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後為鄰
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足斷其臂,
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餌之,及長,與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
殺之。使者見在狼側,並欲殺狼。於時若有神物,投狼於西海之東,落高昌國西北
山。山有洞穴,穴內有平壤茂草,周迥數百裏,四麵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
十男長,外托妻孕,其後各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最賢,遂為君長。故牙門建
狼頭纛,示不忘本也。漸至數百家,經數世,有阿賢設者,率部落出於穴中,臣於
蠕蠕。至大葉護,種類漸強。當魏之末,有伊利可汗,以兵擊鐵勒,大敗之,降五
萬餘家。遂求婚於蠕蠕主。阿那瑰大怒,遣使罵之。伊利斬其使,率眾襲蠕蠕,破
之。卒,弟阿逸可汗立,又破蠕蠕。病且卒,舍其子攝圖,立其弟俟叔稱為木杆可
汗。
或雲突厥本平涼雜胡,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
蠕蠕。世居金山之陽,為蠕蠕鐵工。金山形似兜鍪,俗號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
又曰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七十人,
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阿謗卻等性並愚癡,國遂被滅。泥師都既別感異氣,
能征占風雨。取二妻,雲是夏神、冬神之女。一孕而生四男:其一變為白鴻;其一
國於阿輔水、劍水之間,號為契骨;其一國於處折水;其一居跋斯處折施山,即其
大兒也。山上仍有阿謗步種類,並多寒露,大兒為出火溫養之,鹹得全濟。遂共奉
大兒為主,號為突厥,即納都六設也。都六有十妻,所生子皆以母族姓,阿史那是
其小妻之子也。都六死,十母子內欲擇立一人,乃相率於大樹下,共為約曰:“向
樹跳躍,能最高者,即推立之。”阿史那子年幼而跳最高,諸子遂奉以為主,號阿
賢設。此說雖殊,終狼種也。
其後曰土門,部落稍盛,始至塞上市繒絮,願通中國。西魏大統十一年,周文
帝遣酒泉胡安諾槃陀使焉。其國皆相慶曰:“今大國使至,我國將興也。”十二年,
土門遂遣使獻方物。時鐵勒將伐蠕蠕,土門率所部邀擊破之,盡降其眾五萬餘落。
恃其強盛,乃求婚於蠕蠕主。阿那瑰大怒,使人詈辱之曰:“爾是我鍛奴,何敢發
是言也!”土門亦怒,殺其使者,遂與之絕,而求婚於魏。周文帝許之,十七年六
月,以魏長樂公主妻之。是歲,魏文帝崩,土門遣使來吊,贈馬二百疋。廢帝元年
正月,土門發兵擊蠕蠕,大破之於懷荒北。阿那瑰自殺,其子庵羅辰奔齊,餘眾複
立阿那瑰叔父鄧叔子為主。土門遂自號伊利可汗,猶古之單於也;號其妻為可賀敦,
亦猶古之閼氏也。亦與齊通使往來。
土門死,子科羅立。科羅號乙息記可汗,又破叔子於沃野北賴山。且死,舍其
子攝圖,立其弟俟斤,是為木杆可汗。
俟斤一名燕都,狀貌奇異,麵廣尺餘,其色赤甚,眼若琉璃,剛暴,勇而多知,
務於征伐。乃率兵擊鄧叔子,破之。叔子以其餘燼奔西魏。俟斤又西破嚈噠,東走
契丹,北並契骨,威服塞外諸國。其地,東自遼海以西,至西海,萬裏;南自沙漠
以北,至北海,五六千裏:皆屬焉。抗衡中國,後與魏伐齊,至並州。
其俗:被發左衽,穹廬氈帳,隨逐水草遷徙,以畜牧射獵為事,食肉飲酪,身
衣裘褐。賤老貴壯,寡廉恥,無禮義,猶古之匈奴。其主初立,近侍重臣等輿之以
氈,隨日轉九回,每回臣下皆拜,拜訖乃扶令乘馬,以帛絞其頸,使才不至絕,然
後釋而急問之曰:“你能作幾年可汗?”其主既神情瞀亂,不能詳定多少。臣下等
隨其所言,以驗修短之數。大官有葉護,次設,次特勤,次俟利發,次吐屯發,及
餘小辟,凡二十八等,皆世為之。兵器有角弓、鳴鏑、甲、槊、刀、劍、佩飾則兼
有伏突。旗纛之上,施金狼頭。待衛之士謂之附離,夏言亦狼也。蓋本狼生,誌不
忘舊。善騎射,性殘忍。無文字,其征發兵馬及諸稅雜畜,刻木為數,並一金鏃箭,
蠟封印之,以為信契。候月將滿,轉為寇抄。其刑法:反叛、殺人、及奸人之婦、
盜馬絆者,皆死;婬者,割勢而腰斬之;奸人女者,重責財物,即以其女妻之;鬥
傷人者,隨輕重輸物,傷目者償以女,無女則輸婦財,折支體者輸馬;盜馬及雜物
者,各十餘倍征之。死者,停屍於帳,子孫及親屬男女各殺羊、馬,陳於帳前祭之,
繞帳走馬七匝,詣帳門以刀剺麵且哭,血淚俱流,如此者七度乃止。擇日,取亡者
所乘馬及經服用之物,並屍俱焚之,收其餘灰,待時而葬。春夏死者,候草木黃落;
秋冬死者,候華茂,然後坎而痤之。葬日,親屬設祭及走馬、剺麵如初死之儀。表
為塋,立屋,中圖畫死者形儀,及其生時所戰陣狀,嚐殺一人,則立一石,有致千
百者。又以祭之羊、馬頭,盡懸之於標上。是日也,男女鹹盛服飾,會於葬所,男
有悅愛於女者,歸即遣人聘問,其父母多不違也。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
等妻其後母、世叔母、嫂,唯尊者不得下婬。移徙無常,而各有地分。可汁恆處於
都斤山,牙帳東開,蓋敬日之所出也。每歲率諸貴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
集他人水拜祭天神。於都斤西五百裏有高山迥出,上無草樹、謂為勃登凝梨,夏言
地神也。其書字類胡,而不知年曆,唯以草青為記。男子好樗蒲,女子踏鞠,飲馬
酪取醉,歌呼相對。敬鬼神,信巫覡,重兵死,恥病終,大抵與匈奴同俗。
俟斤部眾既盛,乃遣使請誅鄧叔子等,周文帝許之,收叔子已下三千人,付其
使者,殺之於青門外。三年,俟斤襲擊吐穀渾破之。周明帝二年,俟斤遣使來獻。
保定元年,又遣三輩,貢其方物。時與齊人交爭,戎車歲動,故連結之,以為外援。
初,恭帝時,俟斤許進女於周文帝,契未定而周文崩。尋而俟斤又以他女許武帝,
未及結納,齊人亦遣求婚,俟斤貪其幣厚,將悔之。至是,武帝詔遣涼州刺史楊薦、
武伯王慶等往結之。慶等至,諭以信義,俟斤遂絕齊使而定婚焉。仍請舉國東伐,
於是詔隨公楊忠率眾一萬與突厥伐齊。忠軍度陘嶺,侯斤率騎十萬來會。明年正月,
攻齊主於晉陽,不克,俟斤遂縱兵大掠而還。忠還,言於武帝曰:“突厥甲兵惡,
賞罰輕,首領多而無法令,何謂難製馭?由比者使人妄道其強盛,欲令國家厚其使
者,身往重取其報。朝廷受其虛言,將士望風畏懾。但虜態詐健,而實易與耳。今
以臣觀之,前後使人皆可斬也。”武帝不納。是歲,俟斤複遣使來獻,更請東伐。
詔楊忠率兵出沃野,晉公護趣洛陽以應之。會護戰不利,俟斤引還。五年,詔陳公
純、大司徒宇文貴、神武公竇毅、南安公楊薦往逆女。天和二年,俊斤又遣使來獻。
陳公純等至,俟斤複貳於齊。會有雷風變,乃許純等以後歸。四年,又遣使貢獻。
俟斤死,複舍其子大邏便而立其弟,是為他缽可汗。他缽以攝圖為爾伏可汗,
統其東麵;又以其弟褥但可汗為步離可汗,居西方。自俟斤以來,其國富強,有淩
轢中夏之誌。朝廷既與之和親,歲給繒絮、錦彩十萬段。突厥在京師者,又待以優
禮,衣錦食肉,常以千數。齊人懼其寇掠,亦傾府藏以給之。他缽彌複驕傲,仍令
其徒屬曰:“但使我在南兩個兒孝順,何憂無物邪?”齊有沙門惠琳,掠入突厥中,
因謂他缽曰:“齊國強富,皆為有佛法。”遂說以因緣果報之理。他缽聞而信之,
建一伽藍,遣使聘齊,求《淨名》、《涅槃》、《華嚴》等經,並《十誦律》。他
缽亦躬自齋戒,繞塔行道,恨不生內地。建德二年,他缽遣使獻馬。及齊滅,齊定
州刺史、範陽王高紹義自馬邑奔之。他缽立紹義為齊帝,召集所部,雲為之複仇。
宣政元年四月,他缽遂入寇幽州。柱國劉雄拒戰,兵敗死之。武帝親總六軍,將北
伐,會帝崩,乃班師。是冬,他缽複寇邊,圍酒泉,大掠而去。大象元年,他缽複
請和親,帝策趙王招女為千金公主以嫁之,並遣執紹義送闕。他缽不許,仍寇並州。
二年,始遣使奉獻,且迎公主為親,而紹義尚留不遣。帝又令賀若誼往諭之,始送
紹義。
他缽病且卒,謂其子庵邏曰:“吾聞親莫過於父子。吾兄不親其子,委位於我,
我死,汝當避大邏便。”及卒,國中將立大邏便,以其母賤,眾不服。庵邏實貴,
突厥素重之。攝圖最後至,謂國中曰:“若立庵邏者,我當率兄弟以事之;如立大
邏便,我必守境,利刃長矛以相待。”攝圖長而且雄,國人莫敢拒,竟立庵邏為嗣。
大邏便不得立,心不服庵邏,每遣人詈辱之。庵邏不能製,因以國讓攝圖。國中相
與議曰:“四可汗子,攝圖最賢。”因迎立之,號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一
號沙缽略,居都斤山。庵邏降居獨洛水,稱第三可汗。大邏便乃謂沙缽略曰:“我
與爾俱可汗子,各承父後,爾今極尊,我獨無位,何也?”沙缽略患之,以為阿波
可汗,還領所部。
沙缽略勇而得眾,北夷皆歸附之。隋文帝受禪,待之甚薄,北夷大怨。會營州
刺史高寶寧作亂,沙缽略與之合軍,攻陷臨渝鎮。上敕緣邊修保鄣,峻長城,以備
之。沙缽略妻,周千金公主,傷宗祀絕滅,由是悉眾來寇,控弦士四十萬。上令柱
國馮昱屯乙弗泊,蘭州總管叱李崇屯幽州,達奚長儒據周槃,皆為虜敗。於是縱兵
自木硤、石門兩道來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鹹盡。
天子震怒,下詔曰:
往者周、齊抗衡,分割諸夏,突厥之虜,俱通二國。周人東慮,恐齊好之深;
齊氏西虞,懼周交之厚。各謂慮意輕重,國遂安危。非徒並有大敵之憂,思減一邊
之防。竭生靈之力,供其來往,傾府庫之財,棄於沙漠。華夏之地,實為勞擾。朕
受天明命,子育萬方,湣臣下之勞,除既往之弊。回入賊之物,加賜將士;息在路
之人,務於耕織。凶醜愚暗,未知深旨,將大定之日,比戰國之時,乘昔世之驕,
結今時之恨。近者,盡其巢窟,俱犯北邊,而遠鎮偏師,逢而摧翦,未及南上,遽
已奔北。
且彼渠師,其數凡五,昆季爭長,父叔相猜,世行暴虐,家法殘忍。東夷諸國,
盡挾私讎;西戎群長,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骨之徒,切齒磨牙,常伺其後。達
頭前攻酒泉,於闐、波斯、揖怛三國,一時即叛;沙缽略近趣周槃,其部內薄甭、
東紇羅尋亦翻動。往年利稽察大為高麗、靺鞨所破,沙毗設又為紇支可汗所殺。與
其為鄰,皆願誅剿,部落之下,盡異純人。千種萬類,仇敵怨偶,泣血拊心,銜悲
積恨。圓首方足,皆人類也,有一於此,更切朕懷。彼地咎征妖作,將年一紀。乃
獸為人語,人作神言,雲其國亡,訖而不見。每冬雷震,觸地火生。種類資給,唯
藉水草,去歲四時,竟無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燒盡,饑疫死亡,人畜相半。舊居
之地,赤土無依,遷徙漠南,偷存晷刻。斯蓋上天所忿,驅就齊斧,幽明合契,今
也其時。
故選將練兵,贏糧聚甲,義士奮發,壯夫肆憤,願取名王之首,思撻單於之背。
此則王恢所說,其猶射癰,何敵能當,何遠不克。但皇王舊跡,北止幽都,荒遐之
表,文軌所棄,得其地不可而居,得其人不忍皆殺。無勞兵革,遠規溟海。普告海
內,知朕意焉。
於是河間王弘、上柱國豆盧績、竇榮定、左仆射高熲、右仆射虞慶則並為元帥,
出塞擊之。沙缽略率阿波、貪汗二可汗來拒戰,皆敗走。時虜饑不能得食,粉骨為
糧,又多災疫,死者極眾。
既而沙缽略以阿波驍悍,忌之,因其先歸,襲擊其部,大破之,殺阿波母。阿
波還無所歸,西奔達頭可汗。達頭者,名玷厥,沙缽略之從父也,舊為西麵可汗。
既而大怒,遣阿波率兵而東,其部落歸之者將十萬騎,遂與沙缽略相攻。又有貪汗
可汗,素睦於阿波,沙缽略奪其眾而廢之,貪汗亡奔達頭。沙缽略從弟地勤察,別
統部落,與沙缽略有隙,複以眾叛歸阿波。連兵不已,各遣使詣闕,請和求援,上
皆不許。
會千金公主上書,請為一子之例,文帝遣開府徐平和使於沙缽略。晉王廣時鎮
並州,請因其釁乘之,上不許。沙缽略遣使致書曰:“辰年九月十日,從天生大突
厥天下賢聖天子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致書大隋皇帝:使人開府徐平和至,辱
告言語,具聞也。皇帝是婦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兒例,兩境雖殊,情義是
一。今重疊親舊,子子孫孫,乃至萬世不斷。上天為證,終不違負。此國所有羊、
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繒彩,都是此物。彼此不異也。”文帝報書曰:“大隋天
子貽書大突厥伊利俱盧設莫何沙缽略可汗:得書,知大有好心向此也。既是沙缽略
婦翁,今日看沙缽略共兒子不異。既以親舊厚意,常使之外,今特別遣大臣虞慶則
往彼看女,複看沙缽略也。”沙缽略陳兵列其寶物,坐見慶則,稱病不能起,且曰:
“我伯父以來,不向人拜。”慶則責而喻之。千金公主私謂慶則曰:“可汗豺狼性,
過與爭,將齧人。”長孫晟說諭之,攝圖屈,乃頓顙受璽書,以戴於首。既而大慚,
其群下因相聚慟哭。慶則又遣稱臣,沙缽略謂其屬曰:“何名為臣?”報曰:“隋
國臣,猶此稱奴。”沙缽略曰:“得作大隋天子奴,虞仆射之力也。”贈慶則馬千
匹,並以從妹妻之。
時沙缽略既為達頭所困,又東畏契丹,遣使告急,請將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
川內。有詔許之。晉王廣以兵援之,給以衣食,賜以車服、鼓吹。沙缽略因西擊阿
波,破擒之。而阿拔國部落乘虛掠其妻子。官軍為擊阿拔,敗之,所獲悉與沙缽略。
沙缽略大喜,乃立約,以磧為界。因上表曰:“大突厥伊利俱盧設始波羅莫何可汗
臣攝圖言:大使、尚書右仆射虞慶則至,伏奉詔書,兼宣慈旨,仰惟恩信之著,愈
久愈明,徒知負荷,不能答謝。突厥自天置以來,五十餘載,保有沙漠,自王蕃隅,
地過萬裏,士馬億數,恆力兼戎夷,抗禮華夏,在於戎狄,莫與為大。頃者,氣候
清和,風雪順序,意以華夏其有大聖興焉。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豈敢阻兵恃險,
偷竊名號?今便感慕淳風,歸心有道。雖複南瞻魏闕,山川悠遠,北麵之禮不敢廢。
當令侍子入朝,神馬歲貢,朝夕恭承,惟命是親。謹遣第七兒臣窟合真等奉表以聞。”
文帝下詔曰:“沙缽略往雖與和,猶是二國,今作君臣,便成一體。已敕有司,肅
告郊廟,宜傳播天下,鹹使知聞。”自是詔答諸事,並不稱其名以異之。其妻可賀
敦周千金公主,賜姓楊氏,編之屬籍,改封大義公主。策拜窟合真為柱國,封安國
公,宴於內殿,引見皇後,賞勞甚厚。沙缽略大悅。於是,歲時貢獻不絕。
七年正月,沙缽略遣其子入貢方物。因請獵於恆、代之間,詔許之,仍遣使人,
賜其酒食。沙缽略率部落再拜受賜。沙缽略一日手殺鹿十八頭,齎尾舌以獻。還至
紫河鎮,其牙帳為火所燒,沙缽略惡之,月餘而卒。上為之廢朝三日,遣太常吊祭
焉,贈物五千段。
初,攝圖以其子雍虞閭性懦,遣令立其弟葉護處羅侯。雍虞閭遣使迎處羅侯,
將立之,處羅侯曰:“我突厥自木杆可汗來,多以弟代兄,以庶奪嫡,失先祖之法,
不相敬畏。汝當嗣位,我不憚拜汝也。”雍虞閭又遣使謂處羅侯曰:“叔與我父,
共根連體,我是枝葉,寧有我作主,令根本反同枝葉?願叔勿疑。”相讓者五六,
處羅侯竟立,是為葉護。遣使上表言狀,上賜之鼓吹、幡旗。處羅侯長頤僂背,眉
目疏朗,勇而有謀。以隋所賜旗鼓,西征阿波,敵人以為得隋兵所助,多來降附,
遂擒阿波。既而上書,請阿波死生之命。上下其議,左仆射高熲進曰:“骨肉相殘,
教之蠹也,宜存養以示寬大。”上曰:“善。”熲因奉觴進曰:“自軒轅以來,獯
粥多為邊患。今遠窮北海,皆為臣妾,此之盛事,振古未聞。臣敢再拜上壽。”
後處羅侯又西征,中流矢卒,其眾奉雍虞閭為主,是為頡伽施多那都藍可汗。
雍虞閭遣使詣闕,賜物三千段,每歲遣使朝貢。時有流人楊欽,亡入突厥中,謬雲
彭國公劉昶與宇文氏謀反,令大義公主發兵擾邊。都藍執欽以聞,並貢勃布、魚膠。
其弟欽羽設部落強盛,都藍忌而擊之,斬首於陣。其年,遣其母弟褥但特勤獻於闐
玉杖,上拜褥但為柱國、康國公。明年,突厥部落大人相率遣使貢馬萬匹,羊二萬
口,駝、牛各五百頭。尋遣請緣邊置市,與中國貿易,詔許之。
平陳後,上以陳叔寶屏風賜大義公主,主心恆不平,因書屏風為詩,敘陳亡以
自寄曰:“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榮華實難守,池台終自平。富貴今安在?空
事寫丹青。杯酒恆無樂,弦歌詎有聲?餘本皇家子,飄流入虜庭,一朝睹成敗,懷
抱忽縱橫。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唯有《昭君曲》,偏傷遠嫁情。”上聞惡之,
禮賜益薄。公主複與西突厥泥利可汗連結,上恐其為變,將圖之。會主與所從胡私
通,因發其事,下詔廢之。恐都藍不從,遣奇章公牛弘將美妓四人以啖之。時沙缽
略子曰染幹,號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上令裴矩謂曰:“當殺大義公主方
許婚。”突利以為然,複譖之。都藍因發怒,遂殺公主於帳。
都藍因與突利可汗有隙,數相征伐,上和解之,各引兵去。十七年,突利遣使
來逆女,上舍之太常,教習六禮,妻以宗女安義公主。上欲離間北狄,故特厚其禮,
遣牛弘、蘇威、斛律孝卿相繼為使。突厥前後遣使入朝,三百七十輩。突利本居北
方,以尚主故,南徙度斤舊鎮,錫賚優厚。雍虞閭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
幹!”於是朝貢遂絕,數為邊患。
十八年,詔蜀王秀出靈州道擊之。明年,又遣漢王諒為元帥,左仆射高熲率將
軍王察、上柱國趙仲卿並出朔州道,右仆射楊素率柱國李徹、韓僧壽出靈州道,上
柱國燕榮出幽州,以擊之。雍虞閭與玷厥舉兵攻染幹,盡殺其兄弟子女,遂渡河入
蔚州。染幹夜以五騎與隋使長孫晟歸朝。上令染幹與雍虞閭使者因頭特勤相辯詰,
染幹辭直,上乃厚待之。雍虞閭弟都速六棄其妻子,與突利歸朝。上嘉之,敕染幹
與都速六樗蒱,稍稍輸以寶物,用歸其心。六月,高熲、楊素擊玷厥,大破之。拜
染幹為意利珍豆啟人可汗,華言意智健也。啟人上表謝恩。上於朔州築大利城以居
之。時安義公主以卒,上以宗女義城公主妻之。部落歸者甚眾。雍虞閭又擊之,上
複令入塞。雍虞閭侵掠不已,遂遷於河南,在夏、勝二州間,發徒掘塹數百裏,東
西距河,盡為啟人畜牧地。
於是遣越國公楊素出靈州,行軍總管韓僧壽出慶州,太平公史萬歲出燕州,大
將軍姚辯出河州,以擊都藍。師未出塞,而都藍為其麾下所殺,達頭自立為步伽可
汗,其國大亂。遣太平公史萬歲出朔州以擊之,遇達頭於大斤山,虜不戰而遁。尋
遣其子侯利伐徒磧東攻啟人,上又發兵助啟人守要路,侯利伐退走入磧。啟人上表
陳謝曰:“大隋聖人莫緣可汗憐養,百姓蒙恩,赤心歸服,或南入長城,或住白道。
染幹如枯木重起枝葉,枯骨重生皮肉,千世萬世,長與大隋典羊、馬也。”
仁壽元年,代州總管韓洪為虜敗於恆安,詔楊素為雲州道行軍元帥,率啟人北
征。斛薛等諸姓初附於啟人,至是而叛。素軍河北,逢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渡,
掠啟人男女雜畜而去,素率上大將軍梁默追之,大破俟斤,悉得人畜以歸啟人。素
又遣柱國張定和、領軍大將軍劉升別路邀擊,並多斬獲而還。兵既渡河,賊複掠啟
人部落,素率驃騎範貴於窟結穀東南複破之。
是歲,泥利可汗及葉護俱被鐵勒所敗,步迦尋亦大亂。奚、雪五部內徙,步伽
奔吐穀渾,啟人遂有其眾,遣使朝貢。
大業三年,煬帝幸榆林,啟人及義城公主來朝行宮,前後獻馬三千匹。帝大悅,
賜帛萬三千段。啟人及義城公主上表曰:“已前聖人先帝莫緣可汗存日,憐臣,賜
臣安義公主,臣種末為聖人先帝憐養。臣兄弟妒惡,相共殺臣。臣當時無處去,向
上看隻見天,下看隻見地,實憶聖人先帝言語,投命去來。聖人先帝見臣,大憐臣
死命,養活勝於往前,遣臣作大可汗坐著也。突厥百姓死者以外,還聚集作百姓也。
至尊今還如聖人先帝於天下四方坐也,還養活臣及突厥百姓,實無少短。至尊憐臣
時,乞依大國,服飾法用一同華夏。帝下其議,公卿請依所奏,帝以為不可。乃詔
曰:“君子教人,不求變俗,何必化諸削衽,縻以長纓?”乃璽書答啟人,以為磧
北未靜,猶複征戰,但使存心孝順,何必改衣服也。帝法駕禦千人大帳,享啟人及
其部落酋長三千五百人,賜物二千段,其下各有差。複下詔褒寵之,賜路車、乘馬、
鼓吹、幡旗,讚拜不名,位在諸侯王上。帝親巡雲中,溯金河而東,北幸啟人所居。
啟人奉觴上壽,跪伏甚恭。帝大悅,賦詩曰:“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輦回,氈帳望
風舉,穹廬向日開。呼韓頓顙至,屠耆接踵來,索辮擎膻肉,韋韌獻酒杯。何如漢
天子,空上單於台?”帝賜啟人及主金甕各一,及衣服、被褥、錦彩;特勤以下各
有差。
先是,高麗私通使啟人所,啟人不敢隱境外之交,是日,持高麗使見。敕令牛
弘宣旨謂曰:“朕以啟人誠長奉國,故親至其所。明年當往涿郡。爾回日,語高麗
主,宜早來朝。”使人甚懼。啟人乃扈從入塞至定襄,詔令歸蕃。明年,朝於東都,
禮賜益厚。是歲,疾終,上為廢朝三日。
其子吐吉立,是為始畢可汗。表續尚公主,詔從其俗。十一年,來朝於東都。
其年,車駕避暑汾陽宮。八月,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援兵方至,始畢
引去。由是朝貢遂絕。明年,複寇馬邑,唐公擊走之。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
數,遂大強盛。迎蕭後置於定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
高開道之徒,雖僭尊號,皆稱臣,受其可汗之號,使者往來,相望於道。
西突厥者,木杆可汗之子大邏便也。與沙缽略有隙,因分為二,漸以強盛。東
拒都斤,西至龜茲,鐵勒、伊吾及西域諸胡悉附之。大邏便為處邏侯所執,其國立
鞅素特勤之子,是為泥利可汗。卒,子達漫立,號泥撅處羅可汗。其母向氏,本中
國人,生達漫而泥利卒,向氏又嫁其弟婆實特勤。開皇末,婆實共向氏入朝,遇達
頭之亂,遂留京師,每舍之鴻臚寺。處羅可汗居無恆處,終多在烏孫故地。複立二
小可汗,分統所部,一在石國北,以製諸胡國;一居龜茲北,其地名應娑。官有俟
發、閻洪達,以評議國事,自餘與東國同。每五月、八月,聚祭神,歲使重臣向其
先世所居之窟致祭焉。
當大業初,處羅可汗撫禦無道,其國多叛,與鐵勒屢相攻,大為鐵勒所敗。時
黃門侍郎裴矩在敦煌引致西域,聞其國亂,複知處羅思其母氏,因奏之。煬帝遣司
朝謁者崔君肅齎書慰諭之。處羅甚踞,受詔不肯起。君肅謂處羅曰:“突厥本一國
也,中分為二,自相仇敵,每歲交兵,積十年而莫能相滅者,明知啟人與處羅國其
勢敵耳。今啟人舉其部落,兵且百萬,入臣天子,甚有丹誠者,何也?但以切恨可
汗而不能獨製,故卑事天子以借漢兵,連二大國,欲滅可汗耳。百官兆庶鹹請許之,
天子弗違,師出有日矣。顧可汗母向氏,本中國人,歸在京師,處於賓館,聞天子
之詔,懼可汗之滅,旦夕守闕,哭甚悲哀,是以天子憐焉,為其輟策。向夫人又匍
匐謝罪,因請發使以召可汗,令入內屬,乞加恩禮,同於啟人。天子從之,遣使到
此。可汗若稱籓拜詔,國乃永安,而母得延壽;不然者,則向夫人為誑天子,必當
取戮而傳首虜庭。發大隋之兵,資北蕃之眾,左提右挈,以擊可汗,死亡則無日矣!
奈何惜兩拜之禮,剿慈母之命,吝一句稱臣,喪匈奴之國也?”處羅聞之,瞿然而
起,流涕再拜,跪受詔書。
君肅又說處羅曰:“啟人內附,先帝嘉之,賞賜極厚,故致兵強國富。今可汗
後附,與之爭寵,須深結於天子,自表至誠。既以遠道,未得朝覲,宜立一功,以
明臣節。”處羅曰:“如何?”君肅曰:“吐穀渾者,啟人少子莫賀咄設之母家也。
今天子又以義城公主妻於啟人,畏天子之威,而與之絕。吐穀渾亦因憾漢,職貢不
修。可汗若請誅之,天子必許。漢擊其內,可汗攻其外,破之必矣。然後自入朝,
道路無阻,因見老母,不亦可乎?”處羅大喜,遂遣使朝貢。
帝將四狩,六年,遣侍禦史韋節召處羅,令與車駕會於大鬥拔穀。其國人不從,
處羅謝使者,辭以他故。帝大怒,無如之何。適會其酋長射匱遣使來求婚,裴矩奏
曰:“處羅不朝,恃強大耳。臣請以計弱之,分裂其國,即易製也。射匱者,都六
之子,達頭之孫,世為可汗,君臨西麵。今聞其失職,附隸於處羅,故遣使來以結
援。願厚禮其使,拜為大可汗,則突厥勢分,兩從我矣。”帝曰:“公言是也。”
因遣裴矩,朝夕至館,微諷喻之。帝於仁風殿召其使者,言處羅不順之意,稱射匱
有好心,吾將立為大可汗,令發兵誅處羅,然後當為婚也。取桃竹白羽箭一枚以賜
射匱,因謂之曰:“此事宜速,使疾如箭也。”使者返,路經處羅。愛其箭,將留
之,使者譎而得免。射匱聞而大喜,興兵襲之,處羅大敗,棄妻子,將左右數千騎
東走。在路又被劫掠,遁於高昌,車保時羅漫山。高昌王麹伯雅上狀,帝遣裴矩將
向氏親要左右,馳至玉門關晉昌城。矩遣向氏使詣處羅所,論朝廷弘養之義,丁寧
曉喻之。遂入朝,然每有怏怏之色。
以七年冬,處羅朝於臨朔宮。帝享之,處羅稽首謝曰:“臣總西麵諸蕃,不得
早來朝拜,今參見遲晚,罪責極深。臣心裏悚懼,不能盡道。”帝曰:“往者與突
厥遞相侵擾,不得安居。今四海既清,與一家無異,朕皆欲存養,使遂性靈。譬如
上天,止有一個日照臨,莫不寧帖;若有兩個、三個日,萬物何以得安?比者,亦
知處羅總攝事繁,不得早來相見。今日見處羅,懷抱豁然歡喜。處羅亦當豁然,不
煩在意。”明年元會,處羅上壽曰:“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
汗。今是大日,願聖人可汗千歲、萬歲,常如今日也。”詔留其羸弱萬餘口,令其
弟達度闕設牧畜會寧郡。處羅從征高麗,號為曷薩那可汗,賞賜甚厚。
十年正月,以信義公主嫁焉,賜錦彩,袍千具、彩萬匹。帝將複其故地,以遼
東之役,故未遑也。每從行幸。江都之亂,隨化及至河北。化及將敗,奔歸京師,
為北蕃突厥所害。
鐵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種類最多,自西海之東依山據穀,往往不絕。獨
洛河北,有仆骨、同羅、韋紇、拔也古、覆羅,並號俟斤,蒙陳、吐如紇、斯結、
渾、斛薛等諸姓,勝兵可二萬。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則有契弊、薄落職、
乙至、蘇婆、那曷、烏護、紇骨、也至、於尼護等,勝兵可二萬。金山西南,
有薛延阤、至勒兒、十盤、達契等,一萬餘兵。康國北,傍阿得水,則有訶至、
曷截、撥忽、比幹、具海、曷北悉、何嵯蘇、拔也末、謁達等,有三萬許兵。得嶷
海東西,有蘇路羯、三素咽、篾促、薩忽等諸姓,八千餘。拂菻東,則有恩屈、阿
蘭、北褥、九離、伏嗢昏等,近二萬人。北海南,則都波等。雖姓氏各別,總謂為
鐵勒。並無君長,分屬東西兩突厥。居無恆所,隨水草流移。人性凶忍,善於騎射,
貪婪尤甚,以寇抄為生。近西邊者,頗為藝植,多牛而少馬。
自突厥有國,東西征討,皆資其用,以製北荒。開皇末,晉王廣北征,納啟人,
破步迦可汗,鐵勒於是分散。大業元年,突厥處羅可汗擊鐵勒諸部,厚稅斂其物,
又猜忌薛延陀等,恐為變,遂集其魁帥數百人,盡誅之。由是一時反叛,拒處羅。
遂立俟利發、俟斤契弊歌楞為易勿真莫何可汗,居貪汗山;複立薛延陀內俟斤子也
至為小可汗。處羅既敗,莫何可汗始大。莫何勇毅絕倫,甚得眾心,為鄰國所憚,
伊吾、高昌、焉耆諸國悉附之。
其俗大抵與突厥同。唯丈夫婚畢,便就妻家,待產乳男女,然後歸舍;死者埋
殯之:此其異也。大業三年,遣使貢方物,自是不絕雲。
論曰:四夷之為中國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種落實繁,迭雄邊塞,年代遐
邈,非一時也。五帝之世,則有獯鬻焉;其在三代,則獫狁焉;逮乎兩漢,則匈奴
焉;當塗、典午,則烏丸、鮮卑焉;後魏及周,則蠕蠕、突厥。此其酋豪相繼,互
為君長者也。皆以畜牧為業,侵抄為資,倏來忽往,雲飛鳥集。智謀之士,議和親
於廟堂之上;折衝之臣,論奮擊於塞垣之下。然事無恆規,權無定勢,親疏因其強
弱,服叛在其盛衰,衰則款塞頓顙,盛則率兵寇掠。屈伸異態。強弱相反。正朔所
不及,冠帶所不加。唯利是視,不顧盟誓,至於莫相救護,驕黠憑陵。和親結約之
謀,行師用兵之事,前史論之備矣,故不詳而究焉。
及蠕蠕衰微,突厥始大,至於木杆,遂雄朔野。東極東胡舊境,西盡烏孫之地,
彎弓數十萬,列處於代陰,南向以臨周、齊。二國莫之能抗,爭請盟好,求結和親。
乃與周合從,終亡齊國。隋文遷鼎,厥徒孔熾,負其眾力,將蹈秦郊。內自相圖,
遂以乖亂,達頭可汗遠遁,啟人願保塞下。於是推亡固存,返其舊地,追討餘燼,
部眾遂強,卒於仁壽,不侵不叛。暨乎始畢,未虧臣禮。煬帝撫之非道,始有雁門
之圍,俄屬群盜並與,於此浸以雄盛。豪傑雖建名號,莫不請好息人。於是分置官
司,總統中國,子女玉帛,相繼於道,使者之車,往來結轍。自古蕃夷驕僭,未有
若斯之甚也。
及聖哲應期,掃除氛祲。暗於時變,猶懷抵拒,率其群醜,屢隳亭鄣,殘敗我
雲、代,搖蕩我太原,肆掠於涇陽,飲馬於渭汭。太宗文皇帝奇謀內運,神機密動,
遂使百世不羈之虜,一舉而滅。瀚海龍庭之地,盡為九州;幽都窮發之鄉,隸於編
戶。實帝皇所不及,書契所未聞。由此言之,雖天道有盛衰,亦人事之工拙也。加
以為而弗恃,有而弗居,類天地之含容,同陰陽之化育,斯乃大道之行也,固無得
而稱焉。
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足斷其臂,
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餌之,及長,與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
殺之。使者見在狼側,並欲殺狼。於時若有神物,投狼於西海之東,落高昌國西北
山。山有洞穴,穴內有平壤茂草,周迥數百裏,四麵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
十男長,外托妻孕,其後各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最賢,遂為君長。故牙門建
狼頭纛,示不忘本也。漸至數百家,經數世,有阿賢設者,率部落出於穴中,臣於
蠕蠕。至大葉護,種類漸強。當魏之末,有伊利可汗,以兵擊鐵勒,大敗之,降五
萬餘家。遂求婚於蠕蠕主。阿那瑰大怒,遣使罵之。伊利斬其使,率眾襲蠕蠕,破
之。卒,弟阿逸可汗立,又破蠕蠕。病且卒,舍其子攝圖,立其弟俟叔稱為木杆可
汗。
或雲突厥本平涼雜胡,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
蠕蠕。世居金山之陽,為蠕蠕鐵工。金山形似兜鍪,俗號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
又曰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七十人,
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阿謗卻等性並愚癡,國遂被滅。泥師都既別感異氣,
能征占風雨。取二妻,雲是夏神、冬神之女。一孕而生四男:其一變為白鴻;其一
國於阿輔水、劍水之間,號為契骨;其一國於處折水;其一居跋斯處折施山,即其
大兒也。山上仍有阿謗步種類,並多寒露,大兒為出火溫養之,鹹得全濟。遂共奉
大兒為主,號為突厥,即納都六設也。都六有十妻,所生子皆以母族姓,阿史那是
其小妻之子也。都六死,十母子內欲擇立一人,乃相率於大樹下,共為約曰:“向
樹跳躍,能最高者,即推立之。”阿史那子年幼而跳最高,諸子遂奉以為主,號阿
賢設。此說雖殊,終狼種也。
其後曰土門,部落稍盛,始至塞上市繒絮,願通中國。西魏大統十一年,周文
帝遣酒泉胡安諾槃陀使焉。其國皆相慶曰:“今大國使至,我國將興也。”十二年,
土門遂遣使獻方物。時鐵勒將伐蠕蠕,土門率所部邀擊破之,盡降其眾五萬餘落。
恃其強盛,乃求婚於蠕蠕主。阿那瑰大怒,使人詈辱之曰:“爾是我鍛奴,何敢發
是言也!”土門亦怒,殺其使者,遂與之絕,而求婚於魏。周文帝許之,十七年六
月,以魏長樂公主妻之。是歲,魏文帝崩,土門遣使來吊,贈馬二百疋。廢帝元年
正月,土門發兵擊蠕蠕,大破之於懷荒北。阿那瑰自殺,其子庵羅辰奔齊,餘眾複
立阿那瑰叔父鄧叔子為主。土門遂自號伊利可汗,猶古之單於也;號其妻為可賀敦,
亦猶古之閼氏也。亦與齊通使往來。
土門死,子科羅立。科羅號乙息記可汗,又破叔子於沃野北賴山。且死,舍其
子攝圖,立其弟俟斤,是為木杆可汗。
俟斤一名燕都,狀貌奇異,麵廣尺餘,其色赤甚,眼若琉璃,剛暴,勇而多知,
務於征伐。乃率兵擊鄧叔子,破之。叔子以其餘燼奔西魏。俟斤又西破嚈噠,東走
契丹,北並契骨,威服塞外諸國。其地,東自遼海以西,至西海,萬裏;南自沙漠
以北,至北海,五六千裏:皆屬焉。抗衡中國,後與魏伐齊,至並州。
其俗:被發左衽,穹廬氈帳,隨逐水草遷徙,以畜牧射獵為事,食肉飲酪,身
衣裘褐。賤老貴壯,寡廉恥,無禮義,猶古之匈奴。其主初立,近侍重臣等輿之以
氈,隨日轉九回,每回臣下皆拜,拜訖乃扶令乘馬,以帛絞其頸,使才不至絕,然
後釋而急問之曰:“你能作幾年可汗?”其主既神情瞀亂,不能詳定多少。臣下等
隨其所言,以驗修短之數。大官有葉護,次設,次特勤,次俟利發,次吐屯發,及
餘小辟,凡二十八等,皆世為之。兵器有角弓、鳴鏑、甲、槊、刀、劍、佩飾則兼
有伏突。旗纛之上,施金狼頭。待衛之士謂之附離,夏言亦狼也。蓋本狼生,誌不
忘舊。善騎射,性殘忍。無文字,其征發兵馬及諸稅雜畜,刻木為數,並一金鏃箭,
蠟封印之,以為信契。候月將滿,轉為寇抄。其刑法:反叛、殺人、及奸人之婦、
盜馬絆者,皆死;婬者,割勢而腰斬之;奸人女者,重責財物,即以其女妻之;鬥
傷人者,隨輕重輸物,傷目者償以女,無女則輸婦財,折支體者輸馬;盜馬及雜物
者,各十餘倍征之。死者,停屍於帳,子孫及親屬男女各殺羊、馬,陳於帳前祭之,
繞帳走馬七匝,詣帳門以刀剺麵且哭,血淚俱流,如此者七度乃止。擇日,取亡者
所乘馬及經服用之物,並屍俱焚之,收其餘灰,待時而葬。春夏死者,候草木黃落;
秋冬死者,候華茂,然後坎而痤之。葬日,親屬設祭及走馬、剺麵如初死之儀。表
為塋,立屋,中圖畫死者形儀,及其生時所戰陣狀,嚐殺一人,則立一石,有致千
百者。又以祭之羊、馬頭,盡懸之於標上。是日也,男女鹹盛服飾,會於葬所,男
有悅愛於女者,歸即遣人聘問,其父母多不違也。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
等妻其後母、世叔母、嫂,唯尊者不得下婬。移徙無常,而各有地分。可汁恆處於
都斤山,牙帳東開,蓋敬日之所出也。每歲率諸貴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
集他人水拜祭天神。於都斤西五百裏有高山迥出,上無草樹、謂為勃登凝梨,夏言
地神也。其書字類胡,而不知年曆,唯以草青為記。男子好樗蒲,女子踏鞠,飲馬
酪取醉,歌呼相對。敬鬼神,信巫覡,重兵死,恥病終,大抵與匈奴同俗。
俟斤部眾既盛,乃遣使請誅鄧叔子等,周文帝許之,收叔子已下三千人,付其
使者,殺之於青門外。三年,俟斤襲擊吐穀渾破之。周明帝二年,俟斤遣使來獻。
保定元年,又遣三輩,貢其方物。時與齊人交爭,戎車歲動,故連結之,以為外援。
初,恭帝時,俟斤許進女於周文帝,契未定而周文崩。尋而俟斤又以他女許武帝,
未及結納,齊人亦遣求婚,俟斤貪其幣厚,將悔之。至是,武帝詔遣涼州刺史楊薦、
武伯王慶等往結之。慶等至,諭以信義,俟斤遂絕齊使而定婚焉。仍請舉國東伐,
於是詔隨公楊忠率眾一萬與突厥伐齊。忠軍度陘嶺,侯斤率騎十萬來會。明年正月,
攻齊主於晉陽,不克,俟斤遂縱兵大掠而還。忠還,言於武帝曰:“突厥甲兵惡,
賞罰輕,首領多而無法令,何謂難製馭?由比者使人妄道其強盛,欲令國家厚其使
者,身往重取其報。朝廷受其虛言,將士望風畏懾。但虜態詐健,而實易與耳。今
以臣觀之,前後使人皆可斬也。”武帝不納。是歲,俟斤複遣使來獻,更請東伐。
詔楊忠率兵出沃野,晉公護趣洛陽以應之。會護戰不利,俟斤引還。五年,詔陳公
純、大司徒宇文貴、神武公竇毅、南安公楊薦往逆女。天和二年,俊斤又遣使來獻。
陳公純等至,俟斤複貳於齊。會有雷風變,乃許純等以後歸。四年,又遣使貢獻。
俟斤死,複舍其子大邏便而立其弟,是為他缽可汗。他缽以攝圖為爾伏可汗,
統其東麵;又以其弟褥但可汗為步離可汗,居西方。自俟斤以來,其國富強,有淩
轢中夏之誌。朝廷既與之和親,歲給繒絮、錦彩十萬段。突厥在京師者,又待以優
禮,衣錦食肉,常以千數。齊人懼其寇掠,亦傾府藏以給之。他缽彌複驕傲,仍令
其徒屬曰:“但使我在南兩個兒孝順,何憂無物邪?”齊有沙門惠琳,掠入突厥中,
因謂他缽曰:“齊國強富,皆為有佛法。”遂說以因緣果報之理。他缽聞而信之,
建一伽藍,遣使聘齊,求《淨名》、《涅槃》、《華嚴》等經,並《十誦律》。他
缽亦躬自齋戒,繞塔行道,恨不生內地。建德二年,他缽遣使獻馬。及齊滅,齊定
州刺史、範陽王高紹義自馬邑奔之。他缽立紹義為齊帝,召集所部,雲為之複仇。
宣政元年四月,他缽遂入寇幽州。柱國劉雄拒戰,兵敗死之。武帝親總六軍,將北
伐,會帝崩,乃班師。是冬,他缽複寇邊,圍酒泉,大掠而去。大象元年,他缽複
請和親,帝策趙王招女為千金公主以嫁之,並遣執紹義送闕。他缽不許,仍寇並州。
二年,始遣使奉獻,且迎公主為親,而紹義尚留不遣。帝又令賀若誼往諭之,始送
紹義。
他缽病且卒,謂其子庵邏曰:“吾聞親莫過於父子。吾兄不親其子,委位於我,
我死,汝當避大邏便。”及卒,國中將立大邏便,以其母賤,眾不服。庵邏實貴,
突厥素重之。攝圖最後至,謂國中曰:“若立庵邏者,我當率兄弟以事之;如立大
邏便,我必守境,利刃長矛以相待。”攝圖長而且雄,國人莫敢拒,竟立庵邏為嗣。
大邏便不得立,心不服庵邏,每遣人詈辱之。庵邏不能製,因以國讓攝圖。國中相
與議曰:“四可汗子,攝圖最賢。”因迎立之,號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一
號沙缽略,居都斤山。庵邏降居獨洛水,稱第三可汗。大邏便乃謂沙缽略曰:“我
與爾俱可汗子,各承父後,爾今極尊,我獨無位,何也?”沙缽略患之,以為阿波
可汗,還領所部。
沙缽略勇而得眾,北夷皆歸附之。隋文帝受禪,待之甚薄,北夷大怨。會營州
刺史高寶寧作亂,沙缽略與之合軍,攻陷臨渝鎮。上敕緣邊修保鄣,峻長城,以備
之。沙缽略妻,周千金公主,傷宗祀絕滅,由是悉眾來寇,控弦士四十萬。上令柱
國馮昱屯乙弗泊,蘭州總管叱李崇屯幽州,達奚長儒據周槃,皆為虜敗。於是縱兵
自木硤、石門兩道來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鹹盡。
天子震怒,下詔曰:
往者周、齊抗衡,分割諸夏,突厥之虜,俱通二國。周人東慮,恐齊好之深;
齊氏西虞,懼周交之厚。各謂慮意輕重,國遂安危。非徒並有大敵之憂,思減一邊
之防。竭生靈之力,供其來往,傾府庫之財,棄於沙漠。華夏之地,實為勞擾。朕
受天明命,子育萬方,湣臣下之勞,除既往之弊。回入賊之物,加賜將士;息在路
之人,務於耕織。凶醜愚暗,未知深旨,將大定之日,比戰國之時,乘昔世之驕,
結今時之恨。近者,盡其巢窟,俱犯北邊,而遠鎮偏師,逢而摧翦,未及南上,遽
已奔北。
且彼渠師,其數凡五,昆季爭長,父叔相猜,世行暴虐,家法殘忍。東夷諸國,
盡挾私讎;西戎群長,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骨之徒,切齒磨牙,常伺其後。達
頭前攻酒泉,於闐、波斯、揖怛三國,一時即叛;沙缽略近趣周槃,其部內薄甭、
東紇羅尋亦翻動。往年利稽察大為高麗、靺鞨所破,沙毗設又為紇支可汗所殺。與
其為鄰,皆願誅剿,部落之下,盡異純人。千種萬類,仇敵怨偶,泣血拊心,銜悲
積恨。圓首方足,皆人類也,有一於此,更切朕懷。彼地咎征妖作,將年一紀。乃
獸為人語,人作神言,雲其國亡,訖而不見。每冬雷震,觸地火生。種類資給,唯
藉水草,去歲四時,竟無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燒盡,饑疫死亡,人畜相半。舊居
之地,赤土無依,遷徙漠南,偷存晷刻。斯蓋上天所忿,驅就齊斧,幽明合契,今
也其時。
故選將練兵,贏糧聚甲,義士奮發,壯夫肆憤,願取名王之首,思撻單於之背。
此則王恢所說,其猶射癰,何敵能當,何遠不克。但皇王舊跡,北止幽都,荒遐之
表,文軌所棄,得其地不可而居,得其人不忍皆殺。無勞兵革,遠規溟海。普告海
內,知朕意焉。
於是河間王弘、上柱國豆盧績、竇榮定、左仆射高熲、右仆射虞慶則並為元帥,
出塞擊之。沙缽略率阿波、貪汗二可汗來拒戰,皆敗走。時虜饑不能得食,粉骨為
糧,又多災疫,死者極眾。
既而沙缽略以阿波驍悍,忌之,因其先歸,襲擊其部,大破之,殺阿波母。阿
波還無所歸,西奔達頭可汗。達頭者,名玷厥,沙缽略之從父也,舊為西麵可汗。
既而大怒,遣阿波率兵而東,其部落歸之者將十萬騎,遂與沙缽略相攻。又有貪汗
可汗,素睦於阿波,沙缽略奪其眾而廢之,貪汗亡奔達頭。沙缽略從弟地勤察,別
統部落,與沙缽略有隙,複以眾叛歸阿波。連兵不已,各遣使詣闕,請和求援,上
皆不許。
會千金公主上書,請為一子之例,文帝遣開府徐平和使於沙缽略。晉王廣時鎮
並州,請因其釁乘之,上不許。沙缽略遣使致書曰:“辰年九月十日,從天生大突
厥天下賢聖天子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致書大隋皇帝:使人開府徐平和至,辱
告言語,具聞也。皇帝是婦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兒例,兩境雖殊,情義是
一。今重疊親舊,子子孫孫,乃至萬世不斷。上天為證,終不違負。此國所有羊、
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繒彩,都是此物。彼此不異也。”文帝報書曰:“大隋天
子貽書大突厥伊利俱盧設莫何沙缽略可汗:得書,知大有好心向此也。既是沙缽略
婦翁,今日看沙缽略共兒子不異。既以親舊厚意,常使之外,今特別遣大臣虞慶則
往彼看女,複看沙缽略也。”沙缽略陳兵列其寶物,坐見慶則,稱病不能起,且曰:
“我伯父以來,不向人拜。”慶則責而喻之。千金公主私謂慶則曰:“可汗豺狼性,
過與爭,將齧人。”長孫晟說諭之,攝圖屈,乃頓顙受璽書,以戴於首。既而大慚,
其群下因相聚慟哭。慶則又遣稱臣,沙缽略謂其屬曰:“何名為臣?”報曰:“隋
國臣,猶此稱奴。”沙缽略曰:“得作大隋天子奴,虞仆射之力也。”贈慶則馬千
匹,並以從妹妻之。
時沙缽略既為達頭所困,又東畏契丹,遣使告急,請將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
川內。有詔許之。晉王廣以兵援之,給以衣食,賜以車服、鼓吹。沙缽略因西擊阿
波,破擒之。而阿拔國部落乘虛掠其妻子。官軍為擊阿拔,敗之,所獲悉與沙缽略。
沙缽略大喜,乃立約,以磧為界。因上表曰:“大突厥伊利俱盧設始波羅莫何可汗
臣攝圖言:大使、尚書右仆射虞慶則至,伏奉詔書,兼宣慈旨,仰惟恩信之著,愈
久愈明,徒知負荷,不能答謝。突厥自天置以來,五十餘載,保有沙漠,自王蕃隅,
地過萬裏,士馬億數,恆力兼戎夷,抗禮華夏,在於戎狄,莫與為大。頃者,氣候
清和,風雪順序,意以華夏其有大聖興焉。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豈敢阻兵恃險,
偷竊名號?今便感慕淳風,歸心有道。雖複南瞻魏闕,山川悠遠,北麵之禮不敢廢。
當令侍子入朝,神馬歲貢,朝夕恭承,惟命是親。謹遣第七兒臣窟合真等奉表以聞。”
文帝下詔曰:“沙缽略往雖與和,猶是二國,今作君臣,便成一體。已敕有司,肅
告郊廟,宜傳播天下,鹹使知聞。”自是詔答諸事,並不稱其名以異之。其妻可賀
敦周千金公主,賜姓楊氏,編之屬籍,改封大義公主。策拜窟合真為柱國,封安國
公,宴於內殿,引見皇後,賞勞甚厚。沙缽略大悅。於是,歲時貢獻不絕。
七年正月,沙缽略遣其子入貢方物。因請獵於恆、代之間,詔許之,仍遣使人,
賜其酒食。沙缽略率部落再拜受賜。沙缽略一日手殺鹿十八頭,齎尾舌以獻。還至
紫河鎮,其牙帳為火所燒,沙缽略惡之,月餘而卒。上為之廢朝三日,遣太常吊祭
焉,贈物五千段。
初,攝圖以其子雍虞閭性懦,遣令立其弟葉護處羅侯。雍虞閭遣使迎處羅侯,
將立之,處羅侯曰:“我突厥自木杆可汗來,多以弟代兄,以庶奪嫡,失先祖之法,
不相敬畏。汝當嗣位,我不憚拜汝也。”雍虞閭又遣使謂處羅侯曰:“叔與我父,
共根連體,我是枝葉,寧有我作主,令根本反同枝葉?願叔勿疑。”相讓者五六,
處羅侯竟立,是為葉護。遣使上表言狀,上賜之鼓吹、幡旗。處羅侯長頤僂背,眉
目疏朗,勇而有謀。以隋所賜旗鼓,西征阿波,敵人以為得隋兵所助,多來降附,
遂擒阿波。既而上書,請阿波死生之命。上下其議,左仆射高熲進曰:“骨肉相殘,
教之蠹也,宜存養以示寬大。”上曰:“善。”熲因奉觴進曰:“自軒轅以來,獯
粥多為邊患。今遠窮北海,皆為臣妾,此之盛事,振古未聞。臣敢再拜上壽。”
後處羅侯又西征,中流矢卒,其眾奉雍虞閭為主,是為頡伽施多那都藍可汗。
雍虞閭遣使詣闕,賜物三千段,每歲遣使朝貢。時有流人楊欽,亡入突厥中,謬雲
彭國公劉昶與宇文氏謀反,令大義公主發兵擾邊。都藍執欽以聞,並貢勃布、魚膠。
其弟欽羽設部落強盛,都藍忌而擊之,斬首於陣。其年,遣其母弟褥但特勤獻於闐
玉杖,上拜褥但為柱國、康國公。明年,突厥部落大人相率遣使貢馬萬匹,羊二萬
口,駝、牛各五百頭。尋遣請緣邊置市,與中國貿易,詔許之。
平陳後,上以陳叔寶屏風賜大義公主,主心恆不平,因書屏風為詩,敘陳亡以
自寄曰:“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榮華實難守,池台終自平。富貴今安在?空
事寫丹青。杯酒恆無樂,弦歌詎有聲?餘本皇家子,飄流入虜庭,一朝睹成敗,懷
抱忽縱橫。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唯有《昭君曲》,偏傷遠嫁情。”上聞惡之,
禮賜益薄。公主複與西突厥泥利可汗連結,上恐其為變,將圖之。會主與所從胡私
通,因發其事,下詔廢之。恐都藍不從,遣奇章公牛弘將美妓四人以啖之。時沙缽
略子曰染幹,號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上令裴矩謂曰:“當殺大義公主方
許婚。”突利以為然,複譖之。都藍因發怒,遂殺公主於帳。
都藍因與突利可汗有隙,數相征伐,上和解之,各引兵去。十七年,突利遣使
來逆女,上舍之太常,教習六禮,妻以宗女安義公主。上欲離間北狄,故特厚其禮,
遣牛弘、蘇威、斛律孝卿相繼為使。突厥前後遣使入朝,三百七十輩。突利本居北
方,以尚主故,南徙度斤舊鎮,錫賚優厚。雍虞閭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
幹!”於是朝貢遂絕,數為邊患。
十八年,詔蜀王秀出靈州道擊之。明年,又遣漢王諒為元帥,左仆射高熲率將
軍王察、上柱國趙仲卿並出朔州道,右仆射楊素率柱國李徹、韓僧壽出靈州道,上
柱國燕榮出幽州,以擊之。雍虞閭與玷厥舉兵攻染幹,盡殺其兄弟子女,遂渡河入
蔚州。染幹夜以五騎與隋使長孫晟歸朝。上令染幹與雍虞閭使者因頭特勤相辯詰,
染幹辭直,上乃厚待之。雍虞閭弟都速六棄其妻子,與突利歸朝。上嘉之,敕染幹
與都速六樗蒱,稍稍輸以寶物,用歸其心。六月,高熲、楊素擊玷厥,大破之。拜
染幹為意利珍豆啟人可汗,華言意智健也。啟人上表謝恩。上於朔州築大利城以居
之。時安義公主以卒,上以宗女義城公主妻之。部落歸者甚眾。雍虞閭又擊之,上
複令入塞。雍虞閭侵掠不已,遂遷於河南,在夏、勝二州間,發徒掘塹數百裏,東
西距河,盡為啟人畜牧地。
於是遣越國公楊素出靈州,行軍總管韓僧壽出慶州,太平公史萬歲出燕州,大
將軍姚辯出河州,以擊都藍。師未出塞,而都藍為其麾下所殺,達頭自立為步伽可
汗,其國大亂。遣太平公史萬歲出朔州以擊之,遇達頭於大斤山,虜不戰而遁。尋
遣其子侯利伐徒磧東攻啟人,上又發兵助啟人守要路,侯利伐退走入磧。啟人上表
陳謝曰:“大隋聖人莫緣可汗憐養,百姓蒙恩,赤心歸服,或南入長城,或住白道。
染幹如枯木重起枝葉,枯骨重生皮肉,千世萬世,長與大隋典羊、馬也。”
仁壽元年,代州總管韓洪為虜敗於恆安,詔楊素為雲州道行軍元帥,率啟人北
征。斛薛等諸姓初附於啟人,至是而叛。素軍河北,逢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渡,
掠啟人男女雜畜而去,素率上大將軍梁默追之,大破俟斤,悉得人畜以歸啟人。素
又遣柱國張定和、領軍大將軍劉升別路邀擊,並多斬獲而還。兵既渡河,賊複掠啟
人部落,素率驃騎範貴於窟結穀東南複破之。
是歲,泥利可汗及葉護俱被鐵勒所敗,步迦尋亦大亂。奚、雪五部內徙,步伽
奔吐穀渾,啟人遂有其眾,遣使朝貢。
大業三年,煬帝幸榆林,啟人及義城公主來朝行宮,前後獻馬三千匹。帝大悅,
賜帛萬三千段。啟人及義城公主上表曰:“已前聖人先帝莫緣可汗存日,憐臣,賜
臣安義公主,臣種末為聖人先帝憐養。臣兄弟妒惡,相共殺臣。臣當時無處去,向
上看隻見天,下看隻見地,實憶聖人先帝言語,投命去來。聖人先帝見臣,大憐臣
死命,養活勝於往前,遣臣作大可汗坐著也。突厥百姓死者以外,還聚集作百姓也。
至尊今還如聖人先帝於天下四方坐也,還養活臣及突厥百姓,實無少短。至尊憐臣
時,乞依大國,服飾法用一同華夏。帝下其議,公卿請依所奏,帝以為不可。乃詔
曰:“君子教人,不求變俗,何必化諸削衽,縻以長纓?”乃璽書答啟人,以為磧
北未靜,猶複征戰,但使存心孝順,何必改衣服也。帝法駕禦千人大帳,享啟人及
其部落酋長三千五百人,賜物二千段,其下各有差。複下詔褒寵之,賜路車、乘馬、
鼓吹、幡旗,讚拜不名,位在諸侯王上。帝親巡雲中,溯金河而東,北幸啟人所居。
啟人奉觴上壽,跪伏甚恭。帝大悅,賦詩曰:“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輦回,氈帳望
風舉,穹廬向日開。呼韓頓顙至,屠耆接踵來,索辮擎膻肉,韋韌獻酒杯。何如漢
天子,空上單於台?”帝賜啟人及主金甕各一,及衣服、被褥、錦彩;特勤以下各
有差。
先是,高麗私通使啟人所,啟人不敢隱境外之交,是日,持高麗使見。敕令牛
弘宣旨謂曰:“朕以啟人誠長奉國,故親至其所。明年當往涿郡。爾回日,語高麗
主,宜早來朝。”使人甚懼。啟人乃扈從入塞至定襄,詔令歸蕃。明年,朝於東都,
禮賜益厚。是歲,疾終,上為廢朝三日。
其子吐吉立,是為始畢可汗。表續尚公主,詔從其俗。十一年,來朝於東都。
其年,車駕避暑汾陽宮。八月,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援兵方至,始畢
引去。由是朝貢遂絕。明年,複寇馬邑,唐公擊走之。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
數,遂大強盛。迎蕭後置於定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
高開道之徒,雖僭尊號,皆稱臣,受其可汗之號,使者往來,相望於道。
西突厥者,木杆可汗之子大邏便也。與沙缽略有隙,因分為二,漸以強盛。東
拒都斤,西至龜茲,鐵勒、伊吾及西域諸胡悉附之。大邏便為處邏侯所執,其國立
鞅素特勤之子,是為泥利可汗。卒,子達漫立,號泥撅處羅可汗。其母向氏,本中
國人,生達漫而泥利卒,向氏又嫁其弟婆實特勤。開皇末,婆實共向氏入朝,遇達
頭之亂,遂留京師,每舍之鴻臚寺。處羅可汗居無恆處,終多在烏孫故地。複立二
小可汗,分統所部,一在石國北,以製諸胡國;一居龜茲北,其地名應娑。官有俟
發、閻洪達,以評議國事,自餘與東國同。每五月、八月,聚祭神,歲使重臣向其
先世所居之窟致祭焉。
當大業初,處羅可汗撫禦無道,其國多叛,與鐵勒屢相攻,大為鐵勒所敗。時
黃門侍郎裴矩在敦煌引致西域,聞其國亂,複知處羅思其母氏,因奏之。煬帝遣司
朝謁者崔君肅齎書慰諭之。處羅甚踞,受詔不肯起。君肅謂處羅曰:“突厥本一國
也,中分為二,自相仇敵,每歲交兵,積十年而莫能相滅者,明知啟人與處羅國其
勢敵耳。今啟人舉其部落,兵且百萬,入臣天子,甚有丹誠者,何也?但以切恨可
汗而不能獨製,故卑事天子以借漢兵,連二大國,欲滅可汗耳。百官兆庶鹹請許之,
天子弗違,師出有日矣。顧可汗母向氏,本中國人,歸在京師,處於賓館,聞天子
之詔,懼可汗之滅,旦夕守闕,哭甚悲哀,是以天子憐焉,為其輟策。向夫人又匍
匐謝罪,因請發使以召可汗,令入內屬,乞加恩禮,同於啟人。天子從之,遣使到
此。可汗若稱籓拜詔,國乃永安,而母得延壽;不然者,則向夫人為誑天子,必當
取戮而傳首虜庭。發大隋之兵,資北蕃之眾,左提右挈,以擊可汗,死亡則無日矣!
奈何惜兩拜之禮,剿慈母之命,吝一句稱臣,喪匈奴之國也?”處羅聞之,瞿然而
起,流涕再拜,跪受詔書。
君肅又說處羅曰:“啟人內附,先帝嘉之,賞賜極厚,故致兵強國富。今可汗
後附,與之爭寵,須深結於天子,自表至誠。既以遠道,未得朝覲,宜立一功,以
明臣節。”處羅曰:“如何?”君肅曰:“吐穀渾者,啟人少子莫賀咄設之母家也。
今天子又以義城公主妻於啟人,畏天子之威,而與之絕。吐穀渾亦因憾漢,職貢不
修。可汗若請誅之,天子必許。漢擊其內,可汗攻其外,破之必矣。然後自入朝,
道路無阻,因見老母,不亦可乎?”處羅大喜,遂遣使朝貢。
帝將四狩,六年,遣侍禦史韋節召處羅,令與車駕會於大鬥拔穀。其國人不從,
處羅謝使者,辭以他故。帝大怒,無如之何。適會其酋長射匱遣使來求婚,裴矩奏
曰:“處羅不朝,恃強大耳。臣請以計弱之,分裂其國,即易製也。射匱者,都六
之子,達頭之孫,世為可汗,君臨西麵。今聞其失職,附隸於處羅,故遣使來以結
援。願厚禮其使,拜為大可汗,則突厥勢分,兩從我矣。”帝曰:“公言是也。”
因遣裴矩,朝夕至館,微諷喻之。帝於仁風殿召其使者,言處羅不順之意,稱射匱
有好心,吾將立為大可汗,令發兵誅處羅,然後當為婚也。取桃竹白羽箭一枚以賜
射匱,因謂之曰:“此事宜速,使疾如箭也。”使者返,路經處羅。愛其箭,將留
之,使者譎而得免。射匱聞而大喜,興兵襲之,處羅大敗,棄妻子,將左右數千騎
東走。在路又被劫掠,遁於高昌,車保時羅漫山。高昌王麹伯雅上狀,帝遣裴矩將
向氏親要左右,馳至玉門關晉昌城。矩遣向氏使詣處羅所,論朝廷弘養之義,丁寧
曉喻之。遂入朝,然每有怏怏之色。
以七年冬,處羅朝於臨朔宮。帝享之,處羅稽首謝曰:“臣總西麵諸蕃,不得
早來朝拜,今參見遲晚,罪責極深。臣心裏悚懼,不能盡道。”帝曰:“往者與突
厥遞相侵擾,不得安居。今四海既清,與一家無異,朕皆欲存養,使遂性靈。譬如
上天,止有一個日照臨,莫不寧帖;若有兩個、三個日,萬物何以得安?比者,亦
知處羅總攝事繁,不得早來相見。今日見處羅,懷抱豁然歡喜。處羅亦當豁然,不
煩在意。”明年元會,處羅上壽曰:“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
汗。今是大日,願聖人可汗千歲、萬歲,常如今日也。”詔留其羸弱萬餘口,令其
弟達度闕設牧畜會寧郡。處羅從征高麗,號為曷薩那可汗,賞賜甚厚。
十年正月,以信義公主嫁焉,賜錦彩,袍千具、彩萬匹。帝將複其故地,以遼
東之役,故未遑也。每從行幸。江都之亂,隨化及至河北。化及將敗,奔歸京師,
為北蕃突厥所害。
鐵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種類最多,自西海之東依山據穀,往往不絕。獨
洛河北,有仆骨、同羅、韋紇、拔也古、覆羅,並號俟斤,蒙陳、吐如紇、斯結、
渾、斛薛等諸姓,勝兵可二萬。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則有契弊、薄落職、
乙至、蘇婆、那曷、烏護、紇骨、也至、於尼護等,勝兵可二萬。金山西南,
有薛延阤、至勒兒、十盤、達契等,一萬餘兵。康國北,傍阿得水,則有訶至、
曷截、撥忽、比幹、具海、曷北悉、何嵯蘇、拔也末、謁達等,有三萬許兵。得嶷
海東西,有蘇路羯、三素咽、篾促、薩忽等諸姓,八千餘。拂菻東,則有恩屈、阿
蘭、北褥、九離、伏嗢昏等,近二萬人。北海南,則都波等。雖姓氏各別,總謂為
鐵勒。並無君長,分屬東西兩突厥。居無恆所,隨水草流移。人性凶忍,善於騎射,
貪婪尤甚,以寇抄為生。近西邊者,頗為藝植,多牛而少馬。
自突厥有國,東西征討,皆資其用,以製北荒。開皇末,晉王廣北征,納啟人,
破步迦可汗,鐵勒於是分散。大業元年,突厥處羅可汗擊鐵勒諸部,厚稅斂其物,
又猜忌薛延陀等,恐為變,遂集其魁帥數百人,盡誅之。由是一時反叛,拒處羅。
遂立俟利發、俟斤契弊歌楞為易勿真莫何可汗,居貪汗山;複立薛延陀內俟斤子也
至為小可汗。處羅既敗,莫何可汗始大。莫何勇毅絕倫,甚得眾心,為鄰國所憚,
伊吾、高昌、焉耆諸國悉附之。
其俗大抵與突厥同。唯丈夫婚畢,便就妻家,待產乳男女,然後歸舍;死者埋
殯之:此其異也。大業三年,遣使貢方物,自是不絕雲。
論曰:四夷之為中國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種落實繁,迭雄邊塞,年代遐
邈,非一時也。五帝之世,則有獯鬻焉;其在三代,則獫狁焉;逮乎兩漢,則匈奴
焉;當塗、典午,則烏丸、鮮卑焉;後魏及周,則蠕蠕、突厥。此其酋豪相繼,互
為君長者也。皆以畜牧為業,侵抄為資,倏來忽往,雲飛鳥集。智謀之士,議和親
於廟堂之上;折衝之臣,論奮擊於塞垣之下。然事無恆規,權無定勢,親疏因其強
弱,服叛在其盛衰,衰則款塞頓顙,盛則率兵寇掠。屈伸異態。強弱相反。正朔所
不及,冠帶所不加。唯利是視,不顧盟誓,至於莫相救護,驕黠憑陵。和親結約之
謀,行師用兵之事,前史論之備矣,故不詳而究焉。
及蠕蠕衰微,突厥始大,至於木杆,遂雄朔野。東極東胡舊境,西盡烏孫之地,
彎弓數十萬,列處於代陰,南向以臨周、齊。二國莫之能抗,爭請盟好,求結和親。
乃與周合從,終亡齊國。隋文遷鼎,厥徒孔熾,負其眾力,將蹈秦郊。內自相圖,
遂以乖亂,達頭可汗遠遁,啟人願保塞下。於是推亡固存,返其舊地,追討餘燼,
部眾遂強,卒於仁壽,不侵不叛。暨乎始畢,未虧臣禮。煬帝撫之非道,始有雁門
之圍,俄屬群盜並與,於此浸以雄盛。豪傑雖建名號,莫不請好息人。於是分置官
司,總統中國,子女玉帛,相繼於道,使者之車,往來結轍。自古蕃夷驕僭,未有
若斯之甚也。
及聖哲應期,掃除氛祲。暗於時變,猶懷抵拒,率其群醜,屢隳亭鄣,殘敗我
雲、代,搖蕩我太原,肆掠於涇陽,飲馬於渭汭。太宗文皇帝奇謀內運,神機密動,
遂使百世不羈之虜,一舉而滅。瀚海龍庭之地,盡為九州;幽都窮發之鄉,隸於編
戶。實帝皇所不及,書契所未聞。由此言之,雖天道有盛衰,亦人事之工拙也。加
以為而弗恃,有而弗居,類天地之含容,同陰陽之化育,斯乃大道之行也,固無得
而稱焉。