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叡 裴邃
叡事繼母以孝聞。祖征累爲郡守,每攜叡之職,視之如子。
時叡內兄王憕、姨弟杜惲並有鄉裏盛名,祖征謂叡曰:“汝自
謂何如憕、惲?”叡謙不敢對。祖征曰:“汝文章或小減,學
識當過之。然幹國家,成功業,皆莫汝逮也。”外兄杜幼文爲
梁州刺史,要叡俱行。梁土富饒,往者多以賄敗,叡雖幼,獨
以廉聞。
宋永光初,袁顗爲雍州刺史,見而異之,引爲主簿。顗到
州,與鄧琬起兵,叡求出爲義成郡,故免顗之禍。累遷齊興太
守,本州別駕,長水校尉,右軍將軍。齊末多故,欲還鄉裏,
求爲上庸太守。
俄而太尉陳顯達、護軍將軍崔慧景頻逼建鄴,人心惶駭。
西土人謀之,叡曰:“陳雖舊將,非高人才,崔頗更事,懦而
不武。天下真人,殆興吾州矣。”乃遣其二子自結於梁武。及
兵起檄至,叡率郡人伐竹爲筏,倍道來赴,有衆二千,馬二百
匹。帝見叡甚悅,撫幾曰:“佗日見君之麵,今日見君之心,
吾事就矣。”師克郢、魯,平加湖,叡多建策,皆見用。
大軍發郢,謀留守將,上難其人。久之,顧叡曰:“棄騏
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爲江夏太守,行郢州府事。
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垂十萬,閉壘經年,疾疫死者十七八,
皆積屍於床下,而生者寢處其上,每屋盈滿。叡料簡隱恤,鹹
爲營理,百姓賴之。
梁台建,征爲大理。武帝即位,遷廷尉,封都梁子。天監
二年,改封永昌,再遷豫州刺史,領曆陽太守。魏遣衆來伐,
叡率州兵擊走之。
四年侵魏,詔叡都督衆軍。叡遣長史王超宗、梁郡太守馮
道根攻魏小峴城,未能拔。叡巡行圍柵,魏城中忽出數百人陳
於門外,叡欲擊之。諸將皆曰:“向本輕來,請還授甲而後戰。”
叡曰:“魏城中二千餘人,閉門堅守,足以自保 。今無故出
人於外,必其驍勇,若能挫之,其城自拔。”衆猶遲疑,叡指
其節曰:“朝廷授此,非以爲飾,韋叡之法,不可犯也。”乃
進兵,魏軍敗,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遂進討合肥。
先是右軍司馬胡景略至合肥,久未能下,叡案行山川,曰:
“吾聞‘汾水可以灌平陽’,即此是也。”乃堰肥水 。頃之堰
成水通,舟艦繼至。魏初分築東西小城,夾合肥 。叡先攻二
城。既而魏援將楊靈胤帥軍五萬奄至,衆懼不敵,請表益兵。
叡曰:“賊已至城下,方複求軍。且吾求濟師,彼亦征衆。‘師
克在和’,古人之義也。”因戰,破之,軍人少安。
初,肥水堰立,使軍主王懷靜築城於岸守之,魏攻陷城,
乘勝至叡堤下。軍監潘靈佑勸叡退還巢湖,諸將又請走保三釜。
叡怒曰:“將軍死綏,有前無卻。”因令取傘扇麾幢樹之堤下,
示無動誌。叡素羸,每戰不嚐騎馬,以板輿自載,督勵衆軍。
魏兵鑿堤,叡親與爭。魏軍卻,因築壘於堤以自固。起鬥艦高
與合肥城等,四麵臨之。城潰,俘獲萬餘,所獲軍實,無所私
焉。初,胡景略與前軍趙祖悅同軍交惡,誌相陷害,景略一怒,
自齧其齒,齒皆流血。叡以將帥不和,將致患禍,酌酒自勸景
略曰:“且願兩武勿複私鬥。”故終於此役得無害焉。
叡每晝接客旅,夜算軍書,三更起張燈達曙,撫循其衆,
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爭歸之。所至頓舍修立,館宇藩籬墉壁
皆應準繩。
合肥既平,有詔班師,去魏軍既近,懼爲所躡。叡悉遣輜
重居前,身乘小輿殿後,魏人服叡威名,望之不敢逼,全軍而
還。於是遷豫州於合肥。
五年,魏中山王元英攻北徐州,圍刺史昌義之於鍾離,衆
兵百萬,連城四十餘。武帝遣征北將軍曹景宗拒之。次邵陽洲,
築壘相守,未敢進。帝怒,詔叡會焉,賜以龍環禦刀,曰 :
“諸將有不用命者斬之。”叡自合肥徑陰陵大澤,過澗穀,輒飛
橋以濟師。人畏魏軍盛,多勸叡緩行。叡曰:“鍾離今鑿穴而
處,負戶而汲,車馳卒奔,猶恐其後,而況緩乎。”旬日而至
邵陽。初,帝敕景宗曰:“韋叡卿鄉望,宜善敬之。”景宗見
叡甚謹。帝聞曰:“二將和,師必濟矣。”叡於景宗營前二十
裏,夜掘長塹,樹鹿角,截洲爲城,比曉而營立。元英大驚,
以杖擊地曰:“是何神也!”景宗慮城中危懼,乃募軍士言文
達、洪騏驎等齎敕入城,使固城守,潛行水底,得達東城。城
中戰守日苦,始知有援,於是人百其勇。
魏將楊大眼將萬餘騎來戰,大眼以勇冠三軍,所向皆靡。
叡結車爲陣,大眼聚騎圍之。叡以強弩二千一時俱發,洞甲穿
中,殺傷者衆。矢貫大眼右臂,亡魂而走。明旦,元英自率衆
來戰,叡乘素木輿,執白角如意以麾軍,一日數合,英甚憚其
強。魏軍又夜來攻城,飛矢雨集。叡子黯請下城以避箭,叡不
許。軍中驚,叡於城上厲聲嗬之乃定。
魏人先於邵陽洲兩岸爲兩橋,樹柵數百步,跨淮通道。叡
裝大艦,使梁郡太守馮道根、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
等爲水軍。會淮水暴長,叡即遣之,鬥艦競發,皆臨賊壘。以
小船載草,灌之以膏,從而焚其橋。風怒火盛,敢死之士拔柵
斫橋,水又漂疾,倏忽之間,橋柵盡壞。道根等皆身自搏戰,
軍人奮勇,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魏人大潰,元英脫身遁
走。魏軍趨水死者十餘萬,斬首亦如之,其餘釋甲稽顙乞爲囚
奴猶數十萬。叡遣報昌義之,義之且悲且喜,不暇答,但叫曰
“更生!包生!”帝遣中書郎周舍勞軍於淮上 。叡積所獲於軍
門,舍觀之,謂叡曰:“君此獲複與熊耳山等矣。”以功進爵
爲侯。
七年,遷左衛將軍,俄爲安西長史、南郡太守。會司州刺
史馬仙琕自北還軍,爲魏人所躡,三關擾動。詔叡督衆軍援焉。
叡至安陸,增築城二丈餘,更開大塹,起高樓。衆頗譏其示弱,
叡曰:“不然,爲將當有怯時。”是時,元英複追仙琕,將複
邵陽之恥,聞叡至乃退,帝亦詔罷軍。
十三年,爲丹陽尹,以公事免。十四年,爲雍州刺史。初,
叡起兵鄉中,客陰雙光泣止叡,叡還爲州,雙光道候。叡笑曰:
“若從公言,乞食於路矣。”餉耕牛十頭。叡於故舊無所惜,
士大夫年七十以上,多與假板縣令,鄉裏甚懷之。
十五年,拜表致仕,優詔不許。征拜護軍,給鼓吹一部,
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嚐忤視,武帝甚禮敬之。性慈愛,
撫孤兄子過於己子,曆官所得祿賜,皆散之親故,家無餘財。
後爲護軍,居家無事,慕萬石、陸賈之爲人,因畫之於壁以自
玩。時雖老,暇日猶課諸兒以學。第三子棱尤明經史,世稱其
洽聞。叡每坐使棱說書,其所發擿,棱猶弗之逮。武帝方銳意
釋氏,天下鹹從風而化。叡自以信受素薄,位居大臣,不欲與
衆俯仰,所行略如佗日。
普通元年,遷侍中、車騎將車,未拜,卒於家,年七十九。
遺令薄葬,斂以時服。武帝即日臨器甚慟,贈車騎將軍、開府
儀同三司,諡曰嚴。
叡雅有曠世之度,蒞人以愛惠爲本,所居必有政績。將兵
仁愛,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竈未成,亦不先食。被服
必於儒者,雖臨陣交鋒,常緩服乘輿,執竹如意以麾進止,與
裴邃俱爲梁世名將,餘人莫及。
初,邵陽之役,昌義之甚德叡,請曹景宗與叡會,因設錢
二十萬官賭之。景宗擲得雉,叡徐擲得盧,遽取一子反之,曰
“異事”,遂作塞。景宗時與群帥爭先啓之捷,叡獨居後,其
不尚勝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賢之。
叡兄纂、闡,並早知名。纂仕齊位司徒記室、特進,沈約
嚐稱纂於上曰:“恨陛下不與此人同時,其學非臣輩也。”闡
爲建寧縣,所得俸祿百餘萬,還家悉委伯父處分,鄉裏宗事之。
位通直郎。
叡子放字元直,身長七尺七寸,腰帶八圍,容貌甚偉。襲
封永昌縣侯,位竟陵太守。在郡和理,爲吏人所稱。
大通元年,武帝遣兼領軍曹仲宗等攻渦陽,又以放爲明威
將軍,總兵會之。魏大將軍費穆帥衆奄至,放軍營未立,麾下
止有二百餘人。放從弟洵驍果有勇力,單騎擊刺,屢折魏軍,
洵馬亦被傷不能進,放胄又三貫矢。衆皆失色,請放突去。放
厲聲叱之曰:“今日唯有死爾。”乃免胄下馬,據胡床處分。
士卒皆殊死戰,莫不一當百,逐北至渦陽。魏又遣常山王元昭、
大將軍李獎、乞伏寶、費穆等五萬人來援,放大破之。渦陽城
主王緯以城降。魏人棄諸營壘,一時奔潰。衆軍乘之,斬獲略
盡,禽穆弟超並王緯送建鄴,還爲太子右衛率。
中大通二年,徙北徐州刺史。卒於鎮,諡曰宜侯。
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於諸弟尤雍穆。每將遠別及行
役初還,常同一室臥起,時比之三薑。初,放與吳郡張率皆有
側室懷孕,因指爲昏姻。其後各産男女,未及成長而率亡,遺
嗣孤弱,放常贈恤之。及爲北徐州,時有貴族請昏者,放曰:
“吾不失信於故友。”及以息岐娶率女,又以女適率子,時稱
放能篤舊。子粲。
粲字長倩,少有父風,好學仗氣,身長八尺,容觀甚偉。
初爲雲麾晉安王行參軍,後爲外兵參軍兼中兵。時潁川庾仲容、
吳郡張率前輩才名,與粲同府,並忘年交好。及王爲皇太子,
粲自記室遷步兵校尉,入爲東宮領直,後襲爵永昌縣侯,累遷
左衛率,領直。粲以舊恩,任寄綢密,雖居職累徙,常留宿衛。
頗擅權誕倨,不爲時輩所平。右衛朱異嚐於酒席厲色謂粲曰:
“卿何得已作領軍麵向人!”大同中,帝嚐不豫,一日暴劇,
皇太子以下並入侍疾,內外鹹雲帝崩。粲將率宮甲度台,微有
喜色,問所由那不見辦長梯。以爲大行幸前殿,須長梯以複也。
帝後聞之,怒曰:“韋粲願我死。”有司奏推之,帝曰:“各
爲其主,不足推。”故出爲衡州刺史。皇太子出餞新亭,執粲
手曰:“與卿不爲久別。”久之,帝複召還爲散騎常侍。
還至廬陵,聞侯景作逆,便簡閱部下,倍道赴援。至豫章,
即就內史劉孝儀共謀之。孝儀曰:“必如此,當有敕,安可輕
信單使,妄相驚動。或恐不然。”時孝儀置酒,粲怒以杯抵地
曰:“賊已度江,便逼宮闕,水陸阻斷,何暇有報;假令無敕,
豈得自安。韋粲今日何情飲酒。”即馳馬出,部分將發。會江
州刺史當陽公大心遣使要粲,粲乃分麾下配第八弟助、第九弟
警爲前軍。粲馳往見大心曰:“上遊蕃鎮,江州去都最近,殿
下情計,實宜在先。但中流任重,當須應接,不可闕鎮。今宜
張軍聲勢,移鎮盆城,遣偏將賜隨,於事便足。”大心然之,
遣中兵柳昕帥兵二千隨粲。粲悉留家累於江州,以輕舸就路。
至南洲,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亦帥步騎萬餘人至橫江。粲即
送糧仗給之,並散私金帛以賞其戰士。
先是,安北鄱陽王範亦自合肥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與其世
子嗣帥江西之衆赴都,屯於張公洲,待上流諸軍。至是,之高
遣船度仲禮,與粲合軍進屯新林王遊苑。粲建議推仲禮爲大都
督,報下流衆軍。裴之高自以年位高,恥居其下。乃雲:“柳
節下已是州將,何須我複鞭板。”累日不決。粲乃抗言於衆曰:
“今同赴國難,義在除賊,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邊疆,
先爲侯景所憚。且士馬精銳,無出其前。若論位次,柳在粲下,
語其年齒,亦少於粲,直以社稷之計,不得複論。今日貴在將
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舊齒,豈應複挾私以阻
大計。粲請爲諸君解釋之。”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之高泣
曰:“吾荷國榮,自應帥先士卒,顧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
柳使君共平凶逆。前謂衆議已定,無俟老夫爾。若必有疑,當
剖心相示。”於是諸將定議,仲禮方得進軍。次新亭,賊列陣
於中興寺,相持至晚各解歸。
是夜,仲禮入粲營部分衆軍,旦日將戰,諸將各有據守。
令粲頓青塘,當石頭中路。粲慮柵壘未立,賊爭之,頗以爲憚,
謂仲禮曰:“下官才非禦侮,直欲以身徇國,節下善量其宜,
不可致有虧喪。”仲禮曰:“青塘立營,迫近淮渚,欲以糧儲
船乘盡就迫之。此事大,非兄不可。若疑兵少,當更差軍相助。”
粲帥所部水陸俱進。時昏霧,軍人失道,比及青塘,夜已過
半,壘柵至曉未合。景登禪靈寺門,望粲營未立,便率銳卒來
攻。軍敗,乘勝入營,左右高馮牽粲避賊,粲不動,兵死略盡,
遂見害。粲子尼及三弟助、警、構、從弟昂皆戰死,親戚死者
數百人。賊傳粲首闕下,以示城內。簡文聞之流涕,謂禦史中
丞蕭愷曰:“社稷所寄,唯在韋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陣。”
詔贈護軍將軍。元帝平侯景,追諡忠貞。
子諒,以學業爲陳始興王叔陵所引,爲中錄事參軍兼記室。
叔陵敗,伏誅。放弟正。
正字敬直,位襄陵太守。初,正與東海王僧孺善,及僧孺
爲吏部郎,參掌大選,賓友故人莫不傾意,正獨澹然。及僧孺
擯廢,正複篤素分,有踰曩日,論者稱焉。卒於給事黃門侍郎。
子載。
載字德基,少聰慧,篤誌好學。年十二,隨叔父棱見沛國
劉顯,顯問漢書十事,載隨問應無疑滯。及長,博涉文史,沈
敏有器局。仕梁爲尚書三公郎。
侯景之亂,元帝承製,以爲中書侍郎。尋爲尋陽太守,隨
都督王僧辯東討侯景。景平,曆位琅邪、義興太守。陳武帝誅
王僧辯,乃遣周文育襲載,載嬰城自守。載所屬縣卒,並陳武
舊兵,多善用弩,載收得數十人,係以長鎖,令所親監之,使
射文育軍。約曰:“十發不兩中者死。”每發輒中,所中皆斃,
相持數旬。陳武帝聞文育軍不利,以書喻載以誅王僧辯意,並
奉梁敬帝敕,敕載解兵。載得書,乃以衆降。陳武帝引載恒置
左右,與之謀議。
徐嗣徽、任約等引齊軍濟江,據石頭城,帝問計於載。載
曰:“齊軍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事去矣。今
可急於淮南即侯景故壘築城,以通東道轉輸,別令輕兵絕其糧
運,使進無所虜,退無所資,則齊將之首,旬日可致。”帝從
之。
永定中,位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天嘉元年,以疾去官。
載有田十餘頃,在江乘縣之白山,至是遂築室而居,屏絕人事,
吉凶慶吊,無所往來,不入籬門者幾十載。卒於家。載弟鼎。
鼎字超盛,少通曉,博涉經史,明陰陽逆剌,尤善相術。
仕梁起家湘東王法曹參軍。遭父憂,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哀毀
過禮,殆將滅性。服闋,爲邵陵王主簿。侯景之亂,鼎兄昂於
京口戰死,鼎負屍出,寄於中興寺,求棺無所得。鼎哀憤慟哭,
忽見江中有物流至鼎所,竊異之,往視乃新棺也,因以充斂。
元帝聞之,以爲精誠所感。
侯景平,司徒王僧辯以爲戶曹屬。累遷中書侍郎。陳武帝
在南徐州,鼎望氣知其當王,遂寄孥焉。因謂陳武帝曰:“明
年有大臣誅死,後四歲,梁其代終。天之曆數,當歸舜後。昔
周滅殷氏,封嬀汭於宛丘,其裔子孫,因爲陳氏。仆觀明公,
天縱神武,繼絕統者無乃是乎。”武帝陰有圖僧辯意,聞其言
大喜,因而定策。及受禪,拜黃門侍郎。太建中,以廷尉卿爲
聘周使,加散騎常侍。後爲太府卿。
至德初,鼎盡貨田宅,寓居僧寺。友人大匠卿毛彪問其故,
答曰:“江東王氣,盡於此矣。吾與爾當葬長安,期運將及,
故破産爾。”
初,鼎之聘周也,嚐遇隋文帝,謂曰:“觀公容貌,不久
必大貴,貴則天下一家。歲一周天,老夫當委質,願深自愛。”
及陳亡,驛召入京,授上儀同三司,待遇甚厚,每公宴,鼎
恒預焉。性簡貴,雖爲亡國之臣,未嚐俯仰當世。時吏部尚書
韋世康兄弟顯貴,隋文帝從容謂鼎曰:“世康與公遠近?”對
曰:“臣宗族南徙,昭穆非臣所知。”帝曰:“卿百代卿族,
豈忘本也。”命官給酒肴,遣世康請鼎還杜陵。鼎乃自楚太傅
孟以下二十餘世,並考論昭穆,作韋氏譜七卷示之,歡飲十餘
日乃還。時蘭陵公主寡,上爲之求夫,選親衛柳述及蕭瑒等以
示鼎,鼎曰:“瑒當封侯,而無貴妻之相;述亦通顯,而守位
不終。”上曰:“位由我爾。”遂以主降述。上又問鼎,諸兒
誰爲嗣位。答曰:“至尊皇後所最愛者,當與之,非臣敢預知
也。”上笑曰:“不肯顯言乎?”
開皇十三年,除光州刺史,以仁義教導,務弘清靜。州中
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常爲劫盜。鼎於都會時謂之
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賊。”因條其徒黨奸謀逗遛,其人驚
懼,即自首伏。又有人客遊,通主家之妾,及其還去,妾盜珍
物,於夜逃亡,尋於草中爲人所殺。主家知客與妾通,因告客
殺之。縣司鞫問,具得奸狀,因斷客死。獄成,上於鼎,鼎覽
之,曰:“此客實奸,而不殺也。乃某寺僧眩妾盜物,令奴殺
之,贓在某處。”即放此客,遣人掩僧,並獲贓物。自是部內
肅然,鹹稱其神,道無拾遺。尋追入京,頃之,而卒於長安,
年七十九。正弟棱。
棱字威直,性恬素,以書史爲業,博物強記,當世士鹹就
質疑。位終光祿卿。著漢書續訓三卷。棱弟黯。
黯字務直,性強正,少習經史,位太府卿。侯景濟江,黯
屯六門,尋改爲都督城西麵諸軍。時景於城外起東西二土山,
城內亦應之,簡文親自負土,哀太子以下,躬執畚鍤。黯守西
土山,晝夜苦戰。以功授輕車將軍,加持節,卒於城內。
初,黯爲太仆卿,而兄子粲爲左衛率,黯以故常怏怏,謂
人曰:“韋粲已落驊騮前,朝廷是能用才不?”識者頗以此窺
之。
裴邃字深明,河東聞喜人,魏冀州刺史徽之後也。祖壽孫,
寓居壽陽,爲宋武帝前軍長史。父仲穆,驍騎將軍。
邃十歲能屬文,善左氏春秋。齊東昏踐阼,始安王蕭遙光
爲揚州刺史,引邃爲參軍。遙光敗,邃還壽陽,會刺史裴叔業
以壽陽降魏,邃遂隨衆北徙。魏宣武帝雅重之。仕魏爲魏郡太
守。魏遣王肅鎮壽陽,邃固求隨肅,密圖南歸。梁天監初,自
拔南還,除後軍諮議參軍。邃求邊境自效,以爲廬江太守。
五年,征邵陽洲,魏人爲長橋斷淮以濟,邃築壘逼橋,每
戰輒克,於是密作沒突艦。會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艦徑造橋
側,進擊,大破之。以功封夷陵縣子。
遷廣陵太守,與鄉人共入魏武廟,因論帝王功業。其妻甥
王篆之密啓梁武帝雲:“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跡。”由是左遷
始安太守。邃誌立功邊陲,不願閑遠,乃致書於呂僧珍曰 :
“昔阮鹹、顔延有二始之歎,吾才不逮古人,今爲三始,非其
願也,將如之何!”後爲竟陵太守,開置屯田,公私便之。再遷
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複開創屯田數千頓,倉廩盈實,
省息邊運,人吏獲安。乃相率餉絹千餘匹,邃從容曰:“汝等
不應爾,吾又不可逆。”納其二匹而已。入爲大匠卿。
普通二年,義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軍來援,以邃爲
信武將軍,督衆軍討焉。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署義州
刺史封壽據檀公峴,邃擊破之,遂圍其城。壽請降,義州平。
除豫州刺史,加督,鎮合肥。
四年,大軍北侵,以邃督征討諸軍事,先襲壽陽,攻其郛,
斬門而入,一日戰九合,爲後軍蔡秀成失道不至,邃以援絕拔
還。於是邃複整兵,收集士卒,令諸將各以服色相別。邃自爲
黃袍騎,先攻拔狄丘、甓城、黎漿,又屠安成、馬頭、沙陵等
戍。明年,略地至汝、潁間,所在回應。魏壽陽守將長孫承業、
河間王元琛出城挑戰,邃臨淮歎曰:“今日不破河間,方爲謝
玄所笑。”乃爲四甄以待之。令直閣將軍李祖憐僞遁以引承業,
承業等悉衆追之,四甄競發,魏衆大敗,斬首萬餘級。承業奔
走,閉門不敢複出。
在軍疾篤,命衆軍守備,送喪還合肥。尋卒,贈侍中、左
衛將軍,進爵爲侯,諡曰烈。
邃沈深有思略,爲政寬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
將吏憚之,少敢犯法。及卒,淮、肥間莫不流涕,以爲邃不死,
當大辟土宇。子之禮嗣。
之禮字子義,美容儀,能言玄理。爲西豫州刺史。母憂居
喪,唯食麥飯。邃廟在光宅寺西,堂宇弘敞,鬆柏鬱茂。範雲
廟在三橋,蓬蒿不翦。梁武帝南郊,道經二廟,顧而歎曰 :
“範爲已死,裴爲更生。”大同初,都下旱蝗,四籬門外桐柏凋
盡,唯邃墓犬牙不入,當時異之。曆位黃門侍郎。
武帝設無遮會,舞象驚,排突陛衛,王公皆散,唯之禮與
散騎常侍臧盾不動。帝壯之,以之禮爲壯勇將軍、北徐州刺史,
盾兼中領軍將軍。
之禮卒於少府卿,諡曰壯。子政,承聖中位給事黃門侍郎。
魏克江陵,隨例入長安。
之高字如山,邃兄中散大夫髦之子也。頗讀書,少負意氣,
常隨叔父邃征討,所在立功,甚爲邃所器重,戎政鹹以委焉。
壽陽之役,邃卒於軍所,之高隸夏侯夔平壽陽,仍除梁郡
太守,封都城縣男。時魏汝陰來附,敕之高應接,仍除潁州刺
史。父憂還都,起爲光遠將軍,令討平陰陵盜,以爲譙州刺史。
侯景之亂,之高爲西豫州刺史,率衆入援。南豫州刺史鄱
陽嗣王範命之高總督江右援軍諸軍事,頓張公洲。柳仲禮至橫
江,之高遣船舸迎致仲禮,與韋粲等俱會青塘。及城陷,之高
還合肥,與鄱陽王範西上。元帝遣召之,以爲侍中、護軍將軍,
到江陵。
時之高第六弟之悌在侯景中。或傳之悌斬侯景,元帝使兼
中書舍人黃羅漢報之高,之高竟無言,直雲:“賊自殺賊,非
之高所聞。”元帝深嗟其介直。承製除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卒,諡曰恭。
子畿,官至太子右衛率。魏克江陵,力戰死之。
之高第五弟之平字如原,少倜儻有誌略,以軍功封費縣侯。
承聖中,累遷散騎常侍、太子詹事。陳文帝初,除光祿大夫、
慈訓宮衛尉,並不就。乃築山穿池,植以卉木,居處其中,有
終焉誌。天康元年卒,諡曰僖子。子忌。
忌字無畏,少聰敏,有識量,頗涉史傳,爲當時所稱。侯
景之亂,招集勇力,乃隨陳武帝征討。及陳武帝誅王僧辯,僧
辯弟僧智舉兵據吳郡,陳武帝遣黃他攻之,不能克。命忌勒部
下精兵,自錢唐直趣吳郡,夜至城下,鼓噪薄之。僧智疑大軍
至,輕舟奔杜龕,忌入據吳郡。陳武帝嘉之,表授吳郡太守。
天嘉五年,累遷衛尉卿,封東興縣侯。及華皎稱兵上流,
宣帝時爲錄尚書輔政,盡命衆軍出討,委忌總知中外城防諸軍
事。宣帝即位,改封樂安縣侯。曆位都官尚書。及吳明徹督衆
北伐,詔忌以本官監明徹軍。淮南平,授豫州刺史。忌善於綏
撫,甚得人和。及明徹進軍彭、汴,以忌爲都督,與明徹俱進。
呂梁軍敗,見囚於周,授上開府。隋開皇十四年,卒於長安,
年七十三。之高第十二弟之橫。
之橫字如嶽,少好賓遊,重氣俠,不事産業。之高以其縱
誕,乃爲狹被蔬食以激厲之。之橫歎曰:“大丈夫富貴,必作
百幅被。”遂與僮屬數百人於芍陂大營田墅,遂致殷積。梁簡
文在東宮,聞而要之,以爲河東王常侍。遷直合將軍。
侯景之亂,隸鄱陽王範討景,景濟江,仍與範世子嗣入援
台城。城陷,退還合肥。侯景遣任約逼晉熙,範令之橫下援。
未及至,範薨,之橫乃還。時尋陽王大心在江州,範副梅思立
密要大心襲盆城,之橫斬思立而拒大心。大心以州降侯景,之
橫與兄之高歸元帝,位廷尉卿、河東內史,隨王僧辯拒侯景。
景退,遷東徐州刺史,封豫甯侯。又隨僧辯破景,景東奔,僧
辯命之橫與杜崱入守台城。及陸納據湘州叛,又隸僧辯南討,
斬納將李賢明,平之。又破武陵王於峽口。還除吳興太守,乃
作百幅被以成其誌。
魏克江陵,齊遣上黨王高渙挾貞陽侯明攻東關。晉安王承
製,以之橫爲徐州刺史,都督衆軍,出守蘄城。之橫營壘未周,
而齊軍大至,兵盡矢窮,遂於陣沒。贈司空,諡曰忠壯。子鳳
寶嗣。
論曰:韋、裴少年勵操,俱以學尚自立,晚節驅馳,各著
功於戎馬。觀叡製勝之道,謂爲魁梧之傑,然而形甚羸瘠,身
不跨鞍,板輿指麾,隱如敵國,其器分有在,隆名豈虛得乎。
邃自效邊疆,盛績克舉,其誌不遂,良可悲夫。二門子弟,各
著名節,與梁終始,克荷隆憊。“將門有將”,斯言豈曰妄乎。
叡事繼母以孝聞。祖征累爲郡守,每攜叡之職,視之如子。
時叡內兄王憕、姨弟杜惲並有鄉裏盛名,祖征謂叡曰:“汝自
謂何如憕、惲?”叡謙不敢對。祖征曰:“汝文章或小減,學
識當過之。然幹國家,成功業,皆莫汝逮也。”外兄杜幼文爲
梁州刺史,要叡俱行。梁土富饒,往者多以賄敗,叡雖幼,獨
以廉聞。
宋永光初,袁顗爲雍州刺史,見而異之,引爲主簿。顗到
州,與鄧琬起兵,叡求出爲義成郡,故免顗之禍。累遷齊興太
守,本州別駕,長水校尉,右軍將軍。齊末多故,欲還鄉裏,
求爲上庸太守。
俄而太尉陳顯達、護軍將軍崔慧景頻逼建鄴,人心惶駭。
西土人謀之,叡曰:“陳雖舊將,非高人才,崔頗更事,懦而
不武。天下真人,殆興吾州矣。”乃遣其二子自結於梁武。及
兵起檄至,叡率郡人伐竹爲筏,倍道來赴,有衆二千,馬二百
匹。帝見叡甚悅,撫幾曰:“佗日見君之麵,今日見君之心,
吾事就矣。”師克郢、魯,平加湖,叡多建策,皆見用。
大軍發郢,謀留守將,上難其人。久之,顧叡曰:“棄騏
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爲江夏太守,行郢州府事。
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垂十萬,閉壘經年,疾疫死者十七八,
皆積屍於床下,而生者寢處其上,每屋盈滿。叡料簡隱恤,鹹
爲營理,百姓賴之。
梁台建,征爲大理。武帝即位,遷廷尉,封都梁子。天監
二年,改封永昌,再遷豫州刺史,領曆陽太守。魏遣衆來伐,
叡率州兵擊走之。
四年侵魏,詔叡都督衆軍。叡遣長史王超宗、梁郡太守馮
道根攻魏小峴城,未能拔。叡巡行圍柵,魏城中忽出數百人陳
於門外,叡欲擊之。諸將皆曰:“向本輕來,請還授甲而後戰。”
叡曰:“魏城中二千餘人,閉門堅守,足以自保 。今無故出
人於外,必其驍勇,若能挫之,其城自拔。”衆猶遲疑,叡指
其節曰:“朝廷授此,非以爲飾,韋叡之法,不可犯也。”乃
進兵,魏軍敗,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遂進討合肥。
先是右軍司馬胡景略至合肥,久未能下,叡案行山川,曰:
“吾聞‘汾水可以灌平陽’,即此是也。”乃堰肥水 。頃之堰
成水通,舟艦繼至。魏初分築東西小城,夾合肥 。叡先攻二
城。既而魏援將楊靈胤帥軍五萬奄至,衆懼不敵,請表益兵。
叡曰:“賊已至城下,方複求軍。且吾求濟師,彼亦征衆。‘師
克在和’,古人之義也。”因戰,破之,軍人少安。
初,肥水堰立,使軍主王懷靜築城於岸守之,魏攻陷城,
乘勝至叡堤下。軍監潘靈佑勸叡退還巢湖,諸將又請走保三釜。
叡怒曰:“將軍死綏,有前無卻。”因令取傘扇麾幢樹之堤下,
示無動誌。叡素羸,每戰不嚐騎馬,以板輿自載,督勵衆軍。
魏兵鑿堤,叡親與爭。魏軍卻,因築壘於堤以自固。起鬥艦高
與合肥城等,四麵臨之。城潰,俘獲萬餘,所獲軍實,無所私
焉。初,胡景略與前軍趙祖悅同軍交惡,誌相陷害,景略一怒,
自齧其齒,齒皆流血。叡以將帥不和,將致患禍,酌酒自勸景
略曰:“且願兩武勿複私鬥。”故終於此役得無害焉。
叡每晝接客旅,夜算軍書,三更起張燈達曙,撫循其衆,
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爭歸之。所至頓舍修立,館宇藩籬墉壁
皆應準繩。
合肥既平,有詔班師,去魏軍既近,懼爲所躡。叡悉遣輜
重居前,身乘小輿殿後,魏人服叡威名,望之不敢逼,全軍而
還。於是遷豫州於合肥。
五年,魏中山王元英攻北徐州,圍刺史昌義之於鍾離,衆
兵百萬,連城四十餘。武帝遣征北將軍曹景宗拒之。次邵陽洲,
築壘相守,未敢進。帝怒,詔叡會焉,賜以龍環禦刀,曰 :
“諸將有不用命者斬之。”叡自合肥徑陰陵大澤,過澗穀,輒飛
橋以濟師。人畏魏軍盛,多勸叡緩行。叡曰:“鍾離今鑿穴而
處,負戶而汲,車馳卒奔,猶恐其後,而況緩乎。”旬日而至
邵陽。初,帝敕景宗曰:“韋叡卿鄉望,宜善敬之。”景宗見
叡甚謹。帝聞曰:“二將和,師必濟矣。”叡於景宗營前二十
裏,夜掘長塹,樹鹿角,截洲爲城,比曉而營立。元英大驚,
以杖擊地曰:“是何神也!”景宗慮城中危懼,乃募軍士言文
達、洪騏驎等齎敕入城,使固城守,潛行水底,得達東城。城
中戰守日苦,始知有援,於是人百其勇。
魏將楊大眼將萬餘騎來戰,大眼以勇冠三軍,所向皆靡。
叡結車爲陣,大眼聚騎圍之。叡以強弩二千一時俱發,洞甲穿
中,殺傷者衆。矢貫大眼右臂,亡魂而走。明旦,元英自率衆
來戰,叡乘素木輿,執白角如意以麾軍,一日數合,英甚憚其
強。魏軍又夜來攻城,飛矢雨集。叡子黯請下城以避箭,叡不
許。軍中驚,叡於城上厲聲嗬之乃定。
魏人先於邵陽洲兩岸爲兩橋,樹柵數百步,跨淮通道。叡
裝大艦,使梁郡太守馮道根、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
等爲水軍。會淮水暴長,叡即遣之,鬥艦競發,皆臨賊壘。以
小船載草,灌之以膏,從而焚其橋。風怒火盛,敢死之士拔柵
斫橋,水又漂疾,倏忽之間,橋柵盡壞。道根等皆身自搏戰,
軍人奮勇,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魏人大潰,元英脫身遁
走。魏軍趨水死者十餘萬,斬首亦如之,其餘釋甲稽顙乞爲囚
奴猶數十萬。叡遣報昌義之,義之且悲且喜,不暇答,但叫曰
“更生!包生!”帝遣中書郎周舍勞軍於淮上 。叡積所獲於軍
門,舍觀之,謂叡曰:“君此獲複與熊耳山等矣。”以功進爵
爲侯。
七年,遷左衛將軍,俄爲安西長史、南郡太守。會司州刺
史馬仙琕自北還軍,爲魏人所躡,三關擾動。詔叡督衆軍援焉。
叡至安陸,增築城二丈餘,更開大塹,起高樓。衆頗譏其示弱,
叡曰:“不然,爲將當有怯時。”是時,元英複追仙琕,將複
邵陽之恥,聞叡至乃退,帝亦詔罷軍。
十三年,爲丹陽尹,以公事免。十四年,爲雍州刺史。初,
叡起兵鄉中,客陰雙光泣止叡,叡還爲州,雙光道候。叡笑曰:
“若從公言,乞食於路矣。”餉耕牛十頭。叡於故舊無所惜,
士大夫年七十以上,多與假板縣令,鄉裏甚懷之。
十五年,拜表致仕,優詔不許。征拜護軍,給鼓吹一部,
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嚐忤視,武帝甚禮敬之。性慈愛,
撫孤兄子過於己子,曆官所得祿賜,皆散之親故,家無餘財。
後爲護軍,居家無事,慕萬石、陸賈之爲人,因畫之於壁以自
玩。時雖老,暇日猶課諸兒以學。第三子棱尤明經史,世稱其
洽聞。叡每坐使棱說書,其所發擿,棱猶弗之逮。武帝方銳意
釋氏,天下鹹從風而化。叡自以信受素薄,位居大臣,不欲與
衆俯仰,所行略如佗日。
普通元年,遷侍中、車騎將車,未拜,卒於家,年七十九。
遺令薄葬,斂以時服。武帝即日臨器甚慟,贈車騎將軍、開府
儀同三司,諡曰嚴。
叡雅有曠世之度,蒞人以愛惠爲本,所居必有政績。將兵
仁愛,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竈未成,亦不先食。被服
必於儒者,雖臨陣交鋒,常緩服乘輿,執竹如意以麾進止,與
裴邃俱爲梁世名將,餘人莫及。
初,邵陽之役,昌義之甚德叡,請曹景宗與叡會,因設錢
二十萬官賭之。景宗擲得雉,叡徐擲得盧,遽取一子反之,曰
“異事”,遂作塞。景宗時與群帥爭先啓之捷,叡獨居後,其
不尚勝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賢之。
叡兄纂、闡,並早知名。纂仕齊位司徒記室、特進,沈約
嚐稱纂於上曰:“恨陛下不與此人同時,其學非臣輩也。”闡
爲建寧縣,所得俸祿百餘萬,還家悉委伯父處分,鄉裏宗事之。
位通直郎。
叡子放字元直,身長七尺七寸,腰帶八圍,容貌甚偉。襲
封永昌縣侯,位竟陵太守。在郡和理,爲吏人所稱。
大通元年,武帝遣兼領軍曹仲宗等攻渦陽,又以放爲明威
將軍,總兵會之。魏大將軍費穆帥衆奄至,放軍營未立,麾下
止有二百餘人。放從弟洵驍果有勇力,單騎擊刺,屢折魏軍,
洵馬亦被傷不能進,放胄又三貫矢。衆皆失色,請放突去。放
厲聲叱之曰:“今日唯有死爾。”乃免胄下馬,據胡床處分。
士卒皆殊死戰,莫不一當百,逐北至渦陽。魏又遣常山王元昭、
大將軍李獎、乞伏寶、費穆等五萬人來援,放大破之。渦陽城
主王緯以城降。魏人棄諸營壘,一時奔潰。衆軍乘之,斬獲略
盡,禽穆弟超並王緯送建鄴,還爲太子右衛率。
中大通二年,徙北徐州刺史。卒於鎮,諡曰宜侯。
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於諸弟尤雍穆。每將遠別及行
役初還,常同一室臥起,時比之三薑。初,放與吳郡張率皆有
側室懷孕,因指爲昏姻。其後各産男女,未及成長而率亡,遺
嗣孤弱,放常贈恤之。及爲北徐州,時有貴族請昏者,放曰:
“吾不失信於故友。”及以息岐娶率女,又以女適率子,時稱
放能篤舊。子粲。
粲字長倩,少有父風,好學仗氣,身長八尺,容觀甚偉。
初爲雲麾晉安王行參軍,後爲外兵參軍兼中兵。時潁川庾仲容、
吳郡張率前輩才名,與粲同府,並忘年交好。及王爲皇太子,
粲自記室遷步兵校尉,入爲東宮領直,後襲爵永昌縣侯,累遷
左衛率,領直。粲以舊恩,任寄綢密,雖居職累徙,常留宿衛。
頗擅權誕倨,不爲時輩所平。右衛朱異嚐於酒席厲色謂粲曰:
“卿何得已作領軍麵向人!”大同中,帝嚐不豫,一日暴劇,
皇太子以下並入侍疾,內外鹹雲帝崩。粲將率宮甲度台,微有
喜色,問所由那不見辦長梯。以爲大行幸前殿,須長梯以複也。
帝後聞之,怒曰:“韋粲願我死。”有司奏推之,帝曰:“各
爲其主,不足推。”故出爲衡州刺史。皇太子出餞新亭,執粲
手曰:“與卿不爲久別。”久之,帝複召還爲散騎常侍。
還至廬陵,聞侯景作逆,便簡閱部下,倍道赴援。至豫章,
即就內史劉孝儀共謀之。孝儀曰:“必如此,當有敕,安可輕
信單使,妄相驚動。或恐不然。”時孝儀置酒,粲怒以杯抵地
曰:“賊已度江,便逼宮闕,水陸阻斷,何暇有報;假令無敕,
豈得自安。韋粲今日何情飲酒。”即馳馬出,部分將發。會江
州刺史當陽公大心遣使要粲,粲乃分麾下配第八弟助、第九弟
警爲前軍。粲馳往見大心曰:“上遊蕃鎮,江州去都最近,殿
下情計,實宜在先。但中流任重,當須應接,不可闕鎮。今宜
張軍聲勢,移鎮盆城,遣偏將賜隨,於事便足。”大心然之,
遣中兵柳昕帥兵二千隨粲。粲悉留家累於江州,以輕舸就路。
至南洲,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亦帥步騎萬餘人至橫江。粲即
送糧仗給之,並散私金帛以賞其戰士。
先是,安北鄱陽王範亦自合肥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與其世
子嗣帥江西之衆赴都,屯於張公洲,待上流諸軍。至是,之高
遣船度仲禮,與粲合軍進屯新林王遊苑。粲建議推仲禮爲大都
督,報下流衆軍。裴之高自以年位高,恥居其下。乃雲:“柳
節下已是州將,何須我複鞭板。”累日不決。粲乃抗言於衆曰:
“今同赴國難,義在除賊,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邊疆,
先爲侯景所憚。且士馬精銳,無出其前。若論位次,柳在粲下,
語其年齒,亦少於粲,直以社稷之計,不得複論。今日貴在將
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舊齒,豈應複挾私以阻
大計。粲請爲諸君解釋之。”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之高泣
曰:“吾荷國榮,自應帥先士卒,顧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
柳使君共平凶逆。前謂衆議已定,無俟老夫爾。若必有疑,當
剖心相示。”於是諸將定議,仲禮方得進軍。次新亭,賊列陣
於中興寺,相持至晚各解歸。
是夜,仲禮入粲營部分衆軍,旦日將戰,諸將各有據守。
令粲頓青塘,當石頭中路。粲慮柵壘未立,賊爭之,頗以爲憚,
謂仲禮曰:“下官才非禦侮,直欲以身徇國,節下善量其宜,
不可致有虧喪。”仲禮曰:“青塘立營,迫近淮渚,欲以糧儲
船乘盡就迫之。此事大,非兄不可。若疑兵少,當更差軍相助。”
粲帥所部水陸俱進。時昏霧,軍人失道,比及青塘,夜已過
半,壘柵至曉未合。景登禪靈寺門,望粲營未立,便率銳卒來
攻。軍敗,乘勝入營,左右高馮牽粲避賊,粲不動,兵死略盡,
遂見害。粲子尼及三弟助、警、構、從弟昂皆戰死,親戚死者
數百人。賊傳粲首闕下,以示城內。簡文聞之流涕,謂禦史中
丞蕭愷曰:“社稷所寄,唯在韋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陣。”
詔贈護軍將軍。元帝平侯景,追諡忠貞。
子諒,以學業爲陳始興王叔陵所引,爲中錄事參軍兼記室。
叔陵敗,伏誅。放弟正。
正字敬直,位襄陵太守。初,正與東海王僧孺善,及僧孺
爲吏部郎,參掌大選,賓友故人莫不傾意,正獨澹然。及僧孺
擯廢,正複篤素分,有踰曩日,論者稱焉。卒於給事黃門侍郎。
子載。
載字德基,少聰慧,篤誌好學。年十二,隨叔父棱見沛國
劉顯,顯問漢書十事,載隨問應無疑滯。及長,博涉文史,沈
敏有器局。仕梁爲尚書三公郎。
侯景之亂,元帝承製,以爲中書侍郎。尋爲尋陽太守,隨
都督王僧辯東討侯景。景平,曆位琅邪、義興太守。陳武帝誅
王僧辯,乃遣周文育襲載,載嬰城自守。載所屬縣卒,並陳武
舊兵,多善用弩,載收得數十人,係以長鎖,令所親監之,使
射文育軍。約曰:“十發不兩中者死。”每發輒中,所中皆斃,
相持數旬。陳武帝聞文育軍不利,以書喻載以誅王僧辯意,並
奉梁敬帝敕,敕載解兵。載得書,乃以衆降。陳武帝引載恒置
左右,與之謀議。
徐嗣徽、任約等引齊軍濟江,據石頭城,帝問計於載。載
曰:“齊軍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事去矣。今
可急於淮南即侯景故壘築城,以通東道轉輸,別令輕兵絕其糧
運,使進無所虜,退無所資,則齊將之首,旬日可致。”帝從
之。
永定中,位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天嘉元年,以疾去官。
載有田十餘頃,在江乘縣之白山,至是遂築室而居,屏絕人事,
吉凶慶吊,無所往來,不入籬門者幾十載。卒於家。載弟鼎。
鼎字超盛,少通曉,博涉經史,明陰陽逆剌,尤善相術。
仕梁起家湘東王法曹參軍。遭父憂,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哀毀
過禮,殆將滅性。服闋,爲邵陵王主簿。侯景之亂,鼎兄昂於
京口戰死,鼎負屍出,寄於中興寺,求棺無所得。鼎哀憤慟哭,
忽見江中有物流至鼎所,竊異之,往視乃新棺也,因以充斂。
元帝聞之,以爲精誠所感。
侯景平,司徒王僧辯以爲戶曹屬。累遷中書侍郎。陳武帝
在南徐州,鼎望氣知其當王,遂寄孥焉。因謂陳武帝曰:“明
年有大臣誅死,後四歲,梁其代終。天之曆數,當歸舜後。昔
周滅殷氏,封嬀汭於宛丘,其裔子孫,因爲陳氏。仆觀明公,
天縱神武,繼絕統者無乃是乎。”武帝陰有圖僧辯意,聞其言
大喜,因而定策。及受禪,拜黃門侍郎。太建中,以廷尉卿爲
聘周使,加散騎常侍。後爲太府卿。
至德初,鼎盡貨田宅,寓居僧寺。友人大匠卿毛彪問其故,
答曰:“江東王氣,盡於此矣。吾與爾當葬長安,期運將及,
故破産爾。”
初,鼎之聘周也,嚐遇隋文帝,謂曰:“觀公容貌,不久
必大貴,貴則天下一家。歲一周天,老夫當委質,願深自愛。”
及陳亡,驛召入京,授上儀同三司,待遇甚厚,每公宴,鼎
恒預焉。性簡貴,雖爲亡國之臣,未嚐俯仰當世。時吏部尚書
韋世康兄弟顯貴,隋文帝從容謂鼎曰:“世康與公遠近?”對
曰:“臣宗族南徙,昭穆非臣所知。”帝曰:“卿百代卿族,
豈忘本也。”命官給酒肴,遣世康請鼎還杜陵。鼎乃自楚太傅
孟以下二十餘世,並考論昭穆,作韋氏譜七卷示之,歡飲十餘
日乃還。時蘭陵公主寡,上爲之求夫,選親衛柳述及蕭瑒等以
示鼎,鼎曰:“瑒當封侯,而無貴妻之相;述亦通顯,而守位
不終。”上曰:“位由我爾。”遂以主降述。上又問鼎,諸兒
誰爲嗣位。答曰:“至尊皇後所最愛者,當與之,非臣敢預知
也。”上笑曰:“不肯顯言乎?”
開皇十三年,除光州刺史,以仁義教導,務弘清靜。州中
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常爲劫盜。鼎於都會時謂之
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賊。”因條其徒黨奸謀逗遛,其人驚
懼,即自首伏。又有人客遊,通主家之妾,及其還去,妾盜珍
物,於夜逃亡,尋於草中爲人所殺。主家知客與妾通,因告客
殺之。縣司鞫問,具得奸狀,因斷客死。獄成,上於鼎,鼎覽
之,曰:“此客實奸,而不殺也。乃某寺僧眩妾盜物,令奴殺
之,贓在某處。”即放此客,遣人掩僧,並獲贓物。自是部內
肅然,鹹稱其神,道無拾遺。尋追入京,頃之,而卒於長安,
年七十九。正弟棱。
棱字威直,性恬素,以書史爲業,博物強記,當世士鹹就
質疑。位終光祿卿。著漢書續訓三卷。棱弟黯。
黯字務直,性強正,少習經史,位太府卿。侯景濟江,黯
屯六門,尋改爲都督城西麵諸軍。時景於城外起東西二土山,
城內亦應之,簡文親自負土,哀太子以下,躬執畚鍤。黯守西
土山,晝夜苦戰。以功授輕車將軍,加持節,卒於城內。
初,黯爲太仆卿,而兄子粲爲左衛率,黯以故常怏怏,謂
人曰:“韋粲已落驊騮前,朝廷是能用才不?”識者頗以此窺
之。
裴邃字深明,河東聞喜人,魏冀州刺史徽之後也。祖壽孫,
寓居壽陽,爲宋武帝前軍長史。父仲穆,驍騎將軍。
邃十歲能屬文,善左氏春秋。齊東昏踐阼,始安王蕭遙光
爲揚州刺史,引邃爲參軍。遙光敗,邃還壽陽,會刺史裴叔業
以壽陽降魏,邃遂隨衆北徙。魏宣武帝雅重之。仕魏爲魏郡太
守。魏遣王肅鎮壽陽,邃固求隨肅,密圖南歸。梁天監初,自
拔南還,除後軍諮議參軍。邃求邊境自效,以爲廬江太守。
五年,征邵陽洲,魏人爲長橋斷淮以濟,邃築壘逼橋,每
戰輒克,於是密作沒突艦。會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艦徑造橋
側,進擊,大破之。以功封夷陵縣子。
遷廣陵太守,與鄉人共入魏武廟,因論帝王功業。其妻甥
王篆之密啓梁武帝雲:“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跡。”由是左遷
始安太守。邃誌立功邊陲,不願閑遠,乃致書於呂僧珍曰 :
“昔阮鹹、顔延有二始之歎,吾才不逮古人,今爲三始,非其
願也,將如之何!”後爲竟陵太守,開置屯田,公私便之。再遷
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複開創屯田數千頓,倉廩盈實,
省息邊運,人吏獲安。乃相率餉絹千餘匹,邃從容曰:“汝等
不應爾,吾又不可逆。”納其二匹而已。入爲大匠卿。
普通二年,義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軍來援,以邃爲
信武將軍,督衆軍討焉。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署義州
刺史封壽據檀公峴,邃擊破之,遂圍其城。壽請降,義州平。
除豫州刺史,加督,鎮合肥。
四年,大軍北侵,以邃督征討諸軍事,先襲壽陽,攻其郛,
斬門而入,一日戰九合,爲後軍蔡秀成失道不至,邃以援絕拔
還。於是邃複整兵,收集士卒,令諸將各以服色相別。邃自爲
黃袍騎,先攻拔狄丘、甓城、黎漿,又屠安成、馬頭、沙陵等
戍。明年,略地至汝、潁間,所在回應。魏壽陽守將長孫承業、
河間王元琛出城挑戰,邃臨淮歎曰:“今日不破河間,方爲謝
玄所笑。”乃爲四甄以待之。令直閣將軍李祖憐僞遁以引承業,
承業等悉衆追之,四甄競發,魏衆大敗,斬首萬餘級。承業奔
走,閉門不敢複出。
在軍疾篤,命衆軍守備,送喪還合肥。尋卒,贈侍中、左
衛將軍,進爵爲侯,諡曰烈。
邃沈深有思略,爲政寬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
將吏憚之,少敢犯法。及卒,淮、肥間莫不流涕,以爲邃不死,
當大辟土宇。子之禮嗣。
之禮字子義,美容儀,能言玄理。爲西豫州刺史。母憂居
喪,唯食麥飯。邃廟在光宅寺西,堂宇弘敞,鬆柏鬱茂。範雲
廟在三橋,蓬蒿不翦。梁武帝南郊,道經二廟,顧而歎曰 :
“範爲已死,裴爲更生。”大同初,都下旱蝗,四籬門外桐柏凋
盡,唯邃墓犬牙不入,當時異之。曆位黃門侍郎。
武帝設無遮會,舞象驚,排突陛衛,王公皆散,唯之禮與
散騎常侍臧盾不動。帝壯之,以之禮爲壯勇將軍、北徐州刺史,
盾兼中領軍將軍。
之禮卒於少府卿,諡曰壯。子政,承聖中位給事黃門侍郎。
魏克江陵,隨例入長安。
之高字如山,邃兄中散大夫髦之子也。頗讀書,少負意氣,
常隨叔父邃征討,所在立功,甚爲邃所器重,戎政鹹以委焉。
壽陽之役,邃卒於軍所,之高隸夏侯夔平壽陽,仍除梁郡
太守,封都城縣男。時魏汝陰來附,敕之高應接,仍除潁州刺
史。父憂還都,起爲光遠將軍,令討平陰陵盜,以爲譙州刺史。
侯景之亂,之高爲西豫州刺史,率衆入援。南豫州刺史鄱
陽嗣王範命之高總督江右援軍諸軍事,頓張公洲。柳仲禮至橫
江,之高遣船舸迎致仲禮,與韋粲等俱會青塘。及城陷,之高
還合肥,與鄱陽王範西上。元帝遣召之,以爲侍中、護軍將軍,
到江陵。
時之高第六弟之悌在侯景中。或傳之悌斬侯景,元帝使兼
中書舍人黃羅漢報之高,之高竟無言,直雲:“賊自殺賊,非
之高所聞。”元帝深嗟其介直。承製除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卒,諡曰恭。
子畿,官至太子右衛率。魏克江陵,力戰死之。
之高第五弟之平字如原,少倜儻有誌略,以軍功封費縣侯。
承聖中,累遷散騎常侍、太子詹事。陳文帝初,除光祿大夫、
慈訓宮衛尉,並不就。乃築山穿池,植以卉木,居處其中,有
終焉誌。天康元年卒,諡曰僖子。子忌。
忌字無畏,少聰敏,有識量,頗涉史傳,爲當時所稱。侯
景之亂,招集勇力,乃隨陳武帝征討。及陳武帝誅王僧辯,僧
辯弟僧智舉兵據吳郡,陳武帝遣黃他攻之,不能克。命忌勒部
下精兵,自錢唐直趣吳郡,夜至城下,鼓噪薄之。僧智疑大軍
至,輕舟奔杜龕,忌入據吳郡。陳武帝嘉之,表授吳郡太守。
天嘉五年,累遷衛尉卿,封東興縣侯。及華皎稱兵上流,
宣帝時爲錄尚書輔政,盡命衆軍出討,委忌總知中外城防諸軍
事。宣帝即位,改封樂安縣侯。曆位都官尚書。及吳明徹督衆
北伐,詔忌以本官監明徹軍。淮南平,授豫州刺史。忌善於綏
撫,甚得人和。及明徹進軍彭、汴,以忌爲都督,與明徹俱進。
呂梁軍敗,見囚於周,授上開府。隋開皇十四年,卒於長安,
年七十三。之高第十二弟之橫。
之橫字如嶽,少好賓遊,重氣俠,不事産業。之高以其縱
誕,乃爲狹被蔬食以激厲之。之橫歎曰:“大丈夫富貴,必作
百幅被。”遂與僮屬數百人於芍陂大營田墅,遂致殷積。梁簡
文在東宮,聞而要之,以爲河東王常侍。遷直合將軍。
侯景之亂,隸鄱陽王範討景,景濟江,仍與範世子嗣入援
台城。城陷,退還合肥。侯景遣任約逼晉熙,範令之橫下援。
未及至,範薨,之橫乃還。時尋陽王大心在江州,範副梅思立
密要大心襲盆城,之橫斬思立而拒大心。大心以州降侯景,之
橫與兄之高歸元帝,位廷尉卿、河東內史,隨王僧辯拒侯景。
景退,遷東徐州刺史,封豫甯侯。又隨僧辯破景,景東奔,僧
辯命之橫與杜崱入守台城。及陸納據湘州叛,又隸僧辯南討,
斬納將李賢明,平之。又破武陵王於峽口。還除吳興太守,乃
作百幅被以成其誌。
魏克江陵,齊遣上黨王高渙挾貞陽侯明攻東關。晉安王承
製,以之橫爲徐州刺史,都督衆軍,出守蘄城。之橫營壘未周,
而齊軍大至,兵盡矢窮,遂於陣沒。贈司空,諡曰忠壯。子鳳
寶嗣。
論曰:韋、裴少年勵操,俱以學尚自立,晚節驅馳,各著
功於戎馬。觀叡製勝之道,謂爲魁梧之傑,然而形甚羸瘠,身
不跨鞍,板輿指麾,隱如敵國,其器分有在,隆名豈虛得乎。
邃自效邊疆,盛績克舉,其誌不遂,良可悲夫。二門子弟,各
著名節,與梁終始,克荷隆憊。“將門有將”,斯言豈曰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