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印雙手捧著竹簫,微微欠身,恭敬地說道:“今日老衲和大師傅為陛下、皇後娘娘和各位善士合奏一首。願此曲能如清風拂麵,撫慰人心。”
須臾之間,空靈靜美的音樂悠悠響起。
簫之聲,低沉婉轉,如泣如訴,仿佛在訴說歲月的滄桑與人生的感悟;笛之音,清脆悅耳,靈動活潑,似在描繪天地的美妙與生命的活力。
蕭笛合奏,禪韻悠悠,那美妙的旋律如同潺潺流水,緩緩流淌在眾人的心間,讓人仿佛置身於寧靜的禪院之中,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紛擾。
一曲既終,下麵寂靜無聲,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凝固。眾人沉浸在餘音嫋嫋的禪韻之中,久久不能回神。
幾息之後,音樂再次響起,還是同樣的旋律,隻是這次是泉印的簫聲獨奏。
泉印微微閉著雙眼,神情專注,仿佛與手中的竹簫融為一體。簫聲在空氣中飄蕩,宛如一縷青煙,緩緩上升,漸漸消散。
楊真真麵帶微笑,眼眸中閃爍著寧靜祥和,微微啟唇,緩緩唱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她的聲音清澈純淨,忽而好似山間的清泉,流淌在每個人的心間;忽而如同春風拂麵,溫暖著每個人的身體;須臾又似秋雨潤物,滋潤著每個人的靈魂。
楊真真反複唱了三遍。
在她的歌聲中,人們看到了四季的更替,感受到生命的輪回,好像置身於一個美麗的世界,忘卻了一切煩憂。
皇帝盯著他的大師傅,直到大師傅唱畢,對著大眾合十行禮。
皇帝微微垂下眼眸,神色黯然。
自己貴為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但在出塵脫俗的大師傅麵前,卻顯得那樣渺小卑微。
大師傅的聖潔與高尚,讓他自慚形穢,他明白,這樣的大師傅,他是高攀不上的。
江尚書也緊緊盯著大師傅,心中蕩過驚濤駭浪,這一刻,他終於堅信了,大師傅不是人,她就是來渡大眾的菩薩,他為自己對大師傅的小心思感到慚愧。
休之和尚走到楊真真和泉印麵前,深鞠一躬,輕聲道:“妙曲妙詞,妙趣天成,可否傳與貧僧?”
泉印看向楊真真。
楊真真燦然一笑:“佛法無邊,能渡盡渡。貧尼也是從別處拿來的,休之大和尚喜歡,拿去就是。”
這首“春有百花秋有月”是南宋禪僧慧開師傅創作的一首偈詩,大業架空,且在南宋前麵,故人皆不曾聞。
泉印法師宣布:“今日法會,至此完結。”
掌聲雷動中,再次親自主法,引磬聲聲,僧眾誦經諷咒,殊勝莊嚴,法喜充滿。
眾人不肯離去,念著法號,懷著已經成佛的滿足或正在成佛的期待,目送三位大師走下神台。
隻有了無大師心情沉重,他眉頭緊鎖,他覺得大師傅講的每個故事,包括這首看似淡泊卻意境深遠的禪曲,都在指向離去。
每一個音符、每一句話語,都如同沉重的石塊,壓在他的心頭。
他覺得就連這場浩大的法會,都像是一場送別。
自從發現了無大師一瞬的不自然後,江大人的眼睛就沒離開過大師傅和了無,看到會場一片歡聲之中,了無那格格不入的表情,他的心情很是沉重。
了無大師這是看出了什麽?
難道大師傅會遇到什麽不幸?
這個念頭一旦出現,便如同野草般在心中瘋狂生長,他的心不由自主地提了起來。他緊緊地盯著大師傅和了無大師,試圖從他們的神情中找到一絲線索。
但毫無任何指引。
……
楊真真開完法會,一身輕鬆,高高興興去送陳家回城。渾然不知身後的了無大師和江大人已經為她懸夠了心。
回到禪房,她就提出要在覺羅寺住一夜,原因是江大人想和休之和尚手談一局。
皇帝看大師傅要住下,就說自己也覺舟車勞頓,想休息一夜再走。
皇帝此言一出,眾人自然不敢有異議。
於是,一眾人等都留了下來。
晚膳後是自由活動,皇後由宮女陪著,在大殿禮佛,皇上帶著眾大臣一起上山觀景。
楊真真、了無大師和休之和尚也去了山上。
一群高官化身文人墨客,就在山頂對著覺羅寺指點江山,炫起了詩句。
禮部尚書先口占一絕:
覺羅古刹映斜陽,禪意悠悠歲月長。
鍾磬聲中塵念淨,心歸此處韻悠揚。
楊真真聽著,心裏想,最後一句換成“我心安處是吾鄉”,這首詩的境界就上升幾個浮屠了。
工部尚書不甘落後,略沉吟就是一首律詩:
覺羅古寺立青山,暮鼓晨鍾歲月閑。
禪韻悠悠縈碧瓦,佛香嫋嫋繞朱欄。
僧歸晚徑斜陽裏,客至幽庭靜月間。
心向菩提求妙悟,塵囂遠去意闌珊。
戶部尚書也念道:
閑遊古寺覓清幽,覺羅風光入眼眸。
老樹參天遮古徑,新花綻露映禪樓。
僧敲木魚經文誦,客敬檀香夙願求。
日暮餘暉斜照處,梵音伴影韻長留。
眾人圍站在一起,興致勃勃地相互點評,氣氛好不熱鬧。
有人提議讓休之和尚也來一首。
休之和尚並不扭捏,麵帶微笑,從容不迫地點點頭,稍做沉思,緩緩垂下眼眸,輕聲念道:
“覺羅聖地覓禪心,行至半山閉目吟。
雜念拋開天地闊,修行何必問山林。”
話音剛落,眾人紛紛鼓掌叫好,稱讚這首詩充滿了濃濃的禪意。
有的人說從詩句裏仿佛能感受到寧靜致遠、超脫塵世的心境;有人感歎這意境實在是高遠深邃,令人回味無窮。
楊真真也不禁暗誇一聲“真不錯”,心裏想著果然還是這位得道高僧厲害,寥寥四句秒殺眾人。
“江狀元,你也來一首。”幾個大臣異口同聲。
此時此刻的江尚書哪有心思構思詩作,他惴惴不安的心裏根本無暇顧及這些風雅之事。麵對眾人殷切期盼的目光,也不好直接拒絕,隻得隨口敷衍道:
“覺羅古寺隱青山,僧往僧來意態閑。
若問浮生何所欲,尋方淨土了塵緣。”
眾人就歎:“一般,太一般了。完全不是江大人水平。”
楊真真對古人這種文思泉湧佩服到了極點,每日舟車勞頓,案牘勞行,一點不影響出口成章,後人挖空心思的事情他們做起來得心應手。
就聽皇帝道:“大師傅來一首,把江大人比下去。”
小郭,你不寫就讓你的大師傅寫?
腹誹兩句,笑吟吟的也不客氣,隨口奉上四句打油:
暮雲繞塔似仙葩,庭院幽深蝶戀花。
夜色漸臨心愈靜,佛光送我到天涯。
眾人聽了,紛紛讚歎不已,都說比江大人的好。
隻是大師傅的詩落在了無大師耳裏,又是一驚。
這詩還是離去之意啊!
了無大師微微歎了口氣。這口氣就直接掉進了旁邊有心聽到的江大人耳裏。
“一定要抽空找了無大師問個水落石出。”
江大人被心中那找不到由頭的懷疑刺激得忍無可忍。
他可是刑部尚書!
須臾之間,空靈靜美的音樂悠悠響起。
簫之聲,低沉婉轉,如泣如訴,仿佛在訴說歲月的滄桑與人生的感悟;笛之音,清脆悅耳,靈動活潑,似在描繪天地的美妙與生命的活力。
蕭笛合奏,禪韻悠悠,那美妙的旋律如同潺潺流水,緩緩流淌在眾人的心間,讓人仿佛置身於寧靜的禪院之中,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紛擾。
一曲既終,下麵寂靜無聲,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凝固。眾人沉浸在餘音嫋嫋的禪韻之中,久久不能回神。
幾息之後,音樂再次響起,還是同樣的旋律,隻是這次是泉印的簫聲獨奏。
泉印微微閉著雙眼,神情專注,仿佛與手中的竹簫融為一體。簫聲在空氣中飄蕩,宛如一縷青煙,緩緩上升,漸漸消散。
楊真真麵帶微笑,眼眸中閃爍著寧靜祥和,微微啟唇,緩緩唱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她的聲音清澈純淨,忽而好似山間的清泉,流淌在每個人的心間;忽而如同春風拂麵,溫暖著每個人的身體;須臾又似秋雨潤物,滋潤著每個人的靈魂。
楊真真反複唱了三遍。
在她的歌聲中,人們看到了四季的更替,感受到生命的輪回,好像置身於一個美麗的世界,忘卻了一切煩憂。
皇帝盯著他的大師傅,直到大師傅唱畢,對著大眾合十行禮。
皇帝微微垂下眼眸,神色黯然。
自己貴為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但在出塵脫俗的大師傅麵前,卻顯得那樣渺小卑微。
大師傅的聖潔與高尚,讓他自慚形穢,他明白,這樣的大師傅,他是高攀不上的。
江尚書也緊緊盯著大師傅,心中蕩過驚濤駭浪,這一刻,他終於堅信了,大師傅不是人,她就是來渡大眾的菩薩,他為自己對大師傅的小心思感到慚愧。
休之和尚走到楊真真和泉印麵前,深鞠一躬,輕聲道:“妙曲妙詞,妙趣天成,可否傳與貧僧?”
泉印看向楊真真。
楊真真燦然一笑:“佛法無邊,能渡盡渡。貧尼也是從別處拿來的,休之大和尚喜歡,拿去就是。”
這首“春有百花秋有月”是南宋禪僧慧開師傅創作的一首偈詩,大業架空,且在南宋前麵,故人皆不曾聞。
泉印法師宣布:“今日法會,至此完結。”
掌聲雷動中,再次親自主法,引磬聲聲,僧眾誦經諷咒,殊勝莊嚴,法喜充滿。
眾人不肯離去,念著法號,懷著已經成佛的滿足或正在成佛的期待,目送三位大師走下神台。
隻有了無大師心情沉重,他眉頭緊鎖,他覺得大師傅講的每個故事,包括這首看似淡泊卻意境深遠的禪曲,都在指向離去。
每一個音符、每一句話語,都如同沉重的石塊,壓在他的心頭。
他覺得就連這場浩大的法會,都像是一場送別。
自從發現了無大師一瞬的不自然後,江大人的眼睛就沒離開過大師傅和了無,看到會場一片歡聲之中,了無那格格不入的表情,他的心情很是沉重。
了無大師這是看出了什麽?
難道大師傅會遇到什麽不幸?
這個念頭一旦出現,便如同野草般在心中瘋狂生長,他的心不由自主地提了起來。他緊緊地盯著大師傅和了無大師,試圖從他們的神情中找到一絲線索。
但毫無任何指引。
……
楊真真開完法會,一身輕鬆,高高興興去送陳家回城。渾然不知身後的了無大師和江大人已經為她懸夠了心。
回到禪房,她就提出要在覺羅寺住一夜,原因是江大人想和休之和尚手談一局。
皇帝看大師傅要住下,就說自己也覺舟車勞頓,想休息一夜再走。
皇帝此言一出,眾人自然不敢有異議。
於是,一眾人等都留了下來。
晚膳後是自由活動,皇後由宮女陪著,在大殿禮佛,皇上帶著眾大臣一起上山觀景。
楊真真、了無大師和休之和尚也去了山上。
一群高官化身文人墨客,就在山頂對著覺羅寺指點江山,炫起了詩句。
禮部尚書先口占一絕:
覺羅古刹映斜陽,禪意悠悠歲月長。
鍾磬聲中塵念淨,心歸此處韻悠揚。
楊真真聽著,心裏想,最後一句換成“我心安處是吾鄉”,這首詩的境界就上升幾個浮屠了。
工部尚書不甘落後,略沉吟就是一首律詩:
覺羅古寺立青山,暮鼓晨鍾歲月閑。
禪韻悠悠縈碧瓦,佛香嫋嫋繞朱欄。
僧歸晚徑斜陽裏,客至幽庭靜月間。
心向菩提求妙悟,塵囂遠去意闌珊。
戶部尚書也念道:
閑遊古寺覓清幽,覺羅風光入眼眸。
老樹參天遮古徑,新花綻露映禪樓。
僧敲木魚經文誦,客敬檀香夙願求。
日暮餘暉斜照處,梵音伴影韻長留。
眾人圍站在一起,興致勃勃地相互點評,氣氛好不熱鬧。
有人提議讓休之和尚也來一首。
休之和尚並不扭捏,麵帶微笑,從容不迫地點點頭,稍做沉思,緩緩垂下眼眸,輕聲念道:
“覺羅聖地覓禪心,行至半山閉目吟。
雜念拋開天地闊,修行何必問山林。”
話音剛落,眾人紛紛鼓掌叫好,稱讚這首詩充滿了濃濃的禪意。
有的人說從詩句裏仿佛能感受到寧靜致遠、超脫塵世的心境;有人感歎這意境實在是高遠深邃,令人回味無窮。
楊真真也不禁暗誇一聲“真不錯”,心裏想著果然還是這位得道高僧厲害,寥寥四句秒殺眾人。
“江狀元,你也來一首。”幾個大臣異口同聲。
此時此刻的江尚書哪有心思構思詩作,他惴惴不安的心裏根本無暇顧及這些風雅之事。麵對眾人殷切期盼的目光,也不好直接拒絕,隻得隨口敷衍道:
“覺羅古寺隱青山,僧往僧來意態閑。
若問浮生何所欲,尋方淨土了塵緣。”
眾人就歎:“一般,太一般了。完全不是江大人水平。”
楊真真對古人這種文思泉湧佩服到了極點,每日舟車勞頓,案牘勞行,一點不影響出口成章,後人挖空心思的事情他們做起來得心應手。
就聽皇帝道:“大師傅來一首,把江大人比下去。”
小郭,你不寫就讓你的大師傅寫?
腹誹兩句,笑吟吟的也不客氣,隨口奉上四句打油:
暮雲繞塔似仙葩,庭院幽深蝶戀花。
夜色漸臨心愈靜,佛光送我到天涯。
眾人聽了,紛紛讚歎不已,都說比江大人的好。
隻是大師傅的詩落在了無大師耳裏,又是一驚。
這詩還是離去之意啊!
了無大師微微歎了口氣。這口氣就直接掉進了旁邊有心聽到的江大人耳裏。
“一定要抽空找了無大師問個水落石出。”
江大人被心中那找不到由頭的懷疑刺激得忍無可忍。
他可是刑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