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多,那就懶得動腦筋了,桃花庵現成的“落英繽紛”和“碧潭飄雪”,做出來就是十二個菜,主食就是水晶包和糖酥糍粑。


    說幹就幹,楊真真指揮著十來個廚娘,你和麵來我剝薯,一頓操作猛如虎。


    午時半,十二樣菜已經上齊。


    太後皇上坐上首,其餘人兩人一桌,分坐兩旁。


    太後道:“妙真師傅辛苦了,快過來,就坐在哀家身邊。”


    楊真真行禮婉謝:“謝太後娘娘,貧尼一會還要去廚房盯著,坐下麵方便進出。”


    皇後道:“妙真師傅過來和本宮一桌。”


    楊真真順從地:“貧尼遵命。”


    皇後旁邊一桌是貴妃和公主。楊真真和她們行禮後,坐到了皇後右邊,皇後左邊是大皇子,二皇子沒帶出來。


    楊真真狀似隨意地瞟了一眼對麵靜王和靜王妃。


    兩口子安安靜靜地坐著,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微笑。


    靜王和皇帝有幾分相像,隻是這些年被打壓得狠,即使笑著也給人一種鬱鬱寡歡的感覺,靜王妃看著倒是開朗許多。


    非年非節,宗親們難得聚在一起,雖然吃的是素席,但菜肴卻是從未有過的可口。


    特別是那水晶包,在一聲接一聲的驚訝中,一個接一個地減少,很快就光盤了。


    兩個太妃著實高興,雖然不過就是三四十歲,但先皇已逝,自個也混成了頤養天年的身份,平日裏追求的除了康健,也隻有這吃的用的了。


    酒過三巡,素喜熱鬧的三皇叔周王提議道:“以往家宴,都有貴妃彈琴助興,今日貴妃意下如何?”


    幾個親王舉起酒杯,一起附和。皇帝知道貴妃自恃有才一向喜歡表現,也樂得哄她一下,遂笑道:“愛妃,你就恭敬不如從命吧。”


    一招手,就有兩個宮女把貴妃的“倚風”抬了上來。


    貴妃也不忸怩,大大方方坐到琴前。


    十指輕動,散音曠遠如遠山,泛音清冷如天籟,按音悠長如人語。三音交錯、變幻無窮,眾人隨著琴音,看到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麵蕩漾、花影在兩岸搖曳生姿……


    一曲既終,餘音繞梁,不肯離去。


    “好一曲《春江花月夜》,不愧我朝第一才女!”周王大聲喝彩,眾人紛紛附和。


    貴妃謙虛道:“本宮幸不辱命,卻也隻是為了拋磚引玉。今日家宴,大家皆可才藝助興。”


    皇帝和太後含笑點頭:“今日沒外人,大家隨意些更好。”


    齊王的小郡主應聲而出,也彈了一曲《空山新雨》。


    小郡主十五六歲年紀,挽著一個少女流雲髻,青絲如瀑布般垂落在耳旁,一身鵝黃輕紗軟煙羅裙,麵容清麗,顧盼神飛,嬌嬌悄悄,大大方方,一看就是極有家教素養的女孩。


    太後高興地賞了郡主一對紫珠耳環。


    貴妃看向楊真真:“妙真大師傅堪稱全才,本宮甚是佩服。不知這琴藝,能否請大師傅指點一二。”話說得低調,卻是不容拒絕。


    皇後皺皺眉,剛想說“不可無禮”,卻看到上方皇帝一臉期待的表情,硬生生把話咽了下去。


    楊真真微笑著神情不變,貴妃又催道:“師傅請。”


    傻子都能看出貴妃的針對之意。


    楊真真暗想,你昨日吃癟怎能把賬算到姐姐身上?姐姐可不是吃素的。


    嗯,姐姐就是吃素的。


    隻能從善如流地站起來,從懷裏摸出竹笛:“貧尼山野之人,不會高雅的樂器,就用這從小吹到大的竹笛,隨性吹一首小曲為諸位助興。”


    言畢大步走到中間,對著太後、皇帝深施一禮,將竹笛放到唇邊。


    悠揚婉轉的旋律在眾人耳邊響起。


    笛聲追逐著微風、暖陽、細雨,帶著清泉的純淨、銀鈴的清脆、絲綢的柔順、田園的清新,在眾人的耳朵裏糾纏,讓人仿佛置身於翠綠清新的竹林,剛欲陶醉,陽光又簌簌落下,絢麗的鮮花開遍整個心田……


    竹笛特有的清越輕輕回響在水榭,眾人都有被催眠的感覺,不願從這動聽的旋律裏醒來。


    在前世,楊真真研究過《寧夏》這首歌,覺得其旋律最適合笛子和口哨吹奏。


    一曲既終,楊真真放下竹笛,合十行禮後退回席上。


    太後仿佛剛剛蘇醒,意猶未盡道:“妙真大師傅果然不愧是皇帝親封的高人,真是百十二樣樣樣拿得出手,這是哀家聽過的最好聽的曲子。”


    太後一錘定音,眾人的吹捧就毫無壓力了。


    ……


    ……


    平心而論,貴妃的彈奏和楊真真的吹奏各有千秋,但論起專業水平,貴妃自然要高上幾分。


    楊真真淡笑舉茶:“謝諸位欣賞。山音竹調,難得入了貴人耳朵,這就好比吃慣了山珍海味,換一頓粗茶淡飯,倒是別有滋味。貧尼可不敢自誇,要說好,還是貴妃娘娘的琴聲更勝一籌。”


    貴妃的臉色和緩下來,也大度道:“妙真師傅過謙了,剛才的笛聲真是婉轉悠揚,讓人禁不住沉溺其中。不知曲子何名?”


    “貧尼胡亂吹的,既然貴妃娘娘喜歡,那就請娘娘給這個曲子賜個名字吧。”


    貴妃暗喜,嬌嗔地看向皇帝:“陛下覺得該起個什麽名?”


    皇帝看向太後:“母後認為呢?”


    太後看向貴妃:“你個猴兒就曉得磨人,人家妙真師傅讓你起個名字,你偷懶,倒是讓哀家這上了年齡的人來動腦筋。”


    眾人都打趣道:“太後風華正盛,腦子又好用,說不得要能者多勞。”


    太後沉思了一會,笑道:“前人有詩雲‘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妙真師傅這笛音既熱烈,又不乏清涼,哀家剛才閉目聆聽,仿佛看見輕風吹過荷塘,吹得荷香四溢,前人又有詩雲‘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哀家就想這曲子應景,這荷啊竹的都是夏日風景,不如叫做‘夏之韻’如何?”


    楊真真暗暗心驚,太後鋪墊了那麽多,說出的名字倒是符合原名,焉知不是注定?


    又想這古代的太後年輕時應該也是大家閨秀,掉書袋的學問還是夠的。


    遂走到中間,深施一禮:“貧尼覺得‘夏之韻’甚好,貧尼吹這曲子的時候,心裏想的都是夏日情景。太後娘娘說的詩句貧尼正好也記得,‘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前人的這個遺憾貧尼補上了,要說知音難得,貧尼年輕不懂事,不怕說句僭越的話,貧尼覺得太後娘娘就是貧尼的知音呢。”


    眾人聽罷,皆大笑,太後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皇帝讚賞地看向楊真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哦豁,穿成尼姑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綠肥紅不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綠肥紅不瘦並收藏哦豁,穿成尼姑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