決定看看什麽原因,五個人翻過東黑山,來到青石山附近,這裏最熱,果如黃半仙所料,這裏象半年沒下雨似的,土地幹裂,鳥獸稀少。
黃山道:“爹,看來這裏真的有好久沒下雨了,天氣如此悶熱,比南方的盛夏還熱,不如我們找個地方住下,涼快涼快,喝點水。”
黃半仙道:“也好。”
於是五個人來到青石山腳下,找了一家客棧住下。
店小二隻送來一壺水,道:“客官慢用,我們這水源稀少,井水幾乎都幹了,希望幾位省著點用。”言罷出屋而去。
五人無奈,隻好照辦,原來店裏隻有喝的水,連洗臉洗腳的水都沒有。
次日清晨,黃半仙睡不著,早早起來,來到後山坡,順著山勢而望,一個巒頭高過一個巒頭,風水很不錯,青石山下的村莊,後靠青石山,山包高低起伏,如一條蟒蛇下山吸水,西南對應的正是大黑山,形似天門,這裏分明有青蛇化龍,鯉魚躍龍門之勢。
常在大江南北行走的黃半仙來了興致,不由自主的順著山間小路,穿過鬆林,向山頂漫步走去,過了第一片鬆樹林,來到半山坡,黃半仙抬頭往山頂望去,突然發現,有一道暗紅色的光芒衝天而起,眨眼又沒了,職業的敏感讓黃半仙覺得山頂定有什麽不同尋常的東西,於是加快腳步,穿過第二片柏樹林,來到山頂最高處,發現一塊兒巨大的青石板蓋在山頂。
黃半仙開啟天目,仔細查看,發現石板底下有一個石匣,石匣內有一顆珠子,如雞卵大小,暗光是珠子發出的,這裏空氣新鮮,讓人神清氣爽。
黃半仙大喜,不由得自言自語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就衝這顆珠子釋放的靈氣暗光,這是一顆無價的珍寶,勝過自己以前所得的任何東西,它是大自然自我結成的地理龍眼,又不太可能,自然形成不會有石匣,肯定是哪個前輩高人放在這裏的,多虧北方尋寶人少,一般人看不到這暗光,否則這顆靈珠早被人取走了。”
言罷站在青石板上向四周觀望,看了周圍的山川脈絡,河流走向,這裏確實是一處上乘的風水寶地,這青石板就是一方印,若在此處埋葬先人遺骨,讓遺骨吸收靈珠發出的仙靈之氣,日後家中定可出一位朝中兵馬大元帥,如能得勢,做一代帝王也未嚐不可,這裏大旱,和此珠必有關係,這山下河水幹枯,缺了水勢,如果埋上遺骨再布下風水陣法,下了大雨,有了河流,那豈不是發達了。
黃半仙越看越喜歡,有了主意,心中暗道:“我若回衡山,將早逝的父母遺骨起出埋在此處,日後兩個兒子有一個入朝為官,自己就不必大江南北尋寶了,兒子得勢,做了皇帝,天下奇珍異寶,盡歸自家所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再不用四處奔波,豈不更好,隻是不知道這山上是否埋了墳墓。”想罷,下了青石板,左右看了看,又順路而下。在其他地方轉了半天,並無有一處墓地,才放心下山,急忙回客棧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