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真真待眾人都拜畢,才氣定神閑走到壽堂中央,躬身合十:“貧尼乃大同縣桃花庵聖母座下弟子妙真,身無長物,無以為賀,唯昨夜夢中聖母點化,得一偈,為老太太壽辰添點趣味。”
上方的老太太滿麵笑容,起身對著西方拜了一拜,笑道:“聖母掛念,老身有福了。師傅請說!”
楊真真轉身對著西方拜了幾拜,麵向上方,大聲道:“這個老太不是人。”
話音未落,滿座皆驚。啊!這是何等無禮之言。
楊縣令夫婦嚇得大驚失色,楊真真這是來賀壽還是來催命的?
老太太的滿麵笑容瞬間垮了下來。
旁邊喜怒不形的左相,陰狠從眼裏一閃而過。
楊真真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她不慌不忙,接著說出下一句:“九天觀音下凡塵。”
滿場靜寂。這彎轉大了,眾人反應不過來。
“好!轉得好。”不知誰讚了一句,一時叫好聲此起彼伏。
眾人都舒出一口氣。
雖然始作俑者是桃花庵小尼姑,但誰也不想被連帶。
待聲音小了下來,楊真真接著道:“做下善事千千萬,不爭歲月隻爭春。”
“好一個不爭歲月隻爭春,好句啊!”左相旁邊的知府連連點頭。
楊真真繼續道:“聖母雲,一個人結一次善緣容易,結兩次三次善緣也正常,難的是結一輩子善緣。此乃真正有緣之人、不凡之人。” 楊真真合十道:“老夫人正是這不凡之人,貧尼祝老夫人歲歲得意,年年逢春。”
話音剛落,熱烈的掌聲響起。楊縣令走到中間,躬身一禮:“不凡之人,老夫人實至名歸。古人雲行萬裏路讀萬卷書,老夫人是行萬裏路,結一路緣,下官代那些受過恩惠的百姓給您老磕個頭,祝您老人家歲歲得意,年年逢春。”
說完真跪下磕了一個頭。
眾人皆呼:“老夫人歲歲得意,年年逢春。”
氣氛達到高潮。
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
楊真真暗暗為楊縣令點了個讚,能力強,會來事,善於掌握時機,前途不可限量。
楊真真那四句詩和最後的祝語完全說進了老夫人心底,七十歲的老人,兒孫滿堂,衣食無憂,最怕的是什麽,就是死,這不爭歲月隻爭春,不就寓意青春常在嗎。這年年逢春,不就寓意著還要經曆很多個春天嗎。
其實楊真真這首詩前兩句在前世的網上流傳很廣,有說唐伯虎寫的,有說解縉寫的,有說紀曉嵐寫的,原詩為: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兒孫個個都是賊,偷得璠桃獻至親。第三句怕不被接受,楊真真就把後兩句改為對老太太的讚美和祝願。
左相看老娘如此高興,快步走到中間,對著眾人就是一揖:“本官代老母謝謝各位。諸位請入席吧!”
氣氛被帶得如此好,楊真真並未特別高興,她在心裏哭笑不得。在前世,楊真真不是臉皮厚的人,她能說會道,但是最討厭油嘴滑舌,到了大業朝,估計是想著反正沒人認識,個人自由度發揮到極致,許多話張口就來,真真假假讓說話的本尊都有點難辨真偽。
唉唉,一不小心就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沒法,誰讓她差錢呢,或許這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
席後,楊真真被留了下來,原來曾嫻舉薦了她。
三房大爺沒出來賀壽,其實是得了不是病的病,沒法見人。
陳一念七八天前從外麵回來,正在大口喝水,隨從突然跑進來稟報說八珍樓有人鬧事,陳一念含在嘴裏的那口水不上不下,噗地一聲嗆了出來,從那時起就開始打嗝,總也停不下。
去醫館看大夫,大夫說針灸,兩三天針灸下來毫無用處,大夫又說含一塊黃蓮,嘴裏含著藥自然不會打嗝,沒想到含著黃蓮還是沒忘記打嗝,那就含糖吧,更是毫無用處,又有個大夫主張按摩,結果肩頸那塊按得青紫,打嗝還是打嗝。
這人痛苦抑鬱得不得了,隻好足不出戶。
老母親過壽這等大事,也隻有缺席,實在是沒勇氣出來丟人現眼。
楊真真向曾嫻夫君陳公子打聽出陳一念最在意的人是他三歲的小外孫,一直養在陳一念和劉氏身邊,最愛的東西是金絲楠木山水擺件,花了六千多兩買的,買回來被老太太罰跪了半宿,說他敗家,玩物喪誌。
楊真真又問出小外孫每天都要午睡,山水擺件放在書房案頭。
楊真真說,今日晚了,明天中午我再過來為陳三爺治病。
出來後楊真真悄悄給曾嫻說:“明日未時,我準時過來。請陳三爺到書房等著,然後你讓管家安排……”
楊真真說了很多,曾嫻不住點頭,說一定照辦。
第二天未時,楊真真從客棧來到陳府,被迎進了三房的大院。陳一念已知曉有高人來治病,和夫人一起,早早就等在了書房,兩個女兒也一臉揪心地在旁邊陪著。
可憐的人,已被折磨得疲累不堪,那嗝,還在一個接一個地往外冒。
楊真真坐到他的對麵,隔著一張茶桌,說道:“打嗝這種病,貧尼治療過幾個人。”
“治好了麽?”劉氏迫不及待問。
“都治好了。待貧尼先給三爺把脈。”
楊真真把手指搭在陳一念脈上,閉目良久,又換了隻手。其實楊真真不懂脈象,但做戲做全套,裝模作樣還是沒問題的。
把著脈,楊真真眉頭緊皺,良久,直到——
“不好了,前院走水了!”院子外麵有人大聲喊道,“快救火,救火啊。”
“三爺,三奶奶,快離開院子,火串過來了。”
就見院門外麵濃煙四起,丫鬟小廝提著水桶跑來跑去。
陳一念把手從楊真真指下抽出來:“快,快,青兒還在睡覺。”
一步衝出書房,往回廊那邊跑去。
跑到一半,看丫鬟已把小少爺抱出來,又慌忙跑回書房,此刻濃煙已經漫進了院裏。
陳一念跨進書房,指揮下人抬起金絲楠木山水擺件,順著回廊往後院跑。又想起劉氏:“夫人,快跟上。”又想起女兒:“臻兒謹兒,護著你娘快跟上爹。”又想起老太太:“陳管家,快打發人去看看老太太,不要驚著了。”
就聽到院子裏有人說:“三爺,火滅了。”
陳一念停下了步伐,氣喘籲籲往回走,就見劉氏和兩個女兒抱著小外孫,站在書房門口抿著嘴笑,那個給他診脈的小尼姑,對他合十行禮:“恭喜三爺痊愈。”
陳一念才想起自己剛才一直沒打嗝。
上方的老太太滿麵笑容,起身對著西方拜了一拜,笑道:“聖母掛念,老身有福了。師傅請說!”
楊真真轉身對著西方拜了幾拜,麵向上方,大聲道:“這個老太不是人。”
話音未落,滿座皆驚。啊!這是何等無禮之言。
楊縣令夫婦嚇得大驚失色,楊真真這是來賀壽還是來催命的?
老太太的滿麵笑容瞬間垮了下來。
旁邊喜怒不形的左相,陰狠從眼裏一閃而過。
楊真真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她不慌不忙,接著說出下一句:“九天觀音下凡塵。”
滿場靜寂。這彎轉大了,眾人反應不過來。
“好!轉得好。”不知誰讚了一句,一時叫好聲此起彼伏。
眾人都舒出一口氣。
雖然始作俑者是桃花庵小尼姑,但誰也不想被連帶。
待聲音小了下來,楊真真接著道:“做下善事千千萬,不爭歲月隻爭春。”
“好一個不爭歲月隻爭春,好句啊!”左相旁邊的知府連連點頭。
楊真真繼續道:“聖母雲,一個人結一次善緣容易,結兩次三次善緣也正常,難的是結一輩子善緣。此乃真正有緣之人、不凡之人。” 楊真真合十道:“老夫人正是這不凡之人,貧尼祝老夫人歲歲得意,年年逢春。”
話音剛落,熱烈的掌聲響起。楊縣令走到中間,躬身一禮:“不凡之人,老夫人實至名歸。古人雲行萬裏路讀萬卷書,老夫人是行萬裏路,結一路緣,下官代那些受過恩惠的百姓給您老磕個頭,祝您老人家歲歲得意,年年逢春。”
說完真跪下磕了一個頭。
眾人皆呼:“老夫人歲歲得意,年年逢春。”
氣氛達到高潮。
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
楊真真暗暗為楊縣令點了個讚,能力強,會來事,善於掌握時機,前途不可限量。
楊真真那四句詩和最後的祝語完全說進了老夫人心底,七十歲的老人,兒孫滿堂,衣食無憂,最怕的是什麽,就是死,這不爭歲月隻爭春,不就寓意青春常在嗎。這年年逢春,不就寓意著還要經曆很多個春天嗎。
其實楊真真這首詩前兩句在前世的網上流傳很廣,有說唐伯虎寫的,有說解縉寫的,有說紀曉嵐寫的,原詩為: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兒孫個個都是賊,偷得璠桃獻至親。第三句怕不被接受,楊真真就把後兩句改為對老太太的讚美和祝願。
左相看老娘如此高興,快步走到中間,對著眾人就是一揖:“本官代老母謝謝各位。諸位請入席吧!”
氣氛被帶得如此好,楊真真並未特別高興,她在心裏哭笑不得。在前世,楊真真不是臉皮厚的人,她能說會道,但是最討厭油嘴滑舌,到了大業朝,估計是想著反正沒人認識,個人自由度發揮到極致,許多話張口就來,真真假假讓說話的本尊都有點難辨真偽。
唉唉,一不小心就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沒法,誰讓她差錢呢,或許這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
席後,楊真真被留了下來,原來曾嫻舉薦了她。
三房大爺沒出來賀壽,其實是得了不是病的病,沒法見人。
陳一念七八天前從外麵回來,正在大口喝水,隨從突然跑進來稟報說八珍樓有人鬧事,陳一念含在嘴裏的那口水不上不下,噗地一聲嗆了出來,從那時起就開始打嗝,總也停不下。
去醫館看大夫,大夫說針灸,兩三天針灸下來毫無用處,大夫又說含一塊黃蓮,嘴裏含著藥自然不會打嗝,沒想到含著黃蓮還是沒忘記打嗝,那就含糖吧,更是毫無用處,又有個大夫主張按摩,結果肩頸那塊按得青紫,打嗝還是打嗝。
這人痛苦抑鬱得不得了,隻好足不出戶。
老母親過壽這等大事,也隻有缺席,實在是沒勇氣出來丟人現眼。
楊真真向曾嫻夫君陳公子打聽出陳一念最在意的人是他三歲的小外孫,一直養在陳一念和劉氏身邊,最愛的東西是金絲楠木山水擺件,花了六千多兩買的,買回來被老太太罰跪了半宿,說他敗家,玩物喪誌。
楊真真又問出小外孫每天都要午睡,山水擺件放在書房案頭。
楊真真說,今日晚了,明天中午我再過來為陳三爺治病。
出來後楊真真悄悄給曾嫻說:“明日未時,我準時過來。請陳三爺到書房等著,然後你讓管家安排……”
楊真真說了很多,曾嫻不住點頭,說一定照辦。
第二天未時,楊真真從客棧來到陳府,被迎進了三房的大院。陳一念已知曉有高人來治病,和夫人一起,早早就等在了書房,兩個女兒也一臉揪心地在旁邊陪著。
可憐的人,已被折磨得疲累不堪,那嗝,還在一個接一個地往外冒。
楊真真坐到他的對麵,隔著一張茶桌,說道:“打嗝這種病,貧尼治療過幾個人。”
“治好了麽?”劉氏迫不及待問。
“都治好了。待貧尼先給三爺把脈。”
楊真真把手指搭在陳一念脈上,閉目良久,又換了隻手。其實楊真真不懂脈象,但做戲做全套,裝模作樣還是沒問題的。
把著脈,楊真真眉頭緊皺,良久,直到——
“不好了,前院走水了!”院子外麵有人大聲喊道,“快救火,救火啊。”
“三爺,三奶奶,快離開院子,火串過來了。”
就見院門外麵濃煙四起,丫鬟小廝提著水桶跑來跑去。
陳一念把手從楊真真指下抽出來:“快,快,青兒還在睡覺。”
一步衝出書房,往回廊那邊跑去。
跑到一半,看丫鬟已把小少爺抱出來,又慌忙跑回書房,此刻濃煙已經漫進了院裏。
陳一念跨進書房,指揮下人抬起金絲楠木山水擺件,順著回廊往後院跑。又想起劉氏:“夫人,快跟上。”又想起女兒:“臻兒謹兒,護著你娘快跟上爹。”又想起老太太:“陳管家,快打發人去看看老太太,不要驚著了。”
就聽到院子裏有人說:“三爺,火滅了。”
陳一念停下了步伐,氣喘籲籲往回走,就見劉氏和兩個女兒抱著小外孫,站在書房門口抿著嘴笑,那個給他診脈的小尼姑,對他合十行禮:“恭喜三爺痊愈。”
陳一念才想起自己剛才一直沒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